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49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490/2006

第157章
耕云播雨
  掘鲤西淀。
  蜜月之期,除去夫妻恩爱,两情相悦。如胶似漆,密集受孕,传宗接代。亦是主因。蓟王勃勃生机,如汤灌雪。新妇夜夜承欢,如何能不珠胎暗结。名女仙,事出有因。如甘后、郑美人,皆曾生养。风华正茂,岂无所出。
  “黍稷盛茂,多获藳稻”。深耕易耨,丰沃膏壤。前因后果,瓜熟蒂落。
  蓟王耕云播雨,来年必丰收在望。累累硕果。
  甘后母凭子贵。唯恐甯姐姐心生冷落。刘备倍加呵护。话说,二人自幼相识。甯姐姐从未以真面目示人。然单凭一道婆娑玉影,刘备便可笃定。四目相对,无声胜有声。彼此早已,铭心刻骨。然当新婚之夜,刘备亲手挑开幂篱。饶是司空见惯,亦惊为天人。
  音容笑貌,悄然融合记忆。少时种种,忽历历在目,无比清晰。记忆中的女刺客,蒙面化为碎羽。如同觉醒真我,又好似修成正果。蓦然回魂,皆已泪目。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再不分彼此。
  都说,“情到浓时情自薄”。只因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。
  两情相悦,死生契阔。何言浅薄。
  洗漱更衣,用餐毕。入爵室,夫君依旧早起。
  “洛阳传书,外舅地宫被盗,法器不翼而飞。”蓟王实言相告,亦有所隐瞒。若知养父被人戮尸,五脏皆无。二程美人,如何得安。
  “敢问夫君,留守黄门何在?”饶是如此,二程美人亦难掩怒气。
  “朝廷东迁,黄门离散。留守人等,皆已不知所踪。”蓟王宽慰道:“美人毋忧。为夫已命掖庭令毕岚,另择黄门入山。”
  “谢夫君哀怜。”二程美人,盈盈下拜。
  “美人请起。”人死为大。毕竟程璜养女,蓟王自能体会。
  “法器不在,必为盗取。”待二程美人起身,甯姐姐问道:“为今之计,刚当如何。”
  “制命之术,可另有万全之法。”蓟王不答反问。言下之意,不伤及无辜,破解此术。
  甯姐姐出身太平道,知之甚祥:“此乃天师道女师,不传之秘。外人,皆不得其法。”言下之意,并无万全之策。
  事实上,如大秦圣祭,东西合璧黑暗驱魔术,亦是破而后立。属于“混乱(混沌)疗法”。将现有人格,粉碎重构。新我与旧我,泾渭分明,判若鸿沟。更有甚至,如幼兽初生,认主强者。如同精神成瘾,此生难以戒断。正因旧我粉碎。故而,被人施加的精神锁链,亦一同破碎。待人格重塑,羁绊新生。
  诚然。于新我而言,埋葬旧我,乃是必然。对蓟王精神依赖,亦是因情生爱。故丝毫不觉有异。换言之,言行举止,皆与常人无异。
  黑暗驱魔术,蓟王居功至伟。
  只因身体是精神的容器。强烈的感官刺激,最终将悉数作用于精神。持续亢奋之下。会引起大脑皮层,异常放电。神经元产生“击穿效应”。类似于电器短路。那些原本蛰伏于潜意识之中,或是梦境之中隐藏的精神疾病,会被激发。而令醒意识警觉。激活自我防御机制。
  正如梦游之人,不知梦游。精神分裂,不知分裂。一旦被自我感知。意识之争,随即产生。精神如同肉体。亦有自我防御,自我修复机制。
  不是新我取代旧我。便是隐主抹去显主。亦或是如公孙长姐并刘备这般。灵神相合。
  核聚变(灵神相合)之威力,远超核裂变(斩三尸)。明隐二主,合而为一,便成真我。
  二程美人,被人制命。料想,合肥侯身侧,程贵人,亦无例外。
  如此,问题来了。
  且不说,合肥侯,能否与蓟王不灭雄风,相提并论。给予程贵人“足以破立”之亢奋。人力不足,必借外力。过度依赖药物致幻,会不可逆,损伤中枢神经。轻则脑残,重则毙命。
  触器可乎?
  不可。
  幼兽初生,必行认主。若要功德圆满,必当全无破绽。稍有不慎,满盘皆输。正如后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,及历代邪教组织所证明:人是可以被驯养的。
  若不趁幼兽初生,一举驯服。待幼兽(新我)急速成长,乃至野性难驯。为时晚矣。
  “是否,如实相告?”蓟王问道。
  见众人目光来看,二程美人,齐声言道:“夫君明见。宜当速遣人告之。”
  “也好。”蓟王从谏如流。终归有备无患。即便无万全之策,合肥侯亦可先行提防。
  二程美人,既除隐患。然蓟王仍旧如临大敌。只因,二人回忆往昔,对何时被制,又是何人出手,浑然未觉,一概不知。
  能有此通天手段,必是世外高人。非一般游方术士可比。论举重若轻,随风潜入梦,神鬼不知。“制命术”下,诸如史道人“摄魂术”之流,完全不值一提。
  若非阴差阳错。纳程氏姐妹入宫。蓟王犹蒙在鼓里!
