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38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89/2006

  即不违《汉律》,《蓟法》又另有出路。承前启后,上邦风貌。蓟国行事,可见一斑。
  自麻姑采菁,千里投怀。令何后如愿以偿。男女大防,便成蓟王宫,重中之重。蓟王寝宫,闲人勿扰,生人勿进。通往一里之回,各处宫殿之飞阁、天梯,皆有重兵拱卫。另有女仙,坐井观天。
  南宫少府女官,唯中书令赵娥,并中书仆射荀采二人,可往来北宫,出入瑞麟阁。少府女官述职觐见,亦多在披香一重殿。
  若事关国政,则入灵辉正殿。
  正如海丞阿米娜,归国述职,乃蓟王家政。故在披香殿觐见。稍后,“披香君前”,遂成典故。与登堂衣秀,异曲同工。
  或有人问,大汉家国天下。蓟王单设少府,掌王室产业。多此一举。
  没错,君主立宪。
  若有一日,国有资本萌芽,推动产业革命。王室后代,亦足可衣食无忧。为人子,为人夫,为人父。家国天下,蓟王又岂能不论家事。如前所言,公私分明与不认六亲,不可等量齐观。
  事戒不虞曰知备。蓟王情长谋远,向来如此。
  何必惊奇。
  稍后,开家宴。为阿米娜等述职女官,接风洗尘。
  莺歌燕舞,主臣尽欢。蓟王起身罢筵。避走北宫。少府女官,恭送不提。
  南宫足长一里,上下七重。皆为少府所辖。如门下署,鸾栖馆,南宫亦设国宾馆。
  名唤:凤梧。
  凤梧鸾栖,并称于世。
第025章
兄弟阋墙
  西宫增城二重殿。
  “下臣,拜见太皇。”一夜安睡,阿米娜洗漱更衣,入西宫觐见。
  “海丞免礼。”因是女官,故二宫太皇撤帘相见:“赐座。”
  “谢太皇。”阿米娜出身海商之家,后被海贼贩入女市。幸为血巢之母,星辰·阿斯翠娅,自幼收养。对海外港口水道,各国风土民情,知之甚祥。蓟王授以千石高俸,自是知人善用。
  寄舱获利,自有少府有司通禀。无需阿米娜,亲力亲为。
  此来觐见,上呈礼单。亦是奉王命行事。
  单上罗列,皆海外奇珍。许多珍宝,二位太皇,竟未闻其名。阿米娜娓娓道来,如数家珍。无不令人,心向往之。
  饶是位高身贵如太皇。亦沉迷其中。
  待殿中座钟自鸣。董太皇这才悠悠回魂。
  “不料海外之大,竟不下中夏。”
  “回禀太皇,七海之内,诸国林立。面目不同,风俗各异。”阿米娜答曰。
  窦太皇毕竟年轻。董太皇亦未称老。客居蓟国,相依为伴。早已无话不谈。日前,更应王太后之邀。入东宫照看王子公主。
  蓟王子,百五十八。公主,百六十七。计三百二十五。再加为临乡侯时,八子二女,计三百三十五人。
  须知。多年前,蓟王已有子嗣,三百一十八。数年之中,蓟王后妃,竟只新诞麟儿,一十又七。
  除去士贵人、马贵人、邹美人、杜美人等新娶。唯公孙王后、七位小姐姐、高车妃、乌桓妃等,寥寥无几,得孕次子。余下后妃,毋论男女,皆有一子。
  可怜天下父母心。
  故蓟王子嗣虽多,却皆无比珍贵。
  婴儿潮退,学潮将至。
  紫渊王子馆,今、明、后,三年,将迎王子入学潮。百余王子,齐入学。且王太后早有先言,王子公主,皆为国主。王子馆,上至四少师,下至五经博士,谓任重道远,莫过如斯。
  四师之中,年长者,如崔寔。每每慨叹,王道未兴,不敢先死。
  话说,崔少师犹长陈少师一岁。年初,闻兄(崔)烈,饮鸩而亡,与党魁张俭,双双暴毙狱中。崔少师耄耋之年,一病不起。恐随其兄而去。
  左相崔钧,并家门弟子,奉国守孝,不去官职。尤其左相,蓟王特赐“国孝朝服”,命其素服入朝。“奉国守孝,素服入朝”,后相沿成习,遂成惯例。
