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78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788/2006

  蓟王遂入金乌正殿。
  “徐州海陵东,大江之中,别有一(沙)洲。中分江水,南北并流。人称‘扶海洲’,时见广陵潮。臣遂命都水长周习,并衡官长王迁,‘破竹为笼,圆径三尺,长十丈,以石实之。累而壅水’。今,便有广陵大潮,亦不没也。”水衡都尉周晖,娓娓道来。
  蓟王按图索骥。方才醒悟,水衡都尉竟于长江入海处,筑堤壅水,填海造田。图中扶海洲,东西长八十里,南北宽四十里。周回约三百里。堪比郁洲山。
  此洲,乃积沙而成。微浮于水,潮汐可见。本无从泊船,更不足立人。岂料,水衡都尉部,竟效蓟国治水。竹笼填石,满载而来。筑环堤锁水,高居于江面。立港津,开沟渠,机关塔吊林立,工船往来不绝。将土石方料,源源不断运来。堆土为丘,乃至洲成。
  扶海洲,游离于大陆之外。循例,当为水衡都尉所辖。
  类比淮水入海,郁洲山。长江入海,亦有锁喉。
  “何不早言。”蓟王自南向北,金乌船宫过中山洲,便可至长江口,亲登扶海洲。如今已远在身后。
  “主公勿罪。”周晖奏道:“臣亦方知。”言下之意,夜以继日,足年施工。亦将将完工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蓟王心领神会:“可是,中丞之意。”
  谓“木已成舟”,“覆水难收”。先前,蓟王与天子相约,筑江表十港。今再造扶海洲,恐蓟王不许,故先行筑毕。
  “正是。”周晖如实作答。幕府中丞,乃周晖上司。上官有命,下官当从。
  “夫,运筹策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孤不如文和。”蓟王乃将贾诩,比“吾之子房”也。
第292章
仁王不疑
  “主公明见。”周晖亦得心安。话说,中丞贾诩,远瞩高瞻。围海造田,扼长江入海咽喉。亦可效郁洲山,“围亘三百里,筑三城”。
  且比郁洲山势绵延,扶海洲乃掘土充填。周回三百里,皆可辟为良田。
  “土从何来?”蓟王必有此问。
  “乃取广陵长洲泽中,麋畯之土。”周晖答曰。换言之。扶海洲上,亦可广种海陵红粟。
  “甚好。”蓟王轻轻颔首。一别经年。水衡都尉部,竟造出足可自食其力之扶海洲。且江表十港,皆有建树。未曾耽误。虽历经一载,然却并非穷尽所能,而是足有余力。此亦令蓟王,颇多欣慰。
  蓟王自攻略三韩,便倾力打造半岛珠链。稍后又顺下东瀛列岛、海外荒洲,远至条支。如今再看。一颗颗“沧海遗珠”,于大航海,实过于重要。一言蔽之,可规避海上,诸多风险。正因利大,贾文和这才不惜工本,命水衡都尉,填充扶海洲。
  蓟王远征在外。关东、江东,各为其主。汉中遥不可及。于是,叔侄三人,皆未留意。且扶海洲,四面环水,不与陆地相接。亦无可指摘。待木已成舟,追悔莫及。
  凡进出长江水路,皆需上下绕行此州。关东走北道,江东走南道。周回三百里,足可圩田自养。并入江表十港,上接郁洲山,下连中山洲。横海舰队,半日往返。上下驰援,游刃有余。
  江表十港,遂成岛链。将关东、江东,裹挟其中。以蓟国铁壁铧嘴,机关巨舰之利。四面合围,铜墙铁壁。内圣外王之道,成矣。毋论叔侄三人,如何阋墙内斗。大汉天下,皆无出蓟王掌心。
  唯一所虑。谁人为帝。
  扶海洲,木已成舟,不看也罢。
  金乌船宫,继续北上。经由泉州港,入巨马水路。
  高居爵室,俯瞰碧水青禾,农人稻作。彼情彼景,历历在目。自蓟国稻成,季季大熟。粮草山积,国人富足。再加大航海,一本万利。客庸分批输往丰州,不足劳力。本以为,稻作势必渐衰。岂料,毋论身在何方。凡遇农时,蓟人必归。精耕细作,无有荒田。
  故如,孟子曰:“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,壮者以暇日,修其孝悌忠信,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,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(拿起木棍,也能打赢秦楚坚兵)!”
  “故曰:‘仁者无敌。’王请勿疑。”
  先前种田,乃为养家糊口。如今耕田,乃为国家兴亡。
  一言蔽之,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
  种田,被蓟人赋予了,更深层之内涵。
  事关家国天下。匹夫尚且有责,岂无我辈乎?
