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5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56/2006

  “不(能瞒)过元龙,何以取信(袁术)。”陈宫答曰。
  “(陈)登,受教。”陈元龙拜服。
  陈宫此谋,可比郭奉孝,凤凰于飞,明隐双环。然亦别有用心。献地商於,乃为明环。淮南遣使,数次往来广陵。必令足智多谋如陈登者,见疑。于是,剥丝抽茧,自能窥破天机。以为,吕布与袁术,暗通曲款,必有勾结。从而窥破明环:假交兵,割城米。为救徐州父老并陶谦。陈登必将计就计,设奇谋为隐环:火烧连船,内外夹攻。
  于陈宫而言。正如无缘无故,马齿徒长。实则,马齿乃因陈登而长也。
  二人一前一后,一唱一和。遂成连环计。
  正如陈宫所言。马齿徒长,始作俑者。陈元龙,尚未窥破。袁术,当局者迷,又岂能自醒。
  “陶公,相护之恩,相托之义。(陈)宫,感恩戴义,岂有加害之心。”陈宫吐露肺腑之言。
  闻此言,陈登不由泪目。
  唐太宗有诗曰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勇夫安识义,智者必怀仁。”
  “将军何在?”陈元龙又问。
  “城内杀敌。”陈宫答曰。中庭迭石处,一箭贯喉,正出辕门射戟,吕奉先。
  屠尽内城死士。留陈国弩士,守备府邸。吕布率麾下狼骑,出后院角门。追杀城内残敌。此去,必行乔装打扮。
  便在此时,徐州别驾麋竺,亦入内室。
  与陈登四目相对,骇然之色,油然而生。再思入城时,薛礼言行。麋竺如何能不醒悟。必是受吕布之命,薛礼才蛰伏章台宫中,迟迟未动。
  按与陈登约定。先是薛礼先出,固守金城。举火为号,陈登再行火攻。金城不落,陶公得全。然如此一来,吕布与袁术盟约,便未能达成。日后,定落人口实。更有甚者,袁术若将盟约,公之于众。必令天下哗然,关东骚动。然若蛰伏不出,待淮南死士,攻破金城。盟约达成,付之一炬,死无对证。先前。吕奉先,为苟全性命,不得已而为之事。悉数遮掩,后顾无忧矣。
  陈宫料定。见薛礼迟迟未动。陈登必当机立断,率军先攻。若再深思。即便袁术当面,吕布亦足可自辩。非(吕)某不予广陵,乃因陈登胆大妄为,冒然行事也。何以至此?只恨陈登心向陶谦,不能为我所用。
  如此,既全广陵,又得二百万斛米。袁术亦碎齿血吞,无话可说。更祸水东引,皆为陈元龙来背。可谓一石三鸟,尽善尽美。
  诚然,此乃袁术所思。
  若以徐州论。陈宫与陈登,二人联手。挫败袁术阴谋,保全徐州不失。“二陈”,必扬名关东。
  陈公台,足智多谋。陈元龙,双全智勇。二人若为左膀右臂,同心勠力,辅佐吕布。可与曹孟德,一争高下乎?
  心念至此。麋子仲一时,神游天外。
  子城门外,乱军四窜。蜀冈下,滩涂泥泞,寸步难行。人马陷入,挣脱不出。既被乱箭射毙。雷薄眼疾手快。夺得一匹驽马,直冲洛桥而去。
  逃过洛桥,追兵可避。
  眼看奔冲在即。忽见一将,跃马桥头。
  “挡我者死!”雷薄纵马扬刀,声似厉鬼。
第248章
老马嘶风
  音犹在耳,人马交错。
  宛如与中流砥柱,迎头相撞。
  雷薄天旋地转,轰然止步。
  却见一骑,连人带马,奔冲入河。
  浪花血染,颈下剧痛。双目强行下看,惊见身体全无。只剩首级,悬于半空。
  人过头留。
  “来将通名。”方天画戟,轻挑小枝,将敌将头颅,送至马前。
  “呃……呃……呃……”雷薄惊怖气绝。
  见主将一合授首。逃兵肝胆俱裂。纷纷桥头却步,跪地乞降。
  连头带戟,悬于鸟翅环得胜钩。傲世桀雄吕奉先。洛桥单骑,降服淮南败军。
  酣战一日一夜,尘埃落定。
  淮南全军覆没。大小舰船,悉数被焚。另有百余艘木兰大舡,满载粮草辎重,拥塞海陵仓港。皆为吕布所得。
  待八健将,携下邳援军抵达。广陵之战,随之落幕。吕布声威大震,兵精粮足。稳坐徐州大位,常有北伐二曹之心。
  主簿张邈,清点海陵港中二百万斛,淮南新米。确认无误,急忙赶回相见。
  此时,广陵城门大开,内外一新。
  吕布重开金城章台宫,大宴群臣,犒赏有功。三军雷动,士气大盛。
  前彭城相薛礼,受封骑都尉。领麾下屯兵,并淮南降卒,计万人,共组一军。守备广陵郡。广陵太守赵昱,迁为治中。典农校尉陈登,拜为新任广陵太守。如别驾麋竺,主簿张邈,皆有封赏。
  长史陈宫,高居首功。拜为军师中郎将。总掌军政,权任甚重。
  先前徐州官吏,如亲信曹宏等,谗慝小人,悉数罢免。人员名单,皆出陈宫之手。可谓直指时弊,切中要害。
  或有人问。先前吕布,恐被人诟病,不敢擅动徐州吏治。如今,何以为之?
