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6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69/2006

  宣帝神爵二年(前60年),虚闾权渠单于死,匈奴分裂。先后有五单于争位,彼此攻伐,混战不断。后‘呼韩邪单于’附汉,是为南匈奴。北匈奴在郅支单于统领下曾击败大宛、乌孙等国,强迫四夷进贡,威震西域。一度短暂复兴。但终被汉朝并诸胡击败,大规模西迁。留在草原不肯西行的十万部族,遂被鲜卑吞并。由此强盛。
  其后两百年间,南匈奴不断汉化。如今已与塞外胡人,诸多不同。
  如乌莲一样。南匈奴亦认同强汉,鄙夷诸胡。多以汉化为荣。
  刘备赶来探视,让屠特若尸逐欣喜不已。少君侯乃是汉室宗亲,少时称麒麟子。旧事北人尽知。屠特若尸逐刚刚继位,亦颇为年轻。一来二往,便已熟络。
  刘备此来,除去探视伤情,还想让南匈奴大规模种植苜蓿。变游牧为农牧。
  听闻苜蓿栽种颇易,一年可多次收割。且远比草原产草料优良。南匈奴王颇多惊讶。
  刘备笑道,眼见为实。待养好伤,王上可来楼桑小住。看看河岸上的百里苜蓿长堤。西林邑中亦有乌桓牧人,苜蓿喂马效果如何,一问便知。
  屠特若尸逐这便与刘备约定,他日必到楼桑一会。
  赶在大雪封路前。南匈奴、三郡乌桓,纷纷将抄掠来的部族迁往关内各自居地。浩浩荡荡的队伍,沿长城一线,西行东进,再入中原。刘备归心似箭。待乌莲安然返回,这便与收获颇丰的右北平乌桓王乌延,一同南下。沿卢龙塞道入关。
  护乌桓校尉夏育,破鲜卑中郎将田晏、匈奴中郎将臧旻,出大营相送。心中颇多感慨,亦多敬重。
  战事将毕,夏育等人便上表朝堂,言在白檀城外大败鲜卑。
  如今消息已便传州郡。举国轰动。今汉立国两百年,尤其是最近几朝,北方捷报甚少。焉能不喜。
  皇帝陛下遣内臣犒赏三军,询问如何作战。
  夏育等人这便将先前与刘备商定的北伐经过,娓娓道来。
  毫无破绽。且精彩至极。想必再经由内臣润色转述,上达天听。陛下亦会龙颜大悦。
  详细战果还在统计。据说,刘备乃是头功。夜袭王庭,斩杀鲜卑王子,俘虏大阏氏。七日血战,共计毙敌:两万三千七百六十一。皆是鲜卑精骑。战功堪称彪炳。
  如此举国盛世,陛下又龙颜大悦。想必赏赐亦不会少。
  见刘备大军抵达,卢龙塞守将魏袭、程普,齐出塞相迎。白檀血战,卢龙塞却安然无恙。虽无战事,卢龙塞却是大军归路。不得不慎而又慎。程普将锦囊送往辽西,这便亲提部曲北上增援。与魏袭合兵一处,共守卢龙。
  兵不解甲,日夜提防。不曾懈怠。
  魏袭深敬之。这便作保,举给刘备。刘备自然大喜。便将程普一同带回楼桑,择吉日收为家臣。程普又说,前有辽西太守赵苞,遣使迎母及妻子,道经平波水砦,程普命麾下部曲沿路护送,已安然抵达柳城。
  刘备连连称善。
  出卢龙塞道。右北平乌桓王,与刘备依依惜别。转往无终县王庭。此次北伐,乌延抄掠数万鲜卑部民,聚有三千余落。声势大涨。
  乌莲亦喜气洋洋。
  言,若再北伐,王兄可出三千精骑,为刘备助力。
  八百变三千。实力已不容小觑。
  八月出征,是岁方归。朔雪而进,抵达平波水砦。田氏海船早已等候多时。还有楼桑新晋制造的大型车轮舟。
