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59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594/2006

  所谓胡空侯,便是竖箜篌。属于弹弦乐器,汉时自西域传入。“灵帝好胡服、胡帐、胡床、胡坐、胡饭、胡空侯、胡笛、胡舞,京都贵戚皆竞为之”。便有此物。
  万震看得真切。老王手指,正是已程不国北端大岛。后世称贾夫纳半岛(与身毒隔海相望,南部由“大象通道”与主岛相连)。此时,正如郁洲山,孤悬在外。周回三百里,尚未能与已程不国相连。
  似窥破万震心意,老王这便问道:“不知贵使,以为如何?”
  “敢问大王。若得此岛,我主该当如何。”万震不答反问。
  “此亦不难。”老王终道破心机:“遣子入侍,求赐金印。可乎?”
  万震本以为,老王当口出“和亲”之言。不料竟欲求“内附”。内附,便是归附,永为汉藩,受天子策封。与属国无异。
  尤其遣子入侍,乃为人质也。
  见万震不语。席间一时落针可闻。虽不闻二人私语,然必兹事体大。与会众人,皆老王肱股心腹,亦或是心头所爱。焉能不解其意。
  电光石火,万震已想通一切。便又问道:“敢问大王,遣何子入侍。”
  闻此言,老王眼中精光一闪:“尚未决断。”
  话说,已程不国王位,乃兄终弟及。老王久病缠身,恐不久于人世。遣子入侍,既免兄弟夺嫡,祸起萧墙。又得大汉策封,江山永固,外人再不敢觊觎。此乃一石二鸟之计也。
  试想,若遣先帝之子入侍,王位自当传于嫡子。若遣嫡子入侍,便有意还位于兄家子。万震必有此问。然老王却答,尚未决断。足见,心意未决。亦或是,心生忌惮。不到稳操胜券,不轻易吐露心机。谨慎如斯,亦可知大祸临头。
  “如此,下臣斗胆,代我主许之。”言罢,万震肃容下拜。
  “好,好,好。”再起身,老王已泪流:“贵使此来,救孤于水火也。”
  “下臣,不敢。”万震再拜。
  与老王约定机宜,万震并海市令,满载而归。
  “主公只命我等与之互市,并未言及内附之事。”海市令言道。
  “此乃天予我主也。”万震这便将前后诸情,和盘托出:“遣子入侍,乃为解内忧。求赐金印,是为除外患也。”
  “哦?”海市令略作思量,这便醒悟:“内忧而外患。无怪割地求之。”
  “此岛,与黄支国,隔海相望。若能为我主所用。何愁身毒不灭。”事不宜迟,万震遂取蓟王敕令,书写国书。
  见帛书诸多留白。海市令这才醒悟。蓟王早有授意。万震行事,皆出王命。并无僭越。
  话说,蓟王“千里留白书”,门下督郑泰,可辟二千石官。谓“百闻不如一见”。今日终得一观。
  万震成竹在胸,一蹴而就。一式二份,国书拟定。
  事不宜迟。唯恐晚宴密约,被有心人所知。老王与万震约定,三日后,互换国书。
  三日短约,转瞬即至。然万震仍觉度日如年。
  切莫生变。
第010章
以鼠饵狸
  海市旗船,爵室。
  “空侯岛,因形似胡空侯而得名。海西人称西特拉(Cithara)岛。俗称‘琴岛’。”海市令已将老王所割北岛图卷,铺展案上。
  西特拉琴,形似胡空侯。流行于地中海沿岸。确与此岛颇多形似。
  “空侯岛,周回约三百里,可比郁洲岛。有港津数处,兼有野市。因与黄支国毗邻,故常有身毒人,渡海而来。岛上豪强多出身毒,各据港津,因成巨富,不遵王命。”海市令又道:“闻夺适(夺嫡)之争,亦有岛上豪强,参与其中。”
  “不出所料。”万震一笑了之。空侯岛何止是鸡肋,根本就是已程不国之毒瘤。非但无利可图,且还尾大不掉。岛上豪强,之所以裹挟夺嫡之争,必然得背后主谋授意。
  主谋何人,不言而喻。
  换言之,因空侯岛位置特殊,乃黄支国入侵已程不国,天然桥头堡。乃至于,黄支国不断驱民登岛,欲经此岛,南下已程不国主岛。空侯岛上豪强,各据港津,除私征关税,中饱私囊,亦便于身毒人,偷渡登岛。更有甚者,假扮海贼,劫掠往来商船,亦常有发生。
  一言蔽之。空侯岛,乃牛鬼蛇神盘踞,魑魅魍魉汇聚,逍遥法外之乐土。
  无怪老王,“崽卖爷田不心疼”。
  老王岂止一石二鸟。将此岛赠于汉使。借蓟王之力,扼守国门。阻断黄支国利益输送,防止扶植亲信,进而颠覆王位。
  一切皆不出万震所料。
  “敢问大夫,当作何解?”海市令求问。
  “略施小计,可为我主所用。”万震成竹在胸。
  “计将安出?”海市令急忙追问。话说,万震虽无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”之神算。然施计于一群化外野人,必有十足胜算。
  万震笑答:“『以鼠饵狸·二桃三士』之计也。”
  海市令虚心求教:“愿闻其详。”
  以鼠饵狸,本是“以狸饵鼠”。典出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捉鼠用猫作诱饵,比喻适得其反,劳苦无功。然以鼠饵狸,则正中下怀,事半功倍。
