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4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45/2006

  仍由周瑜问道:“不知兄长,意下如何?”
  孙策答曰:“不瞒贤弟,愚兄颇为心动。”
  周瑜言道:“刘将军,授兄长二千石高俸,乃为求得飞云,兵围寿春,报袁术之仇也。”
  “愚兄,亦如此想。”孙策答曰。乱世之中,正是大丈夫,建功立业之时。岂能籍籍无名,空老于林泉之下。
  周瑜劝道:“扬州皆为袁术所占。右将军虽兼扬州牧,却无一兵一卒,一城一池。便有飞云相助,急切间,又如何能攻下淮南雄城。”
  “后将军兼领青州牧,必出翥凤相助。”孙策日思夜想,自有所得。料想,长涂二龙,必有联军之心。只需逐袁术过江,九江太守之位,必为孙策所有。
  周瑜又劝道:“淮南乃江东咽喉,不容有失。即便刘扬州,血战得胜,又如何固守。兄长当知,扬州江北二郡,不足养兵。”
  庞统一针见血:“刘扬州,此战,不过意气之争。报先前袁术欲烹之仇。胜战夺城,自是极好。即便能败袁术一阵,亦可找回名望。扬州二郡,绝非所欲。”
  言下之意。即便长涂二龙联手,尽遣翥凤、飞云,二大舰队出征。亦不过是,为刘繇找回脸面而已。
  只需袁术服软,认错。毋需以命相搏,甚至毋需分出胜负。此战可休矣。
  孙策久居高成馆,得儒宗亲传。如何能不醍醐灌顶,幡然醒悟。
  “若非与诸位相见,策,恐已为人所(利)用,犹未知也。”
第085章
入先锋营
  见孙策醒悟,众人毋需多言。
  扬州江北二郡,扼江淮咽喉。乃江东北伐关东,前沿阵地。得淮南,江淮为之共有,江东进退有据。失淮南,江东唯退守江左。坐视荆州占尽上风。荆州水军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。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。神出鬼没,防不胜防。而袁公路季季发兵,攻略江夏。便是以攻代守。
  如此,荆州水军严阵以待,不敢轻易南下。江东沿线得安,袁绍方能调遣大军,一举收复交州。此乃二袁既定战略。
  正如史上,丞相连年征战,数次北伐。不忍见丞相操劳,后主刘禅亦出言相劝。然,丞相矢志不渝。只因曹魏坐拥半壁江山,尽得中原富庶之地。时日越久,积势越大。更加关东汉人凋亡,新生一代不知有汉。此消彼长,西蜀愈发势弱。之所以先取关中、陇右。还于旧都,聚拢大义是其一。天下雄兵良马之地,为其二。关中与西蜀,连成一体,易守难攻乃其三。更有甚者,与关东人氏,不知有汉迥异。陇右羌胡,人心思汉。
  此事可见凉州三明。段颎与羌人大小百余战,杀人如麻。然羌人却敬若神明。强汉之威,深入人心。三国时代,胡侯投蜀,屡见不鲜。足可例证。
  但凡能夺回长安,固守潼关。丞相坐镇关中,种田养士十载。何愁天下不定。汉室不能三兴。
  送走孙策,四子继续攻读学业不提。
  郭奉孝,凤凰于飞,百鸟慕随。耀眼夺目,自惭形秽。蓟王民贵君轻,内圣外王之道。时至今日,焉能见疑?
