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1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12/2006

  所谓,势均力敌,旗鼓相当。能主一州,位列群雄。必有不凡之处。
  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皆有抗衡之力。
  于是乎。彼此谋势,相互抵消。先前谋划,还剩几何,便称“胜算”。
  譬如此番,四家击袁。通盘局势,唯徐、兖二州,为最清晰。徐州乃是主谋,兖州旁观者清。余下当局者,或多或少,以偏概全。而被四家合力推上前台,长涂二龙,所知最少。
  长涂二龙,当真以为。四家击袁,乃为攻占淮南。逐二袁过江。乃使甄都天子,独霸关东。且为挽回名声,急于求成。当真举州之力,倾巢而出,战意最浓。刘表多受袁术仰攻。年初又以二百万斛米,说二袁退兵。谓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。合兵击袁,亦颇有战力。四家之中,反倒是徐州,虚与委蛇,战意最为稀松。
  奈何,此时荆州牧刘表,却被蒙在鼓里。
  “袁绍不救袁术,反击我荆南。”刘表居高下问:“当作何解。”
  见无人应答。军师祭酒祢衡,当仁不让:“说刘益州伐江东。”
  先前,正因刘表遣使撮合,汉中、关东,这才缔结兄弟之盟。只因汉中史侯,坐拥汉水上游之便。顺下击荆,一日可达襄阳。诚然,刘表迁治,亦为扼守江汉,远避江东宗贼,并荆南蛮夷。毕竟,时下正处于大河文明顶峰。江南虽称富庶,却多蛮夷,不服王化。比起江陵近江,不利防御。襄阳,扼夏路,守汉水。与北岸樊城,合称襄樊。既坐水陆之便,又拥平原之肥。南北通达,战略要冲。
  唯一所患,便是汉中史侯,顺下而攻。正因汉中与荆襄,二分汉水。且刘表又位于下游,地势不利。这才一力促成,与汉中联盟。
  既与汉中结盟,刘表遣使蜀中,许以重利,说镇西将军刘焉,出牂牁道,以击江东。料想。绝非难事。
  “诸位以为如何?”刘表问计群僚。
  “卑下等,附议。”百官皆无异议。
  “善。”刘表这便定计。
  遂遣镇南将军长史蒯良,出使汉中。荆州别驾蒯越,出使蜀中。料想,二蒯,自当马到功成。
  甄都,太保府。
  曹孟德守孝之期未至。然军情所迫,事急从权。遂开府议。
  先前,不过卫将军幕府。今为三公公府。司空属吏有,长史一人,掌司空府诸曹事,秩千石;掾属二十四人;令史及御属,计四十二人。除卫将军幕府僚属,曹太保公府幕僚,亦多有并入。再加《求贤令》,唯才是举。便如先前,曾为张邈、陈宫所惑,济阴太守吴资、山阳太守毛晖、东平相徐翕并魏种等,率众而反。今亦,悉数赦免,官复原职。
  一时,人才济济。
  为首二人,司空长史,御史中丞兼领甄都令荀彧;司空司直,兼领东平相程昱。
  另有如从事中郎,兼领任城相卫兹、东郡太守夏侯惇、山阳太守夏侯渊、济阴太守毛晖、陈留太守李整、泰山太守刘延、东平相徐翕、济北相武周、任城相郑遂、陈相薛悌、梁相曹洪、沛相曹仁等,悉数在列。
  守孝期间。曹孟德,先以荀彧、程昱为谋主,统领参军治政;又命典农中郎将任峻、典农校尉魏种,组织百姓屯田,征收粮草辎重;再命乐进、于禁统帅亲卫。如祭酒任籓、王选、董芬、张京等亲信,皆出为一县长令。
  可以预见,兖州必将大治。
  “袁绍当何为?”曹孟德高瞻远瞩,问计江东。
  司空司直,程昱起身答曰:“袁绍必击荆南。”
  “仲德所言,与我相合。”曹孟德又问:“刘表当何为?”
  程昱再答:“刘景升必遣使,入蜀求援。”
  “善。”此,亦不出曹孟德所料:“刘焉,又当何为?”
  程昱遂看荀彧。
  荀彧心领神会:“卑下窃以为。刘焉必不应也。”
  “哦?”此言,出乎曹孟德所料:“文若,何以知之。”
  “闻,刘焉三子刘瑁,因狂疾而亡。刘焉累日神伤,痛悼不能已。州事俱废,恐难发兵。”荀彧答曰。
  谓丧子之痛,莫过如斯。曹孟德略作思量,这便了然。
  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
  程昱又道:“闻,刘焉上表汉中,乞放归诸子奔丧。史侯,遂遣奉车都尉,(刘)焉三子(刘)璋为使,入蜀吊唁。左中郎将,长子刘范,并治书御史,次子刘诞,俱未去官。”
  “史侯,疑心不减。”曹孟德心领神会,转而又问:“刘焉若不出兵,荆南又当如何?”
