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0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04/2006

  治水不误圩田。
  绥南右将军程普,蓟国宿将。携麾下将校,船入江曲港。收服十国联军,立绥南右将军大营五部。待绥南左将军刘武抵达。再亲组绥南左将军大营五部。左右二营,各五万众。
  十万精兵,足可戍守丰州。待稍后,北天竺中分二州。左右绥南营士,亦随之分驻。另有锦帆左司马彭虎,楼船左司马彭式,并军曲候彭绮、彭材,携麾下精兵五千,楼船、斗舰五百艘。驻守各处要津,与扼守殑伽港楼船右司马胡玉,并扼守象林港锦帆右司马苏飞,守护“南海珠串”,巡弋东西海商路。与已程不国,相向而动,司机攻灭黄支国。尽得东天竺海岸良港。为羁縻中部百乘王朝,并南部潘地亚王朝,蓄势待发。
  据统计。时下天竺半岛,计有民二千万众。北天竺(东天竺)一地,便有四分之三。换言之,枝扈黎大江流域,乃天竺最富庶之地。蓟王全盘笑纳囊中。天竺痛失大半人口及财富。想要挥师反攻,几无可能。
  加之蓟王析分田宅,解放奴隶。大肆笼络民心。更加马鸣菩萨亲证虎衣明王果位。单凭百乘王朝,已回天乏术。
  足月发放军资。单此一项,便令大营欢声雷动,士气爆棚。
  “得人钱财,与人消灾”。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”。谚曰:“皇帝不差饿兵”。而后“令行禁止,莫不率从”。
  程普久戍西域。都护府联军兵情,亦如天竺十国降兵。如何梳理,去伪存精,自有心得。
  更何况,还有虎衣明王坐镇。
  又十日。
  绥南左将军,二兄刘武,携三足踆乌船宫,并楼船、斗舰五百艘。浩浩荡荡,抵达摩揭陀国,华氏城外,环城港。
  船宫巨舰,高过城墙。引万民骚动,惊呼四散。
  北天竺诸国主,并马鸣菩萨,皆被惊动。遥望三足踆乌,心中惊骇无以复加。环城港内外,顶礼膜拜者,比比皆是。
  “此物,只应天上有。”多摩梨王,慨叹出声。
  引诸王,长吁短叹。
  香花宫,前殿。
  “拜见主公。”二兄刘武,携诸将大礼参拜。
  “诸位免礼。”蓟王下阶搀扶:“一路辛苦。”
  “四海乘风,波涛不兴。臣等日夜三千里,并无辛苦。”刘武笑答。
  “善。”蓟王笑道。少时兄弟,今日君臣。私交之上,更加公义。君臣同契,毋需多言。
  刘武又引彭氏四虎,近前拜见。天下豪杰,悉投蓟王。蓟王赫赫威名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江湖传言,闻名不如见面。见蓟王和光同尘,豪气干云。彭氏四虎,顿时心折。四人,纳头便拜。从此刀山火海,生死无悔。此便是,汉家儿郎。
  一言蔽之,魅力(值)满百。天下豪杰,无可匹及。
  蓟王遂命锦帆左司马彭虎,楼船左司马彭式,驻守多摩梨江口并折利呾罗发行二港。二人麾下军曲候彭绮、彭材,李玉、王海,驻守江绕、江曲,瞻波、圣河,诸港。兼顾,阿逾陀、王舍、华氏、广严、舍卫、等港。
  各部,虽隶属横海将军黄盖,然戍守丰州,则悉听左右绥南将军调遣。
  丰州吏治军政,渐入正轨。蓟王足可安心。
  待王舍城,并上茅宫城,筑毕。山南方国邸,立定。蓟王当携北天竺诸王,同返蓟国。至于余下贵种,则顺大章道,穿大雪山。迁入日光城。
