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4/2006

  此枪亦有六十斤重。太史慈却能只手提起,轻若无物,堪称神力。
  后院槽头良驹,青骓刘备出征前,便给了牵招。太史慈早就眼馋一头被母亲取名駜駽(bì
xuān)的良驹。駜,意为肥壮强健。駽,指青黑色的马。亦称“铁青马”。
  駜駽,便是指强壮的铁青马。
  駜駽也有三岁龄。央求刘备,这便给了太史慈。
  铁青马、飞廉枪。便成了太史慈的标配。盔甲却不用搪瓷札甲。想穿鼍龙具装。苏伯又在鼍龙甲之上,覆盖细密锁环。制成镶环具装铠。给太史慈披挂。
  太史慈猿臂善射。刘备从缴获的角端弓中,选一张三石白角弓。一并送给他。太史慈大喜。整日弓不离身。长枪携带不便,便又托苏伯锻造了一对百炼羽纹手戟,自己取名:斩薙(tì),整日斜背身后。
  斩薙,有二意,割草、砍杀。二意合一,上阵杀敌如割草。名字取得相当了得。
  义母来问,太史慈不过年十二。身形还要长。现在就打造兵器,是不是有些早?
  刘备却笑答,无妨。兵器随时都可以锻造,不过是多花些工本罢了。能有一套趁手的兵器,对武将来说,实在是太过重要。刘备又问黄叙,奔牛儿却摇头。说自己的兵器还没想好。只讨了后院槽头一匹浑身火红的小马驹。马驹毛色如火,十分神骏。母亲取名:赤骍。
  骍(xīng):赤色马也。
  小马驹的父亲是黄忠的龙爙。母亲是一匹马市胡商赠送的大宛母马。前些年,北地酷寒,三郡乌桓牛羊多有冻毙。上谷乌桓王难楼便托马市胡商来求刘备。想用皮毛换粮食充饥。刘备点头允许。助上谷乌桓熬过寒冬,并未伤及元气。开春后难楼便遣人送来良马十匹。以示感激。其中便有这匹大宛母马。
  话说,此次北伐。刘备在大单于帐中发现的金胆黑熊极品锦垫,后被人悄无声息的取走。想必是上谷乌桓王难楼所为。
  刘备并未声张。
  彼时鲜卑势大,高车十二部尚且行和亲之策。上谷乌桓不过是送了张寝垫而已。
  这点容人之量,少君侯又岂能没有。
第067章
大明轮船
  白蹄乌刘备遣人送给了张小胖。
  张小胖回信感谢。又问刘备北伐诸事。刘备便捡要紧的说给他听。
  张小胖恨不能早点长大,与刘备一同上阵杀敌。又说父亲看管甚严,不准外出。整日学文习武。如今已能开二石强弓,骑术亦颇多精进。若是家父允许,骑上白蹄乌,瞬息可至楼桑,与大哥,母亲团聚云云。
  张小胖和刘备时有书信往来。北出塞外,一去数月。军务紧急,刘备便与他断了书信往来。如今返回楼桑,张小胖书信甚是频繁,询问北伐诸事居多。貌似对行军布阵,十分感兴趣。
  刘备想了想,便将恩师所授行军布阵,兵法计谋,编撰成册。顺带把自己整理的三十六计,一并送给他。都说猛张飞,其实不然。张小胖用起计来,也十分高效啊。
  楼桑特产,先有寝垫、松泉酿,又有毛毯、鱼酱、香肠、稻花鱼、禾鲤干,如今新有督亢粳米。刘备先时便甄选出锦垫、香肠、松泉酿、金丝毛毯,合称四大名产。先是风靡北地。后又贩卖大江南北,天下知名。如今已能凑齐八大名产:锦垫、香肠、鱼酱、禾鲤干、松泉酿、金丝毛毯,兰熏火腿,督亢粳米。
  兰熏火腿,亦不复杂。在盐渍、烟熏、发酵等工序,腌制动物后腿时,用西域香料烟熏。南蛮山猪和草原香猪经上盐、整形、翻腿、洗晒、风干等程序,数月乃成。香味浓烈。便于贮存携带,畅销大江南北。
  百里水泽,鱼米飘香。稻花鱼食之不尽,晒成禾鲤干,捣成鱼酱。草原牛羊亦食之不尽,做成香肠、火腿。剪下的羊毛,纺成毛线,织成地毯、羊毛衫。楼桑一城,已无法满足不断抵达临乡的客商。郦城、督亢二城百姓,亦加入其中。产量大增。清溪、郦亭沟、督亢沟,三条水道,舟樯如织,商贾云集。
  官道上车马如龙,亦是人声鼎沸。
  粒粒洁白的“河东大盐”。腌制的鱼酱、香肠、火腿,色正味美,久存不腐。故而经常有辽东盐船沿大河而下,入汶水,经老鸦渡抵达清溪。
  大盐一石,值八百钱。百石盐可卖八万钱。
  辽东盐商,见楼桑车轮舟往来,灵活迅捷。便想以盐价折算船价。无奈船坞繁忙,自家订单尚且不能完成。无力为盐商督造。
  盐商来找楼桑长乐隐。乐隐笑道,这有何难?造新船难,改旧船易。何不把盐船改造成车轮舟?
