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36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62/2006

  “哦?”董重猛然起身:“速速呈来。”
  “喏。”
  细观邸报,董重酒醒三分:“寿春王又集联军扣关。先锋已至虎牢。”
  “先锋何人?”便有人问。
  “豫州牧,袁术。”董重此时已醒七分:“沐浴更衣,入宫面圣。”
  南宫,玉堂殿。
  董侯眉头微蹙,居高下问:“叔父,意欲何为。”
  “乃为‘证正朔,夺帝位’。”太傅杨彪先答。
  “废帝自立,岂有此理。”董侯虽年幼,却识大体。
  “陛下明见。”王允答曰:“阿阁兵变,血流成河。公卿诸刘,无辜惨死。时窦太后亲下废帝诏。合肥侯黯然就藩,不思己过,擅自称帝。大逆不道,人人得而诛之。”
  “毕竟叔侄,同出汉室。”董侯言道:“可有万全之策。”
  太尉马日磾对曰:“虎牢雄关,万夫莫开。袁术何以避易就难。”
  “太尉何不直言。”董侯亦听出弦外音。
  马日磾答曰:“陛下当知。京东四关,乃关西卒守备。今,百姓讹言,当悉诛凉州人,遂转相恐动,其在关下者,皆拥兵自守,不敢轻离。谓军心不稳,莫过如此。袁术何不择四关而攻之,反攻左中郎将(丁原)驻守之虎牢。”
  “太师以为如何。”董侯苦思无解,遂又问道。
  王允答曰:“谓‘悉诛凉州人’,皆道听途说,不足为信。如太尉所言。京东四关,皆为‘凉州(关)都尉’所辖。岂能与关东同流。且归乡之路,皆在京西。谓‘背水一战’,置之死地而后生也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董侯这便醒悟。凉州素于关东不和。且后路断绝,唯扼守雄关,向死而生。
  见三公九卿皆哑口无言。王允又道:“区区袁术,不足为虑。可遣左中郎将,坐镇雄关。”
  “左中郎将,依令行事,切莫有失。”董侯居高下令。
  “臣,丁原,领命。”
  吕布进言:“凉州都尉之患,不可不防。”
  “凉州都尉麾下,多凉州兵士。若骤然发难,恐激兵乱。”不其侯伏完亦进言。
  “太师以为如何?”董侯又问。
  王允答曰:“洛阳八关,雄兵十万。稍有不慎,危如累卵。谓‘流丸止于瓯臾(坑洞),流言止于智者’。老臣窃以为,只需假以时日,流言溃散,军心自安。”
  三公九卿,皆有人面露疑色。奈何王允主政,不敢多言。
  董侯见无人反驳,以为百官认同。遂得心安:“太师老成谋国。朕心甚慰。”
  “陛下谬赞。”王允从容自若,面色不变。
  “启禀陛下。”黄门令左丰,躬身进言:“大将军殿前求见。”
  “速召。”董侯喜道。毕竟董重出身董氏外戚。自与董侯亲近。
  “臣,董重,叩见陛下。”董重沐浴更衣,一路疾驰。又趋步登台,酒气冲冠,颇有血气。
  “大将军免礼,赐座。”董侯和颜悦色。
  “谢陛下。”黄门令亲自捧来坐席。安置于武臣之首。大将军位三公上。与上公位平齐。
  “大将军亦知军情紧急。”太傅杨彪,出言示好。
  董重心领神会:“诚如太傅所言。闻关东群贼扣关。臣,职责所在,不敢偏安。”言及先前称病不朝。
  不其侯伏完,身居太仆。遂代王允出言:“敢问大将军,有何良策破敌。”
  董重石破天惊:“袁术乃某旧友。只需手书一函,足可退敌。”
第292章
威制天下
  董侯将信将疑:“国事岂容私情。”
  董重笑言:“旁人许公私分明。然袁公路素以侠气闻。与臣私交甚笃,必言听计从,退避三舍。”
  “太师以为如何。”董侯又问。
  “老臣窃以为,不妨一试。”王允答曰。
  “如此,请大将军去信袁术,说其罢兵。”董侯遂下诏命。
  “臣,遵命。”董重奉命落座。
  “淮泗诸王,出兵几何?”董侯又问。
