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0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09/2006

  话说。武帝元朔四年(前125年),大月氏征服大夏。分:休密、双靡、贵霜、肸顿、都密(高附),五部翕候,共治原大夏国民。
  后,贵霜歙侯丘就却(即迦德菲塞斯一世),灭大月氏王,立贵霜帝国。鼎盛时(105年—250年),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,西达赫拉特,南至纳巴达河,北尽咸海。都城迁至布路沙布逻(白沙瓦)。计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。时世界总人口约二亿。东汉五千万,贵霜超千万。不可小觑。
  贵霜帝国,曾两次攻入身毒。尤其自阿育王崩后,孔雀王朝分裂。贵霜便一直对身毒半岛,虎视眈眈。迦腻色迦王,曾为取佛陀法钵并马鸣菩萨,二度兵临城下。并长期占据西旁遮普。
  光和六年(183年),贵霜胡毗色伽二世王在位,康居、大宛先后摆脱羁縻,呼罗珊、欢潜(花剌子模)亦脱离统治。贵霜帝国江河日下,衰败迹象,日渐显露。
  究其原因。便是西域都护府崛起。康居、大宛、大、小乌孙,诸强国纷纷和解。心向西域,一致对外。此消彼长,乃至贵霜衰弱。
  只恨西域五十五国,与蓟王和亲时。贵霜自持域外强国,不屑与西域五十六国为伍。如今追悔莫及。
  时至今日。西域都护府,下辖百城。足纳六百万众。更有西域大使馆,神来之笔。诸国凡有争端,皆有国使,诉诸于都护府。先前都护府左右二丞,李文优、戏志才,才智高绝,智计百出。秉公断案,诸国皆服。今长史杜畿,少史韦端,亦称循吏。更加都护府兵强马壮,统帅西域联军。丝路流金,居延外道,蓟国新谷,转运不断。西域诸国,安居乐业。民心向背,毋需多言。
  域外大国,无机可乘。无从挑拨离间,更无从分化瓦解。如之奈何。
  见机已到。为摆脱贵霜羁縻。康居、大宛,二国使,上呈国书。愿归于西域都护府治下。蓟王来者不拒,欣然应允。遣都护府属吏入二国,立都护府城。
  稍后,传书告知。贵霜胡毗色伽二世,亦不敢不从。
  康居五王城:苏薤城、附墨城、窳匿城、罽城、奥犍城,今乃五小王所居。不便割取。康居王遂将,前匈奴郅支单于西迁康居,于都赖水上所筑郅支城,赠予都护府直辖。
  大宛则取贰师城,为都护府直辖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贰师马,宛宝马也。”大宛将宝马之城献出,足见心诚。
  所谓“一家不说二话”。大宛妃,为蓟王诞下麟子。二家姻亲之固,何必多言。更加蓟王早有先言,待诸王子入学,西域诸国当遣适龄王子,入王子馆伴读。其用意,不言自喻。西域诸国储君,必是王学侍子。
  九九重阳,姻亲相聚。蓟王隆重礼遇,丰厚馈赠。西域诸王,感同身受。再加西域都护府,兼容并包,绿洲熔炉。各国如何能不,心悦诚服。
  正因西域都护府,影响力日渐深远。令西域各国,人心思汉。域外诸大国中,贵霜首当其冲。羁縻属国,不断脱离。好比快刀割肉,血流不止。若要为王国止血,唯开疆拓土一途。举目四望,身毒遂成最佳之选。奈何凭一己之力,胜战尚难,更无从吞并。
  身毒半岛,地势极佳。二面环海,一面阻断高山。唯有西北旁遮普,与贵霜接壤。可谓易守难攻。然若北部群山,有孔道南下,东部海港又被蓟王所占。四面合围,一战胜之。共分身毒之地,当可为王国止损。
  待悉知详情,贵霜使节,强压心中狂喜,离席求问:“敢问上官,当真有‘羌身毒道’乎?”
