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9/2006

  因而在刘备看来,此战大汉亦输不起。这也是他得知檀石槐未死,毅然决然,固守白檀城的原因。只不过,他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。檀石槐亲率十万大军围城,并不为报杀子之仇,夺妻之恨。而是把他视作鲜卑的生死大敌,心腹大患。欲杀之而后快,永绝后患。
  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。
  刘备守城。檀石槐攻城。双方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。
  三日清晨。
  鲜卑大营再次倾巢而出。与先前不同的是,在铁蹄之前还裹挟着大量的平民百姓。等走到近处,守城军士才发现,麻绳锁链捆绑的,皆是我炎汉百姓。
  男女老少皆有。蓬头垢面,衣衫不整。许多人身上还有血迹。一路哭嚎着被鲜卑大军驱赶到城下。用手中简易的木制工具,掘土填河。
  边郡百姓虽早已进入射程,可弓箭手却迟迟未能射出。
  左右皆看向刘备。
  少君侯面色铁青。
  世人皆知少君侯爱民如子。鲜卑驱使我大汉百姓掘土填河,实在是太卑鄙。
  射还是不射?
  城上兵士和城下百姓,四目相对。城下哭声一片。许多人跪地求救,口吐正是北地乡音。再看鲜卑大军,远在一箭之地外驻足。人马皆寂静无声。
  越过重重人马,刘备甚至能感受到檀石槐的窥探。所用计策其实很简单。破解也不难。只需一轮齐射,便可令城下民众尽数毙命。关键是刘备如何能下去手?
  或许檀石槐也已料定,刘备必不忍心下手。如此一来,结果只有两个。瓮城前的护城河,被百姓填满。刘备打开城门放百姓入城。无论是何种结果,檀石槐的战略目标均已达成。
  果然,环视押后的鲜卑大军。少君侯一声轻笑:“打开城门,众将随我出城。”
  “喏!”
  城头三通鼓罢。吊桥缓缓落下。鲜卑大军一阵骚动,却又很快平息。檀石槐在等。有道是半渡而击。待民众蜂拥入城,阻塞门洞。再发兵突袭,大事可成。
  吊桥刚刚放下,便有一将奔出。身披灿锦战袍,胯下龙驹赛火。横刀立马,目光如电。挥刀一指,一队板楯黄弩兵鱼贯而出。
  沿河岸一字排开。板楯上下叠放,组成一道盾墙。刀盾兵、长枪手紧随其后。刘备在绣衣吏的护卫下,亲率五百丹阳白毦,冲到城下。
  “百姓速速进城!”刘备话音刚落,两层叠放,呈品字和倒立品字型排成一面弧形盾墙的板楯,迅速裂开一个个豁口。
  让出通往城内的道路。
  百姓四目相望,轰的一声,奔逃向城内。
第046章
阵前示威
  见板楯墙散开,大汉百姓蜂拥而入。城前一时混乱不堪。端坐在黄金王座上的檀石槐下意识握紧了手中的赤鹿头杖。眼中一闪而过的喜悦被孤狼般的凶残,瞬间撕碎。
  手中象征鲜卑大单于权利的赤鹿头杖,重重一磕。
  身旁呼声乍起。
  骏马奔冲,山呼海啸。铁蹄滚滚,宛如雷鸣。皆向淤塞在吊桥周围的人群扑去。
  已屈服在铁蹄淫威下的边郡汉民,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。轰的一声,互相挤撞践踏着,不要命的向城内涌去。
  哭声震天。
  板楯黄弩兵却不动如山。本以为从缝隙间挤入便能逃出生天的边民,却发现板楯之后,是列队整齐的刀盾枪林!
  战士背靠背站立。相互掩护,留出一条长长的通道。
  踩踏民众,抢先冲入的精壮汉子,皆被堵在吊桥前的丹阳白毦乱刀砍杀。还有几个见势不妙,抽刀相向。被白毦兵连人带刀,砍成稀碎。这些人虽外穿汉服,却内裹甲胄,暗藏利刃。正是混入百姓中的鲜卑死士。想趁乱攻占吊桥,接应大军入城。
  刘备早已料到。鲜卑后世被称为‘白虏’。面容异于汉人。故而这群身形颇壮,面涂草木黑灰的难民一出现,刘备就认定了他们的身份。一声令下,白毦精卒挥刀砍翻在地。
  左右刮去桥上碎肉,站在白毦阵中的刘备大喝一声:“速进!”
