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5/2006

  乌莲点头:如此甚好。
  铸轨无需耗费龟兹钢锭。一般的铁矿石就好。这便命宗人去贩购铁矿石。
  西林邑原先是一块林间空地。横竖二里有余,不到三里。夯筑西林垣墙时,刘备特意命人伐木垫土,凑足三里。面积本就不大,沿墙内建了一圈铁轨后,中间的空地全都种上了苜蓿。如今苜蓿地已被大大小小的帐篷占据。这些胡人,也是自来熟。又或者到了少君侯这里,感觉宾至如归。反正也没见把自己当外人。
  据说,其中有不少是曾经鲜卑王骑的部族。最后残余的鲜卑王骑被俘后,一直关押在白檀城牢内。后来高车副伏罗氏送来大单于一众首级,又当面展示。言,大单于已死,你等皆不用再为其尽忠。
  正如乌莲在演武场将胡杂贼酋的紫貂皮胄,遍示场中妇孺一样。
  见大单于首级,依照草原惯例,被俘鲜卑精骑,纷纷投靠杀死鲜卑大单于的副伏罗氏。然而,其中亦有不少人认为,真正杀死大单于的其实是汉胡骑校尉,临乡侯刘备。是他先杀死了大单于的一世英名。而副伏罗氏杀死的,不过是个垂垂将死的鼠疫病人。
  这其中,尤以鲜卑王骑居多。约有一千王骑,不愿投副伏罗氏。说只愿投汉胡骑校尉,临乡侯刘备。
  留守白檀城的三位将军,受刘备分功大恩。便不曾阻拦。遂让王骑从鲜卑牢营中领出各自家人,由卢龙塞入关。拖家带口,迁往楼桑。
  又传令沿途乌桓突骑,一路追随警戒。
  胡人听命强者。“违大人言死”,“部众莫敢违犯”。自愿投靠,又岂能有二心。一路秋毫无犯。这便是西林邑一千余户‘零散部族’的由来。
  最高兴的莫过乌莲。鲜卑王骑的战力,她深有体会。若不是遭遇步战无敌的丹阳白毦,断不会败得如此惨烈。先前刘备夜袭鲜卑王庭,令乌延和乌莲领军埋伏山脚。左右奔出,截杀王骑。乌桓突骑若非借人数优势,王骑又被丹阳白毦杀散,断难取胜。足见王骑之强。
  后来刘备再携丹阳白毦,尸堆搦(nuò)战。王骑亦连出三阵,皆是千骑。死战不退,虽被丹阳白毦乱刀砍杀,却没有后退半步。死的惨烈。许多杂兵队伍,折损不过十之二三,便崩溃逃散。单凭这点,就足可说明王骑有可取之处。
  兵为将胆,将是兵魂。
  这支王骑若是由少君侯统领,必是另一番景象。当然,装备也要换装成楼桑兵甲。
  这些都不急。
  先把西林邑建好再说。
  车楼,和在邑中五里长街上往来折返的舫车类似。大阏氏曾说,草原半年酷暑,半年寒冬。游牧民族有一半的时间车居。故而除了帐篷,就是篷车。这也是习惯使然。一时难以更改。刘备才造车楼,令胡人安有所居。
  如今只需在围绕城垣一圈的铁轨上,续接一行行横轨,便能在轨道上排造车楼。还可像后世的列车一样,连成长串。
  技术不复杂。
  刚刚锻造好百炼凤羽刀的铁匠工坊,高炉尽开,开始冶铁铸轨。矿石正从临近郡县源源不断运来。听闻是少君侯要用,各地豪商慷慨解囊。足量售出。价格不仅不高于市价,且品质上佳。
  士农工商,国之石民。
  说出易,行却难。放眼北地,也只有少君侯言行合一。真将商贾、工匠与士大夫、农人,等量齐观。
  轨路铺好一节,便有一座车楼,紧跟着耸立其上。
  车楼共计三层。高五丈,广两丈,长十丈。
  自带一套可移动式车载双翁化粪池,足够一家数日所需的储水箱,及可全部闭合成箱体的包铁门窗。皆是辽东盐渍木。涂漆包铁,防火防盗。门窗开关自如,顶层亦建有望楼、女墙等,可居高射击。
  房间底层,设有手动压杆。只需上下搬动压杆,车楼便能在轨上自行。一层为马厩,自设一门。二层,三层为居室,与马厩隔离。三楼辟有天窗,登楼顶,便是望楼,女墙。弓箭可御来犯之敌。
  车厢底部周围,皆设有包铁挡板,几与地面齐平。远远看去,与矗立在楼桑的重楼无异。
  因全是木质。车楼建造极快。
  厢内四面钉上皮毛,地上张铺地毯,与帐篷无二。居中还放置一火炉,长长的烟管直通楼外,烤肉、烙饼,烧水皆可。
  十分的方便。
第069章
吾家麒麟
  并非只有冬季,胡人才车居。逐草而居时,胡人亦会乘帐篷高车迁往新牧场。这也是一段不短的旅程。转移牧场不难理解。牛羊遍野,终归会将一片草场吃光。为了不使牛羊啃食草根,影响来年牧草的生长,便要换一处新草场放牧。
  只是长草的地方,并不能成为牧场。水草、水草,除了草,还要有水源。故而,有经验的牧人心中,便有一片片适合迁徙的牧场。放牧,在刘备看来,其实就等同于看天吃饭。
  草原上,堪称灾难的因素有很多。狼患、蝗灾、旱灾、雪灾。还有大疫。诸如此类。
  ‘饥寒起盗心’。故而,连年抄掠边郡。
  对千余户‘零散部族’的到来,刘备一开始报之以十二分的警惕。毕竟数月之前,还是生死大敌。双方搏命对战。王骑同袍,甚至亲生兄弟,多有死于刘备之手。岂能不心存恨意。
  说与乌莲听。乌莲却轻轻摇头。言道,草原儿郎便是如此。先前听命于檀石槐,任其驱策,不避生死。大单于一世英名,毁于你手。你便是草原上最强大的那头苍狼。于是,他们又听命于你。这,便是草原的道义。
  杀死老王便是新王。
  刘备理解了。
  只是,草原的规矩不应该只针对胡人吗?