  “我主已命都尉玄出暖泉驿,验证真伪。料想,不出一年半载,当可凿穿。”它乾令韦端,言之凿凿。
  贵霜使节,焉能不信以为真:“若有此路,身毒必灭。”
  “贵使,宜当速传语贵国君。路上,见机行事。”它乾丞杨阜,乘机进言。
  “上官,所言极是。”贵霜使节,肃容下拜。
  事不宜迟。贵霜使节,这便收拾行装,即日出城。返回国中报信。贵霜国境,自西北斜驱东南。据葱岭之西。经由丝路南道出西域,便可入贵霜。丝路畅通无阻,不日当可抵达。
  蓟王都,北宫瑞麟阁。
  将作寺已将王都扩建,微缩模型造出。
  正如董太皇所说,效洛阳,“阳渠环城,郭门守卫”之布局。将作寺所呈微缩模型,便以临乡护城河做文章。
  如前所言,临乡并南港,呈“吕”字型。临乡横长五里,南港横长六里。左右各比临乡多出半里。于是,将作寺良匠,沿南港左右二边,开凿十里环城水渠,与临乡北护城河相通。渠宽二十丈,左进右出。并于,临乡南护城河与渠水相交处,立东西二座水砦,分置水门。因南港横长,左右各比临乡,多出半里。于是,待十里长渠,与北护城河相通。临乡东西城门外,仍各有“横半里,竖五里”之空地,可供造楼。此处便是将作寺规划,“临乡港”之所在。
  换言之。将作寺,将官民共用之南港,悉数改为民用。于水砦后,另建东西二官港。西港为贵,乃蓟王专用。东港地势稍逊,仅为官用。
  如此,围绕蓟国都,东、西、南,各有一港。
  “东西各扩半里,如何分衢?”蓟王言道:“当各扩一里为宜。”
  士贵妃眸生异彩:“如此,当满七十街衢。”
  “那便各扩二里。”蓟王这便定计。
  “九横十纵,当满九十衢。”宋贵妃喜道。
  “可也。”
第187章
九横十纵
  九横十纵,乃是郭区。蓟王宫城,仍不改诸侯王城,一里之回。故并无僭越之嫌。
  临乡东西二港,出入皆经水门。可防民船误入。如此,泾渭分明。改造后的王都,由“吕”字,变为“日”字。四面直渠,南渠宽百丈,足可泊千艘木兰大舡。东西直渠,各宽五十丈,亦排建“丁”字长堤,“韭”字泊位。南港三面水路相加,足可泊木兰大舡,千五百艘。若以进出南港,大小船只计,可泊船五千艘。南港皆改为民用。官船入临乡东水门,泊入东城港。王船入临乡西水门,泊入西城港。五十丈宽渠,已不可再称护城河。乃是郭渠。
  为通车马,当架舟桥。舟桥之便,在于灵活。列队成桥,散开为船。无碍三足踆乌出入。且临乡,四面护城河仍在。为内渠。南门与南港相接处,仍以桥头堡相连。单临乡而言,有内外二道环渠。
  蓟王不愿大肆营城的另一个原因,恐圈占民田。千里国土,寸土寸金。城市外扩,必占耕地。万幸大通郡等,皆有美田出。东境大小辽泽,亦是沃壤。更加海水稻,可让环渤海不毛之地,皆为良田。故才有今日扩城之举。
  命报馆复刻将作寺规划图,刊印日报,遍示国中。蓟人观之,无不振奋。
  与洛阳九五雄城,多半为南北二宫所占迥异。九横十纵,蓟王都。王城不过一里之回。换言之,九十街衢中,蓟王宫只占一衢。九十分之一。余下多为吏民所居。可想而知,民生鲜活,繁华鼎盛。
  料想,经此之后,蓟都当轻易,不再外扩。
  自蓟王决意,联军贵霜,共灭身毒。贵霜国政民情,正被西域都护府,源源不断,收集上报。
  话说,自蓟王中西域而立幕府,都护五十五国。南北丝路兴盛。尤其奴隶贸易,为西域绿洲带来六百万自由民。让东西方贸易,趋向均衡。丝绸、茶叶等,仍是大宗输出商品。而诸多西方特产,亦开始反输西域。
  诚然,比起年均一亿贵霜金币,流入大汉。回流不过十分之一,千万之数。饶是如此,亦令贵霜帝国财政,大为缓解。毕竟,丝路税收,获利丰厚。
  更有甚者。迦腻色伽一世在位期间(约143年—162年),为与安息争夺丝绸贸易红利,除不遗余力,开辟通大汉的海上商道,和经大夏、大宛入西域的陆路商道外。又经营经康居、欢潜,渡里海西行的新商路。使的贵霜,不仅垄断几乎全部香料贸易,且在丝绸贸易中,亦占重要地位。
  奈何,自迦腻色伽二世崩后,再无“王中之王”。如今,统治贵霜大部的王者,称胡毗色伽二世,却非王中之王。
