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6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68/2006

  勉励二人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蓟王再与二人约定。另辟中岛三县,公孙恭亦可拜中岛之守。若能于澶洲群岛,筑满百城(港),可为一洲之牧。
  二人大喜过望。
第126章
名公之胄
  珠崖洲,朱卢港。
  雄踞朱卢水入海口三角洲。朱卢水(南渡江),因朱卢港得名,稍后称“黎母水”。
  与时下长江入海口雷同。朱卢水,水面宽阔,水量丰沛。再加农耕初立,并未裹挟大量泥沙顺下,积成沙洲。无有后世“白沙津”,更无“新埠岛”。
  河口呈“扇”状,或称“斗”状。水路开阔,帆樯云集。
  遥见横海先艂舰队,护卫三足踆乌船宫抵达。城港万民空巷,欢声雷动,远近可闻。
  船宫爵室,三面清钢琉璃壁前。蓟王手持千里镜,俯瞰朱卢新港。规模颇具,功能齐备。
  先前,十万岛夷,闻汉廷复立,举家涌入。港中吏民,知岛夷蜂拥而来,皆惊恐色变。本以为群起来攻,岂料竟举族来投。问过方知,十万岛夷,皆是前汉时所设珠崖、儋耳等旧郡,向化遗民。代代相传,皆以汉裔自居。泛舟徐闻,往来互市。因心向大汉,与岛夷格格不入,常受化外野人侵袭。
  闻汉廷重回,焉能不喜极而泣。扶老携幼,举家来头。
  朱卢港长,阮瑀,字元瑜,陈留尉氏人。文思敏捷,懂音律,能鼓琴,被恩师蔡邕称为“奇才”。
  蔡师高徒,名著学坛。蓟王岂无耳闻。虑及荒洲,孤悬海外,蛮夷环伺。不比中夏繁华便利。蓟王欲留任国中,补长吏之缺。
  不料阮瑀,私语恩师。言,不愿半道登车,甘愿从始而终。于蛮荒之土,督大汉雄城,向化山岛野民,乃平生之幸。
  蓟王欣然应允。
  蓟谚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。又谓“万事开头难”。
  众皆以为,阮瑀此行,必然艰难。不料将将下锚,便喜得十万岛夷相助。能听说汉话,粗通书文。稍加训练,便可为客庸。日薪二百钞。慨叹两汉四百年,四裔向化,汉风长存。更叹因缘际会,天助我也。
  朱卢港,横跨水岸,左民右官。东港为民用,西港为官用。而后,沿两岸大堤,绵延闾里,纵横街衢。其中不乏因地制宜,随形就势。置苑囿、高台,横亘其间。巍峨壮观,美轮美奂。
  只需物料充足、人手齐备。辅以机关造器,月起千楼,何其易耳。比起洲上遗民,瞠目结舌,如有神助。蓟国上下,早习以为常。
  循《蓟法》,编户破万,口破十万,可为令。
  由三百石港长,晋升为比千石港令。阮瑀一展长才,无出意外。
  珠崖洲中,诸多前汉旧县遗址。被开拓船队,按图索骥,逐一寻觅。只需逆进朱卢水。寻枝津故渎,督造新港,光复旧县,指日可待。
  不急。先把朱卢造毕。固若金汤,足可抵御。再扩地圩田。光复旧郡。
  “臣等,拜见主公。”阮瑀领一众属吏,升船入殿。
  “诸位免礼,赐座。”蓟王冠冕临朝,必行封赏。
  安长御,座下宣诏:“擢升朱卢(港)长阮瑀,为朱卢(港)令。兼领蓟王宫行人,秩比千石,‘铜印黑绶’,另赐蓟钞十万,蜀锦百匹,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。”虽未登黄金台,然毕竟孤悬海外,故蓟王酌情另赐。
  “臣,阮瑀,领命谢恩。”阮瑀肃容下拜。
  “擢升朱卢丞王粲,为朱卢宰。秩六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,另赐蓟钞五万,蜀锦五十匹,四季朝服及骈马公车一驾。”
  “臣,王粲,领命谢恩。”王粲下拜。
