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8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88/2006

  蓟王衣服,多为宫妃所织。由少府女官,量体裁衣。三百子嗣,年岁见长,身形渐长。旧式织机,不足为用。故王太后,万里传书,言及心忧。
  蓟王遂命西林少年马钧,改造织机。岂料误打误撞,开启蒸汽时代大门。
  蓟王始料不及。
  谓厚积薄发。自先秦至两汉。墨家日渐式微。然两汉无为而治,开明之风。墨门尚得喘息之机。待五胡乱华,汉家文明,十不存一。墨门匠人,几乎断绝。两汉诸多机关重器,难觅踪迹。甚是千载之后,至两宋才得以重现。木圣张衡所创地动仪,后世甚至因无从仿造,而作存疑。不见课本。徒令人,一声悲叹。
  汉末胡乱,令华夏文明,盛极而衰,停滞千年。甚至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  墨门,因右国令而和解,因蓟王而大兴。荀子兼容并蓄大儒学,又为墨门觅得一席之地。厚积薄发,无需蹉跎千载。一骑绝尘,领先时代。如此说来,蒸汽机关器,此时萌芽,亦是情理之中。
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。
  四海姻亲,共赴九九重阳之会。
  一河之隔。甄都朝堂,波橘云诡。
  蓟王上表,二党难得默契。然毕竟好景不长。待王事既定。二党即刻分道扬镳。更加王太师,散亿万之财。令王党士气大振。反观曹党,却相形见绌。
  终归财能通神。
  两党之外,尚有皇亲国戚,汉室宗亲。可想而知,必明里暗里,有意无意,心向王党无疑。先前二党相争,三方勋贵,作壁上观。如今心向王党,朝堂之上,此消彼长。曹党忽落下风。曹嵩心中厌恶,毋需多言。
  同车出太师府。
  尚书令桓典,附耳相问:“蓟王归期未定,此时迁都,何其急也?”
  “正因蓟王未定归期。故曹贼父子,必不做防备。”不其侯伏完答曰。
  “太师,该当如何?”桓典追问。
  “待诸事皆备,再告知详情,不迟。”伏完已有定计。
  “朝中百官,又当如何?”桓典仍心中存疑。
  “知天子先行。”伏完嗤鼻一笑:“百官必从。”
  言下之意,事急从权。先弃百官于不顾。轻车简从,护天子上洛。只需驰入,八关都邑。蓟王守备,固若金汤。曹氏父子,追之不及。
  曹氏父子,无从再胁迫天子。只需一道诏命,曹氏父子,树倒猢狲散。二党之争,可休矣。
  见桓典无语。伏完又道:“我已命人传语吕奉先。不日,当发兵接应。”
  “闻陶恭祖,二让徐州。不知然否?”桓典忽想起一事。
  “然也。”伏完答曰:“三让未至,吕奉先岂能夺人基业。”
  桓典这便,道破心声:“闻曹孟德,时又南下之意。此时命吕奉先接应。敢问君侯,可别有所谋。”
  “天机不可泄也。”伏完眼中,一闪利芒。
第149章
师直为壮
  小沛,镇东将军,吕布大营。
  目送淮南使节,车驾远去。吕布表情渐冷。
  重入中军大帐。
  吕布先问:“袁术何意?”
  陈宫答曰:“回禀将军,袁公路已知曹孟德所谋,故欲与将军,共击之。”
  “曹孟德,果有夺陈王宠,传国玉玺之意?”吕布遂问。
  “非为玉玺,乃为灭淮泗诸国之盟。”陈宫一语中的:“时王太师易相夺国。除淮泗连横之祸。徐州四相,皆出太师门下。与将军素有往来。闻陶使君,二让徐州。唯恐三让礼成,徐州易主,故(曹孟德)欲先击陈国,再图徐州。”
  吕布追问:“既如此,何不先攻徐。”
  “谓‘师直为壮’。”陈宫笑答:“徐州四相,乃王太师所立。治国无过,行事无失。曹孟德何以攻之?”
  “师直为壮”,典出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师直为壮,(师)曲为老,岂在久乎?”
