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2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27/2006

  话说,蔡琰出入宫闱,偶闻胡乐,别具韵律。遂入乐府求教。后制“胡笳十八拍”,风靡国中。
  蓟王闻“胡笳”,不由心生慨叹。灵辉大殿,满座高朋。直言,汉家才女,无非“班姑蔡女”。
  “班姑”者,班昭也。班固之妹,续写《汉书》。人称“曹大家”。“蔡女”者,蔡邕之女,名琰,字昭姬,传制“胡笳十八拍”。皆为一代女文豪。蓟王将二人并列,足见一斑。
  典出蓟王,金口玉言。
  汉女作胡笳,向化使然。才女蔡琰,名扬天下。
  蔡邕岂能不乐。
  见又携次女观赛。崔少师笑道:“伯喈,已送长女入宫闱。今,又助次女成名乎?”
  崔少师,自与刘备结识,深得楼桑之利。少时以楼桑寝垫,治愈寒痹之症。自出仕蓟国,四时进补,嘘寒问暖。更加华国老亲自寻医问药,数次大病,皆转危为安。今年近九旬,耄耋之年,鹤发童颜。年前从兄崔烈,与党魁张俭,双双饮药而亡。积郁成疾。眼看弥留之际,恐难转圜。只因幼主未成,不敢先亡。身衰志固,老而弥坚。后竟痊愈。今年开春,竟返老还童。耳聪目明,白发转黑,更生出满口新牙。
  老树新枝,堪称神奇。
  蔡少师笑答:“子真兄所言,亦是(蔡)邕所愿。”
  “王世子,年岁相若。何不配之?”慈明无双,闻之笑言。
  “姊妹岂二嫁。”蔡邕言道。
  此言一出,众国老皆笑。颇多心有戚戚。有女当嫁蓟王家。
  蓟王众望所归。
  国老私言,未能入耳。此时,正聚精会神,观看场中赛马。
  “三弟恐难制胜。”蓟王笑叹。
  张飞虎背熊腰,环眼钢髯。虎躯颇重。胯下乌骓,千里神骏。然凡年度总冠军,胯下皆千里驹。尤其耐力赛。赵云白龙马,后程发力。最后入圈,已领先一个身位。
  自右国令造自鸣钟。蓟国可精准计时。此次冠军争霸赛,已超赛马场最快圈速。求胜之心,人马兼有。无需纵缰。神驹风驰电掣,你追我赶,交替争先。腾云驾雾,如雷如鸣。
  “居首何人?”董太皇笑问。
  “乃中垒右校尉,常山赵云。”侧席安长御答曰。
  “可是长坂坡,怀抱阿斗者?”窦太皇亦知。
  “正是。”安长御笑道。
  “果然英雄少年。”董太皇又指稍逊一筹:“此子何人?”
  “乃中垒左校尉,汝南陈到。”安长御再答。
  “可是杏林坞堡,只身护甘后者?”窦太皇亦是知晓。
  “然也。”安长御又笑。
  再观场中太史慈,黄叙、张郃、马超等,一众少年才俊。董太皇不由慨叹:“大汉一藩,总有后来者。”
  窦太皇心领神会:“当百年无虞。”俗谓“三岁见老”。太学四子,乃治政谋国之翘楚,场上诸子,乃定国安邦之翘楚。
  “闻蓟王欲传王位于嫡长子,及冠之年。今日,朕已尽知。”董太皇慨叹。
  “世子及冠,蓟王不过四十之年。远未称老,何其急也。”窦太皇柔声相问。
  “妹岂不闻,道上小儿歌乎?”董太皇提醒。
  “‘南极老,一丈青;东王父,汉三兴’。”此童谚,家喻户晓,北人尽知。
  “东王父,三兴汉室,又岂需十载?”董太皇已知天命矣。
  “天下三分,细思叔侄三人,继位大统,身皆有瑕。”窦太皇一语中的。
  合肥侯被窦太皇所废,史侯被董卓所废,董侯为董卓所立。合肥侯复辟,只因《废帝诏书》存疑。史侯复辟,董侯继位,只因董卓“托名汉相,实为汉贼”,贼臣废立,礼法存疑。
  再深究,困龙台上,先帝弥留之际,连出二诏,尤其《起居遗诏》,实乃乱国之举。倾覆社稷,动摇神器。乃至叔侄相争,天下离心。
  深看甘后一眼,董太皇悄声问道:“闻桓帝诏曰,兄终弟及。乃由勃海王刘悝继承大位。此事,当真否?”
