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6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63/2006

  圣河旗船。
  蓟王已收捷报。
  赵云,陈到,一战功成。多摩梨王,不战而降。正随船来见。
  将捷报遍示群臣,蓟王笑道:“得多摩梨王都,并圣河城。东身毒,尽入彀中。”
  军正沮授言道:“再败二路援军。贵霜席卷东身毒,可会师于摩羯陀王城(华氏城)。”
  蓟王轻轻颔首:“十国连兵,国内空虚。贵霜铁骑,‘如入无人之境’。”
  “主公,明见。”蓟王出口成章,群臣拜服。
  祇树给孤独园,高僧疾步入殿。
  “大事不好。”
  “果是贵霜。”马鸣菩萨,一语成谶。
  “正是贵霜。”高僧汗如雨下:“数月前,安息东境,忽有行国入寇。种出北匈奴。因蓟王传檄,举族西逃。乱入安息国境……”
  悉知前后诸情。马鸣菩萨,这才幡然醒悟:“此方是,『正反·围魏救赵』之真意。”
  高僧亦醒悟:“北匈奴必受蓟王所驱。引安息大军,与康居并大、小乌孙,对垒国境。如此,贵霜再无掣肘矣!”
第113章
仁君无敌
  “贵霜铁骑,来去如风,本不善攻城。然十国连兵,精锐尽出。国中守备空虚。此战,灭国矣。”马鸣菩萨慨叹。
  “闻蓟王……”高僧欲言又止。
  “无妨。”马鸣菩萨言道。
  “蓟王与贵霜王相约。自‘首陀罗’,可贩西域,‘吠舍’价高十倍,‘刹帝利’价高百倍,‘婆罗门’价高千倍。捕吠舍一人,可当首陀罗十人。捕刹帝利一人,当首陀罗百人。捕婆罗门一人,当首陀罗千人。”高僧将山南诸国传闻,咬牙道出。
  “千众首陀罗,只比一人婆罗门。贵霜王,必专捕婆罗门。”马鸣菩萨,似无动于衷:“蓟王言,民贵。时,多有域外奴隶,贩入西域。蓟王另辟百城以安之。闻,今已不下数百万众。皆编户为民,授田宅牛马。与蓟人比同。料想,身毒贵种,亦循此例。”
  高僧又问:“贵种皆外贩。余下(贱种),又当如何?”
  “蓟王此来,乃为拓土分封,三百子嗣。岂无人稻作。”马鸣菩萨一语道破。
  “莫非,蓟王欲留下种,为汉奴乎?”高僧以己度人。
  “非也。”马鸣菩萨,似卸下心头累日疑虑:“亦如西域,编户为民。”
  高僧目露骇然:“将二下种,编户为民。”
  此乃,身毒千年未曾有也。
  马鸣菩萨,心似明镜:“果然,民贵。”
  蓟王将自后吠陀时代形成。今已根深蒂固之身毒瓦尔纳制度,拦腰斩断。上层建筑,悉数移除。只保留,下层基础。好比将一株罪恶之花,分割根与茎。花茎移栽大汉沃土,是其一,除身毒恶土重养根须,为其二。如此,双管齐下。待根茎重生,便是二株焕然新生,文明之花。
  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
  只需斩断鄙视链。可以预见。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、达利特,五种姓,当不复存在。
  “既不分贵贱,皆为编户。为何专捕婆罗门。”高僧仍未能领会。
  “乃为,杂其种也。”马鸣菩萨答曰。正如包罗万种,绿洲熔炉。再以人种区分,已是徒劳。于是,皆为绿洲自由民。无论士农工商,皆与蓟人比同。享受编户齐民,所拥有之种种便利,不再任人鱼肉,世代为奴。
  绿洲诸事,被往来游商,传播丝路沿线。久而久之,绿洲遂成,域外奴隶,无比向往之天上神国。
  便是南榖小国,亦知维天有汉。
  马鸣菩萨,焉能不知。
  便在此时,又有高僧入殿。
  “孰胜孰败?”先入高僧,急忙问道。
  “蓟王掘十丈环渠,陷多摩梨二十万援军于大秦婆罗门王都。又假多摩梨水军,诈开城门,夺多摩梨王城。今多摩梨王,已舟入圣河。肉袒牵羊,举国以降蓟王。”高僧答曰。
  “这……”问话高僧,如遭雷劈。
  “见多摩梨王。大秦婆罗门王,亦降矣。”如马鸣菩萨所料,只需见多摩梨王与蓟王并肩而立。城内多摩梨二十万援军,必然倒戈。为求自保,大秦婆罗门王,自当俯首称臣。如此,东身毒二国,皆归服蓟王。
  得二国供给粮草供给,蓟王自可久战不退。余下瞻波、摩竭陀二国,并诸国联军,与蓟王隔河相持。可比此时安息与康居、大小乌孙,边境对垒。
  国中兵力空虚,如何能挡贵霜铁蹄,背后一击。若闻国都沦陷,联军不战自乱。稍有不慎,满盘皆输。
  即便封锁消息,稳住军心。即便粮草足够支应,毋需国中接济。然又如何能挡,贵霜与蓟王,前后夹击。贵霜屡次入寇,胜多负少。先前,可凭城高墙厚,堆垒重兵,挡贵霜铁蹄。然今国都空虚,贵霜又与蓟王约定赏金。如何能不效死力。
