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4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44/2006

  此番战罢。护军别部左司马夷廖,得演武器五、七。绣衣军候魏疏,得演武器六、八。
  三日之战,当出演武器九、十。
  却不知。战车楼后,还有何等机关重器,出场。
  蓟国上下,皆翘首以盼。
第238章
君有不战
  百闻不如一见。
  机关兵器之利,凡亲眼得见,皆震撼无以复加。而后一传十,十传百。国人尽知。如此,机关兵器,深入人心。而后相沿成习。时下机关器,多以人力、畜力、水力、风力所驱。若有一日,改为蒸汽,亦或是内燃,乃至电力。料想,国人亦不会讶异。终归有迹可循。
  演武决胜,看似为国取将。实则为科学启蒙。蓟王天生。随风潜入,润物无声。
  “世之显学,儒墨也。儒之所至,孔丘也;墨之所至,墨翟也。”
  蓟国海纳百川。显学又岂止儒墨二家。早将诸子百家,融会贯通于《蓟国大百科全书》。并蓟国五学:王学、太学、大学、门学、科学。
  论治国之道。蓟国一骑绝尘。普天之下,难望项背;四海之内,望尘莫及也。
  今日演武,只剩蓟东尹钟繇外甥,绣衣军候郭援。并下辨氐王雷定从弟,雷铜。演武器九、十之争。
  或有人言。雷同不过侍子,何来过百兵士。正如少时,乌莲入楼桑。所携部民亲卫,又岂止百人。侍子携部族仆从北上,亦是两汉旧例。客居于楼桑蕃邸,亦或是购买良宅,定居国中,皆可。侍子,乃各部王子也。断不可等闲视之。
  话说。之于内外诸国。蓟人有极其严格的划分。汉室诸侯,称“藩国”。羁縻附属,称“蕃国”。远服徼外,称“番国”。水草丰茂,欣欣向荣,乃诸夏腹地,汉室诸王所居。故用“藩”。羁縻附属,多在中夏边郡,有草无水,地利稍逊,故用“蕃”。远服徼外,苦寒之地,无水无草,乃用“番”。
  蓟国称“大汉一藩”。水草丰茂,地利尽显也。楼桑蕃邸,接待归义、率善属国。徼外番邦,诸如此类。三番虽常混用,然其意却不可混为一谈。
  羌人羊大,汉字为美。越是高级的文字,越能由浅入深,精细描绘。自我表达。
  正如情感的归属。爱、恨、情、仇,需分明。切莫将情、欲,混为一谈。两情相悦,却为世俗羁绊。婚姻嫁娶,衡量年纪、出身、相貌、家世,皆是欲。凡论及择偶观,皆是欲求不满。情在欲上。义在法上。真爱超越世俗,尤其珍贵。所以,寡人无情。只因利益羁绊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断不可轻易动情。
  一言蔽之。熙熙攘攘,利来利往;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
  初赛最后一场,如期而至。
  待观众入场。见演武场内,纵横沟渠,碧水环流。这便心领神会,必是机关斗舰无疑。
  斗舰巨大,不便转圜。故入场演武器九、十,皆是缩小版斗舰。
  轨路战车楼,乃城防利器。环渠斗舰,为攻城利器。时下城邑,必据水陆要冲。坐拥船舶、车马之便。如曹孟德,掘环渠攻城,自此往后,绝非个案。如何御敌,见仁见智。然城中若内藏环轨,战车楼往来巡弋。即便城墙焚毁,城门被破。城内守军,亦有一战之力。
  显而易见。轨路战车,环渠斗舰。乃兵器时代,矛、盾之争。
  话不多说。两军登船。各司其职,各就各位。前甲板弩炮排列,刺网蓄势待发。庐顶(舯楼一重)中甲板,船翼翻转,霹雳投石车,徐徐升起。艉楼高耸,另设飞庐(艉楼二重),舍后甲板。挹娄庐士,居高下射,飞庐上置爵室,三面清钢琉璃落地舷窗,可比中军大帐。左右船舷,排设楯墙(女墙)。楯后舷道,皆有精兵守护。防备敌舰接舷。
