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5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51/2006


第240章
咸海飞地
  年末,贵霜王凯旋,重返富楼沙。类比罗马战俘游街,引城中万民空巷。尤其夺回西天竺沿线平原,并婆卢羯车港。挟战胜之威,当可坐稳王位,再续国祚。
  与此同时。安息东部联军,亦自康居归国。安息王子,因与绿洲之主,北境之王,蓟王刘备结盟互市。引强援相助,继承大位,几无悬念。
  见机已到。蓟王遂命西域都护府,强势介入。主导三家和谈。双方各自罢兵,然需予北匈奴,立足之地。此乃握手言和之前提。
  将北匈奴,置于何地。蓟王先前,并无定论。百官倾向于,入西域都护府,仍居乌孙旧地。蓟王彼时,颇为意动。然待攻取北天竺,立丰州。又得条支国,据波斯大湾。蓟王当机立断,传命西域都护府。取咸海周遭之地,安置北匈奴。
  蓟王圈定之地,正是时下欢潜。
  前汉时,称驩潜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(大)宛西小国驩潜、大益,宛东姑师、扜罙、苏薤之属,皆随汉使献见天子。天子大悦。”既此。
  北魏称呼似密,唐始称火寻,又作货利习弥伽、过利、火辞弥。故地在今中亚,阿姆河下游一带,王治“急多飓遮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‘乌尔坚奇城’,离阿姆河下游入咸海处不远)”。俗信佛教,民以农耕,兼营畜牧。商业发达。唐贞观中,遣使通好,后朝贡不绝。先后羁縻于安息并贵霜,唐时又属康居。系康居小王,奥鞬城故地。依附强者,此乃蕞尔小国,夹缝生存之日常。
  如前所言,光和六年,贵霜胡毗色伽二世王在位,康居、大宛先后摆脱羁縻。呼罗珊、欢潜,亦脱离统治。贵霜帝国江河日下,衰败迹象,日渐显露。幸得蓟王相约,共击天竺,为国止血,再续国祚。然康居、大宛,二强国脱离,并入西域都护府。此消彼长,羁縻欢潜,贵霜实力不济。更加助西部总督区,光复失地。战线绵延,于国不利。
  故于贵霜而言,将欢潜,让与北匈奴,亦无不可。
  于安息而言,咸海飞地,包夹沙漠隔壁,譬如鸡肋。不取也罢。
  蓟王遂命康居、大小乌孙,并北匈奴,共组联军。由西域都护府,前陇西南部都尉,今绥西左将军马翼,统领。兵进咸海,攻取欢潜国。与奄蔡国,一下一上,扼控咸海,并西抵里海东岸。那时,只需凿渠(伏尔加河—顿河运河)连通水路。便可经里海,直入黑海。进而舟行地中海。
  蓟王此举,乃为东罗马积势。
  只需占领埃及、阿拉比亚、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。再加潜国、奄蔡二国之地,蓟王便足可立,东罗马帝国。坐东望西,从壁上观。吞并西罗马,指日可待。
  俗谓“一口吃不成个胖子”。肢解后再徐徐下咽。
  条支国,乃吞并美索不达米亚之绝佳锚地。亦是真·天下棋局,落子之处。断不可有失。疏通水路,穿渠圩田,待七城之地,粮草足可自给。便是蓟王,出兵之时。
  蓟王窃以为。正如贵霜新王登基,外战立威。安息王子登基之日,便是出兵罗马之时。毋论胜负,必有可乘之机。
  时下,只需静观其变。
  难得蓟王与安息、贵霜,皆已缔结邦交。西胡都护府,共组十万联军,经奄蔡国,顺下咸海。攻灭欢潜,势在必得,当无有意外。
  若有意料之外。于蓟王而言,焉知非福。
  七岛造毕。将作五行船,随干支海市,渡海而来。泊于甘英港。蓟王遂命人,为未及孕身之云霞卫,量身锻造,清钢陨琉璃内甲:云霞卫衣。
  水行船,改两歧帆船。金行船,锻坚兵利甲。木行船,造各式机关。土行船,营土木工程。
