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36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65/2006

  待蓟王告退。忽听窦太皇低声言道:“以享司寒,可乎?”时二人本欲共入司寒馆,出为仙家,不问世事。奈何董太皇心有羁绊,又难舍富贵荣华。于是反悔。
  如今大祸临头,追悔莫及。
  十里函园,二崤城官堡,蓟国邸。
  閣下游缴庞舒,入邸来报:“新任司隶校尉李肃,夜入车骑将军府,呈报机密事。吕布又连夜出城,登鱼梁台,告知王允。卑下窃以为,必与大将军所谋,莫大相干。”
  “董重,才疏志广,中下之姿。行事不密,意料之中。”閣下主记蒋干,似不意外。话说,京洛时局,亦在辅汉幕府掌控之中。
  “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。”庞舒求问。
  “史夫人,可露行踪?”蒋干不答反问。
  “尚未得知。”庞舒对曰。
  “此人,亦是主谋。”蒋干言道:“定要查出下落。”
  “喏。”庞舒领命自去,亦不敢多问。
  “大势定矣。”蒋干眼中,乍现精光。
  罼圭苑,鱼梁台。
  新任尚书令桓典,不其侯太仆伏完,新任司隶校尉李肃,如约而至。
  步入前殿。见车骑将军吕布,赫然在列。
  三人不敢怠慢,急忙上前行礼:“见过太师,见过车骑。”
  “速坐。”王允一如往常,不苟言笑,表情肃然。
  待三人各自落座。王允遂将董重所谋,告知于众。
  “何以知之?”不其侯伏完忙问。心中惊惧,溢于言表。
  司隶校尉李肃答曰:“乃伊阙都尉,密语相告。”
  先前,李肃为伊阙都尉。善收买人心,笼络颇多西凉将校。今虽入朝为官,然继为关都尉者,乃其心腹。故悉知详情。
  “大将军,意欲何为?”不其侯仰问。
  吕布一声冷笑:“无它,为求天下权柄耳。”
  “卫将军等人,皆出前骠骑营。”尚书令桓典言道:“若骤然发难,兵围玉堂殿。陛下危矣。”
  “老夫岂能令鼠辈如愿。”王允掷地有声。
  “太师何所为?”不其侯伏完,顿觉不妙。
  “先杀张俭,以一警百。”王允切齿言道。
  “太师万万不可。”不其侯伏完,伏地苦劝:“党魁若死,恐人心不稳。”
  “老夫,心意已决。”王允言道:“‘刑乱国,用重典’。‘故严刑峻法,破奸轨之胆’。”
  “这……”不其侯伏完,无言以对。
  毕竟有赠宅之义。吕布劝道:“君侯多虑。张俭虽有重名,然望门投止,屈节侍贼。与身染铜臭之崔烈,如一丘之貉。盛名坠地,不复先前。杀之,不足为惜。”
  王允表情释然:“奉先,言之有理。”
  殿内众人,无不屏气。
第296章
可甘人下
  自党魁被捕。廷尉诏狱,累日来,车水马龙,门庭若市。洛阳勋贵高官,党人太学生,齐来探视。即便不得入内,亦将廷尉官署,围成水泄不通。
  卫尉崔烈,身负重压,可想而知。严令善待,断不可用刑。为防万一,一日三餐,皆由崔烈先尝。确认无误,再亲自捧入牢中。待党魁餐毕,再全身而退。如此,日日不缀。
  其用意,不言自喻。凡党魁有三长两短,崔烈自难辞其咎。须知,崔烈亦有重名。遂染铜臭,却宦海沉浮,屹立不倒。乃朝中宿老。此举,亦是“以身作保”。党魁若饮鸩而亡,崔烈当以死谢罪。党魁不欲累及崔烈,必不轻易寻死。
  廷尉诏狱如此盛况,可想而知,鱼梁台上,有过之无不及。
  奈何求情越多,王允杀心更甚。尤其关东联军,会盟酸枣。淮泗诸王,并关东群雄,号『十八路诸侯』。百里联营,旌旗蔽日,人马嘶鸣。虎牢关前,乡党旧友,络绎不绝。齐说左中郎将丁原,开城纳降,弃暗投明。
  如火军情,一日数报。呈送鱼梁台。王允虽稳坐钓鱼台。然杀一儆百之心,与日俱增。正如他所言,“刑乱国,用重典”,“故严刑峻法,破奸轨之胆”。
  语出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:“刑乱国,用重典。”(郑玄)注曰:“‘用重典’者,以其化恶伐灭之。”