  见一群全身黑搪瓷札甲,面似厉鬼的兵士,砍瓜切菜般杀尽乔装的鲜卑死士。蜂拥抢路的民众,心头惊惧,脚步便略作迟疑。又听闻刘备一声地道的幽州汉话,这便轰的一声,全然不顾的向吊桥冲去。
  还有大量民众尚拥挤在楯墙内外,身后马蹄声已越发逼近。
  冲入床弩射程时,鲜卑精骑纷纷举盾。然而一直等待的箭雨却迟迟不见。
  无论是冲锋的鲜卑,还是守城的汉军。互相齐射时,皆朝天放箭,抛射敌军。
  乱箭如雨落,故而将盾牌顶在头顶。
  置于城墙之上的床弩也不例外。鲜卑精骑此时还把盾牌顶在头上,显然是再正确不过了。只可惜,他们此时面对的却是板楯为墙,呈‘品’字和倒立‘品’字,交替拼合而成的一道坚固壁垒。
  上下两层。底层板楯黄弩兵,采用跪姿射击。上层板楯黄弩兵,采用立式射击。
  且皆不是仰角抛射,而是直线射出!
  弦劲如擂。
  冲入八百步之内鲜卑精骑,两眼一黑,浑身血溅。连人带马,被大黄弩射穿!
  半数板楯黄弩兵一次齐射。便有一千支劲弩,奔雷而出。
  血花迸溅。突前精骑被一轮齐射尽数带走。身后同伴不及避让,与翻滚倒地的前方人马撞成一团。人仰马翻。引发连环撞击,一时惨不忍睹。
  不等后方骑兵绕过,又一千支劲弩迎面射来!
  手中盾牌,防上不能防下。防左不能防右。人、马只需有一方被射中,这名精骑便会堕马,惨遭践踏而亡。跟着便是一场连环马祸。筋骨崩折,血肉飞溅。倒地毙命的人马,堆成血肉拒马。竟将身后精骑生生拦下。
  鲜卑精骑还没来及呵阻惊慌的马匹,弦劲三起!
  如此反复。
  一千名板楯黄弩兵,分成两队。将匣中二十支劲弩,分十次射空。
  鲜卑人马伏尸遍地。满身弩箭,宛如血色荆林。在数百步之外,堆起一座高高的尸丘。
  “装矢!”黄忠一声令下。连续高强度绞弦,指尖已血肉模糊,甚至崩去了指甲的蛮兵,却一声不吭,从背后箭囊内取出弩箭,一只只的装入储矢匣。
  刘备点了点头。回去之后,锁环手套定要第一时间配备。
  倚仗堪称恐怖的连弩齐射,大汉边民已大半入城。刘备只让他们进入瓮城,却未放入城内。待验明正身,再行放入不迟。两军对峙,切莫混入奸佞细作。
  “散!”楯墙继续分拆,露出更大的空隙。刘备亲率五百丹阳白毦越过楯墙,径直向对面走去。
  在密集的折箭中穿行。不时挥刀,给扎满弩箭,犹在喘气的敌人以安息。这也是一种仁道。
  昨日被烧成焦土的硬地,今又被热血浸泡松软。一脚下去,便会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。待脚离开。被挤到周围的鲜血,便会回流。聚成一个个血印。
  人马渐渐无声。犀利的西北风卷着血腥,带走了生命最后的余温。
  登上尸堆。五百丹阳白毦和数十绣衣吏拱卫在刘备周围。
  绣衣黑搪,刀光如电。
  此乃阵前示威。
  微微昂首,盯着耸立在鲜卑勇士尸骨上‘汉胡骑校尉临乡侯刘’的大旗。王座上的男人,忽有一种莫名的心悸。
  大汉煌煌天威,四百年不垂。
  “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。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”
  “汉军将至,勿动,动则灭国。”
  “南越杀汉使者,屠为九郡;宛王杀汉使者,头县北阙;朝鲜杀汉使者,即时诛灭。”
  “铜柱折,交人灭。”
  何等之霸气!
  即便今汉日薄西山,积威犹在。
  少君侯尚不及冠,便敢亲领数百虎狼上士,阵前示威。视十万胡骑如无物。果然是汉室血脉。
  檀石槐和刘备皆知,此战不容有失。
  正因大汉四百年虎踞中原,灭国并土。诸胡皆心存敬畏,不敢轻易造次。即便强如檀石槐,对于汉庭的封赏、和亲,也不敢明言拒绝。反而加紧抄掠边郡,囤积力量。以求能与汉庭一战。之所以吃相难看,正因心中没底。无必胜之把握,唯有多多益善。
  南匈奴、三郡乌桓,更是俯首听命,任由朝廷驱策,不曾有丝毫怠慢。
  胡人尚未完全汉化。心中只畏强权。此战若败,强汉四百年天威一朝崩塌。诸夷蠢蠢欲动,群起围攻。如群狼撕咬巨象,边疆战祸不绝。中原再有太平道揭竿而反。如此内忧外患,四百年国祚终是断绝。
  内斗不止,外患不息。五胡乱华,衣冠南渡。
  正是看到了这点,刘备才披荆斩棘,深入险境。固守孤城,搏命一击。所求,不过是延大汉四百年气运。
  杀我汉使,必灭其国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