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2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26/2006

  如何破除心中的“广泛道义”。最行之有效,又立竿见影之法:诉诸外力。
  诉诸武力、诉诸财力、诉诸文力、诉诸权力、诉诸神力。
  尤其诉诸神力。封建时代,屡试不爽。
  如诸子百家,不可苟同。每个朝代,“广泛道义”皆有不同。不做修改,不可兼容。
  一言蔽之,用唐宋元明清时代的“广泛道义”,反施两汉,注定完败。
  再举个通俗的例子。用民用机甲的操作系统,去尝试驱动军用机甲,注定功能不全。因为没有火控子系统。
  大汉不禁刀剑弓弩。然大汉的火控来自哪里?
  答:大汉星空下所独有的“广泛道义”。
  伏完心满意足,驱车入府。
  稍后,大开方便之门。凡有所请,皆有所应。礼单如流水,来者不拒。不出五日,竟聚拢千万资财。如实呈报太师府,王允遂命尚书令桓典,分拨各处,解甄都内外,燃眉之急。
  果然正当其用。
  少时,有豪商田韶,捐资百万助学,欲为独子田骅拜师。
  刘备亦过不去自己这关。于是求问恩师。恩师言,百万捐资,能助养多少寒门弟子。何乐而不为。
  稍后,谆谆教诲:豪门寒门,皆是百姓。若豪门更豪,寒门更寒,乃政之失。寒门亦出贵子,方为“君之道”。
  血洗一部分人,去拯救另一部分人。待另一部分人变成被血洗的那一部人时,再血洗一次。如此反复,便是所谓气数已尽,皇朝更迭。
  若如此,蓟王宁可力挽狂澜,三兴汉室。
  为何?
  因为后世皇朝,再无出其右者(民用阉割版,没有火控系统啊)。
  送出重礼,兖州豪右各自心安。料想,甄都必暗流汹涌,只待假以时日,汇聚成滔天巨浪。曹孟德即便顽硬如礁石,亦被迎头拍碎。身死族灭,旦夕之间矣。
  且看猖獗到几时!
  破口大骂,散尽胸中恶气。这便指点江山,饮酒作乐,通宵达旦。
  不料未等来甄都罢免敕令。便有虎狼雄兵,将坞堡团团围住。箭书射入,不过三日。便有堡中农奴,夜落吊桥,放官兵杀入。
  一场夜战,血流成河。杀散部曲私兵。将豪右全家老小,悉数捆绑在案。
  查封粮仓钱库,清点牛马奴仆。问案苦主。笔笔血泪,罄竹难书。
  人证物证俱在。旁证口供俱全。
  杀,不杀?
  书报兖州牧曹操。
  曹操遂问计群僚。
  陈宫谏言:“当‘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’。”
  程立却道:“兹事体大,明公宜上报朝堂,公议其罪。”
  曹操轻轻颔首,又问荀彧:“文若,以为如何。”
  “明公既为兖州牧,一州之事,皆可自决。”荀彧答曰:“何不效仿蓟国,张榜其罪,以广视听。”
  “文若之言,正合我意。”曹操欣然纳谏。
  于是命有司,将笔笔罪状,悉数公之于众。布告张贴于城内城外,城门邮亭。甄都更是人尽皆知。
  稍后闹市行刑,人头落地。
  兖州豪右人人自危。不得已,唯弃车保帅。择族中旁支,代己受过。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。良田牛羊,皆被佃户奴仆瓜分。坞堡拆除四壁,充填壕沟。堡中楼宇宅院,亦分与农人。坞堡遂成村落。
  良田、宅院,失而复得。自耕农,喜极而泣。自立曹操父子公社,四时祭拜者,众矣。
  遍地坞堡,接连攻破。兖州得钱粮无数,牛羊遍野。更喜得良马万匹。据后世载,“马超破苏氏坞,坞中有骏马百余匹,自超以下惧争取肥好者。将军庞德独取一騧马,形陋既丑,众笑之。其后马超战于渭南,(騧马)逸足电发,追不可递,众乃服。”一座坞堡,便有“骏马百余匹”。足见豪富。
  吕布闻之大喜。亲自登门,与曹孟德,把酒言欢,约为兄弟。稍后,自领五千战马归。
  曹孟德,亦有马矣。
第073章
大雅无伤
  兖州所行《抑兼并令》,再令曹孟德,名声大噪。
  谓“无利不起早”。政令所出,尽灭豪右坞堡。获利之丰,难以计数。单单万匹良马,便作价十亿,乃至百亿钞。
