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2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26/2006

  “张超乃张邈之弟。虽有声名,然数千兵马,不足为虑。归营小沛,明公何意?”伏完不解。
  王允答曰:“兴师动众,令其自相惊扰,不敢妄动也。”
  谓“敲山震虎,打草惊蛇”之计也。
  王允此计高妙。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。
  正如伏完所言。张超区区数千兵马,何必劳驾太师敕令。
  所谓反常则妖。王太师大张旗鼓,避实击虚,隔山打牛。心怀叵测者,犹如杯弓蛇影。不明就里,亦不知王允所知。稳妥起见,必行蛰伏,不敢轻举妄动。
  且王太师,越过车骑将军吕布,号令张超。此举,亦非同寻常。毕竟尊卑有序。
  种种迹象。
  即便吕布,浑然不知。身旁陈宫,焉不惊觉。
  一言蔽之。不痛不痒,点醒陈宫:尔等所图,老夫已尽知。
  且为王盖、吕布等人,留足颜面。“亡羊补牢,犹未迟也”。速悬崖勒马,切莫一意孤行。
  楚都寿春。
  内外环渠,浓烟滚滚,余火未熄。渠中水砦、舟桥、斗舰、走舸。悉数焚毁。
  青州牧刘岱翥凤舰队,所辖机关斗舰,正顺下环渠,欲效曹孟德,火烧寿春。
  日前,袁术二路兵分,精兵尽出。上攻江夏,下击广陵。不料趁江淮空虚。后将军兼领青州牧刘岱,并奋武将军公孙瓒,合兵一处,奇袭寿春。
  袁术欺刘岱徒有虚名,公孙瓒籍籍无名。命留守水军出迎。不料全军覆没,一击即溃。
  眼看攻城在即。
  袁术怒从心起:“来人。”
  “在。”便有心腹上前。
  “城头置汤镬,以烹刘正礼(刘繇)。命兵士高喊:刘公山(刘岱)若不退兵,且来分一杯羹。”袁术怒道。
  “喏!”
  须臾,前扬州牧刘繇被五花大绑,押上城头。众目睽睽,扔进汤镬。
  城头兵卒,举火高叫。
  刘公山退兵之声,此起彼伏。
  翥凤爵室,刘岱面色铁青。谓两军交战,不斩来使。况俘虏乎。更何况,“刑不上大夫”。刘繇乃出宗室,素有声望,“藻厉名行,好尚臧否”。又曾为一州之牧,自当善待,焉能施以酷刑。
  不料袁术,竟无耻之极。为求自保,无所不用其极。
  然一母同胞,焉能见死不救。
  刘岱切齿言道:“退兵!”
  俯瞰翥凤斗舰,绕出环渠。袁术耸肩大笑。遥指镬中刘繇,言道:“好一双,长涂二龙!”
  镬中刘繇,惊怖莫名。险性命不保,更加英名尽毁。心中悲愤,可想而知。
  眺望翥凤无踪,袁术嗤鼻一笑:“无胆鼠辈!”
  是夜,袁术携美妾,榻上酣睡。
  忽闻杀声四起。
  便有心腹家将,轩下急报:“大事不好,敌将袭城!”
  “何人偷袭!”袁术拔剑而起,胡乱披衣。
  “奋武将军公孙瓒。”家将答曰。
  “形势如何。”
  家将答曰:“瓮城已破。”
  “好一个,白马公孙。”袁术捉刀在手:“传令,死战!”
  “喏!”
