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4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45/2006

  二宫太皇,亦换好泳衣,身披大氅,准备动身。
  “回禀太皇,王上尚未离馆。”便有宫婢赶来报信。
  “不日,改日。”窦太皇言道。
  “无妨。”董太皇兴致正浓:“稍待片刻,晚去亦可。”
  “汤池虽小,足可容身。”窦太皇退而求其次。
  董太皇笑言:“若只为沐浴,何必穿水(人)(泳)衣?”
  “七重错落,一里之回。你我姊妹,寄居于此,自当谨慎。切莫有失,反而不美。”窦太皇唯恐偶遇,乃至失仪。
  言下之意,男女尚且,授受不亲。何况当朝太皇并藩王。今汉宫闱,太后与外藩诸侯私通之事,史家秉笔直书,后人尽知也。
  “妹妹所言极是。”董太皇又何尝不知,男女大防。便有些意兴阑珊:“如此,改日。”
  “好。”窦太皇轻轻颔首。炎汉三兴在即。天下万民,皆拭目以待。若此时,传出汉室丑闻。二宫太皇,受人指摘,便也罢了。若蓟王名节受损,为人诟病。又被有心人利用。徒生波澜。乃至群雄再起,三兴无望。悔不及也。
  目送董太皇,步入大殿。窦太皇美眸一闪忧思。
  “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’……”
  轻诵孟子名篇。窦太皇缓缓回眸,凝视窗外,素色皑皑。
  雪落无声。
第240章
听风即雨
  曲水温汤,携美共游。稍后薰蒸更衣,通体舒泰,入无极殿用膳。
  蜜月已过。蓟王日幸七妃并二名女仙。风雨无阻,雷打不动。自容成术大成,蓟王如臂使指,收放自如。饶是如此,亦常不得纾解。需隔三差五,夜入观天阁。比及天明,尽兴而归。
  至人无己。蓟王自觉醒真我,灵神和同,好比鸾凤和鸣,和光同尘。
  北国隆冬,河海冰封。便是蓟王,亦蜗居一里之回,七重深宫。内外政事,皆由左右国相,入宫面陈。或上呈南宫少府,由少府女官逐条抄录,再经中书令赵娥转呈北宫瑞麟阁。蓟王御笔朱批。通常而言,蓟国少府,兼职尚书台。国事经左右国相。府事由幕府三丞。十万火急,呈报少府。一般政务,则由国相、幕丞先行囤积。待满五日,逢大小朝会,逐条通禀。蓟王或乾纲独断,或集思广益。不等下朝,必有万全之策。
  琉璃星空顶,七重华盖下。鸳鸯合欢榻内,珠圆玉润,潋滟春光。沦肤浃髓,冰肌雪肠。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。
  一夜无话。
  翌日雪晴。难得冬日暖阳。
  王傅遣人来问。复赛当如何捉对。
  蓟王言,赵云、陈到,许定、许褚,庞硕、庞德,张辽、华雄,张郃、马超。分五队。与初赛十将,捉对厮杀。果有张郃。
  王傅又问,若初赛十将,皆入复赛。初赛何为?
  蓟王答曰,乃为分出主副。胜者为主,败者为副。
  王傅这便心领神会。
  初赛为司马之争。复赛为校尉之战。
  从军秩而言,校尉直入复赛,亦是情理之中。
  赛制随之公之于众。
  不是二七,亦非二六,乃是二五之争。
  正副好比左右。换言之,蓟王新设左右牙门将,当分授二人。四门计八将。
  国人闻风而动,听风即雨。王宫凡有风闻出,必成街头巷尾所热议。知微见著。蓟王起于微末,蓟王家门与百姓,不过一墙之隔。正如临乡新扩九十街衢,蓟王宫仍是一里之回。亲民如斯,自当人心所向。
  大溪地,南街衢,安和里。
  马超家楼院。
  待张郃并潘璋、朱桓赶到。
  普富卢、那楼、鲁昔、寇娄敦、阿罗槃、护留叶、王同、王寄、育延,一众西林少年俱在。
  皆是赛马场常客。虽未曾结识,却多有数面之缘。遂由马超引荐,与张郃等人相识。马超与张郃等人,虽未正式结拜。却皆以兄弟相称。意气相投,彼此亲近。闻蓟王增补张郃入场,马超亦难言欢喜:“与大哥并肩决胜,弟之幸也。”
  “愚兄,亦始料不及。”喜从天降,张郃亦笑。
  “切莫轻敌。凡王上亲点,皆是国之骁将。”朱桓素来谨慎:“赵云、陈到,长坂坡万夫莫敌。许定、许褚,庞硕、庞德,张辽、华雄,皆成名已久。孟起未曾临阵杀敌。需小心。”言下之意,马超从未与人真刀真枪,厮杀一场。临阵对敌,恐经验不足。
  “休穆言之有理。”张郃已有定计:“尚有些时日,孟起可愿与我归营,好生习练。”
  “固所愿也。”马超抱拳道。
  “同去,同去。”西林少年纷纷叫嚣。
  张郃果然有备而来:“诸位兄弟,各自择选十人随我入营。待演武决胜,取百人入场。”
  “喏!”众人异口同声。
  张郃隶属于护军将军,王傅黄忠麾下。戍守临乡大营。虽距楼桑不过数十里水路。青雀舫旦夕可至。然毕竟离家在外。众人约定时日,便各自散去,打点行装不提。
  马超送走众人,遂入二楼寝室,拜见阿母。
  闻马超入营习练,超母自无异议:“我儿此去,当可安心。你父已过大散关。不日便至。”马腾闻长子,被蓟王钦点,演武决胜。遂风雪兼程,以求早归。
  话说,马腾为护氐校尉。食比二千石俸。若长子马超,一战成名,位居牙门将。秩高其父矣。与马腾半路来投不同。马超自幼长于临乡,蓟人出身。出仕蓟国,水到渠成。且拜在蔡少师门下,又得王傅指点。允文允武,一日千里。结交蓟王义弟,并张郃等一众好友。论出身,马腾远不及也。
  尤其蓟人,兼容并蓄,包罗万种。素以身杂羌血为耻之马腾,耳濡目染,亦渐释怀。马超号“后生翘楚”,身兼汉羌血脉,为人津津乐道。君不见,蓟王三百子嗣,九成以上,皆为混血。又有何所谓?
