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1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15/2006

  陈宫又笑:“因知曹孟德,必行‘假道灭虢’。故卑下,反其道而行之。设‘反·假道灭虢’之计也。”
  吕布如何能不领会:“此,便是一计二意(二重含义)。”
  “然也。”陈宫得意之极。
  话说,智多近妖,望而生畏。史上,正因贾诩料事如神,“(李)傕等亲而惮之”。若非投曹后,明哲保身,刻意藏拙。贾文和,当如许子远,必难善终。
  “亲而惮之”。许亦是,吕布此刻心境。
  “曹孟德当做何为?”吕布随口一问。
  “决泗、沂水以灌城。”陈宫写意作答。
  《水经注》:“沂水于下邳县北,西流分为二水,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,一水径城东屈从县南,亦注泗,谓之小沂水。”
  沂泗二水,环绕下邳。正如淮淝二水,环抱楚都寿春。曹孟德故技重施,轻车熟路。
  吕布不解皱眉:“何不如先前,掘环渠火攻淮南。”
  窥吕布,匹夫无知。陈宫笑道:“‘假道灭虢’,重在‘假道’。”
  “为何‘假道’?”吕布求问。
  “《庄子·天运》曰:‘古之至人,‘假道’於仁,‘讬宿’以义,以游逍遥之虚,食於苟简之田,立於不贷之圃。’”
  “‘假道於仁,託宿於义’。”吕布灵光一现:“假仁讬义!”
  “然也。”陈宫抚掌而笑:“譬如将军,假讨贼之名,将兵泰山。曹孟德,乱世奸雄,又岂不知假於仁义乎?今,梅雨早发,沟渠水满。曹孟德必使人,暗决泗、沂灌城,假水大堤溃。如此,便可讬(托)言救急,将我等家小,悉掠为质。徐州唾掌可得也。”
  倍思前后,吕布口服心服。这便抱拳言道:“布,鄙陋。幸得公台,方能与曹孟德,共逐关东。”
  “得遇明主,亦是(陈)宫之幸也。”陈宫肃容回礼。四目相对,心有戚戚。
  世人待吕奉先,皆“譬如养鹰”。“饥即为用,饱则飏去”。唯陈宫欲行驯化。后世称之为:“熬鹰”。言语相激,故设迷局。坐视一筹莫展,走投无路。再出谋划策,迎刃而解。种种手段,皆为驯服,孤狼猛虎。磨尽匪气,知耻后勇。
  常闻,野性难驯。只因,力有不逮。如陈公台这般,看似伴君如伴虎,行走于刀山火海。实则,予取予求,收放自如,稳坐钓鱼台。尽显谋主之姿。
  “为将之道,当先治心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敌。”
  谓“虎毒不食子”。吕布出身北疆,多染胡俗。然却胜在,恩怨分明,别无心机。于陈宫而言,正好补乱世勇武之短。
  故陶恭祖言。陈宫之智,加吕布之勇,方可保徐州平安。
  一切皆不出陈公台所料。
  悉知详情,吕布终得心安。
  正欲直抒胸臆,风发意气。忽又想起一事:“公台曾言,此乃离间东西二虢之计。二虢者,何?”
  陈公台设正反奇谋。如何能不令吕布,尽知其妙。
  早已等候多时:“无他,二虢者,曹孟德、荀文若也。”
  “非曹孟德并蓟王乎?”吕布又问。
  “非也。”陈公台眼中,精光一闪:“‘颍川荀彧,王佐之器’。‘忠正密谋,抚宁内外’,犹在卑下之上。若为曹孟德所用,徐州危矣。故设‘反·假道灭虢’,明示曹孟德枭雄之姿,以间荀文若奉主之心也。是故,鬼谷子曰:‘天下分错,上无明主,公侯无道德,则小人谗贼;贤人不用,圣人窜匿,贪利诈伪者作;君臣相惑,土崩瓦解而相伐射;父子离散,乖乱反目,是谓萌芽巇罅(xī
xià)。’韩非子亦曰:‘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’”
  陈公台,引经据典,呵成一气:“譬如,曹孟德并荀文若,是也。”
  “嘶——”吕布不由得,倒吸一口凉气。
第033章
大义当前
  谓,“将相不和,国有大祸”。更何况,君臣相忌。
  此计。以说,长涂二龙,合四家之力击袁,先积谋势。以求,引翥凤入淮,制衡盖海。
  如长涂二龙,皆已中计。自领主谋,遣使甄都,求取高位,合围淮南。为陈宫所谋积势。
  反观曹孟德,却不中计。且将计就计,必出盖海。表面上,陈宫计谋被破,谋势由盛而衰。实则,曹孟德窥破,早在陈宫意料之中。曹孟德出盖海,兵围下邳,正中陈宫下怀。更助长谋势。且陈公台早已料定,曹孟德必行假道灭虢,使人暗决泗、沂灌城,假水大堤溃。讬言救急,将吕布家小,悉掠为人质。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  试想,史上关云长伐魏,水淹七军,威震华夏。却遭吴下阿蒙,背后一击。悉知襄阳陷落,大军虽未一夜散尽。却也动摇军心,崩塌士气。而后急转直下,败走麦城,父子就义。
  盖世英雄关云长,志士忠臣,尚且如此。何况,傲世桀雄吕奉先麾下,匹夫之辈。
