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5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52/2006

  谓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。又说“敬而远之”。即便服役期满。护火贞女,亦难嫁人。更何况,凸立于父权之外。出庭作证,拥有私产,并可指定继承人。
  以罗马贵族“难以想象之腐朽堕落”。诸多隐私,如何肯日夜被“女神之眼”所关注。
  楼桑将作寺,马钧精舍。
  “噗嗤”声中。袖箭出膛,入木三分。
  “砰——”
  “如何?”诸葛孔明,熄灯仰问。
  “又未联袂而动。”马钧凝眉苦思。单发气动袖箭,早已完成。并发、三发,亦不复杂。然如蓟王传书所言,“联袂而动,顺次而发”。却屡试屡败。
  “‘强弩之末,不能入鲁缟;冲风之衰,不能起毛羽’。”诸葛孔明,一语中的。
第242章
悬而未决
  一言蔽之,泄气。
  一次击发。蒸汽外泄。再次击发,需储存足够蒸汽。故无从达成,蓟王所言,“联袂而动,顺次而发”。
  解决方法,亦不复杂。
  其一,多管,类竽。
  《小雅·鹿鸣》:“鼓瑟吹笙”。注曰:“竽,笙之大者。”
  《说文解字》:“笙,十三簧,象凤之身”。又载竽,为三十六簧。后世,(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)出土汉竽,为二十六管,并设有折叠管,用于产生低音,簧乃用铜片制成。
  笙最初与排箫相似。既无簧片,亦无笙斗,乃用绳子或木框,把发音不同之竹管,编组成器,后渐增竹质簧片,并匏质(葫芦)笙斗。唐代改为木制,世代流传,铜斗又代木斗。最终定型。
  仿照竽,并置二十五管袖箭。各自充气,顺次击发。然过于笨重,且弩机众多,不便操作。此方案遂被马钧舍弃。
  其二,多矢,类箭匣。
  此乃机关连弩之必备。由箭匣填装二十余支箭。行顺次击发。
  问题随之而来。一次击发,蒸汽外泄。效仿医用长流银匜,所造(火)蒸(而)发铜匜。击发后,内部气压下降,乃至后继乏力。亦无从连发连射。
  马钧并诸葛亮,钻研多日,仍旧无果。
  诸葛亮故有此叹:“强弩之末,不能入鲁缟。”
  就单发气动袖箭而言,已堪称实用。呈报蓟王之设计图卷,已与后世单发步枪,颇多神似。亦更像机关连弩并袖箭,二合为一。取消连弩之弓臂,及弓弦。于弩臂之上,加装箭筒。箭筒构造,如医用针筒。内藏活塞及连杆。并以赤金管与蒸发铜匜,及酒精喷灯相连。铜匜内装清水,蒸发水汽。扣动弩机,弩矢射出。蒸汽随之外泄。需继续加热,方能二次激发。两次击发间隔,远大于,连弩“绞(盘上)弦机”。换言之,功效远不如机关连弩。
  蓟王细看图卷。这便心知肚明。马钧,诸葛孔明,需解决蒸汽回路,止回阀门,两大难题。甚至,作为高压蒸汽锅炉之蒸发铜匜,需特别加固,如何补水,亦需深思熟虑。另外,诸如琉璃酒精喷灯,不可暴露在外。被敌一箭射爆,遂成火人。更有甚者,赤金连接管,过于冗长,乃至气动袖箭沉重。且如何减少热损,亦亟待解决。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皆是悬而未决。