  报信高僧又言道:“闻,除贵种。诸国城邑,亦可卖。无损价最高,城焚则不名一钱。”
  马鸣菩萨,闻之释然:“蓟王,仁君无敌也。”
  见座下高僧,欲言又止。马鸣菩萨言道:“可是心忧,门下弟子。”
  “正是。”高僧答曰。
  话说,自佛门大兴,诸国主不惜工本,广造僧伽蓝,大建窣堵坡。得身毒国民供养,寺院颇有资财。贵霜入寇,必将历代所积,搜刮一空。此时佛门弟子,尚未能“六根清净”,“四大皆空”。眼看家财不保,如何能不牵心挂肚。
  座下僧团所虑,马鸣菩萨焉能不知:“贵霜新王,潜心向佛。必与我辈,秋毫无犯。”
  “大士,明见。”高僧这便心安。
  抄掠身毒王室、贵族所得,足够贵霜,续命国祚。更何况,抄家之后,再将一众苦主,打包贩于蓟王,一了百了,又大赚一笔。饶是一砖一瓦,皆无从带走之各国城邑,亦可高价贩卖。三重得利。贵霜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,去取佛门之利。惹人神共愤。
  不愧大士。我等远不及也。
  话说,佛门虽是身毒,原生宗教。然与诸多宗教类似,多游离于世俗之外。自佛祖降世以来,身毒列国纷争,王朝更迭。时有异族入侵,乱战不绝。前有贵霜王迦腻色伽,更早还有亚历山大大帝。今亦不缺蓟王一人。
  无论何人夺取身毒,佛门终归屹立不倒。
  正因列国纷争,不相侵害,自保无虞。故我佛门弟子,自可从容不迫,作壁上观。
  蓟王言不灭佛。即便战胜,我辈亦无性命之忧。
  圣河旗船,前甲板。
  多摩梨王,沐浴更衣,并翼登船。赶来与蓟王相见。
  肉袒牵羊,负荆请罪,皆不必。王仪卤簿,国礼相待。迎入爵室,二王对面而坐。
  多摩梨王,举祭器离席下拜,以示归附:“下国之主,不识上邦之君。‘使君怀怒,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,敢不惟命是听’。”
  话说,“周武王克殷,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,肉袒面缚,左牵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。于是武王及释微子,复其位如故。”后世遂以“肉袒牵羊”,以示战败投降。
  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。持祭器上呈,意为绝祀宗庙,社稷断绝。
  蓟王和颜悦色:“王上请起,孤并无灭国之意。”
第114章
惟命是听
  闻此言,多摩梨王,如释重负。
  “然,两国交兵,必有胜负。”蓟王言道:“王上既言,‘惟命是听’。当与孤,同往城下一行。”蓟王之意,乃是命多摩梨王,招降大秦婆罗门,王城守军。
  “敢不从命。”多摩梨王,果然唯命是从。
  累日来,环渠内捆扎竹柱,已被匠人悉数打捞上岸。上下环渠,闸门处,正起二水砦。待筑毕,可为环城港关津。船舶往来,上进下出。环渠两岸,皆可辟为环城港街衢。
  效仿临乡环城港。圣河港,微缩模型,将作寺已呈报蓟王当面。只需大秦婆罗门王,开城纳降。蓟王“圣河城”,即日开工。
  稍后,蓟王遣使入城。与大秦婆罗门王,相约一见。
  待见三面清钢琉璃壁内,多摩梨王与震旦蓟王,并肩而立,谈笑风生。大秦婆罗门王心知,大势已去。
  趁热打铁。公车令郭珉,奉命入城。虽仍有二路援军未至,然城内二十万多摩梨援军,已无心再战。若惹恼了蓟王,一声令下。多摩梨王,假“言而无信”,命城内多摩梨援军,反戈一击。生灵涂炭,血流成河。灭国亡种,旦夕之间。
  得汉使,晓以利害。大秦婆罗门王,遂举国归附。
  “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?”南线战局已定,蓟王笑问。
  军正沮授答曰:“可行『反·反间计』也。”
  《孙子·用间》:“反间者,因其敌间而用之。”疏曰:“兵书有反间之法,谓诈为敌国之人,入其军中,伺侯间隙以反告己,军令谓之细作人也。”
  八分田沮,天下知名。沮授位列六大谋主之列,又得徐庶、法正,鼎力相助。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也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63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