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37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72/2006

  张济焉能不信:“便依夫人所言!”
  洛阳,北邙阪。
  一夜行军,曹操引军至此。
  “明公且看!”夏侯惇遥指天际。
  果见烟柱冲天,笼罩浓烟。
  正是洛阳北门。
  “莫非王允已死。”曹操一时惊疑不定:“可有细作来报。”
  “并无。”夏侯渊答曰。
  王允生死未卜。曹操所藏荀彧锦囊,不知可否观瞻。
  夏侯惇知曹操所虑,遂进言道:“兵法云:‘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而制胜者,谓之神’。主簿纵能‘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’,然洛阳时局,亦不可尽知也。”
  曹操这便醒悟:“元让,所言极是。”
  再无迟疑。取囊中妙计一观。
  “嘶——”饶是『乱世枭雄』曹孟德,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。
  闭目稳住心神。曹操一声令下:“传令,速绕行西郭,窃据上林苑。”
  “喏!”夏侯兄弟,奉命而动。
  旋门关大营,中军大帐。
  “报——”斥候快马来报:“洛阳兵乱,城门火起。”
  “胜负如何。”袁绍先问。
  “未可知也。”
  “蓟王又如何。”袁术后问。
  “函园,山门紧闭,兵马未动。”斥候答曰。
  二袁四目相对,皆心有戚戚。
  “玄德,真乃人臣也。”袁绍慨叹。
  袁术喜道:“宜当速进,迟恐不及。”
  袁绍略作思量,这便会其意:“孟德此时,兵行何处。”
  “先前来报,自富平津登岸,此时当入北邙。”掌军情谍报,消息文书之山阳太守袁遗,起身答曰。袁绍统兵,袁术管粮,袁遗情报,三袁皆握权重。
  “洛阳城门失火,再无险可守(请注意)。”袁绍环视帐中众人:“孟德先行,诸君可甘其后乎?”
  “我等不甘。”群雄叫嚣。
  “何人敢为急先锋。”袁绍见军心可用,心中大定。
  “某愿往。”
  “某愿往。”
  待帐中群雄,此起彼伏,一通叫嚷。
  袁绍居高下唤:“文台。”
  “末将在。”猛虎孙坚,昂然起身。
  “领麾下江东健儿,驰援孟德。万勿有失。”
  “遵命!”孙坚奉命出帐。
  帐内群雄,无不人前屏气,人后慨叹。
  江东猛虎,无可争先。
  少顷,便有军士来报:“孙破虏,携麾下千骑,一人双马,三日粮草,直奔洛阳而去。”
  饶是盟主袁绍,亦不禁动容:“急公赴义,『平难豪雄』也。”
  帐内众人,无不信服。
  南宫,玉堂殿。
  自王允、吕布,冲杀入宫。据守玉堂宫禁。董侯这才得安。
  “太师,情势如何?”
  “回禀陛下。大将军董重,裹挟西凉将校谋逆。八关之内,并无追随。”王允实言相告。
  ‘如此,乱臣贼子,皆为先前骠骑营士。’董侯言道。
  “正是。”
  “大将军,何所求?”董侯此问,似有诛心之意。
  见王允闭口不言。
  不其侯伏完,急忙代言:“回禀陛下。大将军虽位极人臣,然自贼臣授首,太师‘录尚书事,总朝政’。大将军,空据高位,手无实权。故心有不甘,因而生怨。方有今日谋逆之举。”
  “果然如此。”董侯毕竟乃永乐董太皇,亲手养大。对董重,本就心生亲近。有此一问,亦是常情。
  伏完又大胆进言:“奈何西凉莽夫,贪残放滥。稍有不慎,必反戈一击。大将军,所托非人也。”言下之意,董重不足以服众。
  “朕,亦有同感。”董侯已有预见。
  此时,王允才言道:“大将军为一己之私,不惜擅起兵乱。累洛阳内外,无辜惨死。即便苦战而胜,又岂能如愿。先帝赐加黄钺,蓟王焉能坐视不管。”
  “除非……”不其侯,欲言又止。
  “除非另有新帝,赦免其罪。”不料董侯竟早知。
  “陛下明见。”王允等人,肃容下拜。
  或有人言。董重既与董侯亲近。只需除王允、吕布二人,不伤董侯。董侯仍为汉帝,赦免其罪,亦可补全道义之缺。
  然王允、吕布,皆诛董有功之臣。董侯金口玉言,命二人文武相济,总领朝政。并无过错,董重何以杀之。更何况王允又是蓟王外舅。
  事后蓟王必然追问。
  不得已,必有人抵罪。可想而知,唯董重麾下西凉将校,最为适宜。
  此时,若董重言,乃被西凉将校胁迫,不得不为。西凉众皆成弃子矣。
  唯有窃据大义。言董侯乃贼臣所立,不合礼法道义。故行兵谏,拨乱反正,迫其退位。
  于是乎,史侯重登帝位。大赦天下。
  皆大欢喜。
第004章
各怀鬼胎
  难得小小年纪,董侯竟能窥破天机。
  许便是所谓“旁观者清”。
  事实上,无论董重还是张济。皆各有图谋。
  依董重之意,杀王允、诛吕布,既为除董侯左右双臂,清君侧亦为胁之以威。而后独掌大权,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。事后蓟王怪罪,弃张济等凉州武臣,亦不足为惜。
  而就张济而言,事成之后,杀董重亦是必然。甘冒夷三族之风险,提头造反,岂能只为他人做嫁衣。待王允、吕布并董重,悉数伏诛。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。为防蓟王传檄讨伐,扶立史侯重登大位,大赦天下,而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  反观关东群雄。袁绍、曹操、乃至孙坚,亦各有所图,并不相同。
  一言蔽之,各怀鬼胎。
  或又有人问,终归一人之下,总有掣肘,何不自立山头。
  史上袁术,便是例证。更何况,时下蓟王大汉一藩,统御百万大军。攻无道而伐不义,福莫大焉。
  需时刻铭记。大汉,家、国、天下,三级封建体制:天下最大,而后为国,其次为家。与之对应,皇权、王权、侯权。
  蓟王威震天下,总王权之极。亦不免,三权居中,屈居次席。
  时至今日。普天之下,能制衡蓟王者,唯汉家天子。故无论何人,皆不敢不奉天子。此便是所谓大义。失去天子蒙荫,皇权遮蔽。暴露于王权之下。即刻大祸临头,生死不过旦夕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7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