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8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85/2006


第150章
自证清白
  赵娥伴驾多年,焉能不知蓟王心有顾虑。这便问道:“王上,莫非不愿纳二程氏女。”
  蓟王亦不隐瞒:“中书令当知,程氏女,乃出宫生子。身世未知,来历不明。其父、其母,究竟何人,一无所知。恐于家国不利。”
  宫生子,多为“私通”而生。此事,两汉极为平常。如“大将军卫青者,平阳人也。其父郑季,为吏,给事平阳侯家,与侯妾卫媪(私)通,生青”。“青为侯家人,少时归其父,其父使牧羊。先母之子皆奴畜之,不以为兄弟数。”
  “青为侯家人,少时归其父”。说明,无明媒正娶,女奴私通生子,亦是平阳侯家奴。“先母之子皆奴畜之,不以为兄弟数。”在其父郑季看来,奴母所生子,皆“奴畜之”,不计入郑氏兄弟之列。故卫青,于父族、母族而言,皆无正经出身。
  而宫生子,多半亦如此。
  自桓灵以来,采女渐多。动辄五千,多则过万。再加前朝遗存,可想而知。南北二宫,必人满为患。未得天子临幸,不见于起居注所载,亦或是日期不合。皆为宫生子。由永巷或掖庭,抚养长大。或继为宫婢,或阉为黄门。
  能如程氏女,被大宦官程璜认为养女。凤毛麟角。
  其中必深有缘由。二姝身份,究竟如何,不可不防。先前,蓟王已命南閤主记蒋干,暗中查询。洛阳尚无消息传回。
  蓟王所虑,并非同出汉室。如无极贵人安素,便是桓帝与安息公主所生。两百年亲疏有别,二家血脉早已与路人无异。并不影响,优生优育。
  奈何,程氏二女,自幼习练旁门左道,精通潜伏细作,兼有杀人技。蓟王所患,便是如族兄刘平。是否隐藏人格,正待被唤醒。
  一身二主,防不胜防。隐主未被唤醒前,显主与常人无异。但凡隐主被唤醒,旦夕之间,性情大变。甚至许多被仙术,刻意尘封的记忆,亦会随之浮出水面。而后,人格扭曲重塑,变成另外一个人。
  类似奇术,仙门称之为:“点金术”,或“种玉术”。
  如前所言,“点石成金术”与“灵台种玉术”,看似大同异,实则大相径庭。
  灵台种玉,多行潜移默化,顺水行舟。即,中术者本身,或多或少,便有此意。施术者,不过是将因果放大。通过诱导,不断加深乃至加固。
  点石成金,则是强行扭转。甚至完全扭曲、背离,中术者本身意愿。从精神毒害及后遗并发症而言,点石成金之毒远甚。
  “种玉术”,又称“种珠术”。然此术,并不能令中术者,一身二主。
  需搭配“夺舍术”,先分裂明隐人格。待时机成熟,再唤醒隐主,抹杀旧主(显主)。完成人格蜕变。
  后世亦证明。罹患某种特殊精神疾病,可使人性情大变。
  得闻蓟王所虑,中书令赵娥言道:“敢问王上,可有实据?”
  “并无实据。”蓟王答曰:“然,程环并程璇,一人曾为司徒刘合妾,一人曾为司隶校尉阳球妻。刘合、阳球皆因行事不密,被害身亡。谓‘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’。换作一般女子,岂会将夫君隐秘,和盘托出,害其家破人亡。料想,正因不设防备,刘合、阳球二人,暗中往来,皆不避程氏二女耳目。故才惹来杀身之祸。”
  “更有甚者。”蓟王言道:“程氏小女,乃先帝食母。伏于先帝身侧,程璜可有所谋?”