  乌莲答道,你是胡骑校尉。阵中又有王兄和我。当然符合草原规矩。
  这下全明白了。
  乌莲断言,还会有更多的鲜卑精骑,南下归附。
  刘备叹了口气。心中不禁徒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的怅然之感。小时候,总以为敌人都是罪恶滔天,恶贯满盈之辈。长大了却发现,有时候不过是为了挣一口饭。
  见刘备沉默不语。乌莲忽又说道:“蕃邸有一位熟人,想见你。”
  刘备还未从复杂的情绪中走出,便随口应了声。
  乌莲又道:“要不,我去给你捎个话?”
  “咦?”刘备这才看向乌莲:“去给谁捎个话?”
  乌莲却卖了个关子:“待我问好再告诉你。”
  刘备点了点头。乌莲清白无心计。不想说的事,他绝不会再问。这么长时间相处,不是家人胜似家人。刘备念着她的好。
  几匹千里神驹,入后院马厩,可把苏双紧张的不得了。整日不得安生,晚上也要起来数次下到马厩查看。生怕与青駹抢占槽头。好在青骢马给了周泰,不然指不定要乱成什么样。
  左右告诉刘备,这便找来苏伯,单独隔出三座宽敞的大马间,供白蹄乌、黄駥、白龙居住。
  趁此机会,刘备便封张世平、苏双为洗马。秩比六百石。
  苏双仍要推迟,却被刘备好言阻止。秩比六百石,月谷六十斛,一年七百二十石。折成五铢钱,为二十一万六千。
  苏双和张世平骤领高俸,心生不安。不料侯府上下,邑中内外,皆交口称赞。一金知人心。掷金买病马。皆是少君侯旧事。苟富贵,不相忘。两位少时好友,今食高俸。正如少君侯仁主之风。
  立夏之后,开始育秧。
  此乃稻作至关重要的一步,不得有丝毫差错。圩田还在深入。待育秧结束,插秧始。可得新田五十万亩。今年临乡将有美田,百万亩。
  少君侯是临乡之主。圩田百万亩,却没有私占半分。家中还是溪谷那百余亩水田。如他所说,母子二人,妻妾八个。百亩已食之不尽。
  临乡计: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二戸,十八万一千四百二十余口。年前‘人岁六十三钱’的献费。刘备足足交了一千一百四十二万九千四百六十钱。
  经由黄门令左丰上报禁中。在诸侯中排在前列,十分靠前。圣心大慰。这便询问左丰:不是说临乡百里水泽,无有寸土。何来如此多的民众?
  左丰这便将少君侯,圩田造地,建楼筑城,广纳流民,恤养孤贫。绘声绘色的说与圣听。
  陛下听后,龙颜大悦,不禁抚掌长叹:果是吾家麒麟子。
  左丰亦喜气洋洋。
  开春后,颁下北伐封赏圣诏。左丰自请赴楼桑宣诏。
  此次封赏,甚是隆重。所携队伍浩浩荡荡,车长数里。旌旗蔽日,人马如龙。黄门令左丰少年得志,意气风发。一路行来,鲜衣怒马。路上车辆行人避恐不及。沿途传舍更是殷勤备至,不敢怠慢。
  车速忽缓。正闭目养神,以待夜宴大杀四方的黄门令,这便询问窗外虎贲。
  答曰:有一队士子出行,牛车缓慢。淤塞官道。
  左丰又问:距临乡还有多远?
  答曰:前面便是楼桑。
  左丰笑道:定是学坛儒生。且让路!
  虎贲高叫:让开道路!
  待牛车抵近,左丰掀帘视之。车上儒生,纷纷起身道谢。
  左丰脸含笑意,挥手相送。
  待牛车驶过,车队这便启程,奔赴楼桑。
  若论繁华鼎盛,洛阳自是天下第一。然小小楼桑,却胜在堆高成夏,重楼林立。尤其夜晚,堆光如昼。街道上人来人往,不减半分繁华。
  最关键。出禁中,来楼桑。左丰如鱼得水。平日里谨小慎微,恪守本分。在楼桑,却百无禁忌。往日里察言观色,心机深沉,皆无用武之地。少君侯待人赤诚,当以心腹相托。岂能以心机相待!
  上次一别,不过年岁。
  少君侯丰神朗俊,形貌昳(yì)丽。身长八尺,自有威仪。虽立在阶下,却长于后人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