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8/2006

  其中奋力绞盘上弦两次。鲜卑骑兵已到五百步之内。箭楼内的射雕手和神射手,开三石强弓狙杀鲜卑头目。待冲到三百步,城头乱箭如雨。鲜卑游骑大量中箭落马。
  鲜卑何不举盾?
  举盾如何射箭!
  鲜卑游骑顶着箭雨,逼近护城河边。奋力张弓,斜身怒射!
  嗡——
  利箭犹如蝗灾。遮天蔽日,呼啸而来。
  城头上下瞬间扎满。凭生出一片乌压压的箭棘荆林。
  好在刘备有万全准备。倚靠堞墙,沿城头搭设一圈的战棚,上覆瓦当,利箭难穿!
  鲜卑游骑连射数次,城内落箭数万。版筑夯土而成的垣墙,更是被攒成刺猬。这都无妨!
  城头亦箭如飞蝗。弓弩齐射,鲜卑游骑纷纷落马。尸体滚落水中。
  数次齐射,城头并无损伤。鲜卑头领见事不可为,便用胡语大声呼喝。浑身插满箭矢的鲜卑精骑,纷纷从腰间箭囊中取出一支火箭,用燧石点燃。纵马直冲护城河而去。
  身下战马迎着密集的箭雨,腾空而起。
  撞落河道的瞬间,骑士将火箭奋力射出!
  跟着便被乱箭穿心,人马倶落水。
  借人马最后死力,火箭飞过城头,呼啸扎下。
  虽知少君侯有万全准备,可城头上的守军仍心头一紧。
  城内叮叮当当,撞响不断。绕城内一圈,皆是厚厚的松软沙土。火箭一头扎入,不久便自行熄灭。落在瓦棚上的火箭,亦被身穿竹笼防火罩的工匠,撒白垩碳灰扑灭。落在砖窑上更加无妨。
  白檀城横竖三里。想要隔着护城河一箭射到中军大帐,非人力可及。
  待最后一名鲜卑死士,浑身扎满利箭,与身下坐骑一同毙命。鲜卑已远去。
  黄忠令旗再举,鸣金收兵。
  沿着护城河,鲜卑人马层层倒毙,不下数千骑。
  护城河被尸体淤积。鲜血流入,一片猩红。刘备命人放下吊桥。崔霸领刀盾手出城,了结伤兵残马性命。割耳计算军功。
  稍晚,自有鲜卑奴仆将人马尸体运回营地。各自打扫战场,此乃临阵交锋之通例。敛尸杂兵,皆不穿甲胄,不带兵器。即便入了射程,攻守双方亦不会相击。
  守军分批饱食。清理回收箭矢,存以备用。大刀斩断扎满城头的乱箭,修补城墙。各自忙碌不提。
  鲜卑已知城上弓弩之利,明日必有准备。
  想要攻入城池,护城河便是第一道拦路虎。明日多半会以此为目标。刘备这便命人疏通河道,打捞河中浮尸,尽数堆到对岸。自有鲜卑领回。
  守城需防夜袭。刘备故而将护城河挖的阔而深。想要夜袭,必先渡水。如此动静,又岂能瞒过城上兵士。靠内墙一圈建起的砖窑,正夜以继日,烧制砖瓦,补充耗损。即便城墙崩塌,后面还有砖窑。骑兵亦难攻入。窑体被炉火烧到板结,极为坚硬。一时也难以攻破。白檀城等于有两层墙体保护。
  刘备自兵发北疆,便将白檀城作为要塞。数月修整,终于派上用场。
  营中将士枕戈待旦,一夜无话。
  二日。天刚刚亮,便听城外人马嘶鸣。鲜卑连夜砍伐树木,制造木盾牌。类似的粗糙防具,刘备也在杂胡马贼手上见过。皆是用童子手臂粗细的笔直树枝,排列而成。虽能抵御弓箭,却无法承受弩车的射击。
  见鲜卑骑兵个个手握木盾,刘备这便下令:“速调水龙弩车!”
  “喏!”
  一排排鲜卑骑士列阵完毕,一手持盾,一手持皮囊。驱动战马,八面围来。
  果如刘备所料。此次不为射箭,而是负土填河!
  千步外,鲜卑骑士齐齐顶盾头顶。防御城头箭雨。刘备却引而不发。“强弩之末,矢不能穿鲁缟。”千步射程是床弩的极限。待鲜卑骑士抵近五百步,刘备方才下令。
  水龙弩车一轮齐射。
  鲜卑骑士见似有石块呼啸砸来,皆吓一跳。
  等落地炸开一团水花,才知并非石块。且距离也近,不过百步开外。水龙弩的射程,与所抛射的水囊的重量相关。通常可比床弩,若水囊增大,距离则会相应缩短。
  正如此时这般。只将大水囊射出百步开外。
  囊包落地炸开,水花四溅。很快便浸湿大片。
  一时鱼腥扑鼻。
  待鲜卑骑兵靠近,刘备猛然挥剑!
  嗡——
  火箭直射油迹。
  呼啦——
  岸边枯黄的干草地,即被点燃。
  堆积的鱼油,瞬间燃起猛火。温度急剧升高,火点纷纷炸开。砰的一声,烈焰腾空,火雨四溅!