  “车轮滚滚,舟行如飞”。速度极快。刘备大奇。下底舱一看,只见,原先由船夫驱动的桨轮,已改用畜力驱动!六座类似磨坊中的石磨造型的大型转轮,由蒙上双眼的渤海黑驴绕行驱动。如同驴碾磨。再由轮轴传递给桨轮,驱动舟船行进后退。传动齿轮组中还设有过桥齿轮(惰轮)。倒退时,惰轮介入,原理类似倒档。无需改变渤海黑驴绕行方向,便可实现前进、倒退。
  从此,车轮舟上的大桨轮(明轮)成为机动船舶的象征,亦是后世“轮船”名称的来由。
  刘备此行所获颇丰。毙敌两万三千七百六十一,缴获战马近万匹。其中不乏王庭宝马良驹。其中便有一头白蹄乌骓马,又叫乌云踏雪。奔跑起来四蹄腾空,鬃鬣飘张。风驰电掣,神行千里。
  刘备准备送给张小胖。
  还有一马,通体上下,一色雪白,没有半根杂色。头至尾,长一丈,蹄至脊,高八尺。产于西域,能日行千里。乃马中绝品。想着只有一面之缘的赵云,刘备取名:白龙。牙口尚轻。可养在槽头,待长成再送给赵云不迟。
  刘备自己也寻得一匹神驹。此马亦高八尺,嘶风逐电,千里绝群。刘备取名:黄駥(róng)。
  马高八尺为駥。毛色金黄,如赤金(黄铜)。不仅日行千里,且会从肩膀附近流出像血一样的汗。乃是传说中的‘汗血宝马’。青駹马砂一目,只能日常乘骑,无法作战。如今刘备总算有合适的坐骑。
  还有众多鲜卑良马,一路随行。万余匹鲜卑良马。以后楼桑精骑便是一骑三马,亦足够分。
  参考人均一斤金饰的胡杂马贼。少君侯毙敌两万三千七百六十一,剥下的精金良铁、皮毛珠宝何其多!
  返回楼桑,让工匠熔炼成锭,存以备用。
  入涞水时,天降飞雪。两岸一夜皆白。好在涞水终年不冻,通行顺畅。
  修筑督亢堤时,工匠亦修筑拓宽了清溪下游水路。便是三层楼船,下游也能畅行无阻。刘备所乘坐车轮舟,亦是三层。大小如同斗舰。
  船长十六丈余(37.4米),水线长十四丈余(32.7米),船宽约四丈(9米)。船内五尺,又建棚,棚高一丈(2.3米),与女墙齐。棚上再建女墙,高三尺(0.69米)。重列战士。前后左右树旗,幡,金鼓,用来指挥作战,可壮声势。战棚上建舵楼,高一丈余(2.5米),舵楼上有指挥台亦高丈余(2.5米)。两侧船身共设六轮,周围棚墙、女墙上皆有箭孔,用以攻击敌人。船尾高台上,还有士兵负责观察水面情形。
  前后甲板还排设数座三弓双矢连发床弩。所射木干铁翎箭,箭长如矛,威力极大。
第060章
接风洗尘
  百里临乡,晚稻虽已尽数收割入仓。河风中依旧弥漫着浓郁的稻香。诸将和刘备一样,心怀舒畅。
  船入水砦,楼桑在望。
  白湖水榭,滨水长廊,人山人海。见少君侯矗立船头,顿时山呼海啸,欢声雷动。
  刘备微笑摆手,自有风仪。
  楼桑诸将拱卫左右,器宇轩昂。白檀大捷,早已遍传天下。楼桑岂能不知?少君侯夜袭王庭,血战七日,早有流传。如今凯旋,楼桑邑民与有荣焉。
  谁不敬英雄。
  一众家臣赶到迎接。两位家丞、数名城长,还有留守诸将,学坛士子皆在列。
  接风洗尘,复归家中。
  见过母亲、义母、义弟,公孙氏。刘备沐浴更衣,大宴群臣。
  五里长街,又摆下流水长席。与以往不同。这流水的席面,皆是邑民自行操办。长席摆到谁家门前,便由这家主人欢喜操办。楼桑富足,邑民自当尽心操持。数千精兵,皆是自家子弟。卸甲更衣,与好友兄弟一并入席,气氛热烈。此次兵发北进,刘备身先士卒。麾下皆是以一当十之虎贲。兵甲齐备,又是守城,故而并无过多折损。少数重伤亦妥善救治。如今正在医馆内养伤。
