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6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62/2006

  “上兵伐谋”。身毒列国,如何能挡贵霜倾力一击。更加蓟王水陆并进,三面合围,此战身毒凶多吉少,断难保全。此便是屡试不爽,『合纵连横·远交近攻』之计也。
  诸事毕,蓟王心情大好。
  移驾回宫,灵辉殿中大宴群臣。并诸国使节。三王太后亦设宴南宫披香殿,宴请二宫太皇并百官家眷。
  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。宾主尽欢,蓟王起身罢筵。
  百官恭送王驾,而后鱼贯出殿,车驾绕行南宫披香殿,接回家眷。列队出宫,返回王都府邸。隆冬时节,冰冻三尺,滴水成冰。然蓟人屋舍,温润如春。进出皆由琉璃暖阁,即便上下马车,亦不会偶感风寒。蓟人长寿,便因养生有道。不饮生水,不食生鲜。杜绝病从口入。寻医问药,四时进补。习练导引术、五禽戏,强身健体。益寿年年。俗语谓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。尤其教化百姓,向化蛮夷,国老功不可没。
  待王都扩建毕。横竖九十街衢。蓟王宫,仍是七重错落,一里之回。然若将七重错落,悉铺成一里之回。横竖足有七里。王宫上下,不过千人。足够所居。即便再加二崤城瑶光殿中,五千西园妃,范阳长安宫中一千西域姬,蓟王宫亦多空闲。更何况,蓟王又筑甘泉、碣石二宫。并蓟北城中,二代蓟王宫。各处宫妃,尚不足分润。
  大通守顾雍上疏,欲还蓟北旧称。蓟王已暂且搁置。待嫡长子继位,再改回旧称不迟。那时,蓟王若不迁都洛阳,亦或长安。仍居临乡旧宫。亦无不可。即便迁都,宅兹中国。临乡旧宫,亦可为行宫。譬如楼桑老宅,充作省亲之用。
  蓟王身牵各方利益,羁绊日深。寻常百姓之家,儿女情长,两情相悦,几无可能。古往今来,亦少有君王,与人谈情说爱,你侬我侬。旷世奇珍,绝世美人,恨不能双手奉上,自荐枕席。何必蓟王亲开尊口。正如先前,梅雨时节,赴巫山神女,云梦之会。稍后顺下内外循环水路,南巡海外荒洲。沿途番邦属国,奉献奇珍异宝无数。美人如玉,更多至万人。蓟王皆好言婉拒。试想,若是寻常人等,为讨美人欢心,恨不能刀山火海,虎穴龙潭。为搏美人一笑,而无所不用其极。此不过,一美而已。
  万美何为?
  故身为王者,孤家寡人。常人之乐,已了无生趣。
  话说,虽尚不知蓟王欲共组联军,南下身毒。然闻贵霜王有和亲之意。八字尚未有一撇。贵霜国内,早已闻风而动。五部翕侯,各家公主,梳妆打扮,勤学汉文汉话,苦练汉宫仪。日日不缀。只盼能为王遴选,得偿所愿。何必蓟王去追。
  “初,月氏为匈奴所灭,遂迁于大夏,分其国为休密、双靡、贵霜、肹顿、都密,凡五部翕侯。后百余岁,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四翕侯,自立为王,国号贵霜。”
  话说,贵霜王虽一统五部,然四翕侯,部族犹在。不过降服贵霜王而已。贵霜王,类比部落联盟首领。统治相对松散,自上而下的吏治体系,极不健全。并不能像大汉帝国一样,传承有序。
  正因如此,前任贵霜王亡故,王国亦难由嫡系子孙继承。为夺大位,内斗不休。累及家国动荡,国力大减。
  便是今日,贵霜时局。
  悉知国情。故蓟王窃以为,贵霜正处于游牧部落向城邦蜕变之中。论国家结构,尚不如罗马,更难与大汉匹及。没错,便是自上而下,行之有效,吏治体系。单从上计制度,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。
  自琉璃画壁,十字飞阁,乘兴而归。蓟王洗漱更衣,入合欢殿,登七重华盖鸳鸯榻,幸七妃二女仙。
  一夜无话。
  次战,庞硕、庞德,对阵张辽、华雄。
  演武器十一、十二,今已揭晓。却不知,次战演武器十三,十四,能否出场。
  话说。此事,非一人所思所想。
  料想,待双方入场。必有人豪掷万金,只求一窥玄机。此亦是,万民之乐。
  蓟王当乐见其成。
第265章
分曹治事
  一夜大雪,彤云密布。
  天光微亮,王傅便命演武场上下,清扫各处积雪。破除沟渠结冰。又为遍置看台各处的新式暖炉,加满石炭和清水。此处便看出,篷顶的妙用。即可将烟气直排,又能遮风避雨。自搭建起绵延起伏的“鸾毳裘”篷顶。赛马、演武,皆可终年无休。
  正如蓟国技艺,日新月异,总能推陈出新。鸾毳裘篷,亦历经换代。蓟国工匠,将“合甲术”,并“夹胶术”,不断发扬光大。最新鸾毳裘篷,由内中外三层织物,拼合而成。居中鸾毳裘,衬里绵羊革,外罩黄羊皮。
  立柱如伞骨支撑。盛夏时节,可驱动机关,收篷如落帆。亦或是升起篷壁透风,保留顶篷遮阴。诸如此类。机关术大行其道,蓟人深得其利。墨门大兴,几无可逆。
  随石炭普及,节省大量薪炭。不必砍伐西林。樵夫纷纷改行矿工。亦是生计使然。正如寝垫盛行,鼠胶供不应求,乃至国无硕鼠。关于胶黏。蓟王首选便是天然橡胶。
  奈何橡胶树,可望而不可即。唯有大航海持续兴盛,触发远洋贸易,及环球航海。方有望实现。蓟王有生之年,恐无从获取。