  条支国,本就是贸易城邦。绝非蛮荒之地。亦是不战而得之。城池保存完好,稍作改造,便可为蓟王所用。再以蓟国营城术,升级替换。潜移默化,皆归汉制。
  话说。历经十余日,风雨兼程。五位维斯塔贞女,安然抵达条支城。
  凭阿奇丽娅所赠传符。一路通行无阻。升船宫,入偏殿,洗漱更衣。静待蓟王召见。
  循例。船宫侍医,需先录诊籍。有阿奇丽娅全程陪伴。众姐妹,虽羞涩难当,却也无有避让。阿奇丽娅私言相告,此乃蓟宫仪。除去验明正身,亦为查验隐疾,杜绝暗器。“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”。夫君位高权重,牵连甚广。断不可,轻身涉险。
  见众姐妹,若有所思。阿奇丽娅,又言道,夫君自出巡各地,多有属国奉献美人,不下数万。夫君却悉数婉拒。除后宫妃嫔,绝不临幸外妇。守身如玉,从未放滥。
  闻各色美女,不下数万。众姐妹,无不咋舌。正如船宫巨大,超出想象。赛里斯人,北境之主,亦非常人,可及。
  既是宫仪。必从头至脚,修饰全身。而后由内至外,更换宫装。再由阿奇丽娅,亲传言行举止。务必习练纯熟。
  参照蓟王头上,那一长串伟大的词缀。寻常人等,想见一面,难比登天。
  “如何?”出偏殿。椒风美人,低声相问。
  侍医长,轻声答曰:“完璧之身,俱合法相。”
  “善。”阿奇丽娅,终得心安。又叮嘱道:“毋需外传。”
  “喏。”侍医长,领命自去。
  利益勾连,是其一。情义羁绊,乃其二。一人力孤,众人势强。上代资深修女,若能皆为夫君所用。可说大贞女,东引圣火。
  助秦后,重夺罗马大权。
  唯一所虑。夫君有言在先,轻易不行和亲。却不知,此番能否破例。
  思绪纷繁,一时无解。阿奇丽娅,这便经十字飞阁,入正殿。乘天梯,直升爵室。
  门前云霞卫,含笑示意。放椒风美人入内。
  远窥夫君,和光同尘,内敛锋芒。与众妃谈笑自若,处之泰然。柔情蜜意,不由心生。
  星昴·赛拉娅,曾问:今昔相比,得失几何?
  阿奇丽娅,答未可知。
  谓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
  忆罗马旧事,阿奇丽娅,心如止水。不知何时,已不怀念。得失,早无所谓。
  “拜见夫君。”椒风美人,近前失礼。
  “免礼。”蓟王一笑扬眉。
第241章
气动机关
  阿奇丽娅,就坐于英妮娜身侧。二人同为椒风美人,更为秦后媵从。循古礼。若有一日,秦后薨。二人之一,可继为秦后。诚然,两汉宫仪,与上古诸侯国礼,多有异同。
  “贞女,一路安否?”秦后必有此问。
  “一路平安。”阿奇丽娅答曰。
  “待玛依莎执事,至叙利亚归。再觐见夫君不迟。”秦后言道。
  “喏。”阿奇丽娅,俯首领命。
  蓟王命两歧商会执事茱莉娅·玛依莎。与其夫,叙利亚总督盖乌斯·尤利乌斯·阿维图斯·亚历克西亚努斯,商谈互市,尚未归来。明年初春,蓟王当携秦后东归。神庙私贩,当由商会接手。为双方引荐,亦是善后之举。
  爵室居高俯下。三面清钢琉璃壁,将条支城港,一览无余。湾顶海风,吹尽闷热。爽朗宜人,心旷神怡。后妃皆知。少时,蓟王便喜居高远眺,俯瞰楼桑邑中,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。
  虽年过而立。兴趣盎然,有增无减。
  谓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七城之地,日新月异。一月不见,七城水路通畅,秩序井然。商业城邦,如西域诸国,丝路流金,不善农耕。空守两河沃壤,却任由洪水泛滥,良田荒芜。周回二千里,百万之众,粮秣竟不能自给。足见通商利大。
  将作寺能工巧匠,已初探水情地利。言,可辟良田一千二百万顷。盛产:麦、粟、豆、蒲桃、橄榄、亚麻、棕榈、椰枣、阿驵(无花果)、石榴。
