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1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11/2006

  蓟国五百城港,“室居栉比,门巷修直”。二千万民,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”。蓟王和光同尘,“谆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”。
  封国与幕府,双轨并行。左右国相,幕府三丞,皆称国士无双。蓟王,高薪养廉,涤荡吏治。更有国老,育人监国,孜孜不倦。大汉一藩,闻风奏事,广开言路。当真,垂拱而天下治。
  自东胡归顺,漠北归心。外长城无用论,见诸报端。何况,五尹无墙。待蓟王就藩,中分三川郡,另立安辽郡。时便有大儒,洋洋洒洒,论及外长城可坍废矣。
  会月初大朝会,右相殿中条陈。
  蓟王答曰,内外长城,断不可废。
  此乃农牧与农耕之分。若无长城阻拦,草原千万牛羊南下,啃食青禾,必起纷争。虽说东胡各部,早已变游牧为农牧。然牛马不可久圈。亦需不时放养。且漠北冰原,仍有未向化之野民。依托长城,只需少量士卒戍守,足可防备漠北来犯。长城万里横栏,分设关隘。进出有度,亦便于关税收支。
  蓟王向来未雨绸缪,以备不虞。岂能自毁长城。
  百官,深以为然。
  学术之辩,大雅无伤。然付诸国政,必深思熟虑,不可有丝毫,沽名钓誉之嫌。
  儒宗一语道破。天下未定,汉室未兴,岂能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。自毁长城,明主不为。
  诚然。时至今日,漠北各部,广被蓟人接纳,亦足可称道。但,绝不可矫枉过正,揠苗助长。循序渐进,终归水到渠成。
  即便后世,长城当真无用。存为后人观瞻,亦是天下名胜。
  知微见著。此风不可长。
  于是,蓟王亲下敕令。书于《朝闻日报》:《汉室未兴,不可自毁长城》。
  引国中内外共览。
  蓟王虽言万里长城。然观者皆以为,亦为悼念王太师。名臣良将,亦是社稷之万里长城。此乃公论。
  甄都天子,心中忐忑。遂问太傅杨彪:蓟王怪朕乎?
  言下之意。太师殉节,天子未曾亲自吊唁。坐视曹党,为太师定罪。故引蓟王不满。
  杨彪答曰,陛下当有此虑。
  天子又问,当如何补全?
  杨彪答曰,可封其子为侯。
  天子言善。遂封王允长子王盖,为安乐亭侯,食邑三百户。以示哀荣。
  天子诏命,传至蓟国。蓟王虽喜怒不形于色,却也不禁心生慨叹。
  与公孙王后独处时,蓟王言道:“孤,已为天下忌也。”
  蓟王就事论事。因国中大儒,欲自毁长城。故才出言警示。岂料传至甄都。朝野上下,竟皆以为,另有所指。甚至连天子,亦不例外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许天下,皆视蓟王,如洪水猛兽。小心翼翼,避恐不及。
  公孙王后,蕙质兰心:“妾,以为。忌夫君者,非是天下人。而多出鼠辈也。”
  “长姐,所言是也。”蓟王信服。
第027章
景公之叹
  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皆被人妄加揣测,刻意曲解。
  且又百口莫辩。
  事已至此,恐难为纯臣。故蓟王方有此叹。谓“身家性命”。先前,孤儿寡母,楼桑宗亲。如今,子嗣绵延,后妃成群。稍有不慎,满门横祸,血流成河。利刃加颈,蓟王焉能无动于衷。
  王太师,割肉饲虎,狐假虎威。见河北大治,足证蓟王新政,乃中兴之术。彼时,天下有识之士,已知蓟王三兴炎汉,势不可挡,不可逆也。
  王太师,以死明志,身正为范。力谏蓟王,不可急于求成,适得其反。
  用后世话说,煌煌天汉,礼仪之邦。“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”。吃,亦有吃相。不可失礼。失礼,便是失节。
  何为礼节。
  儒家以为,『君君,臣臣;父父,子子』:“齐景公,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‘君君,臣臣;父父,子子。’公曰:‘善哉,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;父不父,子不子。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’”
  于是乎,《礼记》曰:“夫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”
  如此,齐景公之叹,便涣然冰释。谓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。试想,若无自卑尊人之礼。岂能将辛苦所得,无偿奉于他人。臣不奉君,子不养父。虽有粟,吾岂得食?