  尤其国难当头,更要上下勠力,君臣同心。党魁恃才傲物,屡屡言及朝政得失。王允杀之,亦无对错。
  雪上加霜。董重手握永乐数十亿积铜。挥金如土,大肆笼络,凉州都尉。
  俗谓“清酒红人面,钱帛动人心”。再加大将军许以高官厚禄,保全家小。凉州都尉以降,多为其收买。怀揣大把蓟钞,西凉兵士,出入洛阳街市,流连忘返。更多蓟钞,被锁入钱箱,置于帐中。由心腹死士,寸步不离,日夜守卫。
  西凉都尉,尚如此。朝中西州武将,可想而知。大将军门前,一改先前车马稀。洛阳勋贵闻风而动。皆欲分永乐一杯羹。董重来者不拒,四散积财,声势复起。
  王允、吕布等人,冷眼旁观。细作亦将与之“往来过密”,一干人等,记录在案。
  诸如,卫将军张济、羽林中郎将李傕,皆名列前茅。
  北军大营,卫将军张济,将将入帐。
  便有亲卫帐下来报:“报,有弘农豪商,投帖谒见。”
  “不见。”张济身居高位,颐指气使。区区商贾,不见也罢。
  亲卫又道:“豪商言,乃将军故交。”
  “弘农何来故交。”张济将信将疑,遂取名帖一观。
  “哦……”见名帖内夹一叶姜芽,张济幡然醒悟:“速请来一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须臾,弘农豪商,被引入大帐。
  “吾妹安否?”张济劈头便问。《仙鉴》:“张姜子,西川人张济妹也。得道。”
  豪商答曰:“多年前,幸与张姜子,有一面之缘。料想,仙子定当无碍。”
  闻此言,张济失望之情,溢于言表。“你是何人?”
  “某乃史夫人。”言罢,豪商徐徐直身。
  四目相对,张济猛然醒悟:“史侯食母。”
  “正是老妪。”女扮男装史夫人,谄媚一笑。
  张济按剑言道:“夫人假扮豪商,所为何来。”
  “为救将军于水火也。”史夫人直言道。
  “某有何患,需夫人相救。”张济焉能相信。
  “王允、吕布,欲诛凉州人,以绝后患。大将军董重,重金笼络,欲与‘赟臣’相抗。人为刀俎,将军为鱼肉,犹不知也。”
  “此等机密,夫人如何得知?”张济杀心骤起。
  “将军万勿轻动。”史夫人无动于衷:“‘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’。敢问卫将军,无论王允、董重,何人称雄。将军等西凉众,能得善终乎?”
  “夫人此话何意。”不料竟被说中心中隐忧。
  “洛阳十万大军,自董卓败亡,皆成无主之兵。可惜王允、吕布,不能用之。拱手让于董重之辈。窃以为,卫将军何不悉数收归己用,助执宰朝堂。得‘(夫)屈一人之下,(必)伸万人之上’。”史夫人口出诛心之言。
  张济又何尝未曾想过:“陛下乃出永乐宫。人称‘董侯’,与大将军自然亲近。我若取而代之,陛下必不能容。”
  “董侯不能容,史侯能容否?”史夫人,终于道明来意。
  “……”张济焉能不知:“夫人欲助史侯,重夺大位。”
  “然也。”史夫人言道:“若迎史侯复继帝位。董氏之祸可解。卫将军执掌朝廷,易如反掌矣。”
  “先前,何苗并董重,二戚专权,把持朝政。史侯假扮史子眇,暗中笼络董卓、吕布等人,设伏玉堂殿前。一击而中,独揽大权。又岂能令我如愿。”张济焉能轻信。
  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。”史夫人叹道:“先前权臣,多已不在其位。十万大军,若收归己用。史侯所赖,非将军莫属矣。”
  见张济无语。
  史夫人临别赠言:“卫将军,可甘居人下乎?”
  声如洪钟大吕,张济如遭雷击。
  西郭寿丘里,大将军府,霞楼之上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6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