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1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10/2006

  天子,一叶障目。董重,一知半解。伏完,假痴不癫。
  长涂二龙,急于扬名。
  唯有曹孟德,悉知陈公台,反·假道灭虢之内情。
  “天子,知否?”曹孟德,诛心之问。
  “卑下窃以为。天子必,不知也。”程昱才智虽不及荀彧,然足可称道。
  “伏完,知否。”曹孟德,又问。
  “司徒,当知。”程昱如实作答。
  “董重,知否。”曹孟德,再问。
  “大将军,难知也。”程昱答曰。
  “可。”曹孟德这便定计。
  “喏。”事不宜迟,程昱又急忙回宫复命。
  一来一去,脚不沾地。看似多此一举。实则,朝野上下,皆以曹司空,马首是瞻。便是天子,亦尊曹孟德为权臣。朝政无曹司空首肯,政令必不能出三台。
  此亦是上下共识,默契使然。
  自汉高祖,杀白马盟誓:非刘氏王者,天下共击之。虽有王莽篡汉,却被光武中兴。传至今汉,亲疏有别,君臣各异。故,天子及百官,皆能默许,权臣当道。换言之,高祖早为君臣,划下鸿沟。定下界限。
  正因如此。君臣方能泾渭分明,各自相安。
  太师殉节,太保病亡。上公去其二。唯剩太傅,传道授业解惑,轻易不言朝政。更加曹党称雄,曹孟德总朝政,理所应当。用后世话说。此便是今汉,政治生态,使然。
  如王党残余,伏完、桓典。虽有不甘,却亦服从。待韬光养晦,再决雌雄。天子虽感伤太师殉节,然亦默许曹孟德总朝政。可见,如何与权臣共存。乃今汉天子,必修之术。
  天子下诏。擢升长涂二龙之青州牧刘岱,为镇北将军。升刘繇为前将军,领四方将军之首。敕令择日击淮南。逐走袁术。又擢升轻车将军,兼领豫州牧丁原,为后将军。公孙二雄,各拜左右将军。
  所谓,江山代有才人出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曹府治丧,足月缓冲。关东、汉中、江东,暗流涌动,乱战一触即发。
  临乡,蓟王都。
  闻马鸣大士来访,蓟王灵辉大殿相见。
  自随北天竺诸王,同船抵达。马鸣大士并僧侣团,便客居门下署鸾栖馆。临乡、蓟北,半日可达。不误北天竺诸王礼佛。
  “老朽,拜见王上。”马鸣大士先礼。
  “大师免礼。”蓟王和颜悦色:“请上座。”
  “谢王上。”马鸣大士,称谢落座。
  座下僧众,累日走访蓟国五百城港。所见所闻,事无巨细,书录成册。呈报马鸣大士。上邦风貌,扑面而来,跃然纸上。蓟国左伯纸,闻名天下。充作国礼,并蓟锦赤衣(袈裟),赠予僧侣团。僧侣团,深得其便。
  卷轴一卷,万语千言。
  待走遍蓟国。僧侣团方才确信。蓟王耻于蓄奴,传闻是真。二千万蓟人,无一奴隶。蓟王轻徭薄赋,三十税一。自圩田楼桑,二十年如一。绝非沽名钓誉,权宜之计。蓟王于北天竺,种种举措,皆始于蓟国。无一例外。
  众僧涣然冰释。
  马鸣大士此来,欲兴佛门之心,不言自喻。
  临行前,蓟王便许诺白马寺监之职。只需蓟王上表,必令马鸣大士,得偿所愿。
  洛阳白马寺,天下知名。便远在天竺,亦多有耳闻。
  “老朽门下弟子,于国中各城,皆见有浮屠祠。”马鸣大士开门见山:“王上亦未禁之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蓟王欣然言道。
  蓟王少时,随恩师南下平乱。恩威并济,收服山蛮。后多有大别山蛮,举族北上。迁入临乡。彼时,便有山蛮于家中,改造浮屠祠。蓟王唯恐被神佛绑架,故遣刺奸、贼捕,时刻监视。后见其,并无异常。这才安心。因有少时所见,故蓟王只灭佛国,而不灭佛。
  “善哉,善哉。”马鸣大士,口出佛语:“然老朽所虑,国民虽浴佛,却不知佛。”
  “大师,所言是也。”蓟王心领神会。
  虽有如安世高、严佛调等,中外佛门大师,穷毕生之力,汉译佛经。然佛法却只传于僧侣,不见信众。
  见机已到。马鸣大士遂言道:“敢问王上,国中可立佛寺乎?”
