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1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14/2006

  “淮泗诸国,横亘关东。上有甄都,下有江东。西临巴蜀,东绝大海。腹背受敌,四战之地也。”陈宫不置可否:“王上若恣意孤行,恐自取其祸也。”
  “天下皆碌碌,不足为虑。唯忌蓟王,传檄来攻。”陈王宠亦道破心忧:“长史可有良策。”
  “蓟王天生,且亦出汉室。若王上身负天命,(蓟王)又岂能逆天而行?”陈宫所言,模棱两可。
  陈王宠自不会满意,索性明言:“长史可有御敌之策。”
  “闻,蓟王已得‘羌身毒道图’。若果有此路,不出一年半载,当亲领大军,南下身毒。此乃国运之战。绝非一日之功。若趁此良机,王上登基为帝,三兴汉室。亦应‘代汉者,宗王也’。”
  谶纬之术,害人不浅。当真有人,深信不疑。
  陈王宠,亦不例外:“蓟王南下,孤当称帝。”
  陈宫示意吕布,肃容下拜:“下臣等,当为王上效以死力。必御敌于国门之外。”
  “甚好,甚好。”陈王宠意气风发。
  待出宫。
  见左右无人,吕布闷声问道:“公台,所言当真?”
  “将军何故有此问。”车中陈宫,似笑非笑。
  “陈王宠果真,天命所归。”谶纬之术,吕布亦将信将疑。
  “蓟王在北,何言天命。”陈宫一笑嗤鼻:“鄙语曰:‘利令智昏’。陈王宠忘形也。”
  吕布急言道:“既如此,陈王必败。你我,何不早去。”
  “不可。”陈宫答曰:“将军后事如何,皆在此,一年半载之间也。”
  “愿闻其详。”事关身家性命,吕布如何能不细问。
  “天机不可泄也。”陈宫自不肯透露半分。
  吕布竟,无言以对。
第195章
避无可避
  十一月初,大朝会。
  自开镰稻收,到颗粒归仓,贩运新谷,再均输平仓。一月有余。今年雪大,不及寒冬腊月,便千里冰封。万幸蓟人,温采保暖,冬衣足备。新式石炭锅炉,昼夜供暖。舍中温暖如春。如一里之回,蓟王宫。家中着春衣足以。大雪酷寒,亦不误出行。机关马车中,亦有石炭暖炉。故年年授衣,百官四季朝服,多不见冬衣。
  户外酷寒。唯恐国老年迈体衰。上下车驾,进出灵辉殿时,感染风寒。蓟王命将作寺,为万石国老,改造“琉璃暖廊”。所谓暖廊,便是以琉璃画壁并漆木檐墙,全封闭之长廊。因自带棂门及窗,可防风保暖,故名。
  如此,便可经暖廊,进出前后院落。于廊前,直接登车。
  琉璃暖廊,亦入选今季腊赐。比六百石以上,皆可选装。琉璃画壁,双面夹胶。外层为清钢琉璃墙体,内层便是普通琉璃画壁。兼顾透光保暖。
  灵辉殿前,亦搭建起保暖革帐。类比暖廊,帐前下车,拾级而上,可直通轩下。知微见著。蓟王全护之意,百官感同身受。
  话说,蓟王自收耿雍为家臣。二十载,集腋成裘,家大业大。比千石以上,方录入门籍。大朝会,六百石长令,竟不得入内。无妨。蓟王早有先见。
  若为宿吏,可加“太中大夫”。擢升比千石俸。逢大朝会,灵辉殿上,自有一席之地。
  同理。比千石港令,千石城令,名臣宿吏,当加“光禄大夫”,擢升比二千石俸。逢大、小朝会,灵辉殿上,亦有一席之地。且蓟王专开朝会,问政群臣时。比二千石以上,皆可列席。称呼亦有不同。
  比千石,蓟王称诸位。言指灵辉殿中,有一席之地。
  比二千石,蓟王称诸君。位比卿大夫。
  万石国老,蓟王尊诸公。位同三公。
  除品秩座次,皆遵礼法所规。奏对进谏,亦需循仪轨。
  王问,诸位有何高见。殿内百官,皆可畅所欲言。
  王问,诸君有何高见。比二千石以上,方可奏对。
  王问,诸公有何高见。唯有万石国老可答辩。
  不知从何时起。凡朝会,国老渐未缺席。便是华国老,亦次次与会。
  陈琳悄问许子远。
  南閤祭酒答曰,今时不同往日。华贵妃入宫,华国老岂能“恃宠而骄”?
  陈琳问,如四少师,又是何故?
  许攸答,岂不闻道上小儿歌,“南极老,一丈青;东王父,汉三兴”。先前,四少师屈身北国,恐为“商山四皓”,害主公被人所忌。故颇多避嫌之意。如今我主,天命所归,无可避也。
  陈琳追问,此言何意?
