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7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76/2006

  道义大行天下。切莫小看了和亲的威力。
  “夫立典有五志焉:一曰达道义,二曰彰法式,三曰通古今,四曰著功勋,五曰表贤能。”
  大汉的机制,便如此有效运转。四百年生生不息。
  君以手足待我,我必手足报之。
  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
  此去林虑山迎甯姐姐。除张飞、黄叙,另有大兄刘文,二兄刘武,四弟刘修。大兄刘文为正,四人为副。宗亲、义亲同去,足见持重。
  国中皆知,张甯乃右国令女。右国令之事,蓟王曾命公审。国中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功过几何,见仁见智。然右国令,才智高绝,淡泊名利,世人皆知。无有疑义。
  蓟王虽定其罪,却未行其刑。右国令寿尽而亡,蓟王夫妇扶棺,令楼桑宗亲,披麻戴孝,执礼相送。今又命手足兄弟,西去林虑,以贵人礼,聘右国令女。道义所向,一脉相承也。
  九月初一,王宫车队,浩浩荡荡,奔赴林虑。来回二千里,十日足矣。
  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。蓟国十万精锐,扼守国境。虽久无战事,然却日日勤学苦练。除去武技、军阵,号令、旗语。还需习练操纵机关诸器。尤其机关兵器。自蓟王效仿记里鼓车,造计程马车,而后又将机关连弩与马车相合。造机关箭车。举一反三,各式机关车,如雨后春笋,破土而出。稍后又有机关车船,大行其道。
  两军对垒,随之日新月异。曹操掘内外环渠,发火寿春。遂成经典战例。如何“人器合一”,将机关威力,最大发挥。为演武场蓟国军校师生,刻苦钻研之首选。
  军民两用机关术。早已遍布蓟国上下,融入百业。
  “世之显学,儒墨也。儒之所至,孔丘也;墨之所至,墨翟也。”
  韩非子,诚不欺孤。
  然,春秋大贤,实不宜过谦。世之显学,岂无“法家”一席之地。法、儒、墨,缺一不可。
  “九九重阳会”。乃年度盛事。如前所言,凡典礼,皆有表演性质。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圣人以身体之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力行近乎仁。”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其身正;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;虽令不从。”
  君王身体力行,以身作则。为天下典范也。
  家和万事兴。
  蓟王姻亲众多,广布四海。犹可相亲相爱。叔侄不过三人,何以坐视江山分裂,籍籍无为?
  孰功孰过,公道自在人心。
  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其送往而迎来,来者勿禁,往者勿止。”
  世人皆知,凡与蓟王意气相投,肝胆相照之四海豪杰。皆入门下署。署中人物,论运筹帷幄,治世安民,名声不显。然论,迎来送往,接人待物,门下署当仁不让,居功至伟。尤其大典,王亲国戚齐聚。门下属吏,何止为主分忧。便是海量酒水,亦分去十之六七。
  蓟国珍馐美馔,号称“隔壁千家醉,开瓮十里香”;“味招天下客,香引洞中仙”。论衣食住行,鲜活民生,天下无出其右。
  无酒不成席。
  海外寄田所出,三登谷。极利酿酒。蓟国十酝春曲松泉酿,皆已改用三登谷酿造。蒸馏浓缩后,得翠玉琼浆,口感更加。
  尤其翠玉琼浆,深受蓟王姻亲所好。斟满耳杯。各路英雄,三杯即倒。唯蓟王与恩师例外。
  重阳节,亦是蓟国法定节日。初二至初十,前后计九日。稍逊于正腊贺岁,足半月有余。诸王子告假回宫。与家人团聚。
  蓟王早有先言,无外人在场,亦或是非正式场合。诸子省“王”,只称“父”。口呼“阿父”,“父亲”皆可。“父亲”,便是“亲父”之意也。后宫妃嫔,亦省“臣”字,自称“妾”即可。
  嫡长子封,今已九岁。稚气未脱,然已与父,颇多相似。自幼得母,言传身教。双手剑术,甚是了得。更加名师,谆谆善诱。文武兼备,已有英主之姿。
  二代蓟王,未来可期。
  灵辉殿中,钟鸣鼎食。蓟王大宴,满座高朋。此时此刻,东宫飞翔殿。刘封等八王子,随王太后并二义王太后,辗转育婴舍,照料诸幼子。
  婴舍华美清洁,闲人莫入。摇篮床车内诸幼子,皆为宫中女侍医,精心照料。
  逢母妃入殿哺乳。需车载出舍,入哺婴室喂食。若母妃偶感风寒,或身体不适。则酌情替换。待康复如初,再行母职。无需心忧断奶不济。宫中侍医,自有良方存续。
  刘封兄弟八人,站成一排。透过清钢琉璃壁,环视舍中诸幼子。各自眉开眼笑,窃窃私语。
  三位王太后观之,暗自称赞。
  “王上,三百子嗣,八子为先。”二太后言道。
  三太后亦道:“二姐所言极是。”
  王太后笑道:“王上曾言,欲将千里国土,均分八子。然似,别有心忧。”
  “‘君义、臣行,父慈、子孝,兄爱、弟敬,所谓六顺也’。八王子,自幼相伴,兄弟情深。常伴王上身侧,子父相承,还有何忧?”二太后不解。
  “我儿天生。”王太后答曰:“非你我可知也。”
  “长姐言之有理。”二位义太后,同声言道。
  “先前,王上赐爵中丞贾诩,为都亭侯,邑三百户。又拜‘少傅’,双秩万石。本以为,只为加官,不领其职。近日却闻,王上欲令贾文和,行少傅重责。传授封儿,治国安邦,识人辨物之术。”三太后不无担心:“此事,可行乎?”
