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4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46/2006

  依蓟王所料。东、西、北,身毒列国,当一战灭之。中身毒,坐拥高地。骑兵仰击不利,恐难速胜。南身毒,三面环海。黄支国若不战而降,南身毒必入彀中。
  此刻楼船校尉郭祖,当已率军抵达象林港。绕行顿逊海崎,不日可达殑伽港。
  已程不国,新建北岛港,可泊百艘白波楼船。待楼船校尉郭祖,率军抵达。万事俱备,只等蓟王一声令下。若非天下三分,群雄割据。水衡都尉并治粟都尉,合兵攻略扶南,三南半岛,当可先于身毒,并入汉土。
  万幸蓟王春秋鼎盛。若以六十岁计,阳寿尚余一半。若习得玄素术,延年益寿,长命百岁。来日方长矣。
  十万人马,数万工匠。彻夜不息,日夜轮作。章木山城,宛如奇观,一夜耸立。对岸桥头堡,亦先行筑毕。吊桥对开,铺设轨路,可通重车。蓟王取名“章坞”。
  于章坞阙楼,俯瞰川中激流汹涌,对面坡上悬楼林立。远处绵延群山,白雪皑皑。蓟王一时神游天外。
  万里雪山,阻诸夏文明,五千年。今朝终为我所破。却不知,是福是祸。
  转念一想。作为处于时代巅峰。守护初火的帝国一藩。焚尽蛮荒,薪火相传。乃是天命使然。回想初登倭岛,见六尺岛夷,宛如野怪。蓟王心中震撼,无以复加。
  时人言,九州之外皆蛮夷。虽有狂妄自大之嫌。然此言亦非全虚。待,后世胡乱,九州崩坏。倭岛孤悬,得以幸存。后世仍能从此岛,窥见汉唐一斑。追忆华夏文明,是何等光彩夺目,极致绚烂。岂非薪尽火传。总有余烬未熄。
  “报!”史涣入阙来报:“谷中国使将至。”
  “甚好。”蓟王欣然言道:“大帐相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蓟王信步下楼,车驾返回章木城兵车大营,中军营帐。
  须臾,便有山谷国使,战战兢兢,入帐相见。料想,章木川中巨变,必令其震惊不已。
  虽疏通汉礼,却也不至失仪。
  蓟王身侧云霞卫,皆出古羌。使者所言,竟能听懂七八分。
  由常宁美人,云霞右御卫长梁姿转述:“禀夫君,山谷王问,‘汉王’何来?”
  “雪山之外,亦知大汉乎?”蓟王笑问。
第087章
维天有汉
  闻七尺贵女转述。
  山谷国使,又恭敬作答。
  常宁美人,云霞右御卫长梁姿,遂言道:“《诗》曰:‘维天有汉。’山谷小国,亦闻天汉。”
  “哦?”蓟王欣然一笑:“贵使亦知《诗》乎。”山谷国使所诵,出自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天有汉,监亦有光(仰望天上灿烂银河,如同明镜熠熠闪光)。”注曰:“汉,天河也。”
  然用在此处,乃尊炎汉帝国。
  不用贵女转述,山谷国使,口出巴蜀汉音:“少时,下臣曾往来蜀身毒道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蓟王实言相告:“孤此来,乃为通身毒。”
  山谷国使,遂斗胆相问:“王上造山城,驻大军。只为通商乎?”
  蓟王答曰:“通商必互市。如贵使所见,孤携数万工匠,逢山开路,遇水填桥。穿西王母国,辗转数月,方抵此地。沿途守备是其一。不知身毒诸国风土民情为其二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有备无患矣。”
  蓟王所言,句句属实。山脚先锋营地,数万工匠。亦是山谷国使所亲见。
  且山谷国使,曾为蜀身毒道游商。自然知晓,沿线诸国,霸占商道,不欲与汉人共享。蓟王另辟羌身毒道,求与身毒诸国,通商互市。必引蜀身毒道既得利者,心生不满。若进谗言于君前,身毒列国,不欲与蓟王通商便也罢了。若出兵袭扰,欲行杀人灭口。若无兵卒傍身,岂非性命难保。
  毕竟孤军深入。
  蓟王向来以备不虞。岂能只身赴险。
  国使又问:“敢问王上,鄙国地窄而民寡,可通商互市否?”
  “有何不可。”蓟王笑道。
  “可立白檀之盟乎?”国使再问。
  竟知晓白檀旧事,此人不可小觑。蓟王心中一动:“贵(国)主,何意?”