  试想,若有一日。耳畔法器奏响。程贵人梦中制命。杀合肥侯于床笫之间。江东乱矣。那时,袁绍必杀母立子。扶立新帝。趁江东民心大乱,军心不稳。汉中史侯、关东董侯,必群起来攻。战乱再起,民不聊生。
  蓟王鲸吞河北四州,尚未及消化吸收。冒然出兵,更伤民生。一旦不可速胜,又与先帝二子,刀兵争锋。骤失辅汉大义,河北变数恐生。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
  “行百里者,半于九十”。
  一言蔽之。三分天下,乃不得已而为之。之于如今时局,利远大于弊。
  通俗的说。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猛虎驱群狼。群狼驱群羊。待鲸吞四州,大兴东境。
  天时地利与人和。万事俱备。
  天下传檄可定。
  蓟国谋主,早已窥破时局。
  蓟国上下,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我主“春秋鼎盛,行义未过,德泽有加焉,犹尚如是,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”!
  “诸君,且满饮此杯。”鸾栖馆,许子远,三日大酺,如何不醉。
  才智得舒,风发意气。莫过许子远。
  贾诩并众谋主,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。
  “且问子远,可有定期?”高朋满座,必有陈琳一席之地。
  许子远落杯言道:“便与孔璋,定三年之期。”
  “此言当真?”陈琳离席相问。
  许子远,大笑三声,醉卧不起。
第158章
北面称臣
  “当真,三年之期?”许子远,酩酊大醉,陈琳屡唤不醒。这便求问座上谋主。
  “子远,大醉戏言耳。”贾诩笑道:“孔璋,一笑了之。”
  陈琳正欲追问。忽见贾诩笑中,别有意味。再观众谋主神色,如何还能不醒悟。许子远,得意忘形,亦或是性情所致,故一时道破天机。这才佯装醉卧。
  众谋主心领神会。为其遮掩。
  欲盖弥彰,者也。
  虑及此处,陈琳亦知难而退,不再追问。推杯换盏,众人皆醉。无人独醒。
  “为何三年期。”公车出馆,陈琳扪心自问。所谓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”。更何况,陈琳虽不善治国,然毕竟饱学之士,文章见长。论行文缜密,可比谋主谋国。
  苦思之下,终有所得。
  东境圩田尚未大兴乃其一。尤其大小辽泽,稻作之利,堪比雍奴,督亢。辽西走廊,扼碣石道,直通塞北草原。可经长城外道,西连居延外道,东接苍海郡。东境大兴,足可再活民千万。四裔举家来投,岛夷泛舟北上。再加蓟人,子弟分户。三年之内,人口可破二千万。
  蓟钞尚未通行天下乃其二。三分天下,各铸铜钱,币制势必混乱。且为防备彼此,而大肆募兵。乃至蓟国兵甲、军马、机关器,供不应求。税赋所出,大半输往蓟国。更有甚者,流民不足,又大肆募兵。人手奇缺,屯田不利。少数粮谷,杯水车薪。唯年年向蓟国购粮。蓟国新谷,一石三百钞。可以预见,三国币制,势必被蓟钞取代。
  吞并河北尚未向化乃其三。幽、冀、并、凉四州,虽多蓟吏,却非主官。公子王孙,名门豪右,如过江之鲫。蓟国衣食住行,皆与《二十等爵》相匹配。正如曹孟德强推《抑兼并令》。可想而知,必遭抵触。只因忌惮蓟王虎威,蓟国兵强马壮,不敢造次。然心中积怒,可想而知。对豪强大姓,行分化瓦解,亦需时日。待宗亲乡党,悉数分户,另起炉灶。豪强大姓之祸可解。
  故许子远,所言“三载”,乃“三才”也。谓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齐聚。
  待东境圩田大成。河北悉数归心,蓟钞通行四海。
  蓟王传檄天下。叔侄三人,北面称臣。三分天下,归于一统。水到渠成,指日可待。
  心念至此,陈琳豁然开朗。
  “我主威天下,从不以兵革之利。”
  言罢,大醉。
  掘鲤西淀。
  三足踆乌船宫。
  二程美人,创伤未愈。新婚之夜,并未侍寝。泛舟蜜月,刘备亦浅尝辄止,另辟蹊径。又是缠绵悱恻夜。纱窗外,泽风送爽。华盖内,水沫清香。
  “娇羞未惯。长是低花面。笑里爱将红袖掩。遮却双双笑靥。早来帘下逢伊。怪生(怪不得)频整衫儿。元(原来)是那回欢会,齿痕犹在凝脂。”
  贵人华妁,强撑起身,亲为夫君打理。待甘后、甯贵人等人足睡迟醒,行宫侍医,遂入帷善后。
  “夫君何在?”沐浴更衣,入琉璃花厅(阁)用膳,甘后问道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49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