  终归物极必反。还需循序渐进。
  待天光大亮。诸事皆备。楼桑八景,西林烽鼓,名不虚传。王驾入场,乘直达天梯,升上五重殿。领百官入暖阁坐定。四楼包间,三楼观礼台,二楼看台,陆续检票入场。
  话说。演武场亦屡经修缮。各层功能,亦做增改。毕竟,除观演武决胜,还是蓟国兵曹,并军校所在。
  兵曹,前汉时,乃丞相府诸曹之一,主兵事。今汉三公府亦置,兵曹掾秩比三百石;郡县所置,掾秩百石。另置兵曹从事(史),亦称兵曹参军。掾为长,史次之(副贰)。
  蓟国兵曹,为王傅所辖。掾秩二千石,史秩比二千石。郡置,掾秩千石,史秩比千石。县置,掾秩六百石,史秩比六百石。
  掌主国中兵事。辅汉幕府大营除外。
  换言之,王傅公府,亦设在演武场中。
  先前,扬武校尉高览,入演武场,编组兵马。一路所见,长史、参军、兵曹、军监、禀假、军市,官舍林立,不一而足,功用一目了然。皆是王傅公府所辖。
  所谓“公府”,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注云:“公府,三公府也。”太尉府、司徒府、司空府,合称“三府”。另有“四府”、“五府”之称。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注曰:“四府,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府也。”《后汉书·樊准传》又注:“五府,谓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大将军府也。”由此可知,广义“公府”,当是三公府,外加太傅府及大将军府之统称。
  公府,当高于幕府。如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,虽位在三公下,然亦可开府。唯有三公之上,可称公府。
  今汉,尚书台分曹治事。有:三公曹、吏部曹、民曹、南北两主客曹、二千石曹、中都官曹。计六曹。蓟王将六曹分拆,(左右)国相治政,王傅治军,少府治宫,门下治吏,国老治学。分掌六曹之事。各司其职,各行其是。又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  凡言吏治,亦或言国家治理,大汉自当独步天下。
  正如儒家兼容并蓄,中正平和。真儒者,绝无非黑即白,零和思维。正如察举制,科举制并存。蓟王窃以为,吏治与法治,亦当并立。
  毕竟,事在人为。再完美的律法,亦需人去执行。
  言归正传。
  亦如先前。蓟王驾临,百官列席,看客坐定。金锣鸣响。
  十一至十五,演武器旗,次第升起。
  中书仆射荀采,高声唱报,亿钱得一,十倍递增。
  琉璃上阁,二宫太皇,三王太后,并蓟王宫妃,百官眷属,皆翘首以盼。
  果不其然。
  “愿为庞硕、庞德,得演武器十三!”
  “愿为张辽、华雄,得演武器十四!”
  先声来自上阁。正是钟存慧贵妃。庞硕、庞德出身西凉,若能入选牙门将,当可领湟中义从、八种西羌。慧贵妃出手相助,情理之中。
  后声出自包间。正是甘泉卫尉何苗。与甘泉太仆赵忠,俱为甘后三卿之一。此,必是甘后授意。时怀抱阿斗,单车南下。华雄率五百王骑星夜驰援。甘后感念其恩,故出手相助。
  不等蓟王出声相问。甘后表情已道明缘由。
  知恩图报,理所应当。蓟王又岂能怪罪。
  话说,何苗日渐阴柔,整日涂脂抹粉,画眉描红。举手投足多女流。让甘后忧心不已。万幸,大将军何进,并何苗,皆有子嗣。后继有人。今领食蓟国真二千石俸。何苗此生无忧。更加麟子阿斗,认祖归宗。何氏亦不至家道中落。便,随他去吧。
  心念至此,甘后涣然冰释。毕竟身逢大难,生死两难。死里逃生,已是侥幸。何必苛求,再为完人。
  三通鼓起,演武器,次第入场。
  如决赛首场,一般无二。双方演武十器,悉数补全。
  斗舰下渠,车楼入轨。楯墙、弩车、舫车、车楼、列车楼、一字排开。
  稍后,两座演武新器,万众期待,压轴入场。
  循例,一、三,二、四,相对。演武器十三,外形与演武器十一,大同小异。亦是“霹雳翻斗车”。区别在于,机臂末端,非装一斗,而是一球囊。球囊乃皮革缝制,内中何物,不为所知。
  “此何物?”
  “未可知也。”
  “革囊颇大,莫非与发石同?”
  “若与发石车同,何必另造?”
  看台一时众说纷纭,无有定论。
  于是,众人又将目光投向,演武器十四。
  演武器十四,造型与演武器十二,同样平淡无奇。貌似普通战车楼。坚木包铁,门窗紧闭。内中神机,亦不得窥。
  “莫非,亦是浑天灯楼。”
  “若是一物,何取二名。”
  “窃以为,浑天灯楼,乃为望楼也。高升百尺,以窥敌城。非为乘风纵火。”
  “足下,言之有理。”
  “若如此,此楼当为纵火乎?”
  “且一观便知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6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