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1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16/2006

  不说董侯年少,“崽卖爷田不心疼”。合肥侯,史侯,叔侄二人,外宽内忌。蓟王大汉一藩,乃心腹大防。盼其一朝暴毙,支离破碎,犹不可得。如何肯将河北大地,一刀割去!
  “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”。王允断腕河北,以四州丰膏,喂饱猛虎也。
  “(陈)登见曹公言:‘待将军(吕布)譬如养虎,当饱其肉,不饱则将噬人。’公曰:‘不如卿言也。譬如养鹰,饥则为用,饱则扬去。’”
  换言之。是饱是饥,且看是养虎还是养鹰。蓟王,猛虎也。
  饱食河北,子孙无忧。焉能不听命行事。
  更何况,诸王非天子。蓟王总王权之极,正当讨之。并无僭越。
  先前,叔侄三人,皆有再并数县之意。皆被蓟王婉拒。正如王太后所言:“君有所赐,臣有所辞”。恪守臣节乃其一。无足轻重乃其二也。
  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”。又说“钱能通神”。趋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终归“熙熙攘攘,利来利往;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。
  蓟王既不愿再并封国。何不以辅汉大将军,兼督四州。
  果不其然。蓟王欣然领之。
  此举,必令叔侄二人,追悔莫及。
  王允,果然王佐之才。老谋深算,旁人难望项背。若非王允自行道破,便是座下一众心腹党羽,时至今日,亦蒙在鼓里。未能窥破神机。
  唯有蓟国谋主,将计就计,为蓟王再取十县。皆大欢喜。
  “董贼焉有命乎?”不其侯伏完,忽有感而发。言下之意,与王允相争,自寻死路也。
  言罢,落针可闻。群僚噤声,却见王允抚掌而笑。
  众皆大笑,其乐如初。
  事不宜迟。尚书台这便拟诏,转呈董侯御览。稍后,昭告天下。
  首当其冲,青、徐、荆,扬,凡四方将军治下,诸侯县主,无诏不离。不得干政。
  稍后,北海相孔融,轻车简从,入北海王都。
  北海王,一笑嗤鼻,本欲驱走了事。岂料孔融从容自若:“王上不遵天子,置蓟王于何地?”
  细语轻言,似晴天霹雳。一语惊醒梦中人。
  北海王毛骨悚然,汗如雨滴。
  今非昔比也!
  利弊权衡,不过一瞬。北海王遂将治国大权,双手奉上。孔融单车定北海,遂成佳话。广为流传。
  不等叔侄醒悟。淮泗诸国相,已自甄都出发。
  楚都寿春,合肥侯行宫。
  “王允老贼!”车骑将军袁术,怒不可遏。形势陡转。淮泗诸王,除陈王刘宠,并鲁相宋奇,皆被夺权。
  诸国相,王都治政,先将历年税赋补齐。粮草辎重,大张旗鼓,装车运往甄都,以解燃眉之急。国主夺权,豫州、青州、徐州,形势陡转。悉奉董侯为主。
  “好一计『割肉饲虎,狐假虎威』。”合肥侯如何还不醒悟。
  “敢问陛下,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。”大将军袁绍,持芴跽奏。
  “力保寿春,顺下江左。”合肥侯言道:“飞云北投,用之不及。徵集民船,顺下江东。”
  “喏!”淮南尹兼尚书令袁遗,奉命出宫。
  “扬州乃心腹之地。断不容有失。凡不遵号令,悉数驱离。”合肥侯当机立断。
  “臣,领命!”袁术领命自去。
  合肥侯环视殿中群雄,掷地有声:“存亡之际,诸位当奋起。”
  “臣等,遵命!”群雄下拜。
  寿春陈淮水之南,与甄都隔空对峙。本就是楚之雄城。自迁都以来,合肥侯广招良工,夜以继日,苦心营造。虽不敢断言,固若金汤。然急切间,断难攻破。除非有飞云、盖海,坚船利炮,铁壁铧嘴,搏命一击。方有必胜之握。
  以备万一。先稳据淮南,再占江左。跨江扼淮。进可攻,退可守。立于不败地也。尤其江东水运繁盛。造船技艺上乘。淮南能守则守,若不能守,迁都江东,亦无妨。
  那时,只需命一心腹,扼守淮南,阻董侯南下。待养精蓄锐,重整江南。再万舟并发,反攻关东不迟。
