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3/2006

  卢龙到白檀,乃是一条河谷道。
  “濡水又东南,洛水合焉。水出卢龙塞西,南流注濡水。”西汉时的卢龙塞道,便是沿平坦的濡水谷道而建。溯濡水谷地而上,翻越白檀山地,便可抵达白檀城。
  恰逢大旱,水流细小。宽阔的谷道,可供数车并行。
  白檀城在卢龙塞西北四百余里。沿濡水谷地一路疾行。遇到河汊支流拦路,便命工匠伐木造桥。直入白檀山地。
  一路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。半月后,抵达白檀城。
  “濡水又东南,水流迴曲,谓之曲河。东南流径渔阳白檀县故城。”
  白檀城依山傍水。拱卫要冲。乃前汉白檀县治所。今已废弃两百年。城郭虽多有坍塌,轮廓犹在。
  入城后,扎下营盘。刘备第一件事便是命人打开数辆车厢,取出了仿照后世军用万能锹打造的‘巧工铲’。按照城郭外的沟壑痕迹,重新开挖护城河。
  数千把巧工铲分发下去。在侯府良匠、楼桑能工的指点下,数千精装汉胡壮丁,挥汗如雨。连天加夜,掘土挖渠。挖出的泥土又被用来夯筑修补城墙。
  徐荣率麾下五百鼍龙骑,以白檀为轴心,扫荡周围百里之地。若遇小股鲜卑,围而杀之。若遭遇鲜卑大部,便第一时间折返通报不提。
  刘备又遣斥候换装鲜卑服饰,秘密西行,入坝上草原。抵达阴山脚下,搜寻王庭踪迹。
  正如先前所说,白檀乃是屯戍城。军民两用。战时守备,平时屯田。为方形城池,周长三里。夯土筑墙,残高两丈余。城内有瓮城、房舍、军营、武库、粮仓遗址。皆破不可用。
  麾下骑兵分成数路。
  一部保护身后卢龙——白檀,军粮要道。一部散布在方圆百里之内,截杀南下小股鲜卑,并探查鲜卑三大部的动向。还有一路,乔装打扮,秘密抵达阴山脚下,建立隐秘据点。搜寻王庭踪迹。
  剩下雄壮皆挖沟筑墙,整修白檀城。
  刘备此来携带的数百车粮草辎重。足够人马一月之需。若要久持,粮道至关重要。五日后,第一批粮草从卢龙塞运到。
  城内土地亦开始清理。刘备划分出数个区域。搭建马厩、草场、武库、粮仓。
  半月后,通渠放水。宽三丈,深丈余的护城河开始蓄水。瓮城、吊桥,紧跟着修建完毕。所有人手开始夯土筑墙。望着一日数变的城郭,还有不断堆积的粮草,刘备终于稍稍松了口气。
  说起来,刘备此次出兵塞外,完全是守株待兔。战略设想皆是建立在凭空猜测的前提下。奇谋若能成,除了老天眷顾。便是天佑炎汉。好在许多细节,也正按刘备设想进行。
  八月,乌桓校尉夏育,破鲜卑中郎将田晏、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,分别从高柳、云中、雁门出塞,分三路进攻鲜卑是其一。
  三将麾下皆是骑兵,必行捣巢之策。是其二。
  若大汉兵锋所指,鲜卑王庭拔帐而走。且沿阴山南北往来迂回东进。必定被堵个正着是其三。
  此三条已有两条达成。
  就看鲜卑王庭究竟往哪里迁移了。若远赴漠北,或是一路西行,刘备无话可说,就此罢兵。无非是空费粮草。若是真就往东,哼哼!
  除此之外,最让刘备忧心的便是右北平以东的东部鲜卑。
  从地图上看,汉庭兵发三路,直取弹汗山。西部和中部鲜卑,皆能及时赶到。唯有远在辽西的东部鲜卑,要假以时日。然而,东部鲜卑若西进,需提防被辽西、辽东乌桓抄了老巢。辽西乌桓王丘力居,众五千余落。辽东属国乌桓王苏仆延,众一千余落。颇有实力。
  故而刘备判断。东部鲜卑西进前,必先抄掠辽西,杀退乌桓,震慑守军。然后再率部挺进,合围汉军。
  此时辽西太守是何人。能否抵住鲜卑?
