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0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09/2006

  蓟王向来以备不虞。形势看似一片大好。稍有不慎,万劫不复。断不可大意。
  “待碣石港成,遣横海左艂舰队驻守。兼顾辽海上下。”
  “喏。”横海将军黄盖,持芴奏对。
  “楼船校尉郭祖何在。”蓟王又问。
  “驻守金州港。监护三韩半岛,并倭国列岛,水路。”横海将军黄盖又对。
  “破贼校尉凌操,又何在。”蓟王再问。
  “驻南皮港,扼漳水入河。”黄盖再答。
  “皆是咽喉水道。”蓟王言道:“军中可有善水良才,重立戈船校尉。”
  “南阳文聘,或可一用。”黄盖答曰。
  “其人若何?”蓟王问王傅。
  “南阳大水,举家迁来。演武从军,勇壮有节,素怀忠义,上将之才。”不料王傅评价如此之高。
  “哦?”蓟王会心一笑:“年方几何。”
  “二十及冠。”
  “演武胜负如何。”
  “未尝一败。”
  “如此,可为戈船校尉。”蓟王言道。
  门下主簿孙乾,亲赴楼桑。接文聘入殿。
  中书令已拟好诏命。
  “封文聘为校尉,号:戈船。秩比二千石,‘银印青绶’。另赐黄金千两,兵甲一套、战袍十件、四季朝服及大宛宝马‘驳象’。”驳,上古异兽。“中曲之山,有兽焉,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,一角,虎牙爪,音如鼓音,其名曰驳,是食虎豹,可以御兵。”
  话说,宣帝时(冯奉世)至大宛,得名马“象龙”而还。象龙、驳象,其意相似。皆言马神骏。
  “臣,领命。”文聘大喜而拜。二千及冠,梦寐以求。演武场便是试金石。百炼成钢,未尝一败,足证其才。须知,演武场内常驻精兵,多为王傅军中劲卒。便有四州郡兵新入,亦曾讨伐黄巾。战力不可小觑。如王傅所言,文聘当有上将之才。
  “敢问主公,戈船校尉戍守何处。”黄盖奏问。
  “黎阳营。”
第050章
百官承式
  “黎阳津扼大河水路,与南岸白马津相对。”王傅进言:“可将黎阳津二分。立水军大营,并民船港口。”
  “可也。”蓟王亦有此想:“立营黎阳,兼顾大河中游,风陵、蒲津、龙门三渡,并与下游南皮港凌操部,巡视上洛水路。”
  “大河之尾,有青州牧刘岱,翥凤舰队屯守,河北当可无忧。”王傅言道。
  “待邺城修筑毕,当为河北雄城。漳水可为大用。”蓟王言下之意,邺城可督河北。
  “主公明见。”
  “十县计有编户几何,人口多少。”蓟王又问。此才是关键。
  “十县计有五万六千户,三十三万六千余口。若加二部乌桓,许有五十万众。”上计令答曰。
  “民为贵”乃蓟国上下之共识。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”,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”。皆是此意。
  因,时有人问:“民贵君轻”乎?
  儒宗遂答于《朝闻日报》:然也。民贵者,民众也;君轻者,人君也。今,百民之君为亭侯,千民之君为乡侯,万民之君为县侯,百万之君为诸侯,千万之君为王侯,亿万之君为天子。『(人)君之一家,比治下众(民之)家,孰轻孰重乎』?
  故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是故,得乎丘民而为天子,得乎天子为诸侯,得乎诸侯为大夫。”
  “是故,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”
  又曰:“天子惟君万邦,百官承式”。
  此乃吏治之重,治国之本也。
  不愧是儒宗。
  民贵,非指“一民贵”,而指“众民贵”。众民,便是黎民百姓。言指整个封建底层建筑。
  君轻,非指“一君轻”,而指“人君轻”。人君,便是黎庶之主。言指整个封建上层建筑。
  连接“民贵”与“君轻”,维系整个封建体制,有序运转,便是『百官承式』。
  故儒宗言,吏治为本。
  报亭张贴,观者如云。众说纷纭,各有体会。
  然儒宗言中所指,封建等级,毋庸置疑。与之相匹配,尊卑秩序,显而易见。
  若有黎庶自比人君,则低贱。若有人臣自比君王,则位卑。正因一人一家,非众(贵)也。
  一门之利,孤悬于众门之外;一家之言,孤立与家国之侧,则轻且贱。
  若有狂徒,胆敢自拍胸脯。妄言我比君贵。何其贱也。人人得而诛之。
  蓟国《二十等爵》,士农工商,国之石民皆有进身之阶。岂能认人诋毁,动摇根基。比起后世皇朝,惟钱论贵贱,惟权衡尊卑。交易权钱,合污同流。
  蓟国爵制,何其明也。
  一言蔽之。封建时代,剩余价值如何分配,阶级差异如何衡量。出路有二。以汉末为始,蓟国奔向帝国,关东渐趋门阀。
  新任幽州牧李进,冀州牧徐璆,并州牧羊续,入幕府奉命拜官。而后入王宫觐见,蓟王好言勉励,各授蓟王宫舍人之宫职。如此,既为幕府属官,又为蓟王家臣。
  蓟王以辅汉大将军,兼督四州。故四州官吏,皆出幕府。
  “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”。高祖于先,世祖居中。蓟王乃出汉室,食君俸,便是食汉禄。两汉四百年,义理传承有序。于时人心中,尤其名士大儒,巨贾豪杰,心中持重,可想而知。
  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,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”
  两汉义节,旷古烁今。
  “太祖馈彧食,发之乃空器也,於是饮药而卒。”
  乃至名臣面君,皆身携鸩毒。一言不合,挂印自去,事小;饮鸩而亡,事大。
  为何?
  天下有道,以道殉身;天下无道,以身殉道。
  曹孟德纵千般利好。亦无可洗荀彧殉道之污。
  为身家性命,一门家小计。侍奉明主,至关重要。
  只因明主有道,以道殉身。如丞相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卒在任上,为天下所敬。于是乎。“以道殉身”的另一层深意:做官到死方罢休啊!
  左右国相,并三幕丞。分掌封国并幕府治政。王傅掌治兵事。深得“郡国并行”之精要。家国架构,承上启下,无可指摘。
  既为并轨制。蓟国萧规曹随,开万石国俸。
  “臣,窃以为,幕府,宜当兼有之。”右相耿雍,持芴跽奏。左右国相,拜少傅,双秩万石。与王傅并国老同秩。武臣列,横海将军黄盖,领双中二千石秩。与幕府三丞同(横)列。
  “孤,亦有所虑。”蓟王认可。幕府代督四州兵马政事。权重可想而知。三幕丞并三军主,皆为蓟王谋主。位高权重,不可久居人下。
  然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若抬升幕府官俸,必自上而下,整体拔高。如州牧,当由真二千石,升为中二千石。
  州牧可比九卿乎?
  毕竟还有朝堂。
  如此行事,于国不利。
  择(五)月初大朝会。
  蓟王上表,赐爵幕府中丞贾诩为都亭侯,邑三百户。拜“少傅”,双秩万石。
  如前所说,蓟国宫职,类加官“位特进”。幕府中丞本是中二千石官。因宫职由(中)庶子,晋升为少傅,故官职亦加官至万石。
  如此一来,幕府薪俸,当可酌情增减。不必急于一时。
  且将国老席位,与文武席位分离。
  效三独坐,国老居中独坐,称国席。
  便有缺席,亦无碍文武序列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0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