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39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394/2006

  “约有数万之众。”蔡瑁又答。
  “营中尚有兵马几何。”
  “步骑五千,弓弩过万。”蔡瑁面露得色。
  孙坚不置可否:“既有万五兵马,何以不战而降。”
  蔡瑁惭愧无言。张允答曰:“将军虎威,不敢忤逆。”
  孙坚大笑:“天下十三州,惟有德者居之。”
  “将军明见。”二人赔笑。
  襄阳大营,中军大帐。
  刘表面沉似水。
  噩耗接二连三。先是江陵城陷,后闻汉水大营被拔。黄祖兵败逃回。蔡瑁、张允,阵前反水。若荆北不保,唯南下汉寿。与孙坚隔江对峙。
  然孙坚坐拥飞云巨舰之利。若被其窃据半壁州境,尤其江陵乃造船重地。此消彼长,长此以往,举州必为其所得。
  目视黄祖,丢盔弃甲,披头散发。
  刘表心中难掩杀机。
  “祖遂屡败,然素有忠心。”蒯良进言:“且逢用人之际,可暂留其性命。”
  刘表叹道:“江东猛虎,不可力敌。今已渡汉水,不日当兵临城下。更加江陵失陷,腹背受敌。何去何从,主簿可有良策。”
  蒯良答曰:“江陵失陷,乃因兵少。料想,孙坚必出奇谋。秘遣江东健儿,乔装改容,趁黄射不备,窃据城池。故卑下窃以为,虽是精兵,当不满千众。换言之,唯有固守,无力驰援。此路兵马,不足为虑。且南蛮校尉,不日当泛舟渡江。命其先据津乡,再围江陵,如此后顾无忧。只剩孙坚一路兵马,孤军远来,又三战三捷。必生轻敌之心。”
  言罢,笑看黄祖:“黄祖当可为明公一用。”
  “哦?”蒯良一席话,除刘表一半心病。然仍有一半,不吐不快:“军中传闻,蔡瑁、张允,不战而降。襄阳内外,人心不稳。若不等孙坚引军来攻,皆避战先降,又当如何。”
  “明公毋忧。”蒯越宽慰道:“先前北迁州治,荆州大族皆举家避入城中。孙坚孤微发迹,闻,先时抄掠扬州豪强,得钱亿计,贩回飞云舰队。荆州名门,无不谈虎色变。不战而降,不啻自投虎口。智者不为也。”
  刘表轻轻颔首:“然如蔡瑁、张允,不可不防。”
  “明公所言极是。”蒯良、蒯越,异口同声。
  刘表又问:“黄祖当作何用。”
  蒯良答曰:“孙坚『轻佻果躁』,必『陨身致败』。今连战连捷,轻而无备。明公再谴黄祖出战,孙坚必蔑而追讨之。只需伏兵险地,待孙坚轻骑追至,顺发落石,必脑迸而亡矣。”
  “何处居险,可伏雄兵。”刘表忙问。
  “岘首山。”荆州山水,皆在蒯良胸中。这便以指代笔,蘸水书于案上。
  “岘首山南,地促且狭。侧有凤林(凤凰山),可伏奇兵。待孙坚引军至此,礌石滚木齐下。纵猛虎,亦难逃一死也。”
  忆此处山水,刘表这便信服:“依计行事。”
  “喏。”
第031章
形势大好
  孙坚连战连捷,横跨汉水。
  更加蔡瑁、张允,不战而降。麾下兵卒,已过五万。
  此消彼长。襄阳守军,更显势孤。
  荆州七郡,人心惶惶。孰胜孰负,天下群雄,拭目以待。
  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  连战三场,锐气耗尽。孙坚命人清点辎重,打捞掩埋尸骸,修缮水砦,疏通汉水。据守两岸,养精蓄锐。粮草足备,扼断汉水,进可攻,退可守。刘表已成瓮中之鳖,急于一时又何必。
  更何况荆州降兵甚多。不加训练,难堪大用。
  诸多降卒,不求短兵相接,上阵杀敌。只求摇旗呐喊,裹挟助威。捎带看家护院,足矣。
  孙坚所倚仗,便是麾下数千江东健儿。时先帝北巡,为王芬设计。祖宅被淹,困守死地。孙坚率江东健儿,卸甲坦胸,死战不退。浑身披创,血流而亡,铸一世忠魂。
  其勇猛,可想而知。
  时人皆言,江东男儿孱弱。却不记霸王宁死不过乌江。
  成皋,关东联军大营。
  中军大帐。
  闻孙坚三战三捷,横跨汉水。袁术喜极而入。
  “孙文台,真猛虎也。”
  袁绍亦笑:“荆州七郡,坐拥江汉之利。富庶大州,可屯十万兵。若能为我所用,顺下击之。关东并江左,皆入彀中也。”
  “宜当速下。”袁术言道:“驰援孙文台。”
  “可也。”袁绍当机立断:“命文台,引军接应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南阳已成死地。樊城又为孙坚所占。曹操退保州境,余下皆不知为虑。此时不走,更待何时。
  事不宜迟,关东联军,弃走旋门,绕行广成关,顺下南阳。
  沿途关隘,不敢阻拦,悉数放行。
  究其原因,乃因大军绕行背后出关。先经守军驻地,再出关隘。换言之,洛阳八关,御外有余,防内不足。唯有任联军归去。
  成皋并虎牢守备,仍交丁原。
  樊城孙坚大营。
  “南阳贼,招募几许?”孙坚气势逼人。
  “已募得三千义贼。”徐盛答曰。
  “可有南阳世家,为我所用。”
  “闻有阴瑜者,自蓟国回。守护祖祠,颇有贤名。”
  “速速请来,不可失礼。”孙坚喜道。
  “喏。”徐盛这便领命。
  徐盛、宋谦、董袭、贺齐等,各守营寨,身兼大任。不可轻动。唯有孙坚坐镇樊城,安抚军心,调拨粮草辎重。
  麾下四校,攻城拔寨,尚可足用。然分兵各处,守备城砦,突显人手不足。更加蔡瑁、张允不战而降。如何示好荆州世家,笼络七郡豪强,事关此战胜负。
  孙坚亦有考量。
  善待蔡瑁、张允,乃成必然。至于战后如何,又另当别论。诚如孙坚所想,今日能投我,明日亦可投他。两面三刀,断不可留。
  暂且修兵,坐等襄阳刘表,杀二人满门。断绝后路。亦是孙坚,乐见其成。
  料想不出数日,当有捷报传来。那时,血海深仇,不共戴天。蔡瑁、张允焉有二心。
  “报——”便在此时,忽有斥候来报:“关东联军已拔营,正往樊城而来。右车骑命将军,引兵接应。”
  “哼。”孙坚笑道:“必来分功也。”
  只可惜身侧无人可用。何去何从,唯孙坚一人决断。
  倍思前后,孙坚答曰:“回禀右车骑,孙坚当奉命行事。”
  “喏!”
  毕竟尚未功成。不可反目成仇。
  若惹恼袁绍,挥兵来攻。腹背受敌,此战危矣。当虚与委蛇,再做计较。
  心念至此,孙坚喃喃自语:“宜当速攻,迟恐生变。”
  稍后,阴瑜车入樊城,与孙坚相见。
  “新野阴瑜,拜见将军。”
  “公子免礼。”见阴瑜,青年才俊,孙坚亦喜:“请坐。”
  “谢将军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39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