  左丰曾来密信。说,中常侍赵忠荐从弟赵苞为辽西太守,分润北伐之功。刘备出发前已急忙六百里加急,询问赵苞为人。
  崔廷尉回信说,赵苞,字威豪。甘陵东武城人。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,他深以为耻,不与往来。初仕州郡,举孝廉,升广陵令。任职三年,雷厉风行,名声广著。政教清明,郡上表朝廷,陈说赵苞行事,近日刚升任辽西太守。
  此人若真如崔廷尉所言,‘雷厉风行,政教清明’。东部鲜卑,刘备便可稍稍放心了。
  九月初,城郭修复完毕。刘备命人多备礌石滚木。又削尖木,造鹿角拒马。城内残破民居尽数拆除,沿内墙一圈,盖窑烧砖瓦。平整出的土地用来圈建马厩、草场、武库、粮仓。
  余下工匠在一队人马的保护下,重走濡水谷道。细细整修桥梁道路,以便粮草运输。
  每过十五日,便有一队车马押运粮草抵达白檀城。
  粮草堆积如山。刘备又命人多挖水池,注水已备灭火。城中营地皆搭建完毕。进出有令,军容齐整。正待大用。
  徐荣率麾下五百鼍龙骑布控,方圆百里内的鲜卑营地,皆被拔除。又命麾下精通胡语者,假扮鲜卑武士,暂住营地,充当耳目。但凡有小股骑兵入住营地,便趁机杀之。谨防走漏风声。
  如此,占据白檀城月余。三路鲜卑皆不知眼皮底下,竟有汉军驻守。
  城内角楼、谯楼、堞墙、箭楼,皆埋伏弓箭手。瓮城更有崔霸韩猛,亲自镇守。前汉筑造白檀屯戍城时,不惜工本。垣墙筑基深厚,且皆是白檀山中坚石。夯筑的土墙虽大半倒塌,扒开土层,却发现墙基大致完好。如今在墙基上重新筑墙,事半而功倍。
  修复好的垣墙高三丈,宽丈余。排砖铺设,行走方便。
  若非时间紧迫,刘备甚至想为城墙包砖。马厩、草料场、武库、粮仓皆为重地,为防火箭,多烧瓦当遮盖。已防火箭天袭。为防水患,又多为干栏建筑。北地大旱,并无大水。为防万一,刘备还是做万全准备。
  一窑砖瓦从做坯,阴干、入窑烧制,撤火、密封,凉透取出。不过十余日。一窑可出万块砖瓦。时下砖窑,大致分工作间、烧窑室、烟道和窑顶等几个部分。并不复杂,可因地制宜,随用随建。无论筑城所用的大型窑场,还是墓葬所设小型窑场,比比皆是。制砖术十分发达。
  后世长城沿线,皆有汉代砖窑遗址,便是明证。
  临乡造城,烧砖颇多。轻车熟路,到了白檀也一样。
第039章
王庭行踪
  白檀再往北,便是后世的丰宁坝上。位于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增高,分坝下、接坝、坝上三重地貌。坝上草原秦代属上谷郡,西汉属上谷北境。时下尽是鲜卑之地。再往西,便是阴山余脉,沽源坝上。
  正如刘备所料。若鲜卑王庭果真沿阴山东移。必能碰到。
  天气渐渐转凉,草木日渐枯黄。白檀城内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。
  交割了最新一批粮草,城中草料场、粮仓已堆满。足够六千精兵一年所需。
  目送车队返回卢龙塞,刘备站在桥楼上居高远望,心生一丝忐忑。最近已无小股鲜卑南下,可见为了应对三路齐出的大汉骑兵,号称控弦十万的鲜卑,也不得不聚拢全部的战力,与之抗衡。
  所有人都把右北平郡,以及两百年无人问津的卢龙塞抛之脑外。
  东部鲜卑亦不见西来。显然那位新任辽西太守,并非浪得虚名。与辽西乌桓王丘力居一起,将东部鲜卑牢牢拖住。废檀石槐一臂。辽西乌桓王丘力居,众五千余落。比照八百余落的右北平乌桓,辽西太守能轻松组建两万骑兵。战力亦不逊于东部鲜卑。
  十月末,虽未下雪,背阴的护城河面已结薄冰。
  刘备整日练兵,面色如常。内心却越发焦急。一日数次登临谯楼,居高望北。城内设施早已修建完备。整日磨刀霍霍却不见斥候返回。难道王庭远迁漠北,没有东来?
  半夜,忽听帐外骚动。
  居于外帐的乌莲拔刀起身,与心腹女卫护住帐门。却听帐外绣衣吏,沉声禀报:“斥候有紧急军情上报。”
  独卧内帐的刘备猛然起身:“速速带到中军帐。”
  “喏!”
  等刘备抵达中军大帐,黄忠等将已然在列。
  派出去的斥候,正单膝跪在帐前。见他身裹鲜卑皮袍,内衬楼桑甲胄。一路疾驰,正是顺阳白毦。刘备这便问道:如何?
  斥候抱拳道:回禀少主,我等在阴山脚下发现一座鲜卑大营。或是王庭所在。
  刘备大喜:速取图来。
  斥候从怀中取图呈上,由中军侍卫接过,徐徐展开。
  位置果在坝上。刘备细细看过,这便问道:此营有何不同?
  白毦斥候答道:此营皆由帐篷高车从西迁来。篷车广而阔。当中最大一辆,竟由两排数十头牛马拉动。车上帐篷之大,堪比中军大帐!
  一座由数十头牛马拉动的巨型帐篷高车,多半是王庭所在。刘备重重握拳!待缓缓平复心情,这才环视帐中。
  目光所及,诸将皆挺胸抬头,威武雄壮。
  刘取将令在手,来回踱步数次,口出将令:“乌延、乌莲听令!”
  “末将在!”两人同时抱拳出列。阵前无父子。刘备乃是陛下诏封的胡骑校尉,又是一军主将。乌延‘汗鲁王’王号乃是自封,故而自称末将。
  “领麾下精骑,阵前听令。”
  “喏!”两人接令入列。
  “徐荣、田冈听令!”
  “末将在!”两人抱拳出列。
  “领麾下鼍龙骑,阵前听令。”
  “喏!”
  “吕冲。”
  “末将在。”左右旗阁长,魏袭正驻守咽喉要冲卢龙塞,故而中军大帐内,此时只剩吕冲。
  “领绣衣吏、丹阳白毦、机关车队,随我出征。”
  “喏!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3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