  谓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”。先前,受陶恭祖三让之礼。吕布无以为报。今解广陵之围,又护陶谦周全。足可报也。
  于是,恩情已报。自当,公私分明。
  显阳殿中,推杯换盏,歌舞升平。
  借离席敬酒,主簿张邈,附耳相问:“何以改之?”
  论知陈宫至深,无出张邈之右。先前,形势所迫。陈宫欲行借刀杀人,害陶谦性命。并将心中所谋,向张邈和盘托出。彼时,正是『献地商於·徒长马齿』之『前半计』。换言之,毋怪湖海豪士陈元龙,未能窥破陈宫奇谋。乃因,陈宫先前,确有此谋。假袁术之手,吓死陶谦(详见:《天下·161
明争暗斗》)。
  谓“病急乱投医”。时客军孤城,仰人鼻息。眼看关东形势突变,却置身众矢之的。生死一线,为求自保,无所不用其极。诚如史上,贾诩献计,凉州诸将,攻占长安。事成之后,却辞封不受:“此救命之计,何功之有!”
  将心比心。可知彼时,陈宫自救之心。
  然,再观今日之举。何以洗心革面,判若二人。
  “君以国士待我,我必国士报之。”陈宫遂将前后诸情,娓娓道来。
  时,陶谦病重,自觉时日无多。欲三让徐州于吕布。吕布接二连三,入宝山而空回。唯恐三次被骗。于是托言闭门思过,先遣长史陈宫入徐。病榻之上,陶谦告知以肺腑(详见:《天下·195
帛幡竹马》)。
  尤其闻,陶谦只手捂心,只手指印。言,徐州非托吕奉先,实授公台。
  饶是张邈,坐不窥堂,东平长者。亦不禁动容。
  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
  于是乎,在前半计,『献地商於』之后。陈宫,又加后半计之『徒长马齿』。试想,陈宫不惜以身设谋。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。智勇双全陈元龙,又岂能窥破。
  如此说来。“帛幡竹马”陶恭祖,老而弥坚,设下保命之计,亦非泛泛之辈。譬如一叶扁舟,置身暴风眼中。任由周遭,山崩地裂,毁天灭地,却临窗高卧,从容自保。
  老骥伏枥,老马嘶风。乱世留名,必有过人之处。
  稍后,广陵太守陈登,南迁水军大营于茱萸湾。沿(蜀)冈下滩涂,排建烽火台。续屯田射陂,扩海陵仓港。
  海陵临海。春秋属吴,战国属越、楚,称海阳。秦属东海郡。汉元狩六年(前117年)置海陵县,邑中盛产稻谷。尤其临海“长洲泽”,极利稻作。
  后世《博物志》有载:“海陵县多麋,千万为群,掘食草根,其处成泥,名曰:麋畯。民随而种,不耕而获,其利所收百倍。”
  内有射陂,外有长洲泽。扼江淮水路,市舶要冲。广陵一郡,足支徐州。
  广陵金城,陶谦府邸。
  河海解冻,二子遂自蓟归。衣不解带,侍奉老父榻前。陶谦病情,稍有起色。吕布犒赏有功。然亲信曹宏等,悉被除官。齐入府哭诉。
  奈何,陶谦却避而不见。只令长子陶商传语。言,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徐州之事,悉听尊便。曹宏等哭诉无果,纷纷散去不提。
  内室之中,唯剩别驾麋竺一人。
  “子仲以为,陈宫如何?”陶谦卧榻出声。
  “卑下窃以为。公台高才,可安徐州。”麋竺如实作答。
  “陈宫可比程昱。然却非荀彧之敌。”陶谦一语中的。
  “加元龙可乎?”麋竺问出心中所想。
  “二陈可也。”陶谦转而又道:“然,必不能为吕布所用也。”
  “明公,何以知之?”麋竺忙问。
  “吕布‘轻狡反复,唯利是视’。只可同苦,不可共甘也。”陶谦言尽于此。
  麋竺默记于心,再拜而出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5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