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2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21/2006

  蓟王轻轻颔首:“恐赴鸿门宴,一去不归也。”
  “臣,举一人,可为主公作保。”张掖属国都尉张恭,进言道。
  “必是陇右豪侠。”蓟王欣然笑道。
  “正是。”张恭笑答。蓟王门下多豪杰。天下尽知也。
  “何许人也。”蓟王又问。
  “酒泉杨丰。”张恭又答。
  本名阿若,后改丰,字伯阳,西凉酒泉人。有武艺,少游侠,常以为人报仇解怨为事,时人为之号曰:“东市相斫杨阿若,西市相斫杨阿若(东市砍人杨阿若,西市砍人还是阿若)。”后有《游侠曲》传世。
  杨阿若,虽武艺高强,好勇斗狠。却长相俊美,擅长歌舞,且举止恭谨有礼,谦让和煦。初见之人,往往误以为是女子之身。据说,会宾客大宴,杨阿若男扮女装,歌舞助兴。仪容风流,姿态飘洒。不等一曲舞罢,在座女子纷纷中途退席,自愧不如。时有达官显贵,欲收为禁脔,被其怒杀之。谓“见之如好妇,夺之如猛虎”,莫过如斯。
  杨阿若,亦十分恼怒。于是命人用檀香木作羌胡鬼面,戴之与人争斗。因改名丰,故称“鬼丰”,陇右素有威望。
  董卓将兵入洛时,欲招至帐下,然杨丰鄙卓为人,因而不至。
  不料竟有此等人物。
  蓟王笑道:“可惜彦明不在。”绣衣都尉,金城阎行,亦是年少成名。二人相见,必言恨晚。
  张恭又进良言:“闻主公麾下‘锦马超’,勇烈过人,当可请来杨阿若。”
  蓟王从谏如流:“孟起何在?”
  “守备牙门。”史涣答曰。
  “公刘速与孟起往之。”蓟王言道。
  “喏。”史涣领命。
  “且慢。”蓟王又解随身佩剑相授:“宝剑赠豪杰。”
  “喏。”史涣亦是豪杰。
  此去九泉,非一日之功。蓟王于龙耆,扎下营盘。先前,西域都护府数万大军,扼各处雄关,震慑河西。今,蓟王远征,行真真假假,虚实之计。稍后,便有都护府西域联军,假扮蓟王大军,浩浩荡荡,重返西域。
  料想,必有域外大国,不明就里,信以为真。北匈奴望风而逃,亦足称可信。
  此时,已远距蓟国,数千里外。若粮草辎重,皆从国中输送。漫长补给线,人吃马嚼,待送入营中,恐十不存一。然就地取食,何其易耳。
  陇右圩田大成。西海郡青稞麦大熟。加之丝路通畅,蓟国名产,贩卖天下。咸鱼腊肉,香肠火腿,干货齐聚。更加将作寺新式军粮,久存不腐。此番远征,无需考验后勤补给。省去诸多麻烦,免去更多风险。待穿越大雪山。已程不国北岛新港,亦足可接济。
  蓟王种田二十载。根深本固,积厚成器。
  厚积薄发,是也。
第050章
以命作保
  西海郡,龙耆,修远、监羌、兴武、军虏、顺砾诸县,环鲜水海而筑。除去扼守羌身毒道,亦扼羌中道。自龙耆城,分南北二线,绕鲜水海,穿盐泽(柴达木盆地)通西域。
  此道,横穿千里盐泽,沿途商队,皆携羌中特产之“芜菁”。解渴充饥。
  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载:“永兴二年六月(154年),蝗灾为害,诏令所伤郡国种‘芜菁’以助人食。”即是此物。芜菁,又称蔓青、变萝卜、恰玛古。块根或熟食或制泡菜,或作饲料。高寒山区,用以代粮。青稞麦未大熟前,羌中各部,多食此物。
  前汉时,沿途散落羌人,百五十余部。俗称“百羌”、“诸羌”。今汉多为先零、烧当等部所并。沿途绿洲,皆有羌人部落。今称“婼羌”。族名乃出前汉时,婼羌国。
  《汉书·西域传》载:“出阳关,自近者始,曰‘婼羌’,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,去阳关千八百里”,“西与且末接”,“西北至鄯善”。《十三州志》亦云:“婼羌国带南山区脉,西有葱岭,或虏或羌,户口甚多。”
  后鄯善强盛,吞并婼羌。其境内伊循城,为都护府百城之一。
  据说。婼羌灭国后,种落四散,遍布盐泽。闻蓟王立西海,纷纷来投。聚拢各县,不下十万余众。
  西海太守郝昭,遂命婼羌各部为向导,凿穿南北羌中道,以通西域。西海诸县,皆得其利。更加羌身毒道,凿穿在即。上接羌中道,下延蜀身毒道。南北商路,连通在望。蓟王只需顺下羌身毒道,据北身毒列国出海口,督造良港。与江表十港,珠串相连。内外大循环商道,圆满贯通。
