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3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36/2006

  “东境素有‘鱼盐枣栗之饶’。”李儒笑叹:“待圩田大成,当‘地饶鱼米盐马’。”
  “新立安昌郡,扼辽西走廊。此地乃阴山、燕山余脉。山谷辐辏,密集孔道。背山向海,形势险要。于(旁)人而言,不毛之地。与我而言,千里沃野。”田丰有感而发:“千里之国,枕山跨海,‘龙盘虎踞,鸾集凤翔’。三兴可乎?”
  “三兴可也。”好友齐声。当浮一大白。
  众谋主,窃以为。
  于蓟王而言,关东豪强,江东宗贼,皆是难啃之骨。二地譬如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若以虎狼猛药,扫除顽疾。势必血流成河。不明就里,百姓盲从。豪右施以小利,遂受其蛊惑。裹挟从军,以卵击石。
  杀戮一起,死伤无数。如楚汉相争,结为世仇。四百年,积威犹存。不能速战速决,唯有从长计议。
  关东为董侯所占,江东为合肥侯所据。假以时日,只需下《罪己诏》,退位让贤,天下不战可定。
  “先前一国。今并四州。河北尚未归心,四裔不足安定。断不可轻启战端,授人以柄。一国广济天下,未能耕一余三,更加海外寄田,仍未止损。此时挥师南下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皆与我不利。”戏志才一语中的。
  所谓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大开海外寄田,又鲸吞河北之地。内扩外张,几无余力。稍有不慎,满盘皆输。
  “‘遂要崤阸(è),以败秦师,匹马觭轮无反者,操之急也’。我主,年及而立。我辈,远未及老。何不‘斗酒相娱乐,聊厚不为薄,驱车策驽马,游戏宛与洛’?”戏志才举杯离席:“再满饮此杯。”
  斗酒诗千篇,不醉不风流。
  意气风发少年,又岂少曹孟德。
  《抑兼并令》下,破坞堡无数。曹孟德得钱亿万。不仅一举还清盖海舰队欠款。又广下贩船券,购买蓟式楼船、斗舰。新得五千匹战马,曹孟德欲效蓟国人马具装,锻造一支强军。取名“虎豹骑”。
  二千五百套,人马具装铠(一骑双马)。皆是蓟国楼桑兵甲。
  耗费几何,可想而知。
  若非至交好友,生死相托。国之利器。蓟王焉肯外流。
  只因乃曹孟德所求。蓟王有求必应。
  遥想当年,黄巾之乱。曹孟德领黎阳营,扼守大河津渡。遇邺城百姓仓皇南下。妇孺险成黎阳营士,刀下亡魂。危急关头,曹孟德单骑拦阻,又调派船只,悉数运往蓟国。这才全其性命。
  蓟王时感叹,定不辜负。
  言犹在耳,焉能自食其言。
  “刺马刀一,直七千”,“五十湅剑,直千五百”。刺马刀,便是斩马刀。蓟国皆百湅清钢。“吞光秘鳞铠”,人马具装,兵器齐备,作价二十万钱。
  二千五百套,共计五亿钞。
  好一笔巨款。
  便是曹孟德,亦无力支付。
  夏侯惇,夏侯渊等人,醉心选拔虎豹骑。卫将军营,上下皆亢奋。便是吕布闻之,亦颇多艳羡。如今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然巧妇终难为无米之炊。
  如之奈何。
  曹操遂开府议,问计群僚。
  程立私语道:“明公可知南阳盗贼乎?”
  “可是发丘贼。”曹操焉能不知。
  “然也。”程立再进密语:“谓事急从权,何不效之?”
  “嘶……”曹操心中一惊。然转念一想,似无不可。这便低声问道:“近郊何处有前朝大墓。”
  程立答曰:“梁孝王陵可乎?”
