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7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71/2006

  表里相应,便是所谓里应外合。典出《汉书·燕刺王刘旦传》:“非以中外有人,表里相应故邪?”
  形制之势,乃出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愿足下急复进兵,收取荥阳,据敖仓之粟,塞成皋之险,杜大行之道,距蜚狐之口,守白马之津,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,则天下知所归矣。”本意,据有利地势而制胜。
  万震与表里相应连用。乃指,里应外合,造势而制胜。
  悉知详情,室利那伽,幡然醒悟。不禁赞道:“大夫妙计。”
  二人这便依计行事。
  三日后。
  便有干支海市之“枝分角市”,经北岛琴港,渡海北上。绕行身毒半岛,一支使向黄支国,一支驶向折利呾罗城。
第123章
投砾引珠
  谓“过犹不及”,“事与愿违”。
  此番行里应外合,奇袭夺港。若尽遣干支海市,大小船只,千帆竞渡。无论黄支国,亦或是折利呾罗城,必如临大敌。不敢轻易放入。
  然若,所遣舰队,过于羸弱。又无济于事。
  于是,枝分角市,正当适宜。角市规模,亦是蓟国市舶寺,经年累月,厚积而成。与所赴枝津港邑,规模相当。
  蓟国干支海市,计百二十支。遍布内外循环水路,凡我蓟人,只需有载重千石商船,便可录市籍,入“枝分角市”。万石大舡,可入“干支大市”。
  便是枝分角市,船舶亦多为斗舰级。远非时下身毒水军,扶南大舶可比。
  或有人言。为何同赴黄支,并折利呾罗二港。
  此亦是,有意为之。一视同仁,不厚此薄彼。方可以假乱真,隐藏真意。
  正如多摩梨王,知水军覆灭,却秘而不宣。唯恐惊扰港市商贾。此与往来居延外道商队,被草原各部奉为上宾,同理。两国交兵,尚且不斩来使。又岂会自断财路。
  更何况,凡蓟国海市所至,必引举国轰动。四海船商,更是闻风而动。日赚斗金,一夜暴富亦不是梦。
  譬如已程不国,有出‘摩尼珠地’,“方可十里。王使人守护,若有采者,十分取三”。先前,如意宝珠,价格虽贵,却不足以一夜暴富。待蓟国海市抵达。摩尼珠,身价暴涨。诸多采珠人,一夜暴富。唯恐被人所害,纷纷迁居北岛。购买汉家重楼高阁,深宅大院。坐享富贵荣华,一世平安。
  闻蓟王,年前腊赐。便有“摩尼华胜”入列。其中大如燕卵,赤红似火。唯蓟王三后,方可佩戴。摩尼珠,除赤红,亦有天青、海蓝。镶嵌金爵、绶带、如意等,赏赐重臣。引领大国风尚。
  更引周遭列国,垂涎三尺。
  奈何,蓟国坚船利炮,铁壁铧嘴。已程不国主,将北大岛,划归蓟国,通商互市。既归大汉一藩所有。周遭列国,又岂敢轻易染指。
  闻鼎鼎大名,蓟国枝分角市,经由已程不国北上,另辟新商道。黄支,并折利呾罗二港,皆大开方便之门。
  除去蓟国名产,另有象林苑官肆,售卖各式蓟国海船。
  牵风探海,四式木兰。船模栩栩如生。更有白波楼船斗舰,居中陈列。
  十国连兵战败,诸国先后归降。时已遍传身毒半岛。话说,正因水运之便,故诸国王都,皆滨水而建。如此,国中钱粮,可经水路,直达王都。诸多便利,不胜枚举。正因国都临水,故各国亦不遗余力,购买扶南大舶,大兴水军。岂料“大舶”,在蓟国横海巨舰面前,不值一提。闻双方水军,于大江之上,狭路相逢。蓟国巨舰,甚至不屑动用机关利器。倚仗铁壁铧嘴,摧枯拉朽,冲犁敌舰。号“身毒第一”,多摩梨水军,毫无还手之力。一干人等,将将落水。便被刺网弩炮,一网打尽。
  蓟国水军,扬名身毒。“横海纛,速让道”。更是深入人心。
  本以为,神兵利器,必不授人以柄。岂料蓟国海市,竟公开售卖。
  欺我,无财乎?
