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5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55/2006

  “报——”细作来报:“大捷!”
  “哦?”胡毋班,振衣而起:“金城如何。”
  “金城已下,广陵得全。”细作答曰。
  与张邈四目相对,胡毋班涣然冰释。
  “报——”便在此时,又有斥候来报:“二百万斛米,尽入海陵仓。”
  “妙哉,妙哉。”张邈抚掌而笑:“当浮一大白。”
  “且满饮此杯。”胡毋班,举杯相敬。
  “请。”张邈不落人后。
  二人一饮而尽。
  张邈自袖中,取出盟书,双手奉上:“盟约已成。”
  “不负之名。”胡毋班亦自袖中,取书相赠。
  互换盟书,细看究竟。确认无误,同掷煮酒染炉。火焰熊熊。白绢黑字,焚烧殆尽。从此,再无对证。
  “告辞。”
  “不送。”
  二人长揖别过。
  目视张邈,登舟自去。胡毋班,一时感慨万千。又急忙收拾心情。舟赴茱萸湾。
  居中稳坐,闭目养神。青雀舫舟,顺下中渎水。厮杀声,由远及近,似有似无。料想,城中仍有残敌,垂死挣扎。然胜负已定,广陵易主。不出二日,淮南援军已至。不出三日,江东大军亦至。二袁合兵,固守坚城。即便吕奉先,事后反悔,亦无从夺也。
  心念至此,胡毋班,喜从心起。终不负所托。
  忽觉浓烟入鼻。胡毋班,以袖遮面。以为染炉残存。不料,浓烟扑面。竟自舱外,滚滚而来。
  “不好!”胡毋班,踉跄起身。掀帘一看,如遭雷击。
  茱萸湾,已成火海。
  淮南水军大小船只,横冲直撞,乱作一团。更有浑身烈焰,淮南健儿,飞扑落水。鬼哭狼嚎,浓烟冲天。远近可见。
  眼看一条火船,直冲而来。
  胡毋班,厉声惊呼:“速退——”
  远观茱萸湾,吞噬烈焰。陈登携徐州水军,弃舟登岸。别驾麋竺压阵。陈登领五百精骑,疾驰而去。
  “随我杀贼!”
  “杀贼!杀贼!”
  水军大营遇袭,广陵城头,亦可得见。正四处清剿残余,淮南兵卒,遂起骚动。人心惶惶之时,忽听金城杀声震天。
  章台宫门大开。
  前彭城相薛礼,携数千精锐。杀奔而出。
  健儿口中高呼:“淮南鼠辈,中计矣!”
  “淮南鼠辈中计矣!”
  “淮南鼠辈中计矣!”
  血战一夜,强弩之末。先见大营被焚,又听杀声四起。士气分崩离析。只见徐州健儿,四面杀来。便有人望而却步,更多人一哄而散。
  溃兵不及出城。陈元龙一马当先,挥刀撞入。
  五百精骑,如虎入群羊。生生碾出一条血路。
  见事不可为。淮南诸将,亦卷旗急退。
  陈元龙,一路杀入金城。猛抬头。乱军丛中,窥见前彭城相薛礼,厮杀正酣。
  挥刀砍翻马前乱卒。陈元龙横刀喝问:“匹夫,何以失信!”
  薛礼浑身浴血,咧嘴一笑:“元龙,还不速去!”
  陈元龙怒急挥刀,纵马杀奔陶府而去。五百精骑,撞破血路紧随。
  远望陶府里道,伏尸遍地,血流成河。
  陈元龙,悲从心起:“为时晚矣!”
第247章
智者怀仁
  不及多想。陈元龙直扑府前。
  但见府门洞开,血流成河。积尸成堆,无从纵马。陈登毫不迟疑。捉刀下马,踏尸而进。前院更是触目惊心。积血浸泡尸身,竟觉热气逼人。血腥令人作呕。
  无愧湖海豪士。陈元龙,屏气凝神,步步血印,向曲廊走去。
  步入中庭。玄楼白院,一尘不染。唯居中迭石旁,斜靠一人。
  浑身无创。唯有一支利箭透颈而出,入石三分。
  双目圆睁,惊怖莫名。陈元龙,匆匆而过。不知此人,正是袁术麾下悍将陈兰。本欲攻杀陶谦,以丧敌胆。岂料累己命丧黄泉。
  “来者何人。”便有弩士,居高喝问。
  “典农校尉陈登。”
  “校尉速进。”弩士纷纷移开连弩。
  “陶公安否?”陈登不敢大意。
  “陶公无恙。”弩士答曰。
  见其对答如流。陈登遂拾阶而上,步入中堂。
  定睛一看。心中顿起,滔天巨浪。
  正襟危坐之人,竟是广陵太守赵昱。
  “赵府君。”陈登掷地有声。
  “陈校尉。”赵昱意味深长。
  “何以先至。”陈登必有此问。
  “陶公相召。”赵昱如实作答。
  无怪子城陷落之快。广陵太守赵昱,竟临阵脱逃,遁入陶谦府中。然,陶公又如何知晓?莫非,陶公暗施诈术。行以退为进,称病辟祸。非也。陶公若非积重难返,又岂会举州相托。何不静待蓟王归来,再上劝进表。
  见陈登疑虑重重。赵昱这便言道:“元龙,且去内室。”
  “府君少安。”陈登穿堂而过。将入后院,便闻琴声悠扬。侧耳聆听,正是《蔡氏五弄》之《游春》。
  蓟国老,蔡邕。少时以善操琴而闻名。后因劾奏宦官权贵,流徙避祸。期间,创名曲《蔡氏五弄》:“山之东曲,常有仙人游,故作《游春》;南曲有涧,冬夏常渌,故作《渌水》;中曲乃鬼谷先生旧居,深邃岑寂,故作《幽居》;北曲高岩,猿鸟所集,感物愁坐,故作《坐愁》;西曲灌水吟秋,故作《秋思》”。
  如后人填词:“万树江边杏,新开一夜风。满园深浅色,照在绿波中。上苑何穷树,花开次第新。香车与丝骑,风静亦生尘。”
  时,蔡国老,初出京师。家国忧思,悉抛脑后。春风得意,焕然新生。无官一身轻。
  琴音既心声。
  操琴之士,亦知陶公心声。亦或是,操琴便是陶公。
  心怀疑问。陈登疾步登堂入室。
  内室药香未散,榻上陶公正酣。
  帷幄低垂。另有一人,榻前抚琴。
  背影似曾相识。电光石火,陈元龙已涣然冰释。弃刀解鞘,摘盔除靴。轻身入室。与琴师并榻而坐。
  一曲作罢。琴师笑道:“元龙,辛苦。”
  “长史,妙计。”陈登答非所问。琴师竟是镇东将军长史,陈宫。
  “『献地商於·徒长马齿』,虫篆之技(雕虫小技)也。”陈宫笑道。
  “何不明示?”陈登又问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5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