  终归,窥破门径。比起少年时,手绘神鬼图板。此时此刻,蓟王无意,置身其中。只因,蓟王于公于私,于人于己。不欲介入,历史进程。蓟王亦欲知,无外力介入,最终成型之蒸发袖箭,与史上气动步枪,有何异同。
  故,蓟王回书,多勉励之词。却对如何改进,只字未提。
  马钧、诸葛亮,于是发奋。定要造出,蒸发袖箭。以报主公,知遇之恩。
  时下,二人尚处于,原理验证阶段。造出可供操作之实物,言之尚早。
  屡败屡战,百折不挠,便是少年。
  稍作讨论,二人又觅得新法。这便如法炮制,再接再厉。
  终归,事在人为。
  条支国,甘英港。国王长堤,金乌船宫。
  两歧商会执事茱莉娅·玛依莎,不负众望。与叙利亚行省,签订互市约书。自条支国,输往叙利亚行省东西珍货,皆免重税。只取罗马行省赋税。然诸如丝绸、珍珠等,奢侈品除外。此,亦是罗马税法。行省无权减免。即便如此,亦是极大利好。叙利亚,千万规模之大市场。即便加增重税,奢靡之风不减。更何况,还有神庙私贩。
  待诸事皆了。
  秦后,遂引贞女团,与茱莉娅·玛依莎相见。
  稍后,船宫返航。神庙车队,可自行与两歧商会,交割蓟锦。十又一辆,由船宫车驾,改造而成之神庙马车,亦交由希俄斯商会,化整为零,先行运送至罗马。
  五位贞女,各负二十匹蓟锦,择日出发。出七城之地,溯河而上。经由皮里亚之塞琉西亚,返回罗马。可想而知,百匹蓟锦,必成连环轰动。
  之所以将十一辆神庙车驾,先行送回。只因需先,自证来路。所谓白手起家,积财而富。百匹蓟锦高价贩出。修缮贞女宫。招募扈从:女学者、女诗人、女工匠、女医者,诸如此类。然后,打造神庙马车,不断扩大私贩规模。此举,方是情理之中。
  不知不觉,一张搅动时局之私贩网络。由护火贞女团、希俄斯姐妹、两歧执事茱莉娅·玛依莎,一众女杰。联手构建。
  十日后,罗马大祭司团。
  百匹蓟锦,被朱庇特祭司、马尔斯祭司、奎里努斯祭司等人,一扫而光。售价与罗马皇帝康茂德,相同。计,十万金币。
  于维斯塔神庙而言,不啻一笔巨资。此亦足见,罗马上层之巨富。然却对捐资助神,兴趣寥寥。神明焉能不怒。
  屡次三番。足不出户之维斯塔贞女。竟得百余匹,上等丝绸。绝非偶然,亦非慷慨捐赠。换言之。神庙必有一条,串联地中海内外,远至赛里斯人国度,隐秘商道。
  果不其然。便在维斯塔神庙,大肆购入石材,招募工匠、画师、雕刻师。又广施信众,花钱如流水时。十一辆神庙马车,列队驶出贞女宫门。
  马车之华美,西陆难得一见。坚木包铁,镶金琉璃。与传闻中,赛里斯人,炎船之主,王驾颇多神似。然,前后四根,科林斯式立柱支撑。精雕细琢,车厢宛如微缩方堂(Maison
Carrée)神庙。又是妥妥罗马风情。
  透过琉璃车窗。可见护火贞女,身穿镶紫圣袍,正襟危坐。不多不少,正好十一人。乃是上代,并当代贞女。
  护火贞女,路权神圣,不可冒犯。
  无人阻拦。目送神庙马车,呼啸而去。直奔帝国门户,波图斯港。
  若整车贩来,恐不下千匹。
  一次往返,便是百万金币。
  诚然,售价必然略低。可想而知,充斥图拉真市场,被安息商人,二次拼接,并二次染色之下等丝绸。再无销路可言。
  一场丝绸贸易大战。正被神庙贞女,推波助澜。
第243章
泡沫之梦
  于罗马帝国而言,赛里斯丝绸,不可替代。于是乎,罗马帝国必做二事:其一,寻求丝绸的定价权;其二,确保稳定供应链。
  纵观历史,罗马与安息,不可调节的矛盾,激化成世仇。多半是因丝绸。