  “然也。”时过境迁,尤其田圣亦在蓟王后宫。且今与董姝相依为命。故陈年旧事,窦妙亦不做隐瞒:“时先帝无嗣。欲行兄终弟及。大将军(窦武),撕毁诏书。杀田圣等,宠妃灭口。后共议入河间。”
  “无怪道路流言,刘悝恨不得立,欲钞征书。”董太皇悉知内情,亦不禁五味杂陈。
  “如今再看。姐姐以为,‘车班班,入河间’,福兮,祸兮?”窦太皇美眸,难掩悲凉。言下之意,时桓帝崩,无子,皇太后窦妙与父窦武,定策禁中,使守光禄大夫刘儵,中常侍曹节,并持节,将中黄门、虎贲、羽林千人,出使河间,奉迎新帝。刘弘时年十二。时董太皇不及而立,正是如花妙龄。
  “唉……”千回百转,皆归一声忧叹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然窃以为,比起当日,三餐不继,生活困顿。车入洛阳,逆天改命,亦是无从之选。
  忽听欢声雷动。
  场中一白一黑,二宝马神驹,并驾齐驱,同时撞线。正是张飞和赵云。
  不及瞬目(眨眼)。余下千里驹,呼啸而过。难分伯仲。
  “胜负何分?”长姐笑问。
  蓟王言道:“长姐称剑绝。纵白驹过隙,亦一目了然。”言下之意,即便肉眼无从分辨,亦可平心而断。
  “毫厘之间,当子龙为先。”长姐有一说一,侠义不减。
  “那便是子龙为先。”蓟王笑中,情深意长。
第216章
五射之术
  “子龙,胜。”蓟王金口决断。
  “喏。”安长御遂传王命。
  “咣——”金锣奏响,全场寂静。便有中书仆射荀采,高声唱报:“中垒右校尉,常山赵子龙,得胜!”
  话音未落,欢声雷动。
  万余观众,兴高采烈,议论纷纷。长坂坡七进七出,单骑救主。少年成名,位居高位。天下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  “哈哈!”张飞亦笑:“子龙胜在身轻。”
  “哈哈……”闻此言,众人皆笑。所谓英雄相契。同场竞技,皆为义举。胜负何必记心。
  暖阁之上。王傅黄忠并横海将军黄盖,引国中诸校并幕府将校,皆面露喜色。
  论蓟人崇文尚武。演武场斗将,太学坛博论,并著于世。然赛马却不分文武,乃六艺之一。好比立世之本。时下毋论男女,皆需自幼研习。西林赛马场,场场爆满。引国人趋之若鹜。
  所谓义赛。便是将门票并博彩所得,悉数用于扶危济困。蓟人乐善好施,一场义赛,足得百万资。再加王家捐赠,不下千万之巨。或有人言,蓟人富足,何来危困。话说,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”。尤其流民初来。尚未安定。此时能得善待,必知恩图报。
  竞速赛后,还有障碍赛。
  与后世障碍赛,亦有不同。除置拒马、障墙、沟渠等,各式障碍外。还需考验骑射之术。弓、弩自备。不善弓,需善弩。采用积分与计时双轨制。
  满分一百。如落杆、脱靶,皆扣一分。赛马避让,不敢越过,则扣十分。超时亦扣分。得分相同,用时最少者胜。
  与竞速赛迥异。场地障碍赛马。参赛者,清一色,皆是女子。
  谓“胡服骑射”。参赛女骑士,依次列队,盛装出场。所乘,多是西域胭脂马。护具、弓弩,一应俱全。亦有西林胡女,身背角端弓,英姿飒爽。
  待三通鼓罢。欢呼声渐止。万众瞩目,便有一胡女,率先出场。正是落落初成,西林阿招。
  阿招,乃杂胡马贼王之女。少时,随孤母被上谷乌桓王难楼,贩到楼桑。与太史慈青梅竹马。相伴十余载。少女情窦初开,芳心暗许。太史慈亦心有牵绊,非她莫娶。蓟王自当成人之美。
  西林阿招,乃出大单于刘备部族,赐刘姓。蓟王赐名:刘召。《楚辞·招魂序》:“招者,召也。以手曰招,以言曰召。”
  胯下胭脂马,乃出自家槽头。自幼饲养,颇通人性。
  鸣镝射空。阿招轻轻提缰,胭脂马迅捷而出。沿直道加速,一跃而起。飞跃拦路拒马,稳稳落地。满场惊呼声,随之同落。不等掌声四起。依次顺下,障墙、沟渠、皆成功越过。阿招伏于马背,加速冲出琉璃甬道。张弓起身,一箭射出。
  咣!正中靶心铜锣,转入中圈。
  便有看客惊呼:“剡注!”
  剡注,古五射之一。谓矢发之疾,瞄时短促,上箭即放箭而中。
  《周礼·地官·保氏》:“三曰五射。”注曰:“五射,白矢、参连、剡注、襄尺、井仪也。”
  疏曰:“云‘白矢’者,矢在侯而贯侯过,见其镞白(谓射穿箭靶而露其镞);云‘参连’者,前放一矢,后三矢连续而去也(先射一箭,后三箭加上第一箭,首尾相连成一线);云‘剡注’者,谓(箭)羽‘头高镞低’而去,剡剡然;云‘襄尺’者,臣与君射,不与君并立,襄(攘)君一尺而退(臣与君射,不与君并立,退让一尺);云‘井仪’者,四矢贯侯(箭靶),如井之容仪也(一射四箭,矢贯箭靶,呈‘井’字形)。”
  碧波水池,上架独木。各有四靶,分置两侧。需纵马上桥,连射八箭。凡有不中,过桥晚矣。独木桥,狭而直。高架于水面之上。骑术、射术,凡有不精,或有失蹄,人马落水。或有失手,脱靶射空。
  通常而言,需缓行速射。方可全身而过。不料,阿招纵马上桥,速度不减。张弓搭箭,连射连中。
  “正是参连!”看客面露钦佩。
  “何以是参连?”便有同伴不解:“前放一矢,后三矢连续而去,曰‘参连’。四箭首尾相连,宛如一箭。今四箭射四侯,岂是首尾相连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2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