  万震答曰:“以鼠饵狸,谓投其所好;二桃三士,乃诱其自乱也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悉知详情,海市令幡然醒悟。话说,万震不过一港长。传闻与蓟王荒岛偶遇。本以为一介书生,不过了了。岂料竟腹隐珠玑。果有实才。
  想我煌煌天汉。星汉灿烂,名臣辈出。
  更叹我主,识人之明。加谏议大夫,升秩六百石,为正使。我不如也。
  “君以国士待我,我必国士报之。”海市令有感而发。
  闻此言,万震含笑执礼。
  海市令,长揖回礼。
  唯恐喧宾夺主。此来,乃三千石木兰舟所组“枝分角市”。万石大舡所汇“干支大市”,皆泊于殑伽港中。渡海一日可达。
  殑伽,又云强伽、弶伽、恒伽、恒架,不一而足。又名“枝扈黎大江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康泰《扶南传》曰:恒水之源,乃极西北,出昆仑山中,有五大源,诸水分流,皆由此五大源,枝扈黎大江出山,西北流,东南注大海。枝扈黎即恒水也。”
  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正义引《括地志》作“拔扈利水”、“恒伽河”。皆指此水。
  事不宜迟。海市令遂命快船,返回殑伽港。引万石大舡渡海。料想,只需无狂风暴雨,三日足矣。蓟国新式木兰舡,飞车桨、翀嚣帆。乘风破浪,迅捷无匹。更加船大载重,无需频繁靠岸,补充淡水辎重。将原本经“夫甘都卢国”需“船行可二月余”到“黄支国”。缩短为十余日。待顿逊海渠凿穿,十日之内便可抵达。因木兰舡,船身坚固。甚至有蓟海商,尝试远离近海,掠海航行。开辟新航线。
  三日后。万震并海市令,再入王城。
  与已程不国,互呈国书。约为兄弟之邦。上呈国礼甚厚。已程不国老王,圣心大悦。遂割北大岛互市。岛上一切,皆循汉律。生杀予夺,但凭汉使。自(已程不国)王以降,不得过问。
  敕令一出,满殿哗然。然老王心意已决。甚至棒杀数臣于座前,而面色不改。
  见无力阻止,百官三缄其口。大将军一系人马,如丧考妣。更有甚者,老王又与汉使相约,遣侍子入朝。
  朝臣如何能不醒悟。
  老王亦如王太师,行“割肉饲虎·狐虎之威”之计也。
  国书亦是券书。擅自毁约,背信弃义,自寻死路。
  时下国书,亦有规格。
  如汉匈国书。文帝六年(前174年),文帝致函冒顿单于,其国书曰:
  “(大汉)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。(大单于)使‘系滹浅(人名)’遗朕书,云‘愿寝兵休士,除前事(指匈奴右贤王入侵河套),复故约,以安民,世世平乐’,朕甚嘉之。此古贤王之志。汉与匈奴约为兄弟,所以遗单于甚厚。背约离兄弟之亲者,常在匈奴。然右贤王事巳在赦前,勿深诛。单于若称书意,明告诸吏,使无负约,有信,敬如单于书。”
  其后,还列有所赠国礼若干,便是所谓礼单。
  起初,汉匈国书,规格均为“以尺一牍”。冒顿单于死后,其子老上单于,致书汉帝称“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”,国书规格改为“以尺二寸牍,及印封皆令广长大”。向汉廷示强。
  是故,太史公斥匈奴:“利则进,不利则退,不羞遁走,苟利所在,不知礼义。”
  元封元年(前110年),武帝率十八万大军,巡视北境,以天子名义下战书:“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下。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,天子自将兵待边;单于即不能(战),即南面而臣于汉。何徒远走,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?”
  太初四年(前101年),武帝又以“齐襄公复九世之仇”之“春秋大义”为据,誓向匈奴复仇。单于初立,恐汉袭之,乃自谓:“我(是)儿子,安敢望汉天子!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
  汉宣帝五凤元年(前57年),匈奴分裂,五单于并立。为得汉廷支持,甘露三年(前51年),呼韩邪单于朝汉,“称臣”。宣帝赐呼韩邪单于“匈奴单于玺”金印。
  至此,匈奴再无“大单于”。
第011章
永为汉蕃
  兵贵神速。
  “故智者从之而不释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是以疾雷不及掩耳,迅电不及瞑目,赴之若惊,用之若狂,当之者破,近之者亡,孰能御之?”
  万震深谙《六韬·龙韬·军势》之精要。互呈国书后,婉拒国宴。即刻返回旗船。是夜,枝分角市,船上船下,灯火通明。挹娄庐士,彻夜值守。唯恐被人所乘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59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