  盐商大喜。便又去寻船坞主事。主事告知苏伯,苏伯又来禀报刘备。刘备欣然点头,可也。
  苏伯又问,这改造费又当如何收取。
  造一艘百石车轮舟,材料人工,共需两万五千到三万钱。只是改造的话,材料人工皆能省下颇多。然而,车轮舟贵在技艺先进。不能以成本价来折算。
  刘备想了想道:跟盐商说,若能降低盐价,可免费为其改造。有多少盐船,便可为他改造多少。
  苏伯领命而去。
  不久,便和盐商谈妥。大盐一石,可贱卖五百钱。
  刘备甚喜。这便让船坞为其改造车轮舟不提。事实上,盐价之所以昂贵,与其运费相关。“一车载二十五斛,与僦一里一钱。”僦车一里一钱,河东到涿县,辗转两千余里。故而盐价需要八百钱一石。
  改用舟船,运费自能降低不少。还卖八百钱,便是高价。五百钱也有薄利。若改成畜力驱动的车轮舟,运费还低。故而精打细算的盐商,这便主动降价,只为能改造船只。
  刘备欣然同意。
  于是车轮舟便随辽东田氏、河东盐商,贩运大江南北。渐被天下知名。
  盐商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。改造之后的盐船,运费降低。于是再贩卖大盐,无论是楼桑还是大江南北,折算成盐价,都可比其他盐商价低。同样是一船大盐,别家卖八万钱。他卖七万钱。且利润还更高。同样是河东大盐,自然都买他家。份额亦随之增多。遂成巨富。
  河东盐商,视车轮舟为神物。这便纷纷贩盐楼桑,不求赚钱,只为改造盐船。
  刘备来者不拒。
  亦不怕技术外泄。车轮舟的原理并不复杂。然而考验的却是从设计、铸造、安装、维修、保养等一些列的技术规程。其中缺少哪一环,都力有不逮。仿造易,运行难。长久运行更难。故而还要定时往返楼桑船坞,维修保养。将铁匠铺搬去督亢后,工坊区颇有闲地。刘备便命苏伯扩建船坞,改成前后两列,六座百石船台。还有两座独立的五百石大船台。
  五百石以上,多是双桅式楼船。在长江、大河,以及近海航行。需助风力。若只用人力排桨,已难驱动。
  然而,大桨轮(明轮)的出现,让五百石商船,舍桨弃帆,成为可能。
  五百石车轮舟,长三十六丈,广四丈一尺,高七丈二尺五分,设八座大桨轮,以畜力驱动,暗藏撞角。称:“明轮船”。可容战士五百人,装货五百石。
  时下造船,非以吨位,而是以长度“丈”来计算。有豪商,比如辽东田氏,有船一千丈。
  明轮船,清溪上游水路无法通行,却可出白湖水砦,入督亢沟渠,经南巨马水,再入郦亭沟水,往返与郦城、楼桑之间。出海更简单。濡水合涞。南北巨马水合成涞水,可入渤海。沿内海航线,便可舟行南北。
  时下城池皆依山傍水。除了据险而守,也享航运便利。水运远比陆运省时省力,节省成本。
  明轮船有优势,也有劣势。若卷入水草,桨轮栓塞。便无法驱动。
  后世水战,便有‘扎巨木为筏,塞诸港汊,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,草木壅积,舟轮碍阻不行,束手被擒’的战例。
