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1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15/2006

  譬如甘后。自嫁入蓟王家,脱胎换骨,宛若新生。与先前,云泥之别。然为求自保,无所不用其极。亦是人性使然。生死关头。又有几人,能束手就擒,坐以待毙。
  遥想当年,『金水质玉』,霞楼撤梯』,『濯龙同舟』,『千里投怀』。皆是求生手段。
  身逢危难,投死全节。『当阳托孤』,才是盖棺定论。故王太后言:敬你死中求活,大节不夺。可谓道尽何后半生矣。
  甘后投井。可比蓟王命馆中女婢,暗调毒瓶。梁习浑然未觉,慷慨赴死。便是终君事,尽臣节。饮鸩与否,乃忠臣之事。死与不死,是明主之为。
  蓟国朝堂,灵辉大殿。百官忠言逆耳,蓟王从谏如流。此亦是,君臣之道也。
  送走董重。蓟王一时感慨万千。
  二宫太皇之事,宜早不宜迟。
  南宫,凤梧馆。
  “舞阳君何在?”何妃得报,急忙赶来。
  馆中宫婢,伏地答曰:“回禀何妃,舞阳君,留书自去。不知所踪。”
  “留书何在。”何妃急问。
  “留书在此。”宫婢遂上呈书信。
  何妃细观,正是舞阳君笔迹。从头至尾,一气看完。这才稍得心安。稳住心神,已有定计:“舞阳君无碍,馆中不可多言。”
  “喏。”官婢如临大赦。
  何妃自去,赴甘后所居发越殿。
  “拜见甘后。”
  “小妹免礼。”甘后雍容华贵,仙姿绝艳。自逃出火海,母子双全。如愿嫁入蓟王家门,备受宠溺。逢休沐,行上食礼。与王同眠。珠胎暗结,水到渠成。
  “舞阳君留书出宫,不知所终。”何妃言道。
  “留书何在?”毕竟母女连心。甘后急问。
  “手书在此。”何妃转呈书信。
  细观之后,甘后一声叹:“舞阳君此去,必与夫君同行。欲登瑶池墉宫,拜王母门下。”
  无怪何妃言,不知所终。
  《国语·越语》:“(范蠡)遂乘轻舟,以浮於五湖,莫知其所终极。”
  云游四方,埋骨他乡。不知归宿也。
  见甘后无言。何妃轻声发问:“舞阳君,何以修仙?”
第040章
适情而行
  “闻先前,二宫太皇亦有此意。”甘后一声叹息:“古往今来,求得长生不死,又有几人能免。”
  “南广阳北渚司寒馆,榑木城九津司炎馆,皆可出家。”何妃仍旧不解:“为何远赴昆仑?”
  “许,正因夫君远征,舞阳君故才随行。”甘后亦模棱两可。
  “昆仑远在万里之外。此生如何再相见。”何妃声透悲凉:“阿母何以如此决绝。”
  言下之意,当中可另有隐情。
  “除去一里之回,蓟王城。乱世之中,还有何处可容身。”甘后答曰。
  先前,舞阳君并诸母,皆寄身门下署鸾栖馆。待南宫凤梧馆筑毕,遂迁入宫中安居。舞阳君并诸母,常往来西宫增成殿。与二宫太皇,三王太后,皆相处融洽。毕竟妇道人家,彼此无仇,又属姻亲。同在屋檐下,自当亲近。然衣食无忧,何不颐养天年。此时出奔,且不辞而别。若无隐情,又是何故?
  “《淮南子》曰:若夫‘至人’,量腹而食,度形而衣,容身而游,适情而行。”何妃叹道:“既有夫君,舞阳君当可无恙。”为人处世,需量力而行,适可而止。一意孤行,害人害己。
  “如小妹所言。”甘后亦如此想:“夫君新立赐支都护府。与西王母国毗邻。且墉宫使者时有往来。待凿穿羌身毒道,舞阳君自有消息传回。那时,再细问究竟不迟。”
  “喏。”何妃拜退。虽为姐妹,然却有别尊卑。甘后位同王后。何妃自当守礼。更何况,蓟王之甘后,与先帝之何后,亦是天壤之别。
  蓟王出征,溯河而上。
  沿线港津,人皆肃穆。蓟王天生,汉室麒麟。皇纲幅裂,恪守臣节。疏不间亲,卑不谋尊。从不裹挟,叔侄之争。四海绥靖,万国来朝。今又亲征北匈奴,永除后患。汉人周游天下,所过皆受礼遇。正是假蓟王虎威。
  三日晨,已入阳港。
  函陵令鲁肃,领函园八校,并南閤主记蒋干,守邸丞等,一众园中属吏,升船接驾。
  “臣等,拜见主公。”年初,蓟王敕令,加鲁肃为光禄大夫。升秩,比二千石。与函园八校同禄。又是主官,故位列百官之首。冯芳为蓟王外舅,居八校之首,迁居函园,从容自保。
  函园今已有百姓五十万余。洛阳最盛时,百万之众,已有半数入园。更有甚者,洛阳勋贵,悉迁甄都,京师宅邸,只留家奴看守。四郭人马稀少,形单影只。深巷之中,更门可罗雀。