  “回禀陛下,淮泗八国,联军五万。正水陆并进,齐奔虎牢。”太尉马日磾答曰。
  “曹操、袁绍、孙坚等,又有人马几何。”
  “许亦有,五万之数。”马日磾谨慎作答。
  “十万大军。”董侯略显惊慌。
  王允宽慰道:“陛下毋忧。有四方将军,从旁掣肘。关东群雄,难有作为。”
  “太师所言极是。”董侯这才想起,刘岱、刘繇、刘表、陶谦,年前遣使奉献,拜四方将军。荆州牧刘表,为前将军、假节、封成武侯。陶谦拜左将军、徐州牧,封溧阳侯。加授刘繇为扬州牧、右将军。加授刘岱为青州牧、后将军。
  “若命四方将军,驰援京师。太师以为如何。”董侯试问。
  “不可。”王允答曰:“四方将军,牧守四方。守土安民,不宜妄动。若兴师上洛,境内空虚,恐为关东所乘。”
  “太师言之有理。”董侯亦知,守土有责。正因有四方将军心向洛阳,不与寿春往来。淮泗诸国,并关东群雄,才不敢倾巢而出。留下半数大军,守备境界。
  且洛阳困守百里之地。幽、冀、并、凉四州,因蓟王而心向洛阳。然关东大地,洛阳并寿春,明争暗斗。犬牙交错,势力割据。尤其豫扬二州,双方不甘人后,各封州牧。
  如豫州牧,洛阳以黄琬领之,寿春则转授袁术。黄琬治颍川阳翟,背靠京师洛阳。袁术虽出身汝南,然汝南多屯田黄巾,不尊号令。唯将州治,立于陈国都。
  黄琬看似势单力薄,然却与蓟王沾亲带故。协辰夫人黄景华,黄琼之女。若论所出,犹高黄琬一辈。
  豫州辖颍川、汝南二郡,梁、沛、陈、鲁四国,县九十又七。
  颍川、汝南二郡,因多屯田黄巾,故名义上,奉鲁相宋奇号令,为金市子钱家效命。实则暗以蓟王为尊。合二郡之力,足可与四国相抗。二郡愿为其所用,亦可知黄琬心向何方。
  窥一州而知全貌。
  上至州牧,下至令长,皆心有所属。
  鲁国乃阿斗封国。今阿斗寄养于蓟王宫。蓟王于易县,造甘泉宫以安置。“易县为京”,甚嚣尘上。若叔侄相争无果,蓟王扶立阿斗登基。鲁国相宋奇如何则选,乃淮泗八国心腹大事。八国一体,形如“展翅飞凤”。鲁国居中为凤首。七国或为爪牙,或为羽翼,或为心腹。鲁国权重,可见一斑。
  见董侯并百官,满怀心事,沉思不语。
  王允遂宽慰道:“老臣窃以为,合肥侯,窥京师谣言,故令大军扣关。以为觅得可乘之机。然新春伊始,农耕为重。此时兴不义之兵,乃国之大忌。兵法云:‘富治者,民不发轫,甲不暴出,而威制天下。’只需扼守雄关,关东十万大军,必不战自溃。”
  “太师老成持国,诸公依令行事。”
  “臣等,遵命。”三公九卿,齐声下拜。
  罢朝后。王允不苟言笑,起身自去。
  百官躬身相送,鱼贯而出。
  “大将军留步。”董重闻声回头,正是少府张俭。
  “张公何事?”董重笑问。
  “凉州都尉事,又当如何?”张俭问道。
  “太师自有主张。”董重不以为意。
  “闻大将军麾下将校,多出西凉。何不为朝廷解忧。”张俭循循善诱。
  “哦?”董重似懂非懂:“愿闻其详。”
  “今夜平乐会,大将军何不馆中一叙。”张俭出言相邀。
  “固所愿也。”董重急不可耐。
  车驾入府,沐浴更衣。待夜幕低垂,平乐会,如期而至。
  平乐华馆,枝灯高悬,堆光如昼。能受邀与会,皆是京师名流,太学名士。亦或是与党魁张俭,同朝为官,同为党人。
  待董重入馆,扫眼一观。方知此次平乐会,西州人士,尤其多。凉州因蓟王而定,亦因蓟王而兴。辅汉幕府统羌氐牢城。凉州牧掌治下汉民。丝路流金,惠及西州。今季上计,西州足有千万之众。隶属于辅汉大幕府,足有八百万口。古羌顺下冰原,西域行国游民内迁。羌氐诸胡,甚至远至巴蜀,蜀身毒道沿线,零散部族,举家来投。涓涓细流,积少成多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6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