  蓟王归国,普天同庆。
  二千万吏民,皆翘首以盼。
  悠悠二十载,弹指一挥间。
  今时今日。蓟国大汉一藩,下辖四十八县:
  高阳、鄚县、文安、靖陵、北新城、范阳、易县、方城、安次、泉州、临泃、京沚、雍阳、长芦、渠阳、鲍阳、长汀、柳县、章武、夕阳、昌城、骊城、絫县、沓氏、金州、海阳、临渝、良乡、蓟北、潞县、文成、首阳、芦州、无终、扶黎、昌黎、宾徒、徒河、无虑、险渎、房县、渝阴、渝阳、上辽、下辽、东川、中川、西川。另有临乡侯国。
  五尹九守:
  北新城、范阳、易、靖陵,四县为『蓟西尹』;高阳、鄚、文安、柳,四县为『蓟南尹』;方城、安次、临泃,三县为『蓟北尹』;临乡十城、泉州,为『蓟都尹』;京沚、雍阳、长芦、章武,四县设『蓟东尹』;渠阳、鲍阳、长汀、三县置「薮东郡」;夕阳、昌城、骊城、絫,四县为「安北郡」;沓氏、金州、海阳、临渝,四县为「辽海郡」;良乡、蓟北、潞、无终,四县为「大通郡」;文成、首阳、芦州,三县为「安昌郡」;扶黎、昌黎、宾徒、徒河,四县为「昌黎郡」;无虑、险渎、房,三县为「朝都郡」;渝阴、渝阳、上辽、下辽,四县为「朝黎郡」;东川、中川、西川,三县为「三川郡」。
  千里沃土,枕山襟海,横亘幽冀。
  若非蓟王,百般谦辞,千方婉拒。蓟国早破五十县。如此也好。正是,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”。
  舟入南港水路。随行船队,列队靠岸。唯金乌船宫,沿日渠北上。过水砦,入北港。
  家国天下,泾渭分明。
  安车四望,蔽日旗旌。
  王傅国老,左右国相,幕府三丞。领文武百官,列队相迎。
  蓟王不急移驾。先请北天竺诸国主同行。
  一路行来,碧水青禾。遥见天际,城池轮廓。并无意外。然待舟入南港水路。巨船成群,方知盛况空前。
  南港高楼塔吊,馆舍云台,蔚然成风。百货山积,车水马龙,摩肩接踵。鼎沸人烟,鲜活人生。远眺城港一体,道如棋盘,纵横交叠。街头巷尾,高楼错落。排瓦如鳞,巍峨壮丽。
  横看成岭,侧观成峰。更有繁花似锦,璀璨锦衣,各色人等,充填其间。周回四十里,国大都城,北天竺,亦有之。然如蓟王都这般,气度规模,冠绝宇内。遍观天竺全境,亦无可匹及。
  上下空间密集,绵延天际。直令人目不暇接,驻足久望,竟徒生炫目之感。
  闻王都人口,已破百万之巨。
  北天竺诸王,纷纷叹服不已。
  饶是僧侣团高僧,亦窃窃私语。何必远赴洛阳。于此城立精舍僧院。岂非善哉。
  “臣等,拜见王上。拜见诸王。”王傅国老为首,引重臣升甲板相迎。
  “诸公免礼。”一别经年,蓟王风采依旧:“义父安否?”
  王傅黄忠,难掩动容:“老臣,尚能一用。王上,无恙否?”
  “安然无恙。”蓟王笑答。又与诸老见礼。
  明主就藩,国老心安。终归“在家千日好,出门一日难”。蓟王远征一年,国老焉能不心牵。
  同下天梯。岸上,左右国相,幕府三丞,五尹九守二十一令,领群臣下拜。
  恭迎王上班师。
第293章
中庐拜官
  有道是,一方水土,一方人。
  巨马水路,千里流金。难得四季不冻,绿水东流。蓟国虽地处北疆,却享有江东泽国水利之便。且无江淮绵延梅雨。四时之节,分明四季。更加国人,来自天南地北,四海外内。包罗万种,融合成一。移风易俗,礼乐民和,是也。
  此,亦是蓟国兴大儒学之沃壤。
  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”
  蓟王已过而立。车驾入宫,洗漱更衣。皇英殿先叩二宫太皇,增成殿再拜三王太后,合欢殿与公孙王后、甘后,夫妻相见。同下无极殿,受妃嫔觐见。移驾飞翔殿,探视诸王子。再入披香殿,接见少府女官。
  少顷,安贵妃兼中宫长御,入殿来报。
  宫宴已备。
  蓟王遂移驾灵辉正殿,大宴群臣。
  赐酺三日,举国同庆。
  “养老尊贤,俊杰在位,则有庆(赐)”。
  泱泱上国,礼仪之邦。隆礼重仪,遂成定式。蓟王忙里偷闲。趁三日大酺,足不出宫,与家人团聚。
  三月春深,风和日丽。莺歌燕舞,桃红柳绿。
  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”。
  春光无限好,耕耘正当时。
  蓟王就藩,民心大安。三日后,蓟王携重臣,车驾蓟北王陵。祭奠王太师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78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