  “有何不可。”蓟王笑道。
  不料蓟王,开明如斯。马鸣大士,不禁动容:“谢王上成全。”
  “大师,欲择何处立寺。”蓟王问道。
  “王都可乎?”马鸣大士求问。
  “亦无不可。”蓟王百无禁忌。所谓南橘北枳。佛门东来,必经改良。否则难有寸进。只需之于王权之下,不介入世俗。当可与仙门共存。
  与蓟王约定,于南港择址,建高台,立佛寺。
  马鸣大士,心满意足。再拜出宫。
  于蓟王而言。仙佛共存,斗而不破。利于稳固王权。诸夏仙门,一言不合,扯旗造反。如太平道,苍天已死,八州播乱。便是五斗米道,号称引人向善。后世亦多有徒众造反,影响深远。引入佛门调和,化解仙门戾气,亦不失一剂良药。
  于民众而言。毋论奉神礼佛,终归信则灵,不信则不灵。
  蓟王窃以为。人活一世,终归有所追求。无欲无求,看破红尘。毕竟少之又少。即便没有佛门,汉末隐者又何其多。
  遁入空门与终老山泉,异曲同工耳。
第026章
多出鼠辈
  择南港立佛寺,亦是马鸣大士,精挑细选。
  南港,海客云集,日有千帆往来。信众易得,是其一。水陆通畅,国内城港,便于往来,为其二。毗邻王宫,足应王室礼佛,乃其三。
  且蓟王早有先言。凡马鸣大士门下,皆得食供官俸。六百石及以下,衣食无忧。不被俗世羁绊,潜心向佛,乃我辈之幸也。
  蓟王遂命将作寺,择址立高台,塑佛像。稍后取名“大佛寺”。为南港新奇观。
  蓟王灭佛国而不灭佛。与灭太平道而不灭仙门。如出一辙。
  绝地天通,王权至上。四时奉献,可通神佛。天然感应,仅此足已。妄言国事,自取其祸也。上行下效。蓟王如何行事,吏民皆有目共睹。《大百科全书》,才是我辈,芸芸众生,安身立命之本。
  马鸣大,士入宫觐见。灵辉殿中,三殿女仙列席。蓟王有求必应,亦不出仙门所料。北天竺佛国尽灭,西王母国压力骤减。兼有十万户汉人迁入,亦助仙门扎根。有来有往,各凭本事。方是仙佛,相处之道。
  再深思。赶在蓟王归国就藩前。西王母遣使传书,求立靖陵司金馆。月初大朝会,光禄大夫,四方馆长朱建平,又请立无虑司木馆。亦有助仙门,占得先机之意。
  蓟王和光同尘,明以照奸。如何能不尽知。自不可,厚此薄彼。
  大汉,家国同构,郡国并行。四百年来,王权弱化,渐归一治。然,终归双轨并行。于蓟王而言。诸夏仙门,一支独大。与时局不符。如今再看。明帝,夜梦金神,引佛东来。未尝没有,制衡之意。
  正如先帝,借黄巾之乱,血洗关东,可知。太平道,阴怀叵测,图谋不轨,先帝早已洞悉。甚至不惜让禁中黄门,与之交通。亦出万全之策。
  于蓟王而言,堵不如疏。佛门东来,大势所趋。
  “夫君?”见蓟王端坐无言,麻姑出声相问。
  “无碍。”蓟王悠悠回神。
  灵辉殿中,皆与蓟王同榻共枕,水乳交融。不分彼此,自可畅所欲言。且无外人在场。
  “马鸣大师,不去洛阳乎?”麻姑又问。
  “料想,待北天竺诸国主上洛。马鸣大师当同往之。”蓟王答曰。
  “北天竺,诸王室,远不及国中二千万民。马鸣大士,可舍熊掌乎?”许师钟瑷,必有此问。
  言指,与蓟国二千万国民相比,北天竺王室,人口规模,实不值一提。
  话说。三殿女仙,分居各殿,多为诸妃媵从。平日难得相见。今闻马鸣大士入宫觐见。却不约而同,聚齐侧席。仙佛之争,可见一斑。
  便有麻姑,代夫答曰:“佛化诸国主,助夫君向化丰州。方是熊掌者也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许师钟瑷,幡然醒悟。
  夫君乃三兴之主。定鼎江山,再立神器,几成定局。今为蓟王,明登汉帝。只需礼佛之心不减。佛门大兴,指日可待。
  佛化北天竺诸国主,安抚千万丰州民,并赐支都护府三百万贵种。于蓟王座前,乃是大功一件。只需立此功。蓟王必投桃报李,大开方便之门。
  助佛门兴于汉土,方是最大得利。
  彼时,凡江河所至,日月所照。凡汉土,皆可立佛寺,传佛法。岂非善哉,善哉。
  且马鸣大士,双轨并行。今日入宫,请立南港大佛寺,亦为先于蓟国礼佛也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1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