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7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72/2006

  便有豪商情急发问,角市丞何以厚此薄彼。黄支十日已达,为何我等,迟迟不至。
  角市丞好言相劝:诸位有所不知。黄支所贩,皆为象林船坞,先行造毕。今,积船已售罄。唯从蓟国本土发船。远在万里之遥不说。更加库存几何,亦未可知。故一来二往,绝非一日之功。
  终归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  闻此言。众豪商,各个捶胸顿足,追悔莫及。
  事关身家性命,荣华富贵。如何能轻易就范。便有豪商,垂泪下拜。求变通之法。引一众豪商,齐齐下拜。
  所谓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是以自天佑之,吉往不利。”
  见众豪商,情真意切。
  角市丞斟酌言道:象林船坞,另有斗舰百艘。长十八丈,广四丈,高五丈一尺。本为水军所用。虽略小于木兰舡,然亦足可载万石辎重。若改成商船,亦不逞多让。
  众豪商,却迟疑不决。
  须知。木兰大舡,长二十六丈,宽六丈七尺八寸,高三丈二尺六寸。飞车桨并鸾翼帆,双驱动。昼夜可行三千里。斗舰足短八丈。且为便于作战,置飞庐、爵室,重楼颇高。远不如艏尖艉肥,面阔底尖,木兰大舡,便于远航。
  且因重楼飞阁,遍藏机关。作价三千万钞。木兰大舡,不过一千万钞。商人逐利,岂能舍本逐末。
  一日无果而终。
  不出三日,忽闻黄支国,又购百艘斗舰,充填水军。
  众豪商,欲哭无泪。急忙登门。
  果不其然。
  角市丞言,黄支国所购,正是象林船坞所造。
  然亦有喜讯。角市丞,已问过上官。
  北岛琴港海市令,答曰:蓟国五百城港,大型船坞虽皆被王征用,督造诸王子旗船。然各处船台,亦足有木兰大舡贩卖。三月往返,足可抵达。
  众豪商,喜从天降。然虑及三月之缺,仍如坐针毡。
  角市丞试言道:不若便宜行事。先取斗舰,暂用三月。待木兰大舡抵达,再将斗舰,转交黄支水军不迟。
  谓病急乱投医,临事抱佛脚。更何况,本就利欲熏心。众豪商,不作他想,满口答应。
  余下诸事,毋需角市丞操心。自上而下,自有豪商,代为疏通。
  书信传回海市旗船。
  室利那伽喜道:“事成矣。”
  万震言道:“大将军,依计行事,必得大功。”
  事不宜迟。室利那伽,领兵自去。
  如前所言,已程不国水军,皆更换蓟式斗舰。又假“送舰”之名,攻其不备。此战易耳。
  待室利那伽领兵出港。万震又言道:“百艘斗舰,当后至。”
  海市令不解:“妙计既成。大夫何必,画蛇添足。”
  “我泱泱上邦,岂言而无信。”万震眼中,精光一闪。
  海市令,闻弦歌而知雅意:“莫非,大夫别有所谋。”
  万震含笑不语。
  十日后。见百艘斗舰,掠海而来。折利呾罗城,发行港中一干人等,不惊反喜。皆以为,此乃“便宜行事”。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  水砦洞开,毫无防备。
  待乘风抵近。室利那伽,遂命人升起已程不国王旗,冲杀入港。
  折利呾罗城,悔之晚矣。
  斗舰入港,石发霹雳,乱箭如雨。港中折利呾罗水军船只,悉数被毁。待已程不国,大军登岸,胜负已定。
  又过五日。另有百艘崭新机关斗舰,驶入发行港。
  此方是“便宜行事”。
  一众豪商,欲哭无泪。
  将城中积财,抄掠一空。室利那伽,心满意足,携大军折返。城中官吏,早在城破时,便一走了之。城中秩序全无。角市丞唯恐百艘斗舰,被人所夺。遂上报蓟王,遣楼船校尉部,司马胡玉,权且镇守。
  蓟王兵不血刃,再下一城。
  众豪商,破财消灾。
  角市丞,好言安抚。将黄支国所购,百艘斗舰,暂借发行港,众豪商一用。
  话说,万贯家财,虽被掠尽。万幸,邸舍货物皆在。只需如约贩卖,及时止损。自有东山再起时。
  黄支国得闻,重金求购机关斗舰,竟被发行港,据为己有。
  心中恶劣,可想而知。
第125章
攻守易主
  已程不国水军,抄掠折利呾罗城。令黄支国如芒在背。