  一言蔽之。凡心生疑窦者。所思所想,所作所为,必与王道相佐,民贵相悖。
  『民贵君轻』,儒宗释意:众民贵而人君轻(详见:《三国·050
百官承式》)。
  冰冻高原,初夏月末。
  经过二十余日,艰难跋涉。蓟王大军,自黑水置,抵达大雪山脚下,拓土先锋营地。
  “臣等,拜见主公。”都尉玄引一众拓土先锋,营前接驾。
  “都尉免礼。”蓟王春风洋溢。
  自知蓟王远征,都尉玄便命人清理这片位于大雪山南麓的沟谷坡地。除去立桩之处,清扫土石,余下森林荆棘,悉数保留。拓土先锋营匠,多募自陇右大震关。大震关城,列肆悬楼,蜚声宇内。陇山二坂,尚难不住大国能工巧匠。区区眼前一座沟谷坡地,何足道哉。
  眺望坡上,悬溜直挂,融水如瀑。背倚雪山,日暖冰融,挂山而下,于谷中汇成湍流。便是天然界河。过雪山溪谷,即是约定俗成,身毒国境。
  “此地何名。”蓟王欣然问道。
  “因山多章,故臣取名章木川(樟木沟)。”都尉玄答曰。正如八百里秦川。取名为“川”,都尉玄深谙汉文语境。“豫樟,木也。通作章。”以章为地名,亦古而有之。如豫章郡,树生庭中,故以名郡。
  “善。”蓟王赞道。
  都尉玄所率先锋,既名“拓土”,必有拓土开疆之意。沿途筑路通渠,垫土架桥,营垒造坞。不一而足。营中除去千余劲勇,余下数万皆是工匠力士。
  今蓟王远征,拓土先锋营,遂并入辅汉大营。
  万乘兵车,迂回盘山。于先锋营地之上,立兵车大营。自章木川中取石伐木,营造章木山城。尤其兵车营地,工匠齐备,机关俱全。不出十日,一座版筑夯土,石基山城,已规模初具。
  出山门,便是都尉玄所立跨谷吊桥。先前,沿沟谷两侧下立柱,居中建起拱桥。常为山夷,乘夜破坏。不得已,都尉玄立单侧吊桥,夜晚升起,白日落下。可过沟谷,另辟桥头堡。
  蓟王率军抵达时,桥头堡已草创。
  待桥堡筑毕。效二崤城,九堡连横。于山谷两侧立吊桥,吊桥对放,人马当可通行无阻。自日光城到先锋营,蓟王之所以,足走月余。乃因,边走边修。将都尉玄所辟道路,加固增筑。粮草辎重,源源不断,输往先锋营。除去西海太守郝昭,西王母国,亦出力甚伟。母国之中,蓟王麒麟降世,应运而生,上根大器,一角戴肉之传闻,愈演愈烈,甚嚣尘上。更加年少多金,三百子嗣。且王太后早有先言,王子公主,及冠封王,及笄封君。蓟王南征北战,拓土万里。便为儿孙计。果然人中刘备。
  孤王裂土分封得起。汝奈孤何。
  入大雪山后,通行不畅。蓟王欲开凿栈道,以通章木城。都尉玄言,周遭另有“无名川”,可供圩田。蓟王言善。待驯化山夷,令其屯守。
  兵车营地,中军五十二王驾大帐。
  十二驾拼组“田”字营房。计“四田连营”。余下四驾,各立东、南、西、北,四方营门。日常戍守,三百云霞卫。伴驾起居,墉宫九女仙。话说,蓟王后宫,妃嫔众多。更加容成术大成,日日无肉不欢。出征数月,密集侍寝,艳光四射,万种风情。烟视媚行,顾盼生姿。
  虽仙家不孕。然似已被夫君,辟开一线生机。
  嫁夫从夫,便是女仙亦不能免俗。凡入蓟家门,多与门派,渐行渐远。除去时过境迁,入乡随俗。身份亦大有不同。蓟王宫妃,身娇体贵。又岂是化外之人,餐风露宿可比。
  西王母必然深知,人情世故。故不传蓟王神术。只带走孑然一身,了无牵挂舞阳君。
  诚然。西王母未尝没有,奇货可居,待价而沽之嫌。延年益寿,于普通人而言,不过绵延子嗣,天伦之乐。然于蓟王而言,便是万里如画江山,绵延千秋万代之福。
  其利之大,岂能轻予之。
  上元等人猜测,西王母,必是待蓟王班师,且看灭佛国之战,究竟如何,再做计较。
  若毕其功于一役,尽灭身毒佛国。西王母心愿达成,必欣然传术于蓟王。若不能一战功成,西王母当待价而沽,与蓟王讨价还价。择日再发雄兵,以求克尽全功。
  灭佛国,永除仙门大患。
