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6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62/2006

  “(祢)衡进至(曹)操前而止,吏呵之曰:‘鼓史何不改装,而轻敢进乎?’
  衡曰:‘诺。’
  于是先解衵衣,次释余服,裸身而立,徐取鼓史之装着之,毕。复击鼓而去,颜色不怍。
  操笑曰:‘本欲辱衡,衡反辱我。’(改摘自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)”
  满座宾客,无不冷汗直流,各自讪笑。
  见曹孟德,谈笑自若,这才稍得心安。一场大宴,终不至不欢而散。
  岂料,不出三日。会宾客大宴,祢衡“裸身击鼓以辱曹”,甄都人尽皆知。更加有心人,推波助澜。乃至祢衡,声名大噪。然曹孟德,却相形见绌。
  便有心腹,任城相卫兹,劝杀祢衡:“孟子曰:‘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,处士横议。’《周礼》又日:‘刑乱国用重典。’今朝廷都甄,天下三分。狂士如祢衡,杀之‘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’也。”
  卫兹世家公子,又久随曹操。虽不如荀彧、程昱,足智多谋,然谦谦君子,忠义两全。素为曹孟德所深敬。
  另有东郡太守夏侯惇,山阳太守夏侯渊,亦各自上疏,请杀祢衡以泄愤。
  曹操回书,好言宽慰,一笑了之。
  心头大患,乃吕布入寇。区区狂士,何足挂齿。
  所幸,仲春之月,桃华水盛。四渎八流,一夜水满,枝津羡溢,填淤反壤。骑兵无从长驱直进,唯有迂回绕行。声势渐衰。
  不等兖州郡县,稍稍松气。忽闻吕布携数万陈国弩士,北上入寇。先前,陈国弩士,不下数万之众。并陈国粮草辎重山积。皆为曹孟德所据。奈何尚未及吞并。被吕布传檄所夺。
  终归人心向背。明君贤相,双双遇刺。曹孟德突袭夺国,鹊巢鸠占。不思为陈王报仇雪恨,反将陈年旧案,大白天下。陈王之事,早有定论。先帝既往不咎,何须曹孟德,多行不义。陈国上下,皆敢怒而不敢言。
  便在此时。忽得吕奉先手刃刺客,共祭先王,传檄讨贼。陈国上下,幡然醒悟。必是曹孟德与袁公路合谋。再加陈王太妃授意。数万陈国弩士,悉投吕布麾下。
  此消彼长,曹孟德悔不当初。
  与先前南下逃亡路线,如出一辙。吕奉先,先攻陈留郡。
  陈留郡中豪强大姓,与张邈、陈宫,千丝万缕。不等吕布军临城下,便纷纷开城纳降。
  军情如火,一日数报。
  陈留若失,兖州必腹背受敌。
  雷泽,卫将军营。
  中军大帐。
  曹孟德,面沉似水,若有所思。
  甄都动荡,郡县骚动。时局突变。忽生倾覆之危。
  曹孟德,窃以为。甄都,由甄都令荀彧守备,自当万无一失。吕布窃据陈留,亦不过,以身为饵。春雨绵绵,麾下八健将,强弩之末。皆无法久持。
  然,唯恐夜长梦多。尤其,甄都上公之争,日渐激烈。朝野上下,皆拭目以待。若曹孟德战败,曹党危矣。
  盖海可出矣。
  心念至此,曹孟德正欲下令。
  不料,便有军士,帐前通报:“外有狂生,坐于营门,言语悖逆,请收案罪。”
  左右,神情激愤。曹操亦怒:“祢衡竖子,杀之犹雀鼠耳。奈何,顾此人素有虚名,远近将谓某,不能容之。”
  “明公何不送与刘表,视当何如。”程昱谏言。
  “善。”于是遣人骑送之。
  临发。众人为之饯行,先供设于城南,乃更相戒曰:“祢衡勃虐无礼,今因其后到,咸当以不起,折(辱)之也。”及衡至,众人莫肯兴(起身),衡坐而大号(哭)。众问其故,衡曰:“坐者为冢,卧者为尸。尸冢之间,能不悲乎(改摘自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)!”