  甲板上下,舯楼庐室,并左右侧舷,排设三重箭窗。内藏机关连弩,一经击发,箭如飞蝗。尤其机关斗舰,船身高出水面,堪比移动碉堡。
  机关斗舰。刺网捕人,投石轰城,箭雨压制。再有水下铧嘴,冲犁敌舰。更加装甲铁壁,刀枪不入。寿春城下,纪灵率队猛冲,却一败涂地,足证机关兵器之利。
  三通鼓罢,鸣镝射空。
  霹雳投石先发。
  皆擦身而过,未能命中。
  双舰于纵横水路,分波逐浪,往来驰骋。连弩对射,互抛投石,战况激烈。每每战至紧要处。明知投石皆稻草编织,无从伤人,看台仍起惊呼。
  五楼大平座暖阁,大位空悬。蓟王仍未露面。
  然百官兴致不减。蓟王习以为常,屡见不鲜。百官多是初见。蓟国机关术,一日千里。已远超吏民所能想。
  “闻曹孟德掘环渠,火攻寿春。将城头机关诸器,焚烧一空。”蓟都尹娄圭慨叹:“今日一见,方知何为,主公所言‘坚船利炮,铁壁铧嘴’。”
  五尹之钟繇,心有戚戚:“古往今来,凡雄城,无不靠山临水。谓‘山川之险’。然今日所见,方知孟子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’所言不虚也。”
  五尹之陈群,心领神会:“‘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(子)有不战,战必胜矣’。”
  陈群言“君有不战”,乃指蓟王也。
  五尹之崔琰,感同身受:“主公民心所向,三兴之君也。”
  五尹,乃蓟国宿吏,蓟王肱股。千里国境,五尹牧守之地,皆为丰腴沃壤。五尹不动,国安民定。蓟王已有定计。千里蓟国,不另行分割。皆传于嫡长子封。待二十及冠,便将继位蓟王。刘备何去何从,且看天时地利人和。
  少时,刘备辟神医华佗,为国造血。时人皆以为,乃为悬壶济世,治病救人。时至今日,方知其中深意。蓟国千里之地,四百城港,养活千六百万众。据汉人过半。除蓟国外,大汉十三州,赤地千里,荒无人烟。饶是如此,州郡仍战乱不休。如兖州牧曹操,《抑兼并令》之下,大兴军民屯田,然收效甚微。正因持续失血,苦无人手可用。不得已,唯假机关之利。或破豪强坞堡,解放人口。临危弄险,饮鸩止渴。饶是如此,仍不过杯水车薪。
  蓟国月起十万楼台,一国广济天下。皆得人口红利。
  无怪智多如许子远,亦不禁慨叹,果然民贵。
  思绪如野马脱缰,正浮想联翩。忽听欢声雷动。
  场中胜负已分。
第239章
雪落无声
  不出意外,绣衣军候郭援胜。
  如前所言。悬绳童子,自幼随绣衣吏,勤学苦练。操纵机关诸器,可谓驾轻就熟。
  自预赛毕,初赛始。演武已悄然变换模式。决胜双方,谁能将本方机关兵器,发挥威力。便胜券在握。反之,则败局已定。
  面对坚船利炮,箭如雨喷。纪灵纵勇武,亦无力回天。
  如此说来。熟练操纵机关兵器,亦是蓟国营士所必备。
  初赛战罢,街头巷尾,议论更盛。便有人断言,营士辅兵,日趋权重。毕竟,操纵机关兵器,并非如营中精卒那般,需考验个人勇武。即便身体羸弱,乃至残缺。不能捉刀列阵,却不误操纵机关。若辅兵亦有一战之力,幕府大营,当战力倍增。
  甚至于,一个新兴兵种,正悄然诞生。或名:兵器士。
  初赛罢,复赛兴。
  蓟王钦点,赵云、陈到,许定、许褚,庞硕、庞德,张辽、华雄、马超。万众期待,即将悉数登场。
  然初赛五将胜出,蓟王却钦点九将,如何捉对厮杀。
  或有人言,乃二七相争。言指,五九相加,均分为七。
  另有人言,许定、许褚,庞硕、庞德,皆为兄弟,当为一队。乃二六之争。
  稍后又闻复赛时,将售卖演武器。一至十器,随机开放。价高者得。且与马场义赛类同。所得皆用于扶危济困。
  消息传出,更引国人,议论纷纷。
  王上此举,究竟何意?