  即是说。出兵理由正当,则士盛;出兵理由不当,则士衰。后意指,为正义而战,军队斗志旺盛,所向无敌。
  与《吕氏春秋》所载:“夫攻伐之事,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。攻无道而伐不义,则福莫大焉,黔首(百姓)利莫厚焉。”义理相近。
  陈王宠私纳传国玉玺。此为大逆不道之罪。曹孟德出兵讨伐,是为“攻无道”,故“福莫大焉”。且只需降服陈王宠,得淮泗诸国与其来往密信。便足可,以此为凭。再挥师攻伐徐州四国。是为“伐不义”,则“利莫厚焉”。
  换言之。攻灭陈国,乃突破口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吕布这便醒悟。一言蔽之,二党相争,师出有名。
  若得淮泗诸国,暗结同盟之罪证。曹孟德便可假“监国不利”,将淮泗诸国相,悉数罢黜。且出兵时机,亦精心挑选。
  蓟王总王权之极。以辅汉大将军尊尚父,加黄钺。天下诸侯,莫敢不从。先前,陈王宠,行三推三让。蓟王传檄天下,不欲僭越。然心中所思所想,曹孟德又岂能知。故趁蓟王出征在外,鞭长莫及。攻灭陈国,一举除吕布窃据徐州之危。如此,关东再无掣肘之人。
  无外援相助。王太师朝中势孤。两党之争可休矣。
  曹孟德此战,行曲线救国。讨伐陈国,是其一。断淮泗连横,为其二。灭吕布,乃其三。
  最终,剪除王太师朋党羽翼。助其父曹嵩,独掌大权。
  却不料,被袁术窥破。
  袁术与陈王宠,暗结同盟。得陈国粮草接济,并淮泗诸国遮掩。袁术这才窃据淮南。谓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。若淮泗诸国并吕布,先后被曹操所灭。袁术孤军,断难久持。如此。关东尽为曹孟德所得。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,成矣。
  那时,便是蓟王刘备,亦恐为其所用。
  虑及此处。吕布遂求问:“为今之计,该当如何?”
  “无天子敕令,将军宜闭门思过。万勿轻动。”陈宫胸有成竹。
  见吕布仍后知后觉。张邈出言宽慰:“将军毋虑。曹孟德攻陈,太师必有诏命。”
  二党相争,旗鼓相当。曹孟德所图,王党必有警觉。群策群力,自有应对之法。吕布只需按兵不动,静观其变。后发先至,必有用武之地。
  若听风即雨。打草惊蛇,反而不美。
  更何况,先前正因曹孟德上疏,言吕布与徐州往来过密,有(朝臣)私交外臣(地方官吏)之嫌。故王太师逐裨将张超以警策。又除车骑将军位,贬为镇东将军。至此,吕布勒令兵马,避门不出。以示悔过。无诏不离,方是下臣之道。如臂指使,方受王党重用。
  装傻充愣,真足智;上蹿下跳,假聪明。
  其中仕途官术,又岂是吕布能知之。
  见吕布似有所悟。陈宫、张邈,相视一笑。眼中皆有戾芒。
  射陂,匡琦城。
  徐州典农校尉陈登,败二袁联军,一战成名。依旧奉命屯田射陂。樊梁湖所驻徐州水军,亦由陈元龙掌管。凡广陵有事,可经中渎水,半日往返。与骑都尉曹豹,并受陶谦重用。
  陈元龙收拢流民,圩田筑城。数年间,射陂稻作大熟。恰逢别驾麋竺到访,陈登设宴谯楼。
  居高远眺,稻香漫溢,一片青黄。麋子仲有感而发:“徐州富庶千里,关东心腹也。”
  陈元龙笑道:“奈何四战之地。非明主断难保全。”
  “吕奉先,可保徐州乎?”麋子仲忽问。
  陈元龙,摇头一笑:“吕布,傲世桀雄,有虓虎之勇。奈何翻覆无常,而不知义。可保一时,不可保一世也。”
  “日前,陶公二让徐州,吕奉先仍固辞不就。其心意,究竟若何?”闻吕布“翻覆无常”,麋子仲遂以心事相问。
  “三让未至也。”陈元龙早已看破。
  “二侯连横,二袁合纵。关东可安否?”麋竺又问。谓“二侯连横”,乃指史侯并董侯,兄弟结盟。
  “曹吕,必有一战。”陈元龙答曰:“闻陶公二让徐州。曹孟德,岂还能作壁上观。不日必兴兵。”
  “兴兵何处?”麋竺忙问。
  “必是陈国、淮南,二择其一。”陈登答曰。
  “竟非小沛。”麋竺诧异。
  “吕布麾下一万铁骑,来去如风。小沛城阔深壕,粮草足备。更有陈宫足智多谋,徐州四国相暗中相帮。急切间,断难取之。”陈登答曰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麋竺这便醒悟。
  楚都寿春。
  江东车骑将军府,后堂。
  “何人投刺?”袁术表情,阴晴不定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8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