  夜袭归城时,西乌铁骑曾与鲜卑王骑相拼,稍有折损。刘备已命人重金抚恤,全家除税赋徭役,子女皆优待。
  丹阳白毦,名动天下。皆入酒垆,自有少君侯出资宴请。
  席间觥筹交错,推杯换盏。汉、蛮、胡,又有何不同。除了打听战事,所说最多便是封赏。此战杀敌两万三千七百六十一。即便有丹阳白毦以一当十。剩下战功亦足够分润。
  须知,许多邑民宅院,多是分期付款。如此美宅,少君侯只作价十万钱。可对一般邑民来说,仍是一笔巨款。不知此次军功,能赏多少钱。
  有功岂能不赏。少君侯自不会吝啬这些许的铜钱。
  楼桑上下,皆有喜气。
  人都杀了,何须忌酒。刘备与文臣武将,举杯痛饮。席间又令乐伎、舞姬,歌舞助兴,共享王侯之乐。
  年岁渐长,身体成熟。刘备深得恩师酒豪真传。竟将一众能臣悍将放翻。这便乘兴罢宴,命绣衣吏将家臣好生送回,又亲送义父黄忠回前院歇息。清水敷面,散了酒气。拜见母亲,便乘天梯直升三楼酣睡不提。
  翌日。
  刘备便在五楼书房,询问临乡政事。
  各项支出账目,两位家丞皆了然于胸。这便娓娓道来。
  今年少君侯封邑,共计稻作五十万亩。三百万亩水泽,辟出约六分之一。五十万亩水田,亩产六石有余,共获新谷三百万石!
  三十税一,督亢城仓屯入新粮十万石。
  这还只是六分之一田亩的产量,若督亢水泽皆被辟为良田。督亢城仓百万石的存量,不出数年便可满仓。
  刘备甚为欣慰。
  家丞之后,各城长亦纷纷上报。
  楼桑长乐隐来报,楼桑新晋诞生、因婚嫁娶、九族投奔,除去生老病死,新增邑民三千有余。百业兴盛,安居乐业。
  郦城长郭芝来报,郦城已建宅院六千余户。纳淮泗丹阳百姓,八万余众。郦城为农邑,每户有宅地九百方步(0.375亩)。郦城横竖五里(1里=415.8米),呈矩形。可建宅院一万七千三百零六座。除去街巷、晒场、治所、商肆等设施,足可建起万座宅院。也就是说,郦城能轻松容纳一万居户。
  汉律规定,万户以上县,称令,秩六百至千石(dàn)。
  刘备这便笑言,若郦城民户过万,当荣升郭芝为郦城令。
  郭芝大喜拜谢。
  督亢城长管宁来报,督亢城已建干栏重楼五千座,纳山蛮百姓,六万余众。陆续还有大别山蛮、庐江蛮迁来。义舍内,常隔离千余口。确定没有伤寒瘟疫,便会乘车轮舟抵达督亢城。入住新居,划分田地。督亢城内街巷已铺设过半。干栏五层楼阁依次命名为:下楼、中楼、上楼、顶楼、天楼。最接地气的下楼,支撑重楼的桩柱皆已防腐包砖。四面墙体亦垒砌完善。城邑以四门营造法建造,每一座重楼便是一座攻守兼备的坞堡,南蛮又悍勇善射。若遇兵乱攻城,保管有来无回。
  督亢城仓长,大兄刘文来报,城仓已督造完成。本季入新谷十万石。又说,常有邑中官吏来问,下年赋税能否钱谷各半?
  如前所说,楼桑百业兴旺,繁华鼎盛。需要用钱的地方有很多。少君侯亦说,田赋只收谷不收钱。盖因赀库铜钱积压甚多。可与少君侯不同。邑中百姓需要花钱的地方却有很多。每户美田五十亩,每季可得新谷三百石。一家人食之不尽,且明年又可得谷三百石。如此反复。故想以谷价折成税赋。
  刘备笑道,有何不可?
  刘文大喜而去。
  临乡诸城上计,亦统计完成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6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