  英雄莫问出处。仅此足矣。
  阿母又道:“伯父亦举家同行。北衢安平里,新置楼院,尚未及修缮。你父言,可先寄居家中。我儿,以为如何?”
  “儿无异议。”马超答曰:“我与小弟,多年未见。正当秉烛长谈,并榻而眠。”
  “如此,甚好。”阿母这便安心,转而又道:“诸母亦随行。”
  时马超母子,北上求医。其父马腾,已纳新妇。后连生二子,取名马休、马铁。乃马超庶出兄弟。
  “儿已知晓。”马超面色如常。
  大汉,母凭子贵。正因有子马超,便是蓟王义弟来见,亦执晚辈礼。超母心无忐忑,且又为羌女,敢爱敢恨,自当善待。
  “且去早歇。”超母柔声言道。
  “是。”马超再拜起身,出门时又言道:“重楼虽五重,恐不便居住。阿父今为幕府比二千石,可筑三进院落。阿母何不向里魁言明。料想,何公必有计较。”
  “我儿所言极是。”阿母轻轻颔首:“你父亦有此意。”
  马超能有此想,心中自有诸母并庶弟。时至今日,马超心中愤恨,早已烟消云散。再不是史上,生性薄凉,不知忠孝义节,害人害己,终至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,正值壮年,含恨而终之锦马超。
  (马超)临没上疏曰:“臣门宗二百余口,为孟德所诛略尽,惟有从弟岱,当为微宗血食之继,深讬陛下,余无复言。”
  终归覆水难收。世上并无后悔之药。
  万幸,蓟王天生。这才逆天改命。助锦马超,一骑绝尘。青史留名也。
第241章
楚河汉界
  翌日晨。
  天将露白,马超早早起身。除尽院中积雪,又为锅炉添满石薪。自后院槽头牵出轻云,轻手轻脚,锁上后院角门。这便翻身上马,奔赴临乡大营。将至街心,忽觉背后有人凝视。匆匆一瞥。平座暖窗,正是母亲居高远望。本想不辞而别,奈何知子莫若母。
  雏鸟离巢,唯恐情怯。
  本欲入白湖乘船。奔至街角,马超临时改意。官道薄霜冻土,正适铁蹄。轻云乃蓟王所赐千里驹。风驰电掣,白驹过隙。不觉意,王都至矣。
  楼桑至临乡,官道需东经方城县。再转南下,直入王都北门。问过大营所在,这便牵马,沿街步行。
  类比洛阳北军大营。蓟国护军主营,立于南城。扼南港桥头堡,并临乡瓮城。另有各部行营,立于四面瓮城之内,协同守备王都。南港另置横海水军大营,横海将军黄盖,携左右校尉潘鸿、朱盖,坐镇。横海五部,除横海将军本部。另有锦帆、楼船、破贼、戈船四校,分驻国中内外,各处要津。
  护军将军,王傅黄忠麾下诸校,亦如此例。护军将军,督护诸将军。后世注曰:“护军犹别有营也。领、护资重者为领军、护军将军,资轻者为中领军、中护军。官属有长史、司马、功曹、主簿、五官。受命出征,则置参军。”又如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广为骁骑将军,属护军将军。”
  换言之,即便国中诸校,因功晋升为将军位。仍隶属护军将军所辖。
  护军将军,可升护国将军,并加“大”,称护国大将军。横海将军加“大”,则称横海大将军。世人皆知,蓟王可开万石顶俸。蓟国双壁,只需功勋卓著,假以时日,必得大将军位。因省去了城门候的编制,故王都八门,皆由护军将军,各营所辖。扩建后的蓟王都,增设左右二水砦。八门二砦,当皆由护军将军营守护。
  日常治安,自有刺奸、贼捕。王都内外,则交由绣衣吏并函园姬、云霞卫。
  军司马张郃,扼南港右桥堡。堡又称坞。故西桥堡,俗名“西坞”。“城门每门候一人,六百石”。护军司马,秩千石。领兵作战,勇为先登。把守城门,绰绰有余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4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