  王粲字仲宣,山阳高平人。曾祖父龚,祖父畅,皆为三公。父谦,为大将军何进长史。进以谦“名公之胄(名门之后)”,欲与为婚。见其二子,使择焉。谦(父)不许。以疾免,卒于家。
  后关东大乱,王粲举家徙河北,以童子身,入蓟太学坛。少师蔡邕,见而奇之。时邕才学显著,贵重北国,常车骑填巷,宾客盈坐。闻王粲在门,蔡少师倒屣迎之。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邕曰:“此王公孙也,有异才,吾不如也。吾家书籍文章,尽当与之。”
  王粲博闻强记,善于算术,工于文笔。所著诗、赋、论、议,蜚声太学。素与阮瑀交厚。以兄长侍之。奈何年岁尚小,不及出仕。年初,将满十四,便僦船出海,南下荒洲,与阮瑀相会。阮瑀遂辟为属。年不过十四,便食六百石俸。虽憾失三百出仕。然二千及冠,不出意外。
  待封赏必,蓟王置公宴。
  王粲以茶代酒,起身为贺:“主公,少复祖爵,并土为王,讨平四夷,再定河北。尽收四州豪杰而用之,以横行天下。及平江、汉,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,使海内回心,望风而愿治,文武并用,英雄毕力,此三王之举也。”
  王粲毕竟年幼。容状短小,其貌不扬。然慷慨陈词,一鸣惊人。
  蓟王麒麟天生,亦称“早智”。诸如师弟刘晔、周瑜等,皆少年英杰。故见状甚喜。
  遂取随身玉佩,嘉奖之。
  在座皆与有荣焉。
  “横行天下”,“及平江汉”。乃蓟国上下之所愿也。
  当浮一大白。
  王驾巡游,吏民振奋。珠崖洲毕竟与岭南一衣带水。洲上多为“南越国”,骆越后裔。骆越即雒越,“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,土地有雒田,其田从潮水上下,民垦食其田,因名为雒民。设雒王,雒侯、主诸郡县,县多为雒将,骆将‘铜印青绶’”。
  秦末汉初,秦将赵佗,据岭南立“南越国”。遂迁岭南骆越人并中原汉人,入珠崖洲。南越归汉后,武帝置珠崖、儋耳两郡,又遣汉人登岛。四百年繁衍生息,与岛上野民通婚互融,为后世黎族先民。
  风俗与百越相近。且或多或少,皆得向化。其风土民情,远非澶洲群岛可比。
  阮瑀断言,洲上雒民,当不下百万之众。鱼获丰饶,土壤肥沃。所辟寄田,皆可三熟。比吕宋港,有过之无不及。
  蓟王详问田亩。粗略算来,今季或可止损。明年,当可大兴。
  那时,蓟国财政,趋于良性。蓟钞再无挤兑之危。更加吞并四州,蓟王足可渡河南下。平定江汉。
  至于扶立谁人为汉帝。亦或是自立为帝。
  三兴汉室,皆看蓟王如何择选。
  天下皆拭目以待。
第127章
先入为主
  白日高悬,水波不兴。
  三足踆乌,稳如泰山。
  七重华盖,帷幕低垂。寝榻内中,田圣悠然转醒。春风化雨,风卷残云。融融洩洩,汩汩潺潺。四肢百骸,余韵未歇。
  昨夜侍寝七美人加二夫人。半数已醒。女侍医正为之善后。此次伴驾南巡。除安贵人、马贵人、冯美人、杜美人、邹美人、田美人、并椒风二美(圣火女祭、黑夜女王),鸳鸯十美(十夷王女)、仙门夫人,另有一百函园姬,一百云霞卫。
  船宫乃行宫。制度仪轨,皆比照蓟王宫。安贵人、马贵人为长御,冯美人等为尚书,仙门夫人为中大夫。另有鸳鸯十美女史,为长御副贰。及学事史、女侍史、女夜者、宫婢,不一而足。制度甚盛。
  船宫皆为后宫充任,无少府女官。且蓟国所置“中大夫”,乃效仿“邓太后久临朝政,宫婢出入,其耆宿者皆称‘中大夫’”。当为“内中大夫”,省称“中大夫”。掌天时、星历、论议,兼天文、地动,风云、气色,律历、卜筮,记瑞应、灾异,侍从左右,无定员,多至数十人。
  “内中”,指皇宫内室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夏,有芝生殿防内中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甘泉宫内中产芝,九茎连叶。”注曰:“内中,谓后庭之室也。”