  蓟王宫,游泳馆。
  曲水流觞,暖泉生烟。琉璃暖阁外,飞雪静落,银装素裹。馆中温润如春,笑语欢声。温汤可除百病。为将热泉引至王宫,将作寺良匠,巧夺天工,费尽心机。双重保温陶管,一体烧造。先前缠绕草绳,后涂抹珍珠袖浆,深埋地下。饶是如此,待送至王宫,热泉已成暖泉。
  话说,保温陶器,亦非蓟王首创。后世曾出土,战国罐形保温陶杯。
  此杯为细泥黑灰色陶质,呈半枣核状,外套平折肩陶罐,陶杯与陶罐间中空,具有明显保温效能。
  然战国保温陶杯,只是中空,而非真空。
  蓟国工匠,烧造保温陶管时,还使用了“绝气术”。原理不复杂。双层陶管,预留小孔,可塞软木塞。木塞下沿,缀有浸油细草绳。点然后送入孔隙,而后塞紧木塞。夹层内氧气燃尽,草绳自熄。木塞密闭,再由锔匠封口。虽亦未能抽至真空。效果仍称显著。
  就蓟王而言,抽真空原理并不复杂。奈何技艺,尚力有未逮。且现有保温技艺,已然足用。不必过于,揠苗助长。
  与夫君共游,诸妃心旷神怡。尤其凛冬之日,滴水成冰。室外需冬衣足备,束手束脚。暖泉温汤,却可放开手脚,畅游曲水。一墙隔冷暖,当真妙不可言。
  数个来回,共入水中暖亭。薰香小憩,品香茗,尝百果。个中滋味,不足为外人道哉。
  渤海冰封,仍有金州港,四季不冻,可泊南海商船。象林苑中,岭南鲜果,足量供应。再经碣石道,运至王都。何须一骑绝尘妃子笑。木兰大舡,乘风万里,不过三五日间。
  岭南诸妃,水性极佳。正如西域众妃,击鞠常胜。出身不同,各有所常。若要集众之长,便需如蓟王这般。和合之风,遍吹大江南北,长河两岸。后宫相处日久,南妃已可击鞠,北妃亦善戏水。西妃、东妃,亦不逞多让。除各有所长,亦有众长。便是花容月貌,婀娜多姿。身强体健,利于生养。绵延子嗣,乃人伦大事。君不见,曹孟德为求多子,专纳人妇入宫。蓟王自断人伦,王太后遂成心病。即便明知,推恩令下,千里封国,支离破碎。然对先帝所出美人计,蓟王母子仍心怀感恩。
  王爵妻妾,不过四十。先帝金口玉言,命五十五国,五十六妃和亲。逾制而赐,岂非大恩。蓟王亦不负君望。年不及而立,已有三百子嗣。若非心生节制。即便不算长安宫中,佳丽如云。单三百亚马逊,便足可为蓟王,繁衍出一个种族。“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;子子孙孙无穷匮”,何愁不能布种全球。
  水中美人,身裹浴袍,接连登岸。便有宫婢,为后妃薰蒸。
  三后俱在。王后、秦后、甘后,苦尽甘来,宛若新生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蓟王众一代明主,亦不免心动情牵。更加血脉羁绊,利益交织。纷繁复杂之中,如何能时刻理清。
  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”
  蓟王心怀天下,便是所谓无己也。
  西宫增成二重殿,琉璃大平座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4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