  关于迦腻色伽二世之死,据后世《付法藏因缘传》云:三海归化,北海未服,迦王欲兴师北伐,臣民厌战,乘其衰病之时,“被(褥)覆捂杀之”。
  正因先王死于非命,帝国陷入内乱。(迦腻色伽)二世王,未能传位于子嗣。被胡毗色伽二世,篡夺大位。亦因内乱,险至贵霜分裂。先前羁縻属国,纷纷独立,亦是此因。时至今日。胡毗色伽二世,已控制大半帝国。然民心初定,本不宜征战。
  奈何七年内战,令贵霜元气大伤。攻掠身毒,重拾旧土。甚至与蓟国瓜分,整个身毒半岛,成为续命良药。
  另外。对外战争,转嫁国内矛盾。古往今来,亦屡试不爽。
  唯一所虑,便是后患。若安息帝国,趁贵霜大军东征,挥师来攻。则灭国矣。
  丝路通畅,为便于游商往来。贵霜效西域都护府,架桥修路,分筑置驿。五千里程,快马加鞭,十日可达。
  布路沙布逻,贵霜王宫。
  多年前,迦腻色伽二世沉疴卧床,令王子读先王东征羊皮卷书。岂料,老王睡梦中,被人捂杀。王子外逃,虽自号三世,论实力,却远不及胡毗色伽二世。
  贵霜使节,日夜兼程,回宫传讯。
  胡毗色伽二世,端坐王位,不置可否。
  “羌身毒道,闻所未闻。”便有王国大臣出声。
  使者解释道:“乃是羌中通身毒之道。蓟王命都尉玄,年年南下冰原,耗费无数。必事出有因。”
  “绿洲之主,大汉蓟王。拥有一串伟大的名号。”胡毗色伽二世,终于出声:“此道可信。”
  “北身毒,乃帝国旧土,不可分割。”胡毗色伽二世,环视群臣:“南身毒,其地湿热,可分蓟王。”
  “西域长史言,自‘首陀罗’,可贩绿洲,‘吠舍’价高十倍,‘刹帝利’价高百倍,‘婆罗门’价高千倍。”使者又道。
  此言一出,殿中哗然。
 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载:“若夫族姓殊者,有四流焉:一日婆罗门,净行也,守道居贞,洁白其操。二曰刹帝利,王种也,奕世君临,仁恕为志。三日吠舍,商贾也,贸迁有无,逐利远近。四日首陀罗,农人也,肆力畴陇,勤身稼穑。凡兹四姓,清浊殊流,婚娶通亲,飞伏异路,内外宗枝,姻媾不杂。”
  换言之,底层农奴,“不值一文”。首陀罗之上,多多益善。王族价高百倍,祭祀价高千倍。
  捕获一名吠舍,可比十人首陀罗。捕获一名刹帝利,可比百人首陀罗。捕获一名婆罗门,可比千人首陀罗。
  如此巨利,可想而知。
  奴隶贸易,之于贵霜,好比饮鸩止渴。然即便穿肠毒药,上至胡毗色伽二世,下至麾下贵族将领,皆无从抗拒。
  只因利大。
  须知,时下人口等同于生产力。便是所谓“民为贵”。大汉过半人口,迁徙河北。即便三分天下,群雄皆效仿曹孟德《抑兼并令》,平坞堡,释农奴,屯田自养。却成效甚微。正因,苦无人手可用。不得已,唯有大量贩购蓟国农作机关器。以畜力取代人力。
  机关器,好比重弩。严禁出关。且机关构造精巧复杂,损坏后无法修复。故贵霜虽毗邻葱岭,却也无从借力。试想,即便自身毒列国手中,夺回旧土。大量人口外贩,乃至赤地千里,何以休养生息。
第188章
举火为先
  “如何?”胡毗色伽二世,居高下问。
  “只虑安息,背后一击。”便有大臣道破隐患。
  此言一出,因朝中群臣,议论纷纷。
  说到底,贵霜亦是游牧立国。其前身,月氏便是诸夏之中,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。单从地缘而言,大月氏亦出诸夏。后不断西迁,一部滞留河湟,融入羌氐,号小月氏。另一支,沿南北丝路,二路出关。北路融入乌孙、康居等国。南路出葱岭以西,先灭大夏国,立五部歙侯。稍后贵霜歙侯势强,取代大月氏。然贵霜等五部歙侯,皆以月氏自居。本质而言,贵霜虽已弃游牧行国。然其制度,仍未脱出部落联盟。贵霜“王中之王”,既是部落联盟首领之意。
  此习俗,与东胡各部类似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0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