  田圣先入宫廷,后出仙门。谓“先入为主”。故不称夫人,而称美人。
  耳畔忽闻一声娇吟。如荼如火,覆以清凉。蹙眉随之舒缓。身心俱爽,正是协辰夫人黄景华。黄景华乃出名门之秀。道号“协辰夫人”,宫号“椒风美人”。为秦后媵从之一。
  秦汉和亲时。蓟王将象林三十六小苑之两歧苑,封于秦后为食邑。苑中产出,悉归椒风殿所有。椒风美人伴驾南下,亦为代秦后,巡视两歧苑。蓟国赀库通行海内。集簙账目,殷尽翔实。笔笔出入,无有差池。食邑所获,皆录入王宫总户,椒风殿枝户。凭秦后签章,可随支随用。
  凡宫妃,皆有账户,匹配以殿名、馆名或楼名、阁名。家俸、宫俸、赏赐充给,悉数入账。凡有所需,披香殿少府各署,皆可定制。妃嫔足不出宫,一里之回,便可予取予求,各取所需。十分便宜(biàn
yí)。尤其南宫织室,琳琅满目,五彩斑斓,外衣内服,素纱襌衣。量体裁衣,轮换四季。众妃嫔皆,乐此不疲。每每侍寝时,令夫君耳目一新。倍加宠溺。
  蓟王宫无争风吃醋,争宠夺爱。却有争红斗紫,斗媚争妍。群芳吐蕊,仙姿绝艳。尤其名女仙。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。
  一般庸脂俗粉,相形见绌,自惭形秽。断难入蓟王法眼。正因春色满园,蓟王心满意足,不欲再兴和亲。为一己之私,扩充后宫。
  诚然,若于国有利,则勉为其难。
  人生,总有例外,不可预见。
  处置得当,洗漱更衣。下一重殿,入琉璃花厅就餐。船宫舟行四海,四季如春。每经停一港,便有港令进献当地名产。缶景花卉,素为妃嫔所喜。皆错落堆叠于花厅四壁。居中置案,小食、茶饮,皆搬入此中。
  多重清钢琉璃壁。实在大爱。不仅透光保温,又坚不可摧。远超坚木包铁。将作寺能工巧匠,夜以继日。烧造王宫之用。蓟王宫一里之回,三足踆乌船宫,王宫车驾等,已全面铺装。正取代漆木大板。
  田圣九女,步入花厅。妃嫔多以食毕。约定俗成,各式佳肴,炭火未熄,仍有余温。但凭所需。彼此熟络,金兰之交,多以姐妹相称。
  “神女言,玄素术,夫君只得一半。另有一半,深藏瑶池墉宫。”田圣问黄景华:“为何上元、云华,并墉宫七玉女,皆不得而知。”
  “许,此为西王母不传之秘。”协辰夫人黄景华,模棱两可:“西王母派,扼诸夏西界。古往今来,传闻不断。诸夏女仙门,无出其右者。便是巫山神女,亦远逊西王母。西王母曾为穆天子歌曰:‘白云在天,山陵自出。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。将子无死,尚能复来。’故皆传闻,西王母能赐人年岁,使人长生。”
  《左传》记有“穆王欲肆其心,周游天下”之事。《汲冢竹书·穆天子传》叙有周穆王驾八骏西游,至昆仑丘与西王母宴会酬答诸事。
  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,以造父为车夫,以八骏为御驾,驱驰九万里,西行至“飞鸟之所解羽”,昆仑之丘。观黄帝之宫,又瑶池设宴,与西王母做歌相和。
  相约三年复来。
  “三年之后如何,却不得而知。”田圣意犹未尽。
  黄景华笑道:“莫非姐姐以为,穆天子所求,亦是玄素术?”
  “妹妹岂不闻,瑶池之上,穆天子做歌答曰:‘予归东土,和治诸夏。万民平均,吾顾见汝。比及三年,将复而野。’”田圣回忆门派藏书,娓娓道来:“西王母又为天子歌曰:‘徂彼西土,爰居其野。虎豹为群,於鹊与处。嘉命不迁,我惟帝女。彼何世民?又将去子!吹笙鼓簧,中心翱翔。世民之子,惟天之望!’真情难舍,何必多言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6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