  待袁术领兵来援。北门厮杀正酣。守城二将,正是雷薄、陈兰。二人皆豪勇之辈。公孙瓒数次攻上城头,皆被二人杀退。
  “将军小心。”见袁术不避锋矢,登城督战。守军士气大振。
  “无碍。”流失冷箭,被袁术挥刀击飞。袁术,少以侠气闻,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,后颇折节。举孝廉,为长水校尉。身手不弱,亦有胆量。
  时群雄环伺,敢率众渡江,窃据淮南,乱战之地。不可小觑。
  话说。董卓壮年,亦有才武。旅力少比,双带两鞬,左右驰射。可比袁术此时。心高气傲,满腔抱负。待年老体衰,心气全无。亦如董卓筑郿坞,公孙瓒造易京。袁公路,筑淮南雄城自守,彼时已是冢中枯骨。
  或有人言。二袁,色厉内茬,志大才疏。并无真才实学,算不得雄杰。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譬如韩馥让冀州,孙坚附袁术。四世三公,出身名门,人望亦可称雄。
  激战一夜。天明收兵。
  公孙瓒击毁瓮城,却未能夺下城门。
  袁术矗立谯楼,一夜未眠。麾下将士,浑身浴血,筋疲力竭。
  “拜见将军。”一众僚属,齐来拜见。
  “诸位免礼,且与我同食。”袁术笑道。
  群僚入座。
  谓寝不言,食不语。见袁术,津津有味,从容自若。群僚亦各自心安。
  风卷残云,饱食一餐。
  袁术这才言道:“白马公孙,不愧玄德同门。”
  “昨日刘岱兵退,必是虚实之计也。”主簿阎象言道。
  袁术笑言:“刘公山,知我必烹其兄,故引军诈退,扰我军心。白马公孙,趁我不备,城下偷袭。”
  长史杨弘进言道:“瓮城已破,环渠被夺。且偏将军等,皆领兵在外。城中守军,不足三千。恐难力敌。”
  偷看袁术面色,别驾韩胤,亦小心劝道:“将军,当迁州治,避其锋芒。”
  袁术不置可否。笑问阜陵王相,名士许劭:“许相,以为如何?”
第057章
守慎正名
  名士许劭,起身答曰:“旄麾(帅旗)动,士气崩。”
  “许相亦知兵也。”袁术笑赞。
  见别驾韩胤,仍要苦劝。主簿阎象遂言道:“寿春乃江淮雄城。军中健儿,家小俱在城中。若弃城而走,军心必乱。”
  袁术环视一众僚属,慷慨发声:“诸君不知‘背水一战’,‘陷之死地然后生’乎!”
  “喏。”群僚下拜。
  袁术此人,素来心高气傲。能容拙,却不能纳秀。尤其麾下属吏。可以蠢劣,决不能优秀。庸主多如此。唯恐不能御下。便有真豪杰来投,如猛虎孙坚父子,袁术亦极尽打压之能事。用人多凭虚名,不重真才实学。
  如此行事,绝非袁术一人。史上,太史慈救孔北海,婉拒刘先主,转投刘繇。或有人,劝刘繇重用太史子义。刘繇却道:“我若用子义,许子将不当笑我邪?”
  便是陶恭祖,亦不例外。
  究其原因。时至今日,豪门大姓,已成垄断。群雄所倚重,便是世家子弟,背后势力。可想而知,若令寒门单家子,身居高位。如何服众?
  须知。后世谓“服众”,乃指使众人心服。时下言服众,乃是令众家折服。众人,众家,一字之差,判若鸿沟。
  试想。同样征收赋税。交给世家长吏,水到渠成,君民两便。然若交给寒门少吏,则困难重重,逾期不至。扪心自问。若我是君王,用谁,不用谁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谓关东世家,盘根错节,垄断江山。早已捆绑社稷,劫持国祚。与今汉,一同沦落,万劫不复之深渊。
  汉家文明,崩坏在即。
  正因既得利益。见蓟王重立《二十等爵》,大兴《圩田制》。编户齐民,晋升爵民。关东世家,如临大敌。更有甚者,蓟国种种举措,皆非首创。故不可言“变法”。不过是,于祖宗家法,稍作“修正”。仅此而已。
  故无从祭“宗法”之大旗,据道德之高位,对蓟王口诛笔伐,群起而攻之。加之,蓟王恪守臣节,为人行事,无可指摘。更加,蓟国兵强马壮,大汉一藩。
  一言蔽之。道义无缺,实力冠绝。
  纵切齿生恨,亦需小心赔上笑颜。又不甘,束手待毙。暗中勾结,阴谋诡计。才有今日关东乱局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2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