  少顷,洛阳令司马防,城门校尉赵延等,洛阳留守官吏,并函园权贵,如越骑校尉曹冲等,亦闻讯赶来觐见。
  洛阳内外,皆由洛阳令司马防,执政安民。凡有豪强不轨,洛阳县刺奸贼捕,有心无力,只需一纸公文,送入函园。必有函园卫,捉拿归案。
  南北二宫,乃由十常侍之掖庭令毕岚,钩盾令宋典,领中小黄门,日夜守护。除去人气不旺,洛阳内外,已修复如初。便是被大火焚毁之西园,亦修缮完毕。诚然,先帝所建广厦千间,列肆裸游馆,皆未修缮。只还原先前旧貌。
  饶是如此,亦耗费巨资。正因见帝都,旧貌新颜。王太师才有动迁之意。毕竟帝都二百年。论京华气韵,洛阳城首屈一指。正如蓟王初来,登高远眺。见诸多高楼,夜放豪光。不禁感慨万千。誓将游遍诸多奇观。言犹在耳,荏苒十年。
  再临帝都,早已人去楼空,物是人非。
  蓟王设宴,款待群臣。
  三足踆乌,集蓟国奇术之大成。岁末必入鸦巢船坞,增修改造。内外一新,不可同日而语。
  函园八校:上军校尉冯芳、中军校尉张范、下军校尉张承、典军校尉张昭、助军左校尉赵融、助军右校尉马赵瑾、左校尉夏牟、右校尉李严。
  前右校尉淳于琼,年末忽去官自去。闻已投江东袁绍。故蓟王命与文聘齐名之南阳李严继任。
  时南阳大水,蓟王万舟齐发。将百万南阳百姓,一并救回。稍后,文聘与李严,同入演武场。精通行军布阵,治军兵法,更加勇武善战,娴熟弓马。遂为王傅举荐出仕。文聘拜戈船校尉。李严拜为西园右校尉。
  函园八校,麾下三辅募士、三河骑士、六郡健勇,板楯蛮兵,各三千,余下三千匈奴屠各,亦历经血战,多为豪勇之辈。共计万五兵马。皆蓟国制式,楼桑兵甲。屯守二崤城军堡,得华雄严加训练,令行禁止,乃为精兵。号“函园铁卫”。
  正因有铁卫戍守,十里函园并洛阳内外,方能长治久安。诚然,八关锁固,亦是主因。
  谓天时地利,此消彼长。四朝元老,汉室宗王。蓟王身份,日益尊贵。饶是如此,接人待物,仍温润如玉,如沐春风。与会人等,得见天颜。敬佩之情,油然而生。一场宫宴,甚至美酒一杯,便尽收人心。激励如虹士气。便有积怨,亦一扫而空。
  总以为帝都荒废,函园无人问津。
  今王驾亲临,吏民皆涣然冰释。
  “主公,函园万五兵马,讨贼可用。”右校尉李严,捧杯言道。
  “正方,言与孤同。”蓟王笑道:“然京畿重地,不可有失。此去讨贼,中垒尽出。另有麴氏先登,与孤同行。牛刀割鸡,毋需再增。”
  “主公,明见。”
  “天下三分,群雄并起。豪杰何患无用武之地。”李严初登高位,急欲报效。蓟王焉能不知。
  “喏。”李严满饮落座。
  “外舅。”蓟王举杯相邀。
  “臣在。”不料蓟王竟以私谓相称。上军校尉冯芳,激动莫名。
  “且满饮此杯。”
  “臣,敬主公。”冯芳一饮而尽。落座后,忽觉云开月明,神清气爽。
  蓟王外戚,何等尊荣。往后行事,倍加谨慎。为人诟病,岂非不美。
  冯芳位居八校之首。论为将,不过庸才耳。然为王外舅,守好家业,当仁不让。诸如何进、董重之流,尚能为大将军。某为上军校尉,有何惧哉。又有何道哉。
第041章
顺人不僻
  中垒各部,列队下船。入军堡扎营。
  婉拒移驾瑶光殿,蓟王便寝于船宫。
  话说。瑶光殿中五千函园妃,此次便会随船,同返蓟国。先入长安行宫,待验明正身,纯熟蓟宫仪。再分批遣往各处行宫。尤以甘泉、碣石、蓟北等宫为主。俗谓“老房住人百年完好,新屋无人几年便倒”。宫姬居住,人气自生。且蓟国无宦,宫姬兼顾女官并宫婢之职。行走宫廷,两相宜。
  五千函园妃,皆是先帝千挑万选,河洛良家子。“选玉色轻体者”,“宫人年二七已上,三六以下,皆靓妆,解其上衣,惟着内服,或共裸浴”。如今,芳龄正佳。可堪大用。
  初伴王驾,多有生疏。云霞卫,不必侍寝。
  蓟王步入寝宫。上元夫人携墉宫玉女,已恭候多时。蓟王,至人无己。容成术大成。上元等人,即便用尽浑身解数,亦溃如决河。
  “至人神矣!大泽焚而不能热,河汉冱而不能寒,疾雷破山、风振海而不能惊”。故“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,顺人而不失己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1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