  思虑及此,合肥侯稍得心安。
  汉中,南郑。
  前汉之初,汉中太守田叔,“置名材,立官室”,为高祖督造行宫。两汉之交,毁于兵祸。后又原址重建,今为史侯所居。
  “王子师果而有谋,朕不及也。”惊闻诸相夺权,史侯一声长叹。
  食母史夫人,进言道:“陛下毋忧。妾以为,关东纷乱将起,或觅可乘之机也。”
  史侯笑问:“阿母以为,孰胜孰败。”
  “董侯当据关东,合肥侯或避走江左。”史夫人亦有主见。
  史侯又问:“若果如阿母所言,朕又当如何趁机取利。”
  “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,可乎?”史夫人试问。
  “可也。”史侯亦如此想。
  徐州,下邳国,治下邳,领十七县。
  乃徐州大国。国相笮融,为陶谦心腹。生性残暴,却笃信佛教。麾下数千信众,皆为其死忠。且笮融本是丹杨强宗骁帅。借中饱私囊,吞并广陵、下邳、彭城三郡食粮,招募数千私兵为己用。
  自持兵强马壮,拒不奉命。将新任下邳相,拦在城外。
第060章
转祸为福
  新任下邳相,王宏,字长文。太原祁人,乃王太师同乡。
  先前,王允举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、王宏为右扶风。三辅兵多粮广,京兆尹刘陶镇守多年,政通人和,百姓安居。王宏为右扶风时,依山居险,筑陈仓下城。专为互市而用。短短数载,三辅大治。后董卓篡权,欲收王允入狱而杀之。恐二郡为患,乃先征翼、宏。
  宏谓翼曰:“董贼以我二人在外,故未危王公。今日就征,明日俱族(灭族),计将安出?”
  翼答宏曰:“虽祸福难量,然王命,所不得避也!”
  宏又劝曰:“董贼所患,唯王公一人耳。王公大才,必有诛贼之计。董卓既死,其党易制耳。我等当固守三辅,为王公外应。董贼见你我二人,拒不就征,必不敢轻言加害(王允)。此‘转祸为福’之计也。”
  宋翼从之,二人皆得以保全。
  今朝廷东迁,三辅远离甄都,不再持重。王允又将二人调回,命王宏领下邳相,宋翼领琅邪相。治开阳,领十三县。另有前尚书仆射,扶风人士孙瑞拜为东海相。治郯县,领十三县。皆是徐州大国。
  熹平元年(172年)十月,先帝诛勃海王满门。陈王宠,窃以为先帝旧事重提,欲除后患。故提前谋划。与梁王刘元、沛王刘琮、下邳王刘意、彭城王刘和、琅邪王刘据、东海王刘祗“共祭盟誓”,欲效前汉七国,结盟自保(详见:《四海·101
问鼎中原》前后剧情)。更不惜养贼自重。
  先帝崩后,新帝(合肥侯)继位。为解七国连横之祸,遂将东海王刘祗,自鲁郡迁回故国东海郡。稍后,又将鲁郡封给麟子阿斗,新立鲁国。
  董侯又封王允长子,侍中王盖为彭城相。治彭城,领八县。下邳、琅琊、东海、彭城四国相加,有民二百三十八万众。窥一州而知全境。
  除河北四州为蓟王所辖。汉中,淮南,鞭长莫及。青徐豫三州郡国,皆有国相到任。
  王允兵不血刃,优势占尽。
  或有人言,为何择王国下手,不取州郡。只因大汉郡国并行。国中有主,如虎伏山中。少猢狲作祟乃其一。国主拥王权,家国天下,位列居中,蓟王总王权之极。可行狐虎之威,乃其二也。
  郡国并行,双轨治政。若择一般郡县,不涉及三级封建特权,蓟王鞭长莫及。
  国君亦是君。
  一言蔽之,大汉家国天下。有蓟王虎踞河北,何人敢欺君罔上,大逆无道。
  国相笮融,乃陶谦任命。今朝廷命王宏继之,下邳自当奉命。
  稍作思量,下邳王已晓以利害。遂命人劝说笮融,开城相迎,不可抗命。笮融断然拒绝。下邳王亦不强求。只需世人皆知,王有劝降之举,足矣。事后朝廷追究,下邳王足可自辩。结果不重要,仪轨不可缺。
  遥看四门紧闭。新任下邳相王宏,亦不心急。
  暂居都亭,上报甄都。
  逢朔望大朝。王允上表。言,贼相笮融,挟持国主,以下犯上。求董侯下令,蓟王出兵清剿。
  董侯言听计从。遂六百里诏命蓟王,攻无道,伐不义。
  蓟王何所为,天下皆拭目。
  蓟王宫,灵辉殿。
  奉董侯诏命,蓟王专开朝议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1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