  才有,“孟(子)曰:杨朱利己,是无君也;墨子兼爱,是无父也;无君无父,是禽兽也”。
  与禽兽何异。
  又思,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;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再看,春秋决狱。生子不养,枉为人父,被子殴伤,官亦不罪。
  自先秦至两汉。儒家从不求,愚忠愚孝。而是上行下效。是故。先君君,后臣臣;先父父,后子子。为人君、父,需先行为范。先施恩义与臣、子。才有臣、子,后为报效。
  用后世话说,既得利者,掌握剩余价值分配。并相沿成习,便是治世之道。秦汉之后,五胡乱华,衣冠南渡。胡俗盛行,礼仪沦丧:“壮者食肥美,老者食其余。贵壮健,贱老弱”;“怒杀父兄,不以为有罪”。
  儒家劣化,遂成儒教。乃至,蝇营狗苟,禽兽不如之辈,横行于世。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
  崖后无中国,身后无华夏。
  鲜有名臣,绝无明主。
  为何?
  权谋盛行,儒教劣化之必然。
  刘备未曾亲临,慨叹五胡乱华,自废大航海。时至今日,蓟王更惧,道德沦丧,礼废乐崩。
  蓟王虎踞河北,披甲百万。一河之隔,如何能得安。袁绍不求江北,力夺荆南。袁术孤悬,故吏远避。皆是心有余悸。
  无人敢逆蓟王虎威。只因蓟王恪守臣节,无可指摘。先帝一生精明,然却乱而不损。无所作为。蓟王行事,按部就班,循规蹈矩。有礼有节,从未有失。却成三分天下,有其四。何也?
  且不论,祖宗家法,士族垄断。亦不言,内忌外宽,弱国削藩。更不语,两汉四百年,令世家坐大。一言蔽之,现有体制。蓟王本不该如此,蓟国更不应如斯。若蓟王行鱼死网破,顺昌逆亡,一将功成万骨枯,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。历经千辛万苦,生死两难。有志者事竟成,便也罢了。
  正因,兵不血刃,举重若轻。应运而生,造化使然。只可用“天命”,方足道载。
  蓟王天生,不可以常理度之。
  既是天命所归,非人力可敌。
  “顺天者存,逆天者亡”。亘古不变之至理也。
  如何能不令,天下不轨之徒,惊恐莫名。
  北国初夏,暖意未消,暑热未起。远非北天竺暑热难耐,一日数浴可比。迎风馆中云霞卫,日渐显怀。王太后有命,万勿轻动。一切衣食起居,皆另起炉灶。精益求精。
  蓟王有言在先。王家有喜,宗亲四邻,置办流水长席,不可多过百钱。百官上帖为贺,亦成惯例。蓟王专修东宫温德观,以存“百子贺帖”。贺帖多书金玉良言,更有佳句频出。蓟王新置温德博士,为诸王子启蒙。
  温德,文治之德也。乃出《国语》:“有武德以羞为正卿,有温德以成其名誉。”
  温德博士与披香博士秩同。多由后宫妃嫔并少府女官兼领。诸王子,未入王子馆前,皆于此处,研读百官帖启蒙。
  蓟王家为子女,可谓费尽心机。不求学以致用,但求学而无用。
  学而无用,方能明以照奸。
  四月中。长涂二龙,二处兵发。新任前将军刘繇,率京畿营士,顺下大河,经鸿沟入淮泗。镇北将军刘岱,率翥凤舰队,顺下大河之尾。逆入淮水,借道徐州。
  不出三日,镇南将军刘表,命荆州水军,出夏口,直扑淮南。另有镇东将军吕布,命徐州水军,同击袁术。四家联军,十万之众。呈四面合围之势。
  袁术早有准备。依靠山高水险,扼断要冲。麾下大将,依山下寨,傍水扎营。寸土不让,与四家联军对垒边境。
  三日一小战,五日一大战。互有攻防,兼有胜负。
  袁术居中调度,方寸不乱。淮南群臣,上下一心。足可自保。淮南精卒,论战力,犹在荆州兵上。略逊于徐州精骑。大将张勋、纪灵,皆可独当一面。另有健将数员。若非吕布辕门射戟,广陵恐被纪灵所破。便是明证。
  襄阳,荆州牧刘表府。
  “袁绍必不助也。”军师祭酒祢衡断言。
  “哦?”此语,颇出刘表所料:“军师,何以知之。”
  群僚多以为。四家齐攻,淮南告急。江东大将军袁绍,必不会坐视不理。将兵渡江来援,则荆州无忧矣。问计群臣,不料祢衡,语出惊人。
  “谓‘此一时,彼一时也’。”军师祭酒祢衡,确有真知灼见:“时,合肥侯孤身过江。江东皆属扬州牧刘繇,交州士燮亦未归心。故为防腹背受敌,袁术窃据淮南,以为江东藩屏。今,江东悉平,袁绍又析广州。欲取荆南之心,昭然若揭。明公不可不防。”
  “善。”刘表深以为然。
第028章
胜算几何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1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