  “袁本初,亦难速决。”荀彧答曰。
  荆南山高水险。五溪蛮等,蛮夷众多。更加蛮区为护南蛮校尉刘磐领护。兼有治粟都尉朱治,领护枝津故渎。汉蛮杂居,相为表里。谓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试想,大军来袭,袁绍又如何能区分,孰是孰非。田宅牛马,又属何人。
  若惹怒南蛮。不等蓟王传檄,治粟都尉朱治,必先行还击。治粟都尉隶属于辅汉大幕府。蓟王名义上,乃奉甄都董侯为主。袁绍一不留神,万念俱灰。故如荀彧所言。袁本初必难速决。
  “善。”心念至此,曹孟德这便定计:“吕布匹夫,必行入寇。诸位,固守城池。无令不可出击。”
  “喏。”群僚齐声应诺。
  益州绵竹,馆舍。
  闻荆州遣使吊唁,益州牧刘焉,遂命张肃接待。
  镇西将军长史张肃与荆州别驾蒯越,亦是旧交。若只为吊唁,何必别驾蒯越亲来。遣府中佐使足以。此番入蜀,必有要事。
  果不其然。闻袁绍不救袁术,反击荆南。张肃亦知事大。若荆南为袁绍所得。益州南中诸郡,亦难保也。
  事不宜迟,虽传语刘焉当面。
  不料刘焉,拂袖斥道:自古礼不伐丧,今又岂趁丧伐人?
  张肃不敢谏言,遂入馆相告。
  不料蒯越,闻言慨叹:“果如子柔所料也。”
  张肃试问:“莫非,长史已先知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蒯越慨叹:“刘镇西,因丧子之痛,不能自已。府事俱废,亦是人之常情。”
第029章
先攻下邳
  如刘焉这般,家事牵绊,公事难断,绝非一人。
  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二袁刘传》有载:“建安五年,太祖(曹操)自东征(刘)备。田丰说绍袭太祖后,绍辞以子疾,不许。(田)丰举杖击地曰:‘夫遭难遇之机,而以婴儿之病失其(机)会,惜哉!’”
  便是,据土人雄袁本初,亦因牵挂子疾,而方寸大乱,不能自已。何况刘焉乎。
  再深思。刘镇南,遣别驾蒯越,出使蜀中前。长史蒯良,便已先知,刘焉必不肯发兵。然蒯子柔,仍奉命出使汉中。明知无功,何以徒劳?
  镇西将军长史张肃,这便求问详情:“子柔,既已先知。异度,何以徒劳?”
  “无他,奉命而为,乃其一。以疑袁绍,是其二也。”蒯越答曰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张肃这便醒悟。
  谓“打草惊蛇”。知刘表遣麾下重臣,出使汉中并巴蜀。袁绍焉能不疑。唯恐益州发兵,为荆州外援。袁绍必稳扎稳打,不敢孤军深入。
  如此,荆州当可保全。
  “异度以为,长涂二龙,胜负几何。”张肃再问。
  “袁公路,号‘末世奸雄’。淮南坚甲厉兵,以备要冲。兵法云,‘围三阙一’。今四家共击,反助袁术,置之死地,而后生也。”蒯越语破天机。
  “此战若败,长涂二龙,声名必堕。四家共击而不能败。袁术,必显名于天下六雄。”张肃慨叹。
  “君矫,所言是也。”蒯越,亦如此想。
  甄都,西市。
  闻名遐迩,临乡百货。
  时蓟王洛阳上计,居于东郭殖货里。造金水小市,贩临乡名产。冠以“百货”之名。语出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行於社,而百货可极焉。”
  后,汉廷东迁甄都。蓟王又命人于城中西市,新立百货、汤馆、质舍、赀库,各式楼宇,不一而足。为朝野所用。尤其百官俸禄,皆以蓟钞足月发放。择址另造,金水小肆。亦便于百官家眷,入市贩购生活所需。
  不出意外。胡姬酒肆,亦是蓟王产业。当垆卖酒,西域胡姬,皆出身都护府,且入蓟国市籍。幽州汉话精纯,举手投足,汉家风仪。识文断字,又通音律。断不可小觑。先前,多聘为妾。如今,多娶为妻。蓟国,士农工商,国之石民,一视同仁。只需为编户,皆为齐民,无有例外。
  更加蓟王宫,多羌胡美人。谓“丽女盛饰,晔如春华”。引国中上下,争相效仿。和合之风,盛行不衰。
  甄都比邻,一河之隔。自也深受所染。无可免俗。
  百货商肆,自建泊车楼。达官显贵,中庭下车,步入商肆。车夫遂驾空车入泊楼静候。
  日上三竿。便有华服贵妇,安车抵达。
  商肆好妇,笑脸相迎,便知乃是常客。
  此贵妇,乃安集将军董承府中食母。自洛阳时,便哺育董承幼女多年。深受董承家门所赖。
  时,何后以何氏小妹,配蓟王为妃。已为笼络。董太皇虽不甘人后。奈何,家门无适龄女子,深闺待嫁。于是,收滎阳君马氏为义女,赐婚蓟王。
  彼时,董太皇曾叹董承小女年幼,恨不能为家门所用。又说,待长成,再做计较,不迟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1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