  只需筑堤锁水,通渠圩田。足可自给。百万客籍,正当其用。
  不能自给前。丰州一季三登谷,可广输海湾。论种田,蓟王已天下无敌。
  潜移默化,润物无声。便是文明之魔力。自登宛若神居,金乌船宫。贞女团姐妹,便不由自主,沉醉其中。得阿奇丽娅陪伴,遍游内外。深入船腹,亲眼得见,雏鸦蛰伏。令众姐妹,惊呼不已。各式机关器,上下联动,整齐划一。坚木船舱,石绵底衬,(珍)珠釉(浆)涂壁。丹青素垩,雕楹漆铜。水暖、水洗、水淋,设施齐备。七殿上下,署寺鳞次。甲板内外,工坊栉比。
  海上船宫,实至名归。乘员三千人,载货三万石。人员精简,满载五万石。待清钢龙脊造毕。载重当倍增。银炭高炉,将炉温轻而易举,提升至炉火纯青。钢铁时代,即将到来。蓟王窃以为,钢铁巨舰时代,为期不远。
  诚然,木质帆船,亦有优势。船身轻,吃水浅。可入内河航道。远航航行,钢铁巨舰,更为坚固安全。
  蒸汽动力,代替牛马。蓟国将作寺,亦在孕育。蒸汽文明,当可预见。
  正如蒸汽火车、蒸汽轮船,大行其道时,路上马车,仍往来不绝。两个时代,首尾过渡。蓟王称之为,混合时代。蒸汽,便是畜力与化石的过渡带。尤其化工体系,未能成型前。蓟王另辟蹊径,以蒸馏酒精,取代石油。开启蒸汽机关器,新篇章。
  众所周知。蒸馏工艺,简单高效。唯一制约,便是酿造原料。丰年多禾,天下大酺。若遇灾年,禁酒盛行。足见酿酒规模,与粮食安全,息息相关,不可调节。
  蓟王种田二十载。北国千里稻作,一国广济天下。又开海外寄田,并丰州入汉。碧水青禾,季季大熟。丰多酿酒,糜至外贩。
  唯恐,谷贱伤农。蓟太仓,季季三百钱一石谷。无有例外。更加天下三分,群雄并起。阴谋诡计,无心种田。需大量贩入,蓟国粳米。更助推谷物产量,季季暴增。
  此,皆为蓟王蒸馏囤积燃料酒精,开启蒸汽时代,不断积势。
  蒸汽机,类高压锅原理。酒精喷灯迅速加热,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。与现行畜力机关器,大同小异。不过是对接问题。西林少年马钧,并学坛四子,皆参与其中。再加将作寺,能工巧匠,集思广益,共襄盛举。不日,当可大成。
  便是内燃机,酒精亦可升任。更有甚者,与后世化石能源相较。酒精更是清洁能源。环境友好,亦是蓟王所关切。岂能重蹈西陆雾都覆辙。
  稍后,秦后设宴。为贞女团姐妹,接风洗尘。
  阿奇丽娅,引玛琪娅、芙尔维娅(Fulvia)、科妮莉娅(Cornelia)、苏尔庇西娅(Sulpicia)、柯莱丽娅(Claria),觐见。
  如前所言,多年前,秦后便是维斯塔神庙,最大捐助者。罗马父权立国。女性居家从父,出嫁从夫。罗马诸多神祇中,维斯塔女神,掌管家庭。且维斯塔贞女,是唯一脱离父权之罗马女性。被称为“罗马女儿”。正因如此,需为国护火,不得失贞。
  大贞女,亦是唯一入选罗马大祭司团之女祭司。地位崇高。
  当代大贞女,名唤:塞普罗妮娅(Sempronia)。且时至今日,护火贞女,多出罗马历代皇后谱系。或为血亲,或为养女。亲疏不一而足,身份皆属高贵。
  于罗马人而言。护火贞女,可比大汉和亲公主。贵族之家,避恐不及。试想,自幼入神庙,侍奉女神三十载。大好青春,皆成虚度。若将宝贵女儿,用于缔结贵族姻亲。获利之丰,远超奉神。
  大祭司长,先行选定二十家贵女。最终择选六人。换言之,其中十四家贵女可幸免。试想,为求脱困,入选家族,必竭尽所能。为家中贵女除名。即便家道中落,无力打点,亦多养女充任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5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