  “求王上,筑城互市。”山谷国使,终于道破来意。
  蓟国营城术,冠绝宇内。五百城港,自不用多说。西域都护府百城,并五十五国王都,名传丝路。更有江表十港,蜚声海外。料想,便是山谷之国,亦知怏怏上邦风貌。
  而此时,山谷之国,尚无城池。其王乃效东女国,“众皆依山居止,累石为室,高者至十余丈,为邛笼”。注曰:“按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。”邛笼即石碉楼。中世纪称城堡。时下之所以称“笼”,乃因空间逼仄狭窄。比起大汉宫殿,动辄周旋万人,周迴六百九十八丈。如邛笼这般。此等规模,实不值一提。
  后世《金川锁记》有载:“其碉楼及一切墙垣,俱砌乱石,远望作裂纹,整齐如刀削,虽汉人工巧者不能及。”
  时下邛笼,为砾石合泥堆砌。以巨木为梁,横搭杂木,覆泥于上,坚固不漏。民居多为三层。底层较低矮,置农具及圈养牲畜;二层以累年不熄之火塘为轴,后世称“锅庄”,乃整栋石碉之核心,集厨房、饭堂、客厅等多种功用于一身;三层乃祭堂及晒台。后世佛教传入,晒台四周,还建有煨桑台,贵族之家另起四层白塔,潜心向佛。
  顶层神居,中层住人,底层畜牧。泾渭分明,正是时人,对世界之认知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正如诸川,东女王所居。山谷之国主,及臣民,皆依山居止,累石为室。无城墙环绕,更无纵横街衢。亭台楼阁,地下管网,闻所未闻。依据蓟人划分,此乃聚落。甚至不算闾里。因无闾门。
  问过方知,建有木栅墙。防君子不防小人。倒也聊胜于无。
  山谷之王,欲效白檀。筑一座新城,用于通商互市。必是仰慕汉家城池久矣。
  先锋营中,数万工匠。就地取材,筑一座互市小城,举手之劳。更有甚者,筑城取信山谷国主是其一。立山南据点乃其二。只需筑此城,谷外身毒列国,唾手可得。
  蓟王言道:“可也。”
  闻蓟王金口玉言。山谷国使,如临大赦。话说,身负王命,使者一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唯恐狮子大开口,惹恼大汉明王。害己身首异处。累及山谷国民,血流漂橹。一怒灭人国,别说大汉藩王,便是汉使亦常有之。
  来而不往非礼也。蓟王又道:“待章木山城筑毕。孤便遣良匠,赴贵国营城。”
  “我主必箪食壶浆,以迎王驾。”山谷国使,肃容下拜。上呈国书,缔结邦交。
  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凡诸侯之邦交,岁相问也,殷相聘也,世相朝也。”疏曰:“言诸侯邦交,谓同方岳者(实力相当),一往一来为之交,谓已是小国,朝大国;已是大国,聘小国;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。”
  蓟国虽是大汉一藩,却从不仗势欺人。两国邦交,互惠互利。大国小国,一视同仁。
  为山谷之国,造城一座,用于通商互市。与少时重筑白檀,前筑高原日光城。如出一辙。合情合理。
  “闻,贵国枝津,可通枝扈黎大江。不知然否。”蓟王问出心中所想。
  枝扈黎大江,入海口伽港三角洲,便是殑伽港之所在。换言之,若山谷之国,果有枝津,通枝扈黎大江。泊于殑伽港,蓟国楼船校尉,便可逆江而上,驶入山谷之国。若择山谷国中水陆要冲,兴港城互市。与殑伽港连成珠串。
  此战,无忧矣。
  “然也。”山谷国使,此行功德圆满。喜悦之情,溢于言表。自然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:“鄙国素有‘七河下梢’之称。国中七条枝津,皆通枝扈黎大江。”
  “国中诸水,能行大船否。”蓟王眼中,一闪精光。
  “未可知也。”国使如实作答。言下之意。从未有大船,逆江而上,到访山谷之国。即便楼船不能通行,千石商船,亦足可输送粮草辎重。如此,毋需经羌身毒道,辗转数千里。人吃马嚼,耗费无度。经由水路直达,何其便捷。
  “无妨。”蓟王已有计较:“一探便知。”
  “王上,明见。”却不知,山谷国使,只当是海市往来,亦或是已窥破蓟王心意。
  命人送使者,入客舍休息。
  蓟王遂升帐议事。
第088章
根深蒂固
  谓“兵贵神速”。又谓“侵掠如火”。
  如蓟王这般,稳扎稳打。只因此番,乃灭国之战。
  攻坚克难,绝非一日之功。更加十万贵霜铁骑,即将席卷身毒。自有其侵掠如火。
  蓟王则需将身毒列国主,严防死守之坚城,逐个击破。城中王亲贵戚,高官显贵: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及吠舍。统统打包,悉数贩入高原。甚至远贩陇右,河西,乃至西域绿洲。只留下身毒上等人口中之贱种“达利特”,并第四等之首陀罗。编户为民,屯田养士。
  蓟王大建章木山城,未尝没有设立关津之意。谨防婆罗门、刹帝利逃回。
  为防暴乱。亦需足备,兵士留守。岭南都护府犀甲勇士,并东瀛都护府倭岛蛇兵。可堪大用。至于西域联军,尚需都护百城,并守备五十五国,自无暇他顾。尤其,安息即将因北匈奴,与康居、大小乌孙,剑拔弩张。对垒国境。为防万一,西域联军,断不可轻动。
  守军就地招募,亦是选择之一。然待蓟王得知,身毒军队,乃高居种姓次席之刹帝利充任时。便打消此念。若细究起来。便是只能从事农牧工商业之吠舍,亦比只能从事奴仆和工匠的首陀罗,高出一等。甚至同等种姓之间,还有高低之分。诞生诸多副种姓,或称亚种姓、次种姓,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。
  一言蔽之,鄙视链,自上而下,无穷无尽;等级树,枝繁叶茂,蒂固根深。
  唯有连根拔起。否则,必枯木新枝,死而复生。事情远比蓟王所想,更为棘手。
  如何拔出这株,冠盖如云,参天大树。乃蓟王日思夜想,至今仍未得解。
  中军大帐,文武分列。
  蓟王居高言道:“山谷国主,遣使邦交。待送使归,安都尉可命营中匠人随行。择址筑城以互市,另有七条枝津,亦需探明水情。二事合一,上上之选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4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