  正如大航海时代。偏安一隅的大不列颠,为夺海上利益,不惜颁发私掠证。公开掠夺,遂成国际惯例。换言之,神庙私贩,于罗马而言,并无不可。且自百余年前,神庙损毁于罗马大火。历代护火贞女,皆为重筑神庙,而竭尽所能。
  正如大贞女所言:乃为神奉献,非私欲作祟。
  律法并神权,为贞女私贩,共筑道义豁免。
  路线极其简单。
  出七丘之城,车入帝国门户,波图斯港。车驾登希俄斯地中海姐妹船,七日后抵达皮里亚之塞琉西亚。过贝罗埃亚、自杜拉·欧罗普斯,顺下新图拉真大道,过费拉德尔菲亚、佩特拉,直抵艾拉港。换乘希俄斯红海姐妹船,绕行阿拉比亚半岛,转入波斯湾,直驱条支城,甘英港。
  凭椒风美人亿钱门俸,足贩十一车蓟锦、蜀锦。如此舟车并济,原路返回。来去一月。贩回上等丝绸千匹。风靡罗马。花样繁多,似曾相识之蜀锦,更令罗马大开眼界。先前,上等蜀锦,多被裁成条幅,用于拼接。罗马贵族,可谓“盲人摸象”,以偏概全,得出啼笑皆非,种种谬论。今终窥得全貌,这才幡然醒悟。被帕提亚,奸商所欺。恼羞成怒,亦不在少数。
  如前所言。护火贞女,六岁服役,十年一届。上代资深贞女,服役期满。当代贞女,将将入职。另有下代小贞女,正勤学苦练。上上代元老贞女,年近半百,仍皆建在。神庙苦修,心无旁骛,无所牵绊,亦助长寿。
  如此算来。除留守贞女院,教授小贞女,守护圣火。神庙足可遣两代贞女,贩运丝绸。因死亡女神·阿奇丽娅,远赴东陆。故打造十一辆神庙马车,用于私贩。所得金币,皆用于维斯塔神庙开支。重建女神庙,重筑贞女宫。招募扈从,祭祀及布施,亦时常发生。
  稍后,在两歧商会执事茱莉娅·玛依莎,建议下。于贞女院,立神庙赀库。以丝绸为担保,等价兑换神庙铸币,并“条支券钞”。引入蓟国币制。
  如此,经由七城之地,远赴罗马之东西游商,无需携带巨资,便可于神庙赀库,等价兑换神庙铸币。回程时,再将交易所得,悉数兑换成蓟钞,带回条支。
  本是便利之举。却助推蓟钞通行西陆。无它,神庙担保,丝绸比价。只需赛里斯人,将丝绸源源不断,运抵七城之地。神庙私贩,络绎不绝,经久不息。蓟钞风行,无可阻挡。
  希俄斯岛。西女国,王宫大殿。
  女王之手,高等女祭司艾蕾蒂娅,疾步入殿。
  “何事?”西女王·苏瑞娅,正与希俄斯姐妹,试穿蓟国宫装。西女王·苏瑞娅所披,王后冕服。乃出秦后所赠。辅以宫装配饰,雍容华贵,惊为天人。虽因幼年神谕,不得已真面目示人。然却无损分毫。饶是高等女祭司,自幼相伴,亦不由暗自惊叹。所谓“人靠衣装马靠鞍”,又说“三分长相,七分打扮”。如女王这般,十二分人才,再披云锦天衣,宛如女神化身。光彩夺目,不敢直视。
  “阿特米西娅……”艾蕾蒂娅,欲言又止。
  四目相对,西女王这便醒悟:“速去。”
  希格斯岛,东南海岬,安玻留斯(Emborios)港。
  自波图斯港返回。地中海姐妹船,便入此港补给。因贩百船神之泪,西女国资产暴增。更加岛上存泪,秦后另有他用。地中海姐妹,遂专运神庙车驾。赚取不菲僦费。
  西女王携高等女祭司,并亚马逊禁卫,快马加鞭,赶到安玻留斯。登船探视。
  不出女王所料。只见,阿特米西娅,横陈榻上,浑身火烫,大汗淋漓。口中喃喃低语,半梦半醒。
  “泡沫之梦。”高等女祭司,道破天机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5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