  便有黄支国豪商登船,订下四式木兰舡十艘。
  木兰舟,艏尖艉肥,面阔底尖。三桅至六桅不等。艏、舯、艉,三处船楼,错落高低,不同搭配。集水密隔舱、平衡舵、减摇龙骨、钉接榫合并船壳造船法于一身。楼内各式便利,一应俱全。居家载客,两相宜。
  木兰大舡,长二十六丈,宽六丈七尺八寸,高三丈二尺六寸,吃水二丈五。飞车桨并鸾翼帆,双驱动。昼夜可行三千里。
  吃水深、稳定好、航速快、续航强。
  甲、乙、丙、丁,四式木兰舡。分客船、货船、客货两用。艏、舯、艉三楼,并樯桅数目,各有不同。作价皆千万蓟钞起步。因功用递增,而相应加价。如若不用鸾翼帆,改用新式翀嚣帆,挂满十二帆。甲板上下,无论“帆樯机关”,亦或是“船翼机关”,皆需更换。故价格不菲。
  然必物有所值。据说,十二翼翀嚣帆,若乘风便,昼夜可多行五百里。迅捷如斯,可想而知。
  黄支豪商问,十艘木兰舡,需几年造毕。
  角市丞笑答,象林船坞,多有余船,不出半月,便可送达。
  闻者无不咋舌。
  音犹在耳,十日之后。便有十艘崭新四式木兰舡,绕行顿逊海崎,抵达黄支国港。
  黄支豪商,闻讯登船。先前模型,虽栩栩如生。却远不及实船震撼。更有甚者,甲板上下,工师齐备。初次购买,还设专人,言传身教。待各处船员,皆得心应手,船主签押以证,方得圆满。
  蓟国机关大舡之先进便利。引黄支国万人空巷。更引国中权贵豪商,趋之若鹜。纷纷登船,亲眼一观。
  五日之中。角市丞,售出各式机关船百艘。得金珠十亿。
  另有黄支豪商问:百艘木兰舡,需几年造毕?
  角市丞仍旧笑答:象林船坞,颇有余船,不出半月,当可送达。
  闻者无不瞠目结舌。
  于是乎,一传十,十传百。百艘大舡,半月送达。角市丞豪言壮语,人尽皆知。
  十日之期,转瞬即至。
  果见外海,帆樯如林。黄支水军,如临大敌。警钟长鸣,号角惊魂。便有豪商,结伴前来,备说购船详情。然黄支举国上下,皆不敢大意。直到角市丞,闻讯而至。遣人出港传令。百艘木兰大舡,列队入港。由黄支水军,沿途护送。举国上下,这才安心。
  果然虚惊一场。
  百艘木兰大舡,列队泊位。气势如虹,势不可挡。饶是黄支国主,亦被惊动。
  传诏角市丞入宫。
  商谈贩购蓟国白波战舰事宜。
  与此同时,黄支豪商,购买百艘木兰大舡之事,早已遍传,折利呾罗城,发行港。
  有黄支国珠玉在前。
  料想,折利呾罗城,又岂会见疑。
  所谓“勉为瓦砾投,幸有金珠报”。投砾引珠、抛砖引玉,是也。
第124章
再下一城
  折利呾罗城,发行港。
  谓“万事开头难”。与黄支国,远在南身毒,后知后觉迥异。位居中身毒之羯陵伽国,尤其东部沿海,与多摩梨毗邻。唇亡齿寒,心有戚戚。
  虽说,早有传闻。蓟王此来,乃为大雪山南麓枝扈黎大江流域,三登美田。羯陵伽国,“林薮联绵,动(辄)数百里”,又“出青野象,邻国所奇”。不利圩田,当可幸免。
  然亦不可大意。毕竟,事关家国存亡。
  故待枝分角市抵达时,折利呾罗城,虽未拒之门外,却也报之以十二分警惕。
  累日,门可罗雀,车马稀。便有人驻足观望,亦不敢轻易靠近。稍有权势,避恐不及。
  不愧深谙南州,风土民情。一切皆不出万震所料。
  待黄支海市,诸多奇闻,传至折利呾罗城。尤其百艘木兰大舡,十日渡海。轰动发行港。
  熙熙攘攘,利来利往。趋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何况向海而生,贸易城邦。
  欲善其事,必利其器。海上贸易,船舶之利,无可匹敌。折利呾罗,发行港。与黄支国港,同为身毒东海岸,贸易城邦。必你来我往,时有竞争。
  试想,得蓟国机关商船之利。河东大盐,从一石八百钱,降至五百钱。获利不降反升。足见僦费之重。同理。扶南大舶,满载不足千石。白波大舡,却足载万石。且昼夜三千里。重载而迅捷。获利之丰,远超扶南大舶。若黄支海商,皆更换木兰大舡。羯陵伽海商,如何相争。
  商场如战场。其中利害,何必多言。待黄支海商,将僦费拦腰斩断。发行港内,如丧考妣。列国游商,辎车千乘,皆奔黄支而去。眼看财路被劫,商路断绝。如何还能,稳坐钓鱼台。
  便有发行港中豪商,联袂登船。求购蓟国四式木兰。
  来者皆是客。角市丞,笑脸相迎,殷勤备至。
  豪商稍得心安。然毕竟先机已失。若不奋起直追,待木已成舟,悔之晚矣。
  咬牙订购百五十艘四式木兰舡。
  问何时可至。
  角市丞却言,一年半载。
  发行港豪商,如坠冰窟。待一年半载,商道皆为黄支垄断,断难回天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7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