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8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87/2006

  途径郁洲山,蓟王特意经停连云港。此洲本为徐州别驾,麋竺所有。后进献蓟王。蓟王命市舶寺良匠登岛,“围亘三百里,筑三城”:连云、郁阳、田氏。民户皆过万。时蓟王远征未归,王太后敕令,擢升许钦为郁山守。治连云,秩二千石,“银印青绶”。兼领王宫舍人。
  许伯恭,成就二千及冠,又一人。
  蓟王门下,皆与有荣焉。
  洲上连云港,乃往来船舶所必经。郁洲山并无珍货,亦非渔场。唯盐田规模尚可,广输中山洲。获利颇丰。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东北海中有大洲,谓之郁洲。”既此。因近淮水入海口。扼进出淮泗水道之要冲。战略地位尤重。洲上驻有横海舰队部曲。先前麋家二兄麋芳为城尉,今亦升为都尉。麾下淮泗健儿,不乏江淮上甲。
  凡江表十港,海外荒洲。御敌,皆出横海将军部。治安,城中归城尉,港中为都船狱令。
  黄巾乱后,民不聊生。天下皆视流民如洪水猛兽,避恐不及。唯蓟王视如珍宝,来者不拒,悉数收留。
  奈何蓟国,远在河北。群雄割据,关卡林立。道路断绝,不能至也。于是乎,饱受豪门大姓欺凌,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。携众而反,聚众为寇。自黄巾乱后,屡禁不止。
  待蓟王开立江表十港,于周遭流民、山民、船民而言,不啻黑暗灯塔,指路明灯。多有走投无路,举家、举族,乃至举部来投。
  江淮间,亦如此般。自曹吕纷争,关东战乱。便有襄贲炅母,庐江雷绪、梅乾、梅成等,一众强宗骁帅,或众数千家,或携数万口,轻舟筏船,渡海来投。分置郁洲三县。择精锐三千,入水军。余下皆编户为民,圩田晒盐以自养。
  融氏令程秉日前进言。只需恩威并济,向化山民。不置一兵一卒。亦可固若金汤。
  蓟王深以为然。如郁洲山这般。郁山守许钦,举炅母、雷绪、梅乾、梅成,四人为军司马,兼领三县尉。随都尉麋芳,可护郁洲山周全。
  尤其江淮诸郡,“江都、弋阳、淮南、钟离、蕲春、同安、庐江、历阳,人性并躁劲,风气果决,包藏祸害,视死如归,战而贵诈,此则其旧风也”。
  谓“不带家小,必是诈降”。拖家带口,举族来投。又岂能有诈。
  毕竟,江表十港,皆孤悬在外。举家来投,守备孤岛。唯恐暗生不安,乃至人心不稳。蓟王纵归心似箭,亦经停郁洲山。自有褒奖安抚之意。
  果不其然。见蓟王金乌船宫入港,吏民无不振奋。欢呼雀跃,声震云霄。
  随行北天竺诸国君,无不咋舌。
  郁山守许钦,携麾下属吏,升殿觐见。
  蓟王遂开宫宴,并犒赏三军。此番远征,牙门八将,多有功勋。赵云、陈到,无双之烈。锦马超,一骑当先。许仲康,力能伏虣。张辽、庞德,不败上将。张郃、华雄,常胜名将。有道是,功勋后补。演武决胜,八将无功受禄,寝食不安。今伴驾出征,各有积功。皆大欢喜。
  蓟王依次引荐。
  却不见张儁乂并马孟起。
  许钦求问,牙门八将,何缺二人。
  蓟王笑答,已伴偏将军麴义,裨将军高顺,自大章道归。大章道续接上下昆仑道。此路乃蓟王亲率大军开辟。穿西王母国,入赐支都护府。高原诸城,安置北天竺三百万贵种。沿途护送,是其一。张郃、马超,此去许另有重任。
  事关军机,许钦亦知,不可多问。
  席间,忽有公车令郭珉,进出来报。言,连云港中,有人投刺。欲觐见蓟王当面。
  “哦?”蓟王少时,闻太史慈来投,倒履相迎,传为佳话。堪比“李郭同舟”、“徐孺下榻”、“孔登龙门”。足见好士养名之风盛。
  盛名之下无虚士。莫非只有名士如此乎?
  非也,非也。
  且看“游殷托子”:“(张)既为儿童,郡功曹游殷,察异之,引既过家,既敬诺(答应)。殷先归,敕家俱设宾馔(大摆筵席)。及既至,殷妻笑曰:‘君其悖乎!张德容童昬小儿,何异客哉(黄口孺子,何必优待)!’殷曰:‘卿勿怪,(张既)乃方伯之器(郡守之姿)也。’(游)殷遂与(张)既论霸王之略。飨讫(罢筵),以子(游)楚讬之;既谦不受,殷固讬之,既以殷邦之宿望,难违其旨,乃许之(勉为其难)。殷先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,轸诬构杀殷。殷死月余,轸得疾患,自说但言‘伏罪,伏罪,游功曹将鬼来’。於是遂死。于时关中称曰:‘(游殷)生有知人之明,死有贵神之灵。’”
  冯翊郡功曹游殷。托独子游楚,于小吏张既。后游楚果得张既助而显名,故关中称游殷“生有知人之明”。
  试想,区区一功曹,皆有知人之明。况我蓟王,天降麒麟乎。
  再思。见少君侯倒履相迎,不能直视者。先入为主,以己度人,如何活在两汉?