  想要解决水草缠绕的问题,其实很简单。桨轮外罩铁丝网壳,便可。
  更有甚者。苏伯受割草车启发,在轮毂与轴架间安装旋刀组,用以割除桨轮吸入的水草杂物。效果斐然。只是用此法,太过耗费畜力。刘备便命人将旋刀新用一组齿轮单独驱动。需要时,可使船上兵士合力摇动。如此蓄力驱动桨轮,人力驱动旋刀。成效斐然。
  明轮船一出,又将轰动临乡。
第068章
西林大建
  鲜卑战败。草原无主。许多牧人被掠入中原。因刘备家艳婢中颇多胡女。少夫人公孙氏亦有外族血统。且常伴少君侯左右的乌莲,亦是乌桓王妹。加之邑中胡姬众多,好妇、舞姬、市侩,皆有。
  于是,‘鲜卑婢’,风靡邑中。
  历史也是如此。在新罗婢没有风靡大唐前,鲜卑婢便已风靡两晋。
  《世说新语·阮咸追婢》中记载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,骑驴追婢。便是追一名鲜卑婢。
  这些鲜卑女子,皆是三郡乌桓从草原上抄掠而来。姿容艳丽,肤白如玉,被高价贩卖。一个妙龄鲜卑少女,竟作价十万乃至百万钱。别说三部乌桓,便是刘备也不禁咋舌。
  于是,抄掠来的鲜卑女,皆被三郡乌桓善待。乃至她们的家人,生活也一同变好。
  楼桑繁华富庶。少君侯宽法严律。又耻于蓄奴。故而被乌桓贩来的鲜卑女,皆获优待。许多日久生情,纳为妻妾,亦是平常。
  刘备虽抵触人口贩卖。可若能让乌桓善待鲜卑部民,又促进鲜卑汉化。也就没有反对。只不过,雇佣、聘娶劵书却要一丝不苟。严格执行。若遇抛弃虐待,定严惩不贷。
  初时,身不由己,被乌桓贩卖。随着鲜卑婢在楼桑生活安定,常与族人互通消息。后来,便有越来越多的鲜卑女子,自愿远赴楼桑,暂居蕃邸。在市楼签订受雇劵书,成为鲜卑婢。
  所谓‘富长良心’。楼桑邑民与人为善,仆人亦受善待。比起草原生活,简直云泥之别。吃饱穿暖,又无重体力劳动。乐不思归。
  所谓‘饱暖思(yín
yù),饥寒起盗心’。
  人皆一样。并无汉胡之分。乐不思归的鲜卑女纷纷思春。
  于是、娶妻纳妾鲜卑女,又成楼桑风尚。很快殃及临乡。甚至关外草原上的零散部族,亦纷纷携女南下。西林邑竟不知不觉,涌入千余户!
  中央偌大的苜蓿草场,皆备帐篷占满。
  好在堤上苜蓿丰茂。牧民泛舟来割,足以自用。
  只是这千顶帐篷,实过密集。不仅易染病疫,也易引火灾。乌莲来找刘备。
  刘备这便说道:不如苜蓿草场也建车楼?
  乌莲摇头:无轨如何建车楼。
  刘备笑道:那就铺轨便是。轨路如街道。纵横交错,轨上再架车楼,不正如楼桑这般?
  乌莲不禁咋舌:若是全铺上铁轨,耗费颇巨。
  刘备笑答:此次北上,斩获颇多。有余钱贩来足量铁矿石。只需舟行督亢,运抵铁匠工坊。便可随时铸成铁轨,再送到西林港铺装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