  许攸笑答,天下大势既定。待河北归心,汉室可兴。当共襄盛举,唯恐不及。岂有退避三舍之理。
  目视许子远摇头晃脑,陈琳如何能不会意。当浮一大白。
  左右国相统百官,王傅领武臣。中丞率幕府,国老皆独坐。灵辉殿中,文兴武盛,人才济济。话说,蓟王居高下看。每每心生慨叹。多年前,少复祖爵。于楼桑老宅堂内,首开堂会。时不过寥寥数人。那时,十里楼桑,年年大建。诸事繁杂,刘备事必躬亲。尤其诸多先进造诣,皆需刘备亲自述说。手绘图板,不能领悟。苏伯等人,还需时常求问。
  刘备曾言,楼桑大建,只需统一常模,“一楼成而百楼易”。待楼桑筑毕,苏伯等匠人皆已精通,宗人青壮亦炼至纯熟。而后再造郦城、西林、临乡……蓟国营城术,终至大成。
  “一城筑毕,百城兴起”。
  如今回想,楼桑之利,又岂不止于此?
  蓟王诸多内外国策,皆始于楼桑。譬如爵民分户,析产与否。蓟王亦在楼桑,亲自试验。为鼓励汉人多生多育,除胡人收继婚之陋习,兼顾民心所向。定下分户不析产之《圩田制》。又因机关之利,国之石民,殊途同归,又立《二十等爵》制。凡蓟人,只需满足入籍、生产、纳税、立功等,各项条例。便可如愿升爵。
  一言蔽之,楼桑,乃龙兴之地。
  九九重阳会。高车归义王、乌桓率善王使,上呈国书。言,草原牛马众多,尤其群羊,多绞毛,而少杀。乃至圈牢,无法容纳。草原少大木,诸部落大人又惜草场,而无从扩建。问计蓟王,该当如何。
  这有何难。蓟王遂手绘图板。命将作寺先造模型。
  今日朝会,二国使与百官,殿中一观。
  “禀王上,此模,与赛马场,颇多相似。”高车使,颇有眼力。
  “然也。”刘备答曰:“此乃多重马邑。”马邑呈圆形,类斗兽场。四面筑养马台,环抱中央跑马场。养马台,逐次递升,形似看台。类比九坂悬楼,于台上起环形大马间。一重马间居于平地。二重半边为高台,半边居于一重马间顶棚。如此类推,共计三重。第三层顶棚,为两面坡顶,谨防雨雪。
  高台排设横木,既为下层马间顶棚,又是上层马间地板。借四面养马台为基,无需大木,便是草原上随处可见,用于造车的杉木,足可支撑。环形马间,用于饲喂,休息。中央跑马场,则用于驯养。且四面高墙,亦便于防御。除养马台、跑马场之外,还有草料仓、兽医舍、工匠坊、堆肥场等,诸多附属建筑,分门别类,不一而足。
  如此,多重马邑,足可容数倍马匹。更有甚者,无论草原枯荣,酷暑寒冬。牲畜皆可安居。
  横竖一里,可称邑。类似马邑。新式牛牢、羊圈,皆为多重。
  听将作令娓娓道来。百官皆心领神会。
  正因蓟国稻作,季季大熟。青储饲料,食之不尽。再加千里蓟国渠,纵横枝津。国中九河,多已通塞北。更加蓟王又命人疏通大小辽水。尤其大辽水,如神龙摆尾,横亘塞外。若能通万石大船,青储饲料海量运来。
  牲畜存栏量,可想而知。
  一言蔽之。自改游牧为农牧。草原牲畜,存量暴增。远超草场容纳。若无蓟国供给青储饲料,栏中牲畜,大半饿死。
  蓟王一再降低青储饲料售价。一石一钱。几近白送。
  一代明主,莫过如此。
第196章
服牛乘马
  须知,蓟国新谷,一石三百钱。一石谷,可贩三百石(饲)料。
  如此低廉,便是再加:僦费、刍稾(税)并关税。青储饲料,亦称便宜。田马作价万钱。一匹马,可换万石青储饲料一船。足可饲百头“服牛”一年。百头服牛,作价几何?
  《九章算术·方程》题八:“今有卖牛二、羊五,以买十三豕,有余钱一千;卖牛三、豕三,以买九羊,钱适足;卖羊六、豕八,以买五牛,钱不足六百。问牛、羊、豕价各几何(请答题)?”
  《居延汉简》,“三坞燧长(官名),居延西道里(住址),公乘(爵名)徐宗,年五十”,“宅一区,直三千;田五十亩,直五千;‘用牛二,直五千’”。
  两头牛,值五千钱。
  服牛,一头三千钱。
  即便以均价二千五百计,百头服牛,作价二十五万钱。
  青储饲料成本,可忽略不计。
 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。”服牛、乘马,皆是良畜。
  俗语谓“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”。自断财路,天人共戮。
  受制于青储饲料,草原各部,岂敢轻易言反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1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