  崔钧告假,日夜服侍。
  再加太医令华佗,亲自问诊。蓟王穷尽举国之力,反反复复,终于痊愈。
  风烛残年,仍能转圜。正如崔少师所言,诸王子尚未教导成人,不敢先死。
  先天优势,与生俱来。再加后天所学。益友良师,言传身教。更有忠臣义士,辅佐身侧。蓟王子、公主,又能差到哪去。
  蓟王很有信心。断不会兄弟阋墙,同室操戈。
  且与王子不同。公主皆就学东宫飞翔殿。由沉月博士开蒙(蒙学)、披香博士授业(馆学)、瑞麟博士传道(王学)。
  拜别太皇。阿米娜又觐见王太后,王后,秦后。并昔日女主人,阿斯翠娅。待船队清空舱室,船员分批离港。入南港船坞,整修改造。加装诸多新式机关器。
  船员虽带薪休假。亦不得空闲。入市舶寺,泉州海事学校,习各自所需,航海技艺。
  王宫舰队船员,天南海北。然汉文汉话,乃通行语文。耳濡目染,熟能生巧。交流并无障碍。毕竟,同吃航海这碗饭。入乡随俗,亦是生存必须。
  “木兰白波,飞桨翀帆”。
  蓟国造船术,一指首屈。无出其右。
  公事毕,阿米娜亦入泉州海校进修。蓟国千里水道一日还。课余闲暇,往来王都,亦十分方便。
  蓟王南征北战,东征西讨。国中兼容并蓄,包罗万种。徼外番邦,水陆并进,齐聚北国。
  尤其楼桑、泉州二城。外商汇聚。商贸繁盛,人流密集。世间罕见。
  防疫,遂成重中之重。
  消毒、洗浴、义诊、隔离,务必先知先觉。防患于未然。
  如蓟国都,大衍之城,却号五九。正因港口,多与民居隔离。船舱车厢,一干人等,健康状况,乃上报必备。
  蓟国宽法严律。深入民心,无人敢逆。
  少府另一大职能,便是研发储备,诸多先进造物,超凡技艺。年初时,安贵人入京救父,便可窥一斑。
  此消彼长。
  大汉一藩,正一骑绝尘,乘风万里。
  曹孟德斜驱颍川,截击袁术。引军至陈留郡内。
  “报,沿途并无袁军踪迹。”四出斥候,皆无所获。
  “哦?”曹操疑窦顿生:“袁术即便轻车疾驰,日行亦不过三百里,沿途枝津泽薮,皆需绕行。何以不见。”
  程立似有所悟:“明公止步。”
  “仲德何意?”
  “先前,卑下等,便已生疑。”程立答曰:“闻袁绍尽掠粟市粮草,今不足月,何以断粮。”
  “言之有理。”袁绍尽抄粟市之事,曹操焉能不知。这便命兵马止步,就地驻守。
  详见关东山川地形图。略作思量,程立言道:“不出所料,袁术乃行诱敌之计。”
  “诱某南下,诱刘景升北上。”曹操这便醒悟。
  “如明公所言。”程立更加笃定:“先前四处分兵,抄掠豫州各地,不过‘洞疑虚喝’,疑兵之计也。且位高权重,如何肯轻身涉险。”
  “公路骄豪,喜为大言。”论及好友,曹操自是心知肚明:“如仲德所言,必不会轻身赴险。此中有诈。”
  程立言道:“若以此论,袁术必伏于侧,而避战场。且进可攻,退可守。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  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
  “公路所在,某已知晓。”曹操仰天大笑。
  程立眼中,笑意一闪:“请明公,不吝赐教。”
  曹操脱口而出:“酸枣。”
  酸枣,乃关东联军,会盟之处。据大河之北,毗邻虎牢。凡有风吹草动,便可退避三舍。正是程立所谓“不败之地”。
  “明公深谋远虑,我不及也。”程立拜服。
  曹操却摇头笑道:“仲德何以藏拙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8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