  西域游商,可经内中外,三条商道:居延外道、河西走廊、羌中道,通往大汉。又可经羌身毒道南下身毒,亦或是经羌中道,转入蜀身毒道,奔赴巴蜀。南下二枝路,皆可经四渎八流,江表十港,内外循环水路,或北上蓟国,或南下已程不国。亦或顺半岛珠链,赴三韩半岛、东瀛列岛、海外荒洲。
  丝路流金,绝非虚言。好比打通任督二脉。可以预见,凡江河所至,皆为汉土。前人吹过的牛逼,终为蓟王实现。
  史涣,马超,快马加鞭,十日方归。
  此去,二事合一。不仅将游侠杨阿若徵来。亦将武威颜儁、王祕,张掖和鸾、张进,酒泉黄华、黄昂,六大家主,一并带回。
  “庶民等,拜见王上。”
  谓“百闻不如一见”。酒泉杨阿若,俊美异于常人。
  “免礼,赐座。”蓟王见之甚喜。
  “谢王上。”众人称谢落座。
  时下语境,与后世多有异同。譬如高祖自言“无赖”,乃指身无所依,无可自恃。后世言高祖无赖,乃指品性不良、放荡不羁之“无赖子”。
  又如游侠,时下乃指,武艺高强,扶危济困,重义轻死,一诺千金之侠客。后世乃专指游手好闲,地痞流氓之“游侠儿”。
  刘备窃以为,汉时语境,乃集上古先秦之大成。堪称后世“(汉)语(之)宗”。传至后世,多无有歧义。且先秦时,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”。皆不受待见。因何后世,地位突变。儒者高高在上,侠者零落成泥。
  蓟王亦以为。除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当与佩剑习俗,逐渐落寞,大有干系。
  时下豪杰,入守帝王陵,出为人作保。
  报仇解怨,息事宁人。公道自在人心。
  河西六大家主,先前多有异动。自闻蓟王率大军重回陇右,提心吊胆,惶惶不可终日。仓皇逃窜,尚来不及。如何肯自投罗网。
  然得酒泉杨阿若,亲自登门,以命相保。遂入营来见。若真是鸿门宴,六大家主,纵难免一死。然杨阿若,亦难苟全。即便不能刺蓟王于座前,亦会以死谢罪。
  汉家豪杰,便是如此。
  蓟王设宴,为众人接风洗尘。
  席间,推杯换盏,其乐融融。蓟王微醺,众人皆醉。无有摔杯为号,刀斧手尽出之惨剧。好生扶入客帐,各自安睡不提。翌日酒醒再宴。如此连饮七日。蓟王只叙豪杰情谊,绝口不言问罪。
  营中诸将,走马灯般作陪。残酒未消,宿醉未醒。如此连饮七日。走时皆醺醺然,不辨东西。更何况,酒不醉人,人自醉。
  各自归家,大睡三日方醒迟。
  性命犹在,身家未失。
  一来一回,蓟王还送百车豪礼傍身。皆是蓟国名产,价值不菲。
  回忆种种。六家主一时涕泗横流。河西大姓,再不言反。稍后家门子弟纷纷出仕,世代守护河西。遂有典故,“七宴收六豪”,“杯酒化干戈”。
  蓟王威天下,从不以兵革之利。
  与“(刘表)遂使(蒯)越遣人诱宗贼,至者五十五人,皆斩之”相较。高下立判。
  送走六家主,杨阿若入帐认主。
  “自文远为牙门将,居延属国,便无人领护。伯阳,可愿为孤,守备国门。”蓟王笑问。
  “臣,敢不从命!”杨阿若肃容下拜。大丈夫既领君命,纵万死不辞。
  至此,陇右悉平。本以为,蓟王此来,必有一战。河西大姓,家破人亡,血流成河。在所难免。岂料,蓟王兵不血刃,化干戈为玉帛。
  正应那句,大姓亦是百姓。
  万事俱备。蓟王拔营启程。顺下羌身毒道,直奔昆仑山口。
  徐州,广陵城,陶谦府。
  闻吕布一行,客居多日,明日始归。广陵内外,皆松一口气。陶谦不顾病体初愈,设宴送行。双方所欲所求,各自心照不宣。更难得默契,闭口不谈。推杯换盏,把臂言欢。
  怎叫一个,感人画面。
  酒至半酣。
  忽闻斥候来报:“大事不好,淮南袁术入寇!”
  与会嘉宾,顿时惊慌失色。两股战战,起身欲逃者,比比皆是。
  环视堂内,众生陋相。徐州牧陶谦眼中鄙夷,一闪而逝。
  满满杯酒,失手打落。不等众人闻声来看。陶恭祖一声惊叫,昏死榻上。
  “明公,明公——”长史曹宏以降,争去护主。
  与陈宫四目相对,吕布战意横生:
  “诸君毋慌。有某在此,岂令袁术猖狂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2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