  此处可有定论。风化最美,当属东汉。而后世风日下,多出苟且之辈。官本位,荼毒千年。至今余毒未尽。
  换作后世,尊卑有序,上下森严。有生人,胆敢门前投刺。便是守门奴,亦拂袖嗤鼻。乱棒打出。如何能与府主相见。
  反观两汉。庙堂,江湖,一袖之隔。如何能不令人,心向往之。
  闻有人船下投刺。公车令郭珉,遂亲出相迎。又于百官当面,上呈蓟王座前。
  蓟王不怒反喜,遂命人请上一见。
  “庐江陈武,拜见王上。”少顷,便有一孔武少年,昂然入殿。
  陈武,字子烈,庐江松滋人。时年十六(虚岁),长七尺七寸。
  勇武刚烈,“所向无前”。
第291章
坐饮金乌
  于大殿之上,众目睽睽之下,而举止如常,神情自若。
  必是少年英雄。
  无怪公车令郭珉,引至蓟王座前。试想,功曹游殷,尚有识人之明。公车令郭珉,又岂无慧眼识英。谓阅人无数。沽名钓誉之辈,只眼可辨。何费主公一见。
  “免礼,赐座。”蓟王见之甚喜。
  “谢王上。”陈武再拜落座。
  “赐酒。”蓟王又道。
  “喏。”便有宫婢捧案入内。食案所陈,美酒佳肴,与众一般同。蓟王宫宴,向来如此。席面绝无参差异同。更毋需如我高祖,诈言“贺钱万”。
  “能饮否?”群臣列席,蓟王笑问。
  “庶民敬王上。”嘉宾如云,陈武举杯。
  “且满饮此杯。”蓟王举杯笑道。
  “臣等,敬主公。”群臣共饮。
  琼浆翠玉,甘冽醇厚。满杯入腹,豪气干云。有法孝直,移榻自封,珠玉在前。殿中百官,亦无人轻视眼前,从容坐饮一少年。
  稍后,觥筹交错,君臣同乐。
  待酒足饭饱,陈武离席下拜,从容告退。
  蓟王亦不强留,任其自在来去。
  翌日,领五百庐江上甲投军。蓟王遣陈到校场相试。陈到回报,五百庐江上甲,皆可入列白毦精卒。蓟王甚喜。封陈武为军曲候,秩比六百石。悉归陈到麾下。
  陈到,猛将之烈。亲自出手,无不信服。比六百石出仕,为蓟王亲卫羽翼。尤胜太学生,梦寐以求,三百出仕。于是乎。庐江少年,与蓟王“坐饮金乌”,遂成典故。好比“登堂衣秀”,为江湖豪士,津津乐道。
  经停亦三日。金乌船宫,驶离郁洲山,北上蓟国。
  自蓟王班师,天下皆拭目。此番就国,虽未劳师动众,且循海路而进,四平八稳,不惊不扰。然所过之处,毋论江东,亦或是关东,左右四邻,无不严阵以待。
  唯恐蓟王假道灭虢,亦或是突施冷箭。防备之心,隔海可知。
  谓“为人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心不惊”。之所以,胆颤心惊。只因心怀不轨。终归是,“山中无老虎,猴子称大王”。蓟王威赫天下,如影随形。
  唯恐“枪打出头鸟”。于是,战战兢兢,畏首畏尾。不敢睨视。
  如张郃、马超。远征大军,分批开拔,齐头并进。沿途港津所泊,木兰先锋,足够输运。僦船一里一钱。蓟王征用,十倍与之。万里足得十万之巨。可想而知,四海船人,焉能不踊跃应征。
  饶是如此。亦远比陆上人吃马嚼,节省太多。
  庞大舰队,中继有功。珠串港津,皆可补充粮草辎重。且遇海上暴风,亦可就近避入。化险为夷。自蓟王首开大航海以来,尚未有巨船倾覆。即便受损,亦多是帆樯、瓦当,诸如此类。便遇礁石,拦腰折断。只需水密隔舱不破,足可保船人平安。趁此良机,赤马革船,吹气延展,亦可逃生上岸。毕竟,近海航线。远涉重洋,待清钢龙骨造毕,亦不迟。本就领先千年,今又一骑绝尘,将至遥不可及矣。
  蓟王窃以为,不出百年。五胡四夷皆向化。再无华乱。
  却不知。需集诸夏仙门之力,方能大成之玄素术。能否令蓟王,益寿延年,长命百岁。若比穆天子,蓟王有生之年,当可亲见。
  船宫爵室。
  蓟王携后妃,歌舞助兴,相聚正欢。自入汉土,凉意日甚。春末夏初,春衫夜寒。又加中单。披香博士多姆娜,亦陪坐侧席。身临其境,耳濡目染。多姆娜,蓟宫仪,日渐精纯。举手投足,与宫人无异。蓟宫霓裳华服,难掩异域风情。
  美眸流转,潋滟欲滴。
  蓟王“和光同尘,与时舒卷;戢鳞潜翼,思属风云”。内圣外王,以自为方。相伴身侧,如沐春风,熏熏然,层林尽染。心如鹿撞,总被一瞥惊鸿。待激千层浪。不觉心神俱醉,此情绵绵无绝期。
  人前人后,浮想联翩,无尽回味。似苦还甜。
  谁人芳心暗许,暗动春心。
  自以为,卑微无人觉。却不料,已尽入秦后慧眼。“是故,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。
  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”。
  “凤翱翔于千仞兮,非梧不栖;士伏处于一方兮,非主不依。”
  叙利亚行省,上接条支,下连边墙。足有千万口之巨。若能为我所用,再得护火贞女,广传“女神圣谕”。罗马帝位,我儿唾手可得也。
  少顷。便有水衡都尉周晖,登船觐见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8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