  火焰仿佛传染般连成火线。火线又怒烧成火墙。火墙吞噬大地遂成火海。突前的骑士猝不及防,一头撞入火海。瞬间烧成一团奔腾的大火球。火光冲天,沿枯草飞速蔓延。将一排又一排骑士吞没。骏马受惊,四蹄扑腾,将背上骑士甩落火海。人马皆身裹皮毛。毛发尽燃,痛不欲生。狼奔豕突,余火散落,点燃更大火场。
  枯草本就极易纵火,再加鱼油助燃。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  许多浑身着火的骑士胡乱冲出火海。一头扎入护城河中毙命。
  压阵的鲜卑骑士,乱箭齐发。将冲向己方的火马射死。又以土覆草地,阻断火海。至于火海中的人马,已经没救了。
  正北大营中的檀石槐,目光平静的注视着席卷草地的烈焰。仿佛在火海中狂奔哀嚎的人马,全都与他无关。下意识的抬头,浓烟滚滚的天空,万里无云。北地大旱,蝗灾肆虐。想要一场救命的及时雨,根本就是妄想。
  隔着护城河,城头上的刘备亦被烘烤的满身大汗。足见猛火之烈。
  许多火人先杀马,再自刎。喷着炽热的血雨,扑倒火海。与地面烧成一片。
  大火一直烧到日落才渐渐熄灭。午夜被冷风一吹,余烟袅袅的灰烬堆又冒出猩红的炭火。冷风呼号。火星随风飘散,宛如鬼火乱舞。
  利箭破甲。火油烹炮。
  两天毙敌数千。
  鲜卑连护城河都未能突破。
  满城焦糊味,令人作呕。强撑着吃了碗米粥,刘备身披大氅,重登城楼。
  环视着鲜卑连营,闪烁的灯火。刘备不禁自问:明日又当如何?
第045章
生死大敌
  鲜卑连续两日攻城失败,丢盔弃甲,损兵折将。连城墙都没摸到。事不过三。明日必定尤为激烈。
  见刘备眉头紧锁,乌莲这便劝慰道:白檀城固若金汤,我军连胜两阵,气势如虹。加上守城物资齐备,鲜卑轻骑远来,又挥军急攻。焉能久持?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大可不必担心。
  刘备点头称善:言之有理。却也不可大意。檀石槐乃是豪杰。又岂能因私废公。今亲提十万大军围城。表面上是报杀子之仇,夺妻之恨。其实是想趁羽翼未丰,将我等铲除。以绝鲜卑后患。
  乌莲这才醒悟:难怪他不要回大阏氏。
  正如刘备和檀石槐的阵前对话。两人皆是要为各自百姓,寻一条活路。刘备小小年纪便敢亲帅一军,远赴北疆。目标判断之准,行动之迅疾,麾下军士之强悍,闻所未闻。若待他长成,必是鲜卑心腹大患。故而,檀石槐不惜以十万大军,将白檀城围成铁桶一般。目的便是要取刘备性命。至于杀子之仇,夺妻之恨。比起鲜卑的生死存亡,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。
  白檀城的历史,檀石槐必定心知肚明。按他料想,一座荒废了二百余年的前朝边城,损毁严重。草草修葺,又能有多少防御?不料连攻两日,损兵折将。却连城墙都没摸到。这便连天加夜,砍伐周遭树木,加紧制备攻城器械不提。
  对于守城,刘备深得崔尚书之真传。
  《四民月令》未曾录入的邬堡攻防,刘备早已烂熟于胸。楼桑有邑无门,刘备尚能守住。如今白檀城,城墙坚固高耸,护城河环绕。城内物资齐备。兵精粮足。即便有十万大军围城,刘备也无所畏惧。
  只是白檀城临近河岸,需防水患。如今北地极旱,并无大水。上下游筑堤,效果甚微。又因白檀城附近地势平坦,即便蓄满足够水量,破闸放水。大水漫出河道。也会将鲜卑营地一同淹没。到那时,放眼望去,一片无尽的烂泥地,鲜卑人马泥足深陷。别说攻城,就连行走都难。城内却有城墙挡水。刘备督造的干栏建筑,高架地面之上,自能抵御水患。因而水攻无忧。
  此次北地大旱。不得不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  也正因如此。刘备才想尽办法,不惜动用内廷人脉。为自己讨了个胡骑校尉的官职。率领只有八百余落的右北平乌桓,北出卢龙塞四百余里,悄无声息的占据白檀城。若不是处事经验尚少,未能辨认出檀石槐的真实身份。此时早已功成身退。
  可惜功亏一篑。
  或有人说,身患重病的鲜卑大单于,去日无多。也就几年光景,为何还多此一举?
  在刘备看来,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情形。
  此战,若汉军大败,丢盔卸甲,十不存一。则再无力应对边疆战祸。不仅鲜卑日益强盛,抄掠边境百姓,充实人口,获得先进技艺,壮大声威。就连牢牢控制的南匈奴,也因新任可汗的阵亡而分裂。汉化未能持续。
  另一个危害便是三郡乌桓。屡被朝廷征召平叛,未有寸功,却损兵折将。积怒而反。祸害北地,又成一大患。
  一切的一切,便是因此次战败。被鲜卑击败的大汉,让向来仰视强权的游牧民族,人心浮动。汉廷对北方游牧的统治力,随之大大削弱。边郡百姓争相内迁,将大片土地拱手让给游牧胡人。为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