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6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67/2006

  当朝太仆,不其侯伏完言道:“今曹孟德逐走吕奉先。甄都近郊,皆为卫将军营士。长此以往,恐为取祸之道。”
  “无妨。”王允早有定计:“袁绍南下,青州既定。可调二公孙进京。”
  先前,王允命公孙二雄,兵抚青州。二人乘飞云舰队,渡海南下。震慑诸侯,讨伐贼寇。颇有战功。今屯兵济南、北海、齐诸国。正当大用。
  “当拜何职?”尚书令桓典求问。
  “公孙度为武威将军,公孙瓒可为奋武将军。”王允答曰。
  “喏。”桓典奉命。
  公孙二雄,将兵入兖。拱卫甄都天子。均衡曹操之势。乃老成谋国之策。
  曹操自当,心知肚明。亦无可奈何。毕竟吕布未灭,以一敌三,实力不济。
  不其侯伏完又问:“先前,袁术窃据寿春,俘扬州牧刘繇。青州牧刘岱上表,求携二公孙,南下讨袁。今太师,将二人调入京师。莫非,并无讨伐寿春之意。”
  “然也。”王允言道:“江东为合肥侯所据,巴蜀为史侯所占。兖州战乱初定,民心不稳。若青州有失,豫州牧丁原,或步奉先后尘。”
  “淮泗诸国。”伏完心领神会。
  “正是淮泗。”王允目光深邃。
  淮泗诸国,横亘关东,与青、兖、徐、豫,四州接壤。先前,王允狐虎之威,易相夺国。又令蓟王攻打下邳。下邳王肉袒牵羊,俯首称臣。淮泗诸王,人人自危。尤其关东逆乱,宗王势强。行事难免恣意,多有僭越之嫌。若授人以柄,轻则削县,重则除国。不得已,淮泗诸国以陈王宠为首,养袁术以自重。
  袁术末世奸雄。不可小觑。长涂二龙,不分伯仲。有刘繇前车之鉴。青州牧刘岱,恐亦无从与袁术相持。窥一斑可知。如陶恭祖,亦非敌手。
  关东局势,譬如关东煮。各方势力,犬牙交错。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  王允号称王佐之才。焉能不知轻重缓急。
  故对曹吕之争。王允未究曹操,亦无罪吕布。眼看农时俱废,兖州有缺粮之危。王允遂命青、豫、徐、荆,四州拨粮赈灾。
  四州之牧,不敢违命。纷纷调拨粮草,赈济兖州。
  正如荀彧所料。兖州缺粮之危,唯王允可解。
  此,亦是狐虎余威。
  毕竟王允总朝政。试想,曹操不过兖州牧,如何号令青、豫、徐、荆,四州。
  兖州看似风平浪静。实则暗流汹涌。
  首当其冲。太保曹嵩,欲与太师王允,共掌朝政。
  澶洲北岛,西南大湾,吕宋港。
  三足踆乌船宫,蓟王寝宫。
  美人田圣,昨夜侍寝,足睡未醒。
  田圣本是桓帝宫妃。
  初封采女,有宠。延熹八年,桓帝废皇后邓猛女,曾欲立田圣为后。后因田圣出身贫贱,司隶校尉应奉、太尉陈蕃等皆上书力谏。桓帝遂罢其意,另立窦妙为后。
  时后宫妃嫔数千,唯田圣等人有宠。皇后窦妙,“御见甚稀”,饱受冷落。因惧桓帝薄情,唯隐忍不发。永康元年冬,桓帝病重,封田圣等九女为贵人。岂料桓帝崩后,梓宫尚在前殿,窦妙便绞杀田圣于后殿。犹不解恨,欲诛尽得宠贵人。中常侍管霸、苏康苦谏,方才作罢。
  时人皆以为,窦妙素忌忍,积怒于田圣等人,于是痛下杀手。然陈球却言窦妙“有聪明母仪之德”。岂能无故杀人,只为泄私愤。
  实则,乃因桓帝临终遗诏,兄终弟及。欲立勃海王刘悝为帝。又因田圣得宠,衣不解带,陪侍桓帝身侧。弥留之际,桓帝遗诏,田圣一清二楚。唯恐夜长梦多。故梓宫尚未下葬,窦妙便绞杀田圣,只为灭口。
  一言蔽之。令女人痛下杀手,若无宿仇,必有大害。
第125章
探险搜奇
  譬如武帝杀钩弋夫人:“初,钩弋夫人有罪,以谴死(谴谪而死),既殡,尸不臭,而香闻十余里。因葬云陵,上(武帝)哀悼之。又疑其非常人,乃发冢开视,棺空无尸,惟双履存。一云,昭帝即位,改葬之,棺空无尸,独丝履存焉(《搜神记·钩弋夫人之死》)。”
  “棺空无尸,惟双履存”。并非死而复生。乃因宦官行绞杀时,暗中留命。
  若开田圣棺,亦如钩弋夫人这般,“尸逝柩空”。
  正因生平诸多相似。故蓟国群仙会时,田圣才自称“钩弋夫人”。亦因田圣,同出巫山神女派。神女临别留言。平日施术,可由田圣代之。虽不能引九天玄女降灵台。却也足可固本培元,还精补脑。
  仙门传闻,“容成术”之上,还有“玄素术”。可引九天玄女降灵台。
  此番南下,赴云雨之会。蓟王与神女耳鬓厮磨,如胶似漆。这才得知,玄素术,乃出神人玄女并素女,共授黄帝,而得名。有《玄女经》、《素女经》,二经流传。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知玄素之术者,则曰唯房中之术,可以度世矣。”《神仙传·张道陵》:“其治病事,皆采取玄素。但改易其大较,转其首尾,而大途犹同归也。”