  闻者,无不变色。
第256章
祸水东来
  祢衡乃叱骂众人,皆尸位素餐也。
  目送其车驾远去。众人各自摇头嗟叹不提。
  众人心知。此乃嫁祸安国之计。曹操命祢衡出使荆州,亦是借刀杀人也。然,虑及刘景升,位列八俊。长者之风,当有容人之量。
  前刻,还怒不可遏。此刻,又牵心挂肚。狂士,亦是高士也。众人意兴阑珊,纷纷车驾回城。祢衡虽去,然议论不息。
  太师府,曲廊下。
  “大事不好,祢衡去矣!”尚书令桓典,脱口而出。
  “妙哉,妙哉。”不其侯伏完,抚掌笑叹。
  桓典一愣:“君侯,何以发笑?”
  “曹孟德不能容。故欲假刘表而杀之。”伏完言道:“关东皆知,荆州刘表,开经立学,爱民养士。明主之风。唯曹孟德,言其性多疑忌,好于坐谈,立意自守,无四方之志。今遣祢衡,出使荆州。亦有污名刘表之意也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桓典心中一动:“曹孟德私言,君侯何以知之。莫非……”
  “正是陈公台,传书相告也。”伏完如实相告。
  “如此说来。辟为鼓史,亦出陈公台之意。”桓典,似懂非懂。
  “正是。”伏完与桓典,并肩入廊,边走边谈。
  “何意?”桓典不解。
  伏完以机密相告:“陈公台言,曹吕相争,二袁必击江夏。故祢衡此去,乃为刘景升谋(划)也。”
  “为刘景升谋。”桓典如何能不醒悟:“假祢衡之口,道破二袁合击。刘景升未雨绸缪,早做万全之备。”
  “此其一也。”伏完笑道。
  “哦?”桓典苦思得解:“嫁祸曹孟德。”
  “非是嫁祸,乃行离间也。”伏完道破天机。
  换言之。陈宫已料定,陈王遇刺,必出曹、袁合谋。于是,假祢衡之口,道破二袁图谋。不欲袁术势强,携三郡之力,下击广陵是其一。须知,祢衡乃奉曹操之命,出使荆州。若知荆州早有准备,乃至二袁出师不利,功败垂成。袁术焉能不恼曹操。故离间曹、袁,为其二也。
  “陈公台,真乃神人也。”悉知前后诸情,桓典由衷而叹。
  “吕奉先,得陈公台辅佐,当可助我等事成。”伏完耳语言道。
  “君侯明见。”桓典信心大振。
  关东纷乱,群雄障道。陆路断绝,唯走水路。顺下大河,过郁洲山,连云港。逆入长江。而后抵达江陵,津乡港。
  祢衡大名,响彻关东。“(刘)表及荆州士大夫,先服其才名,甚宾礼之”。骑从开道,公车相迎。浩浩荡荡,前往江陵。
  江陵太守黄射,携属吏出十里相迎。
  开府宴,接风洗尘。又秉烛夜谈,引为知己。盘桓三日,依依不舍,送去襄阳。
  前日,先六百里加急,告知刘表详情:甄都曹孟德,嫉贤妒能,不能相容。然我荆襄七郡,“民安物丰,江湖交壤”;“有众十万,财谷如山”。海内俊杰,争相来投;学士归者,盖有干数。今,明公纳祢衡,天下归心也。
  刘表深以为然。
  于是,以礼相待,倍加荣宠。
  襄阳城,东门外,呼鹰台。
  嘉宾云集,盛况空前。
  荆州学士,争相来见。可比时郭林宗,游学京师。
  酒宴正酣。忽闻台上奏《野鹰来》曲。祢衡侧耳聆听,稍后作歌相合。
  所谓“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”。歌、曲,朗朗上口,天作之合。台上嘉宾,击节而歌。当浮一大白。
  初闻《野鹰来》曲,便可乘兴赋诗。祢衡,非常人也。
  刘表举杯相敬:“此赋何名?”
  “《沔上吟》。”祢衡遥饮而尽。汉水,又称沔水。沔上吟,沔水之上吟也。
  “录《野鹰来》,为《沔上吟》。”刘表欣然言道。
  “明公,明见。”群僚齐声。果然人才鼎聚,士林逸秀。开怀畅饮。不醉不归。
  祢衡乘兴落杯。趋步近前,请同去更衣。刘表心领神会,这便起身离席。
  把臂共入内室。祢衡试问:“明公,可知荆州之危乎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6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