  梁孝王,刘武,文帝嫡次子,景帝同母弟,母为窦太后。七国乱时,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,拱卫国都长安,功劳极大。后仗窦太后宠爱,并梁国地广兵强,欲继景帝之位,病死未果。谥号“孝王”,葬于(芒)砀山。身前,享尽荣华,“府库金钱且百巨万,珠玉宝器多於京师”。时人事死如事生,料想死后亦不逞多让。
  “甄都天子脚下,宗亲贵胄何其多。若知(我)行此事,恐为人所诟。”曹操亦知谨慎。
  “此事易耳。”程立言道:“何不命人入南阳,假发丘贼而行之。必神鬼无觉。”
  曹操闻之不语。少顷言道:“兹事体大,且从长计议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史载“昱性刚戾,与人多迕”。又载:“初,曹操乏食,(程)昱略其本县,供三日粮,颇杂以人脯,由是失朝望,故位不至公。”
  “略其本县,颇杂人脯”。足见程立行事,一贯如此。颇多与曹孟德相似。为达目的,不择手段。乱世枭雄也。
  虎豹骑乃定国之利器。若不能人马具装,何言所向披靡。
  更加关东初定。天下三分。合肥侯北伐之心不死。史侯东征之意难平。传闻,叔侄暗中结盟,欲分交州二郡。若如此,益州当与江东相连。互为犄角,守望相助。待势成,关东危矣。
  曹操素有远见。话说黄巾播乱八州,关东百废待兴。筑路屯田,本就人手不足。无从大肆募兵。唯有精益求精。
  以一当十,以十当百。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  来去如风,日行三百之虎豹骑,断不可缺。
  “两害相较取其轻”。家国存亡,社稷为重。
  三日后。得曹操暗中授意,程立遂遣心腹,乔装改容,顺下南阳。寻觅发丘盗贼。
  曹操“特置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”,以为笼络。
第087章
长乐未央
  蓟国,长安县,行宫。
  长安县,乃仿前汉长安城督造。内置长乐、未央、明光、桂宫等宫。规模虽不可与前汉帝都,相提并论。然经累次增修扩建,早已今非昔比。如蓟国雄城,横竖七里,内外三郭,横跨北易水。七七四十九衢。大衍缺一。
  效仿长安。“市有九,各方二百六十六步。六市在道西,三市在道东。凡四里为一市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。夹横桥大道,市楼皆重屋”。另有西域五十五国邸,长安门学等,奇观建筑。有民三万户,二十余万众。乃蓟西商都,与楼桑并著于世。
  西域来客汇聚于此,丝路游商称之为“蓟长安”,俗名“(北)斗城”。
  并县为国时,蓟王有言在先。编户过万,口过十万,可升为令;户破二万,口破二十万,可食双俸。
  稍后又约定,户破三万,口破三十万,三食君俸,秩升一等。
  蓟国《圩田制》,分户不析产。户均已降至不足八(7.5)口。不似先前,户户十余口。然除编户,还多客庸。客籍亦录入人口。如此算来。蓟长安总人口,已破三十万。年前,岁末大赏,长安甄逸令,如愿擢升为比二千石俸,加“光禄大夫”,银印青绶。
  光禄大夫,“职掌言议,毗亮论道,献可替不(否),赞扬德化”。
  前汉时,在“大夫”中,地位最为尊显,晚期多为贵戚重臣加官。无员限。今汉渐成闲散之职,虽仍掌顾问应对,但多用以拜假赗赠之使,及监护诸国嗣丧事等。
  换言之,蓟国光禄大夫,亦是加官,并无实权。甄逸,仍主长安治政。然蓟王专开朝议时,可入比二千石列。循例,加光禄大夫衔,乃九卿之后补。于蓟国而言,为郡守备选。今东境又开数郡,郡守人选,皆出千石城令,受封光禄大夫者,优先。
  或有人言,光禄大夫乃九卿之光禄勋属官。蓟国未置九卿,如何加光禄大夫。正如今汉省都护,置将兵长史,统领西域。且省主官,亦符“家国同构,列候次减”之旧例。
  加官,非只有郡县长史。不足二百石之佐使少吏,克己奉公,劳苦有功,可加“谏议大夫”,秩六百石。“掌规谏讽谕。凡朝政阙失,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,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,皆得谏正”。另有“太中大夫”,秩比千石。“中散大夫”,秩六百石,多养老疾,无职事,唯诏令所使。
  谏议大夫、太中大夫、光禄大夫,分隶二国相,非少府属官。中散大夫,终官养老,则隶门下署。
  至此,蓟国“加官制”,趋向完满。
  另外。光禄大夫,可“举质朴、敦厚、逊让、有行”,“此四科人以擢用之”。凡“光禄四行”,蓟王又令二国相,“每岁依科考校,定其第高下,用知其人贤否也”。
  科举制未能建立前,察举制必不可少。由各城长令,举荐人才,亦是《汉律》所定。无可指摘。
  横竖一里之宫城,便是长安行宫所在。
  长乐宫,鸿台。
  张姜子、李真多,正苦习汉宫仪。
  长安宫人渐多,女官宫人齐备。蓟制宫仪,无需宋贵人亲授。话说,行宫日积月累,美人如云。却少有迁入蓟王宫者。稍后,易县甘泉宫、临渝碣石宫、北海冬宫、西域夏宫中女官,多由长安宫女充填,传授汉宫仪。循此例,待诸王子长成,裂土封王,宫人亦可足备。毕竟,蓟王子嗣众多。子女皆为县主,当有三百宫。
  以备不虞。亦是蓟国上下,行事之风。
  能如二女仙。先入蓟王宫,再迁长安行宫者,凤毛麟角。
  一里之回,蓟王宫。满打满算,莫过千人。
  “此城,比长安如何?”李真多问张姜子。
  “制度不如,繁华尤胜。”张姜子乃武威祖厉人,常往来长安。所言非虚。
  比西京宫殿,蓟长安宫规模削减,然繁华却盛。今汉以来,羌人屡寇三辅。再加凉州动荡,丝路三通三绝。长安不复前汉盛貌。蓟长安,扼蓟国西境。游商入五阮关(蒲阴陉),可经北易水,直入城中港市。而后顺下千里蓟国渠,通行大汉水路。财富汇聚之地,必有异客番商,航海梯山,不远万里而来。
  终归无利不起早。
  “先前,王上剿灭长城马贼。疏通居延外道。今又立漠北都护于北海之滨。北疆因而繁盛。”李真多亦有感而发。
  “五帝之子,皆种出蓟王乎?”张姜子自北上蓟国,同道中人皆出此论。
  “众皆以为,玄帝子,当是嫡长子(刘)封无疑。”李真多言道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3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