  “改易大较,转其首尾”。言指此时流传,多为残篇。无有全本。
  蓟王所修乃出《玄女经》。另有《素女经》,为西王母派,不传之秘。
  二经相合,方为『玄素术』。
  作为巫山神女派,入室弟子。自出云梦,田圣责无旁贷,不可或缺。
  “梦笑开娇靥,眠鬟压落花;簟文生玉腕,香汗浸红纱。”
  “一堤杨柳绿,三径菊花黄”,“海棠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”。美人足睡,终归事出有因,情有可原。
  此时,蓟王已洗漱更衣,用完早膳。经十字飞阁,入船宫正殿。与一众属吏相见。
  吕宋港,乃公孙康、公孙恭二人所建天然良港。
  北岛毗舍邪人,性情温顺。善渔猎及农作。数年前,引入蓟国将作寺温泉所育良种,稻作一季三熟。背依吕宋平原,雨水丰沛,极利圩田。
  稍后,又应中岛毗舍邪人所请。蓟王命公孙康、公孙恭二人择其一,泛舟南下,择址督造新港。
  内陆群山之中,北岛山蛮,与近海毗舍邪人不同。“山内黑面之族,鬈发,服树皮,栖茅屋。土虽膏腴,却惮劳,宁饿死,不工作。”
  “宁饿死,不工作”。懒惰如斯,只因物产丰饶。日复一日,躬耕稻作,只为果腹,不可忍受。
  北岛山蛮,暂不可用。于圩田不利。
  “先圩近海平原。”蓟王言道:“山蛮勿扰。”
  “喏。”二人领命。
  “周遭荒洲,可有夷人国。”蓟王又问。
  “耽兰洲、薄叹洲(宾坦岛)、诸薄洲(巴邻旁)、马五洲(邦加岛)、比攎洲(勿里洞岛)、巨延洲(婆罗洲),诸洲皆有国。”公孙恭答曰。
  “可曾通商立港。”蓟王当有此问。
  ‘尚未能及。’公孙恭言道:“诸洲风俗各异,国情不同。冒然登洲,恐起战乱。”
  公孙康又补充道:“臣等,已遣北岛毗舍邪诸王,代为传语。料想,立港不难。”
  “甚好。”蓟王轻轻颔首。
  澶洲虽称列岛,实则群岛。除去北岛吕宋,中、南二岛,皆为群岛。数千岛屿,星罗棋布。凡岛屿稍大,便可称一洲。岛上资源有限,不利大兴圩田。于蓟王而言,更无需督造大港。枝港足以。只为通商互利,贩运岛夷,入吕宋圩田。
  或有人言,各岛既有国,何以称荒州。
  原始部落,亦或是部落联盟。于守护文明初火的汉帝国而言,皆可称“蛮荒之洲”。简称荒洲,自也合情合理。
  公孙康、公孙恭二人,将澶洲群岛,先定汉名,再注于海图。亦是大功一件。
  如前所言。蓟国先立海港。再造诸王子船队。假以时日,诸王子长成,便可扬帆出海,循图而进。辟海外封国。
  江表十港,乃前哨之地。
  吕宋港外,支渠四通,阡陌纵横。广袤吕宋平原,皆为膏腴沃土。此港,亦是寄田重地。蓟国寄田券何时扭亏为盈,吕宋港至关重要。
  取千里镜远观。蓟王心旷神怡。水稻喜高温、多湿、短日照,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“水稻土”为最佳。又谓“以水定稻”。各洲风水不同,故稻作亦有参差。闻即便取蓟国晚稻试种。稻期,亦足缩短一月。粳稻如此,籼稻可想而知。
  时人皆以为,粳稻风味口感,远超籼稻。然蓟王却知,后世扶南所产“香米”,风味更佳。香米亦是籼米。换言之,风味当不以粳籼界定。
  吕宋港,海船辐辏,珍货云集。
  蓟王首开“开拓探险”之先河。引领国人风潮。僦船南下吕宋,结伴入丛林群山深处探险。为蓟人津津乐道。
  收获诸多,不乏一夜暴富。更助搜奇探险之风。
  私人订制,专用机关器,大行其道。助推蓟国机关术,日益精进。绝非只有将作寺受益。与之相匹配,异态文明研究,亦渐兴起。此乃认知世界之始。蓟王乐见其成。
  探索未知,将自先秦以来,日渐僵固的学术“闭合环路”。再行兼容并蓄,去伪存精。于华夏文明而言,亦有百利而无一害。试想,若有一日。有人完成环球航行之壮举。天圆地方,当可推陈出新矣。
  认知的更新迭代,便是文明,生生不息,滚滚向前之不竭动力。
  径五十里,置邑。径百里,立县。
  公孙康、公孙恭二人,以吕宋港为锚。辐辏沿海平原。又绕行北岛,择址督造新港。蓟王有言在先,辟三县可为“守”。
  于是择吉日,擢升公孙康为吕宋守,公孙恭为吕宋宰。类比港令比千石俸,洲守为比二千石俸。洲宰为比千石俸。年纪轻轻,便得享高俸。蓟国“少年长吏”之盛,可见一斑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6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