  是否与蓟国海市合谋,众说纷纭。然待百艘斗舰,五日后如约而至。本是黄支国,重金购买。却被蓟国海市,先假于折利呾罗豪商,充作武装商船。又令时局,扑朔迷离。
  为何迟来五日。只因先前,折利呾罗豪商,颇多顾虑,不愿便宜行事,是其一。且售卖军舰,与售卖商船,亦不可等同,为其二。故一来二回,多费五日。
  在商言商。蓟国海市,言出必行。既售黄支,又岂不卖折利呾罗。
  于是乎。多有人深信,乃已程不国水军,趁火打劫。更何况身毒列国与已程不国,积怨颇深。北岛豪强,多出身毒,足可例证。觊觎已程不国“摩尼珠地”,早已不是秘密。后世本岛僧伽罗人和南下泰米尔人,争战不休,乃至南北对峙,王朝分裂。亦屡见不鲜。
  先前,已程不国,困守孤岛,敢怒不敢言。今与蓟国通商互市,又凭摩尼珠,一夜暴富。购买蓟式斗舰,楼桑兵甲,并诸多机关重器。水军因而强盛。趁机报复,亦在情理之中。
  许,正是得闻,黄支豪商,贩百余艘木兰大舡。又闻黄支国主,求购百艘斗舰。已程不国才转攻折利呾罗。
  若果真侥幸得存。又岂无斗舰御敌。
  黄支国主,累日召见角市丞,欲索回百艘斗舰。已求早日,得偿所愿。
  忽然之间,形势反转。
  已程不国,因互市蓟国而势强。与扼守大江口之多摩梨,呈上下夹击之势。身毒东部海岸线,皆在蓟王掌控之中。
  此皆是后话不提。
  话说,蓟王率中垒,朔江而上。逆进枝扈黎大江,奔赴华氏城。
  华氏城,又称“巴连弗”邑。先时(前490年),本是身毒阿阇世王,在枝扈黎大江边所建坞堡,后扩为大城。稍后又为十六大国之摩揭陀王都,取代原王都王舍城。位于枝扈黎大江南岸,“周七十余里”。足见其阔。
  “拜见主公。”九国兵败,张辽、庞德携麾下精骑,奇袭夺城。一举平定摩揭陀。
  “诸将免礼。”蓟王如沐春风。
  锦马超,则携三千西乌铁骑,攻占瞻波城。十国连兵,三大国皆败。余下小国,不攻自破。由诸将麾下五校据守。循大汉军制,称将军号者,营必五校:前后左中右。牙门将,亦列将军位。故麾下有五校尉。
  校尉麾下兵卒,不一而足。蓟王为辅汉将军时,大营五校,各有精兵二千五百,辅兵二千五百。共计五千人。此乃“满编”。通常多不满员,如北军五校,一校七百,不足千人。除部分军资,乃由朝廷供给外。余下,需将军自筹。自养兵卒,谓之“私兵”。自桓灵以来,天下播乱,群盗蜂起。兵士多募,几成惯例。
  朝廷无力供给,唯行军屯。故凡将军,必割据州郡,蓄养兵士。遂成群雄并起。乃至藩镇林立。能如蓟王,沃土千里,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。凤毛麟角。
  故言,蓟王堪比光武。身证三兴之声,此起彼伏。几成天下公论。
  尤为可贵。蓟王一切,皆合天命。出身汉室,有高祖之风。天下英杰,慕名来投。终归,人心思汉。
  十国败兵,皆被移至临江城,督造江曲港。城内除些许豪强私兵,皆为汉军把控。今又得中垒白毦,并麴氏先登、列城陷阵屯驻。可谓固若金汤。
  摩揭陀国,素为身毒历代王朝,发家之地。其国大都,亦是身毒第一雄城。位于北身毒中央。其城,可分为宫城并都城。西部宫城,名唤“拘苏摩补罗城”,意译“香花宫城”。东部都城,名唤“波吒厘子城”,意译“华树之子城”。简称“华子城”,谬为“华氏城”。
  拘苏摩补罗城与波吒厘子城相邻,位于波城之西。盖因拘苏摩补罗城,中心渐向西移,其故地遂发展为波吒厘子城。
  得此国。枝扈黎大江,中下游列国,皆在羁縻之中。
  此城东西绵长,南北促短。蓟王实地观瞻,城市规模虽有夸大之嫌,却也足可称雄身毒。然城市建造,为最大程度,利用枝扈黎大江,水利之便。故东西长达三十余里。南北不过五、六里。其布局,可比横竖六里大城,五座联排。之所以有五百余处城楼,六十四座城门。多是切割内城,环环相开。
  扁平如斯,守城极其不利。尤其蓟国霹雳投石车,远射八百步。横列枝扈黎大江,石发如雨,半城废墟。
  诚然,攻守易主。此城于蓟王,则有大利。
  试想,凭铁壁铧嘴,坚船利炮,蓟国水军之利。防御此城,可谓绰绰有余。再掘四十里明渠,环绕城池。如此,北江南渠,前后夹击。满城皆为废墟。何人敢轻言谋逆。
  满城贵种,需早日迁徙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7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