  谓“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”。陈公台,反·假道灭虢。似如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”。若换成贼臣董卓之流,志大才疏,泯然众人,必不能窥破。唯曹孟德麾下谋主,如荀彧,程昱,方能抽丝剥茧,寻蛛丝马迹。窥破其中真意。知晓长涂二龙,乃为人所用,陈公台,四家击袁是假,引翥凤乱入是真。只因江淮梅雨,沟渠水满,盖海无敌。
  时下,就关东而言。进出长江,有二水道。经汉水出夏口入江。经淮水转中渎水入江。二水,春夏水丰,秋冬水枯。尤其江淮流域,冬季枝津多有结冰,断绝水运。
  譬如。
  《三国志·文帝纪》:“冬十月,(曹丕)行幸广陵故城,临江观兵,戎卒十余万,旌旗数百里。是岁大寒,水道冰,舟不得入江,乃引还。”
  《三国志·张郃传》:“(司马懿)治水军于荆州,欲顺沔(水)入江伐吴,诏(张)郃,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。至荆州,会冬水浅,大船不得行,乃还屯方城。”
  纵观史料,多有“江水浅狭”、“江水又浅”、“会冬水浅”,见诸笔端。
  反观春夏,多有“春水方生”、“江水向长”、“江水暴长”,屡见不鲜。
  最大变数,乃出蓟王。自蓟王开立江表十港,立中继敖仓。疏鸿沟水路,通四渎八流。内外循环水路,乃至水运大兴。关东水路通达,四季通航。巨如盖海旗船。春夏之交,畅通无阻。故被吕布所忌,自是合情合理。
  曹孟德悉破吕布所惧。反其道而行,遣盖海顺下淮泗,亦是将计就计。
  此时,如吕布,亦不知陈公台此计,已被曹孟德窥破。还以为,因翥凤乱入,曹孟德外宽内忌,必不敢妄动盖海,用以守备要津,以防翥凤,攻袁是假,假道灭虢,奇袭兖州是真。吕布如此,可想而知,麾下八健将,浑然未觉,亦如此想。于是按部就班,诸路并进,入寇泰山。一边攻城略地,一边收纳泰山剧贼。有意无意,乃至下邳,守备空虚。
  而吕布更携陈宫,据南武阳。正是武水,始源之地。盖海途径下邳,转入武水,亦无可指摘。
  至于,途径下邳,水大溃堤。亦是“人算不如天算”,造化使然。于是乎,曹孟德悲天悯人,当机立断。效蓟王,万舟并发,救南阳百万之众。将徐州文武、重臣家小,悉救入营,妥善安置,亦是大义当前。
  吕奉先,感怀曹孟德高义。率将校,入营负荆请罪。感人至深,将相和。
  曹吕二家,化干戈为玉帛。与下邳父老,依依惜别。吕奉先,举家迁入甄都,重为当朝上将。徐州四国一郡,自有天子另遣良才牧守。岂不,美哉。
  剧本已写好。
  能窥破此层,非谋主不可为。正如陈宫所思所想。荀彧才智,犹在其之上。然荀彧,乃汉臣。毋论,不识曹孟德真面目,欲假陈宫之谋而试之。亦或是,笃定曹孟德亦是汉室忠臣,必不会行假道灭虢,围攻下邳。荀彧,皆不会告知曹孟德:陈宫逆进武水,空虚下邳,乃『反·假道灭虢』之计也。
  关东群雄,并甄都天子,只需拭目以待。且看曹孟德所作所为。
  曹氏父子,忠奸可辨。
  至此。离间二虢之计成。
  深思陈宫此计,便可窥一斑。汉末英杰荟萃,譬如过江之鲫。庸人之姿,九年教育。无高人相助,更忘带系统乱入。乱世苟活,实属不易。如何能与曹刘,逐鹿天下。
  盖海座舰。
  三面清钢,琉璃爵室。
  前太尉,南阳樊陵。正携麾下属吏,为曹孟德指点江山。
  话说。此人曾献计史侯,水淹南阳。乃至百万流离。因罪免官,位居三公不足一月,沦为笑柄,蒙羞家门。后自甘堕落,献媚于曹嵩座下,窃据九卿高位。待曹嵩亡故。又转投司空公府。为曹孟德,出谋划策。
  居中所置,正是下邳周遭,山川地形。
  “自陶恭祖牧守徐州,四国一郡。表陈元龙,为典农校尉。‘巡土田之宜,尽凿溉之利,粳稻丰积’。下邳,亦深得其利。”樊陵通晓水情,正侃侃而谈:“司空,何不再掘环渠。”
  “不可。”曹孟德言道:“天子诏命,共击泰山。今,顺水而至,岂可假道灭虢。”
  “司空,明见。”樊陵笑赞。观色察言,万分小心,转而又道:“时太史令曰:日黑则水淫溢。江淮梅雨早发,沟渠水满而溢。卑下,窃以为……”
  “如何?”曹孟德,必有此问。
  “下邳不日,恐有水患。”樊陵弦外之音。
  “哦?”曹孟德,心领神会。
  事已至此,不可半途而废。樊陵遂咬牙进言:“吕镇东,将兵于野。下邳恐无人可用。若发水患,必成大难。明公,不可不察。”
  “嗯……”曹孟德,出身宦官之家。宦海浮沉,身居高位。焉能不知樊陵,语透深意。
第034章
陈平纵金
  樊陵,假托太史令之语。所言,皆无有定论。且天象,今非昔比,并无相同。
  看似无稽之谈。然樊陵,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  换言之,只需言入曹孟德之耳。便是大功一件。
  譬如,下邳水患,城中无人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1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