  所谓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又道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”。蓟王深受其害,岂能不慎重。
  “不知仙门,可有辨别之法。”赵娥求问。
  蓟王答曰:“上元、麻姑等人,皆有破解之法。奈何余毒甚烈,恐害人命。”
  凡对精神施术,必留后遗症。轻则头痛欲裂,间歇发作,久成顽疾。重则沦为活死人(植物人),长睡不醒。
  “奈何婚期将近,若能从长计议,必有两全之策。”赵娥有感而发。
  “此事再议。”蓟王言道。
  “喏。”赵娥自去不提。
  “夫君?”须臾,便听内阁有人言道:“函园美人安娜塔西娅之‘驱魔术’,或可一试。”
  正是椒风美人,圣火女祭阿奇丽娅。
  罗马高等女祭司,对海西之事,知之甚祥。故蓟王命其与同为椒风美人之夜女王英妮娜,伴驾瑞麟阁。分担番邦外交事宜。
  “美人言之有理。”蓟王喜道:“速召安娜塔西娅来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少顷,大秦圣祭,自观天阁而来。
  “拜见夫君。”观天阁东西巫术汇聚,安娜塔西娅,耳濡目染,受益匪浅。
  “美人免礼。”皆是枕边人,蓟王自不见外:“‘驱魔术’,可否探察隐主。”
  “可行。”安娜塔西娅答曰:“然若为夫君所用,必如钟瑷、卢暒、麻姑、上元等人那般。由夫君亲为之。不可假手于人。”
  “可也。”刘备轻轻颔首。安娜塔西娅之意,“黑暗驱魔术”,无论有无隐主,待术毕,受术者,皆破茧化蝶,焕然新生。蓟王窃以为,此术,颇神似后世“斯德哥尔摩症候群”。
  人格中,屈服于暴虐的天性弱点,便是此症候群之成因。此亦可佐证,人如同家畜,可被驯养。弱者屈服于强者。亦是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
  一旦产生精神依赖,并固化成精神羁绊。此生再难挣脱。
  安娜塔西娅之所以信誓旦旦。料想,必在与诸夏女仙的相处中,相互借鉴,东西合璧,已悄然更新此术。令“黑暗驱魔术”,完成质的蜕变。毕竟诸夏仙门,自古便有“逐傩”奇术。
  事不宜迟。
  蓟王遂传命程氏二姝,入宫相见。
  开诚布公,言及心中隐忧。
  二姝方知,蓟王之所以不纳,别有情由。
  蓟王言道:“函园美人安娜塔西娅,身怀奇术。可愈隐疾。不知你二人,可愿一试。”
  “大秦圣祭,陇右人尽皆知。”程环答曰:“幸为王上解忧。我二人又何惜此身。”
  “如此,甚好。”蓟王心如止水,波澜不惊。
  事关满门家小,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。
第151章
终成眷属
  或有人言。若程氏姐妹,身世存疑。恐被人暗中施术,一身二主。
  为何不查名女仙。
  凡名女仙,师门多由上古时,传承至今。如李真多兄,李八百。已传承八百年。汉水神女延娟、延娱,玄天二女旋波、提谟,门派皆出自上古先秦。便如麻姑,号称“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”,出师前,亦曾被施以“夺舍续命术”。继承前任麻姑仙之衣钵。续命术本身,便是将隐主激活,抹去旧主。
  换言之。凡名女仙,皆早已完成明隐交替,人格重塑。且就仙门所知,类似禁术,毕生只此一次,断不可重复。诸夏仙门,无有例外。便是西王母,亦不可复制。
  故,凡名女仙,皆无隐疾之患。
  类似加减法。同样人格重塑。“夺舍”与“灵和”。高下立判。
  如三殿名女仙,夺舍续命,继承衣钵,称“真人”。类蓟王,灵神和同,觉醒真我,称“至人”。
 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莫死莫生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”
  正如名女仙,代代相承。仿佛长生不老,神魂不灭。便是所谓“莫死莫生,莫虚莫盈”。介于生死之间。
  又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古之真人,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。”
  简言之,判断“真人”与否的一个日常表征:寝不梦,息深深。
  清白无梦,呼吸深沉。
  举一反三。女仙之中,凡有梦呓,皆一身二主。
  刘备窃以为,必与夺舍有关。灵台内,明隐二主,是否与醒意识,并潜意识相关联。尚不得而知。终归有迹可循。
  时下仙门,对精神世界的探究,无所不用其极。
  三日后,程氏二姝,终见天日。由内而外,焕然新生。
  之所以速成。正因二人,心甘情愿,无半分抵触之念。于是水到渠成,功德圆满。
  大秦圣祭探明,二人并无隐主,却有隐疾。被人自幼施以“制命术”。只需在睡梦之中,听到某个特殊口令,亦或是特定声响,便会激发,任人摆布。若无施术者唤醒,则会在筋疲力竭后,昏睡至醒。
  后遗症多为,四肢乏力,头痛欲裂,浑身上下,犹如散架一般。
  却对被人“制命”之事,一概不知。常以为,体虚气弱,昏睡数日。实则,中途被制,身不由己,唯有奉命行事。不出意外,对二人施术,必是养父程璜授意。如此,方能乘二女归家省亲之际,程璜施术制命。或命二女刺探夫家隐秘,或令二女出卖夫君。总之,皆出一己之私利。
  果不出蓟王所料。
  蓟王以备不虞。所幸未雨绸缪,除去程氏二姝,身患隐疾。
  灵辉殿五重,登真馆,白阳池。
  池中以温泉水辅以仙(门秘)方,调配而成“解秽水”,可解秽气。此乃天师道,不传之秘。
  程氏二姝,正沐浴其中。
  透过四面琉璃画壁,玉色琉璃,若隐若现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8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