  堡中钱粮珍货堆积如山。足够甄都十载所需。曹孟德更一举付清盖海欠债。又向蓟国订购白波楼船十艘,白波斗舰五十艘。一夜暴富,莫过如此。青州牧刘岱、豫州牧丁原,心事若何,可想而知。
  与虎谋皮,自取其祸。萧规曹随,何乐不为。
  于是乎,青豫二州,亦效仿兖州,颁《抑兼并令》。
  平心而论。抑兼并,制豪强,乃续命良药。关东不比蓟国。广辟江表十港,连开海外寄田。蓟国海市,循环南下。贩运“三登谷”归国。闻有蓟国大儒豪言,即便国中十年无收,蓟人亦可足食。料想,此言非虚。
  江表十港,已立其九。剩下一港开在何处。今亦见分晓。正是郁洲山。
  此洲本为东海麋竺所有。后进献蓟王。蓟王遂命市舶寺良匠登岛,“围亘三百里,筑三城”。并择址督造深水良港。称郁州港。
  因郁洲山上,山岚缭绕,丛云横生。故此港又被蓟王唤做:连云港。
  至此。江表十港,皆得其主。益阳港、酉口津、南醴港、南廉港、甬东港、朱卢港、吕宋港、濯港、漉港、象林港、连云港、殑伽港、稽罗港、西顿港、东逊港。
  其中南醴、南廉二港,已连成一体,可视作一港。濯、漉二港,皆位于夷洲,亦可归一。西顿、东逊二港,扼顿逊海渠东西出口,自当一视同仁。
  如此算来,仍有十二港。
  无妨。
  三郡乌桓有四部,泰山四寇计五人。江表十港,出十二。亦是常情。
  一笑了之,无伤大雅。
  更何况,天子御赐九龙桓表。许蓟王开疆辟地,并土封王。海外荒洲,皆为蓟王子封国。多少城港,皆是蓟王家事。外人又何足道哉。
  话说,自乘夜出奔。合肥侯一行,轻车疾驰。自濡须口渡江,抵达江东。时为避合肥侯锋芒,扬州牧刘繇于是先行渡江,以曲阿为州治。
  调兵遣将,四面攻伐。江东郡县,已据大半。
  前彭城相薛礼、下邳相笮融,被王允一道敕令去职,遂在徐州牧陶谦授意下,先后南渡。奉刘繇为主。薛礼驻秣陵,笮融驻丹阳。“众各万余人,处处屯聚”。刘繇又遣樊能、于麋东屯横江津,张英屯当利口,以距寿春。另遣汝南李术,给兵三千以守鸠兹(芜湖)城。
  大将军袁绍,携群雄渡江,扎营石山金陵邑旧址。与刘繇所部,交相攻守,互有胜负。
  闻袁术残部护佑合肥侯并百官渡江。袁绍急忙迎入大营。
  书载,周显王三十六年(前333年),楚灭越,楚威王设置金陵邑,遂在石山筑城。始皇二十四年(前223年),秦灭楚,改金陵邑为秣陵县。金陵邑毁于战火,择址重筑县城。
  此地,扼淮水(秦淮河)与长江交口。“因山以为城,因江以为池,地形险固,尤有奇势”。后世乃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石城虎踞”之称。
  此处如此险要,刘繇竟未派人驻守。反被袁绍所据,可谓憾失先机。
  自屯兵于此,袁绍已命营士修缮。不出意外,取名:石城。
  “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”。袁绍素娇贵。率众渡江,客军远来。如何能不善加守备。
  寿春城破,袁术已遣人告知。帐中群雄并袁绍,并无意外。所幸此来,粮草辎重足备。足可支半年。故即便合肥侯轻车简从,仪仗皆失。亦无妨。
  恭送后妃入后帐,再迎合肥侯入中军大帐。
  群臣下拜,三呼万岁。
  所谓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”。环视帐中文武百官,寥寥无几。合肥侯不由泪目。
  “陛下。”袁绍亦心有戚戚。
  “此城何名?”合肥侯拭泪而问。
  “取名石城。”袁绍答曰。
  “朕,便以石城立誓,定要克定江东,光复中原。”合肥侯指天为誓。
  “克定江东,光复中原。”百官齐声。
  “平定关东,非一日之功。董侯无力南下,机不可失也。”合肥侯问道:“战事如何?”
  “互有攻守。”袁绍遂将战局娓娓道来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2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