第086章
山谷之国
  十万兵马齐聚,汇聚鼎盛烟气。
  数万力士、工匠,日日凿山伐木。山中大木,沿章木川水,顺流而下。营造章木山城。
  山谷积石,亦被不断运抵城下,为筑基所用。汉家楼宇,积土成丘,夯平成台;条石筑基,斗拱架梁。层叠而上,遂成百尺高楼。汉瓦盖顶,秦砖砌墙。雕楹漆铜,内外修饰,不一而足。
  寻常模组,四海通用。若制非常模,则蓟王出手绘图板,再交由将作寺,精心建模。良匠按图索骥,功到自然成。
  蓟国营城术,化繁为简,大而化一。
  营造千里封国,五百城港,皆不在话下。区区一座边疆山城,何足挂齿。都尉玄年年引军南下,所到之处,皆有粮草辎重,沿途送达。日积月累,营中粮草辎重,足够十万人马,半载所需。而大量陇右粮秣,正源源不断,由沿途置驿,接力运抵。
  自陇右圩田大成。陇上小麦,堆积如山。然,天下以蓟国长粒粳米为“美食”。陇上小麦,多为仓储军用。蓟王长于河北,面食亦觉味美。尤其胡饼,风行大江南北。单吃便是十足美味,居中剖开,塞入炙脍烤肉,辅以葵菹干葵,再夹二片四季时蔬,经饼腹中热气煨烫。暖意升腾,鲜香欲滴。一口咬下,喷香四溅。便是蓟王少时所创馕烧。
  军情紧急,不及入腹。只需揣入怀中,余温犹存。
  荒川谷地,堆光如昼。
  人马嘶鸣,彻夜未息。
  山夷何曾见过此等阵仗。拖家带口,逃窜向南。一时鸡飞狗跳,狼奔豕突。
  先锋营,斥候四出。将周遭山川地形,绘制成图。毕竟初来乍到。就地屯田,力有未逮。待蓟王攻下北身毒。再种田不迟。
  据康僧巨所献《吉贝(布)广幅(佛国)图卷》所注。跨章木川,大雪山南麓谷地,有基拉特王国,唐时称“尼婆罗”。
  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,卫尉丞李义表使天竺,道经此地,其王那陵提婆礼遇之,与义表同观国内之阿耆婆沵池。贞观二十一年,那陵提婆国王,遣使至唐献波棱菜(菠菜)、酢菜及浑提葱等特产。
  出人意表。时下基拉特王国,竟不羁縻于身毒。且观其种辈,亦与身毒多有不同,更似诸夏古羌。其语,亦与古羌颇多类似。
  知雪山南麓,身毒半岛。竟有山谷之国(加德满都谷地),种出古羌。语言风俗,素不与身毒相同。又闻其境内有河流,可通枝扈黎大江。
  蓟王大喜过望。遂遣使南下,欲结邦交。
  山谷之国,于蓟王而言,或是立足身毒半岛之基。
  即来则安。此时,北匈奴当已举族西迁。乱入安息东境。安息帝国东部联军,当倾巢而出,围追堵截,势必剿灭入侵流寇。稍后,康居联合大小乌孙,与安息相持国境。趁此良机,暗中厉兵秣马,磨刀霍霍之贵霜帝国,十万铁蹄,席卷身毒。一战可定也。
  此乃蓟王谋划已久,既定战略。四野抄掠,贵霜铁骑。攻城略地,蓟王先登。如约,西、北身毒诸国,归于贵霜。枝扈黎大江流域,枝津纵横,一季三熟,稻作之地。并东身毒,悉归蓟王。中身毒,并南身毒,各凭所需,但凭所取。
  贵霜王,无有异议。枝津纵横,大江流域,湿热多雨,泥足深陷。非贵霜所好。西、北干爽草原,才是牧马之地。
  蓟王遣使相告,贵霜若占枝扈黎大江沿线城池,亦可足额贩卖。诚然,品相越好,售价越高。若付之一炬,入目皆是断壁残垣。则不值一文。
  贵霜王急忙遣使求问:城池大小不一,作价几何?
  蓟王回复,不厌其详。横竖一里、三里、五里,及楼阁佛塔,民众多寡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
  贵霜王大喜过望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4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