  三位太后,义结金兰。誓言同生共死。自无须顾忌,无可不言。
第139章
江山易改
  “我亦有此意。”二太后当有此虑:“贾文和,智机千变,才智高绝。封儿仁厚,恐非所长。且为人君者,当人仁爱民,忠厚持国。莫测心机,非为君之道。”
  贾文和,智多近妖,变化无穷。为谋主,正当其用。然谋主行事,只论成败得失,不可为君王所效。谓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,谋定而后动。稳重压倒一切。
  “我儿曾言,‘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’。”王太后言道:“后学岂改本性乎?”
  “好一个,‘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’。”二位义太后,不禁慨叹。如此说来,蓟王此举,必有深意。
  虑及此处,三位太后,皆看向八王子。
  “正奇相佐,治国之道。”王太后一语中的。
  正因嫡长子封,过于仁厚。唯恐四少师,矫枉过正。故蓟王才命贾文和佐之。又谓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。正奇二术,相辅相成,权衡利弊,不失偏颇,方为明主。蓟王爱恨分明,识人辨物,皆绳之以公道。从不因私废公,以私术评断公义。便如许子远,亦能一展所长。毕生抱负,为国所用。
  如北海一龙,割袍断义;泰山羊续,悬鱼逐子。蓟王皆秉持公义,循循规劝。更加高薪养廉,清明吏治。
  足见蓟王,用人有道。
  八王子:封、昂、渚、韺、勨、锐、瀞、异。乃蓟王与公孙长姐,并七位小姐姐所生。彼时,尚未入宫赴宴,身中红丸奇毒。生机勃勃,连生八子。待身染奇毒,生机中断。乃至数年无所出。于是,八子与诸子,相差数岁。
  “大兄,待幼弟长成,入馆学艺。击鞠、赛马、剑击、博弈,皆有人矣。”说话之人,乃七王子刘瀞。
  “还早。”六王子刘锐,瞪大乌溜溜的黑眼珠言道:“待幼弟长成,我等许已出师。”
  “母亲言,年二十,方能出师,却不离馆。”刘封言道:“王子馆,本就为你我兄弟所建。封君之前,皆居于此。”作为嫡长子,刘封已为陆城亭候。母亲自是公孙长姐。亦是八王子嫡母。
  “紫渊甚好。”八王子,刘异稚声道。
  “比王宫如何?”二王子,刘昂笑问。
  “各有长短。”刘异答曰。
  “何不试言?”五王子,刘勨发问。
  “宫中礼数甚多,诸母亦多。”刘异童言无忌:“每日行礼,不下数十。王子馆中,只需课时行礼足矣。”
  言罢,众王子皆捧腹而笑。心有戚戚。
  此“诸母”非彼“诸母”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诸母不漱裳。”注曰:“诸母,庶母也。”又疏:“诸母,谓父之诸妾有子者。”
  七重着落,一里之回。偶遇诸母,实属平常。便是母后亦常见。八王子礼数周全,可想而知。若不幸连连偶遇,恐小半日,皆立与道旁,寸步难离。
  究其原因。宫中各处游玩之所,皆有妃嫔出没。诸王子岂与母争。反不如王子馆,便宜自在。
  八王子,感同身受。
  与一般女子,喜静不喜动迥异。蓟王后宫,动静皆宜。尤其击鞠、赛马、射箭、游泳,日有胜负。机织、女红、琴棋、书画,样样精通。仍不误侍寝夫君,承欢榻上。果然身体力行,根骨极佳。甚至昨日生子,今日下床,明日已无异常人。
  论优生优育,当数蓟王家。
  诸王子,就学王子馆。诸公主,就学披香殿。由披香博士,言传身教,亦日日不缀。
  凡告假回宫。蓟王必考诸子课业。
  且多行鼓励,少有训责。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。蓟王家训,知微见著,诸子皆牢记于心。
  四少师亲传弟子。又种出蓟王,优生优育。名师高徒,子父相承。诸王子学业,又能差到那去。为人君者,知人善用,方为国本。
  终归,君治吏,吏治民。
  蓟王唯一所患,诸子尚无至交好友。择姻亲子弟,名臣之后,入王学伴读。亦是蓟王深思熟虑。刘备四友,天下知名。谚谓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”。便是此意。
  待照看幼弟毕。八兄弟相约赛马场,观诸母击鞠。礼数虽不可缺。终归抵不过击鞠有趣。
  童心未泯。
  诸子回宫,欢声笑语,满满童趣。螽斯衍庆,绵延子嗣。家门兴旺之兆也。诸王子,皆是祖母王太后,亲手抚育。感情深厚。诸子回宫,西宫增城殿,早晚必去问安。祖母殿中,诸多小食,食之不尽。诸子喜好,幼年趣事,王太后如数家珍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7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