  那时,丰州再无贵种。贱种无分贵贱。悉归向化。
  三代之后,皆我汉民。
第172章
万物有灵
  一夜之间。北天竺诸国,街头巷尾,车水马龙。汉式公车,往来奔走,络绎不绝。
  各城署寺,如雨后春笋,纷纷建立。吏治体系,有效运转。旧貌变新颜。
  驾车驽马,亦换成天竺马。乘象实过于缓慢,多被改造成机关战象,不为驾乘。尤其羯陵伽国“出大青象,超乘致远”。大青象,便是“大型青野象”。可搭载专用攻城兵器,改造成“机关攻城象”。又称“大青攻城象”。
  攻城拔寨,无往不利。
  蓟王将最大陆行兽,与最强机关器,合二为一。其自走属性,可在天竺崇山峻岭,沼泽丛林中穿行。其战力,远超轨路攻城器。对“国境之内,数十小城,接山岭,据海交,城既坚峻,兵又敢勇,威雄邻境,遂无强敌”,有奇效。百乘帝国所居中部台地,水陆皆不畅。机关巨舰难以抵达,轨路难以铺设。唯机关战象可涉足。
  尤其“接山岭,据海交”,“城既坚峻,兵又敢勇”。山地攻城,仰攻本就不易。还需防礌石滚木,乱箭如雨。轻则损兵折将,重则全军覆灭。
  今蓟王已尽得北天竺,三登富庶之地。中部台地,地广人稀。又峰峦叠嶂,山林茂密。百乘诸国,行坚壁清野,据险自守。引军强攻,智者不为。
  须知,天竺全境皆种姓。只需稳扎稳打,固守丰州。待千五百万贱种,悉分田宅牛马,永不为奴。必有中部台地奴隶,举家北上。甚至一夜之间,举村无踪。千里之地,人去屋空。
  如此持续失血。百乘王朝不攻自破。
  众所周知。奴隶王朝,其核心生产力,便是奴隶无疑。奴隶大量流失,动摇王朝根基。自上而下,社会失控。上层建筑随之崩塌瓦解。
  蓟王威天下,从不以兵革之利。
  说句笑谭。只需按部就班,作壁上观。蚁民拖家带口,举族来投。百乘王朝,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’。
  一丘之隔。大汉丰州如极乐净土。大汉蓟王乃佛之化身,身证虎衣明王果位。我等身陷阿鼻地狱,焉能不自救乎?
  如前所言。百乘王朝,以案达罗、羯陵伽,二国最为强盛。自金耳国,“西南行七百余里。至羯陵伽国”。玄奘西行时,原羯陵伽国,已分为三国。沿半岛东海岸,自北向南:乌荼国、恭御陀国、羯陵伽国。
  或曰,乌荼乃“乌替卡尔”之略称,意为“北羯陵伽国”。
  乌荼国,“周七千余里。国大都城,周二十余里。土地膏腴,谷稼茂盛。凡诸果实、颇大诸国。异草名花,难以称述。气序温暑,风俗犷烈,人貌魁梧,容色黧黮(lí
dǎn,黑色斑驳貌)。言词风调,异中印度。好学不倦,多信佛法”。
  蓟王攻占金耳国,又据折利呾罗城。羯陵伽三国唯一屏障,便是东高止山脉。自发行港,西北行,穿越东高止山脉之康度山。可入恭御陀国(中羯陵伽国)。“从此西南入‘大荒野’,深林巨木,干霄蔽日,行千四五百里,至(南)羯陵伽国”。
  足见恭御陀国,既中羯陵伽国,承上启下,位置至关重要。若击此地,可断羯陵伽国首尾。羯陵伽国先降。案达罗国独木难支,亦随之降服。二强国先后归降,百乘王朝,亦无例外。
  蓟王向来未雨绸缪,以备不虞。若贵霜并西部总督区,无从给予百乘王朝足够压力,又或者败相已生。以雷霆之势,攻破羯陵伽国。以攻代守,亦是上上之策。故提前布局。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
  诚然。若贵霜西部总督区,能借胜战之威,固守西部海岸平原,及耐秣陀河沿岸。将百乘王朝逼入东西高止山脉之内。南部毗邻潘地亚王朝,北部金耳国又为蓟王所占。如此四面合围,再加奴隶逃亡不断,百乘必灭。存亡之际,生死关头。举国羁縻于大汉丰州,亦是情理之中。
  若能将百乘诸国,全盘接收。再命其整兵南下,攻入潘地亚三国。助蓟王攻略黄支国。纳天竺半岛入汉,指日可待。
  蓟王一日不走。贵霜王便得一日心安。毋虑安息大军,背后一击。全力清剿残余,加固城池,购买蓟国机关巨舰,立贵霜水军,巡弋西岸良港,扼断耐秣陀河。
  摩揭陀国,华氏城。香花宫,前殿。
  大行令虞良,奉书来报:“主公,优禅尼王,遣使上书,欲求邦交。”
  “优禅尼王?”蓟王略作思量,这便醒悟:“可是贵霜塞人总督。”
  “正是。”
  “总督何名?”蓟王又问。
  “耆婆达曼。”大行令答曰。耆婆达曼,乃由二梵语组成。“耆婆”(Jiva),意为“灵魂”、“生机”、“有生”等。谓“万物有灵”。“达曼(daman)”,乃“大人”、“首领”之意。
  西部总督区,定都优禅尼城。城邦,多以城为国名,优禅尼王,亦可称为优禅尼国之王,即“邬阇衍那”。又称温逝尼国、郁支国等。“周六千余里,国大都城,周三十余里”。
  贵霜西部总督,自称优禅尼王,亦无可厚非。然毕竟羁縻于贵霜,乃是其属国。蓟王与贵霜,相约兄弟之邦。属国遣使,欲结邦交。颇多耐人寻味。
  “贵霜王,必知。”军正沮授言道。
  蓟王轻轻颔首:“召来一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少顷,便有西部总督使节,登堂入殿:“下臣,拜见王上。”
  “贵使免礼,赐座。”汉语精纯,蓟王已见惯不怪。且观使者,必出塞种。
  “谢王上。”使者,称谢落座。
  “贵(国)主,所为何来。”蓟王先问。
  闻蓟王称“贵主”。使者心中一喜,这便振奋作答:“回禀王上,我主欲求通商互市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蓟王和煦一笑:“贵主,欲求何物?”
  “白波斗舰。”使者直言相告:“为立水军,守备国境。”
  果不出蓟王所料。西部总督遣使,必出贵霜王授意。换言之,贵霜王已生退意。贵霜二十万大军归国,大“海交(坎贝湾)”、并耐秣陀河沿线防御,皆需西部总督,独立承担。
第173章
群岛之地
  贵霜王此番命西部总督遣使,亦是投石问路。若得蓟王许诺,缔结邦交。则可知,蓟王默许贵霜班师。若婉拒结交,则蓟王不欲贵霜王先行退兵。若蓟王虽许结交,却拒授白波斗舰,则又另当别论。
  国国之间,利益至上。毕竟与大汉一藩,上邦相交。贵霜王投石问路之举,颇多小心翼翼之嫌。足见谦卑之姿。
  “可也。”蓟王欣然应许。比照黄支国售价。贩与优禅尼王百艘白波斗舰。金瓯船坞,已无余船可卖。无妨。蓟国五百城港,月有新船下水。飞车翀嚣,四海乘风,不日可至。
  诚然。出金瓯船坞,乃蓟王家产。出城港船坞,则归蓟国所有。有内外府库之分。
  众所周知。王家用度,皆出蓟王私产。民脂民膏,不取分毫。便是三十税一,亦多用于国计民生。如今百官俸禄,皆出太仓苑。更何况,蓟王家俸、供奉,足可自食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0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