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4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45/2006

  博士三令。遂成美谭。
  新任域中守韦端,由门下功曹许靖,远赴它乾宣诏。如前所言,光禄大夫,掌出使。用以拜假赗赠之使,及监护诸国嗣丧事。比二千石以下任命,光禄大夫,代主宣诏即可。比二千石及以上,门下五吏亲赴,足见持重。
  门下史贾洪,继为它乾令。
  贾洪,字叔业,京兆新丰人。好学有才,而特精於《春秋左传》。初仕郡,举计掾,应州辟。时州中自参军事以下百余人,唯洪与冯翊严苞,字文通,才学最高。二人,后为蓟王所辟,入辅汉大幕府。行走门下诸曹,颇有干才。
  《魏略》以董遇、贾洪、邯郸淳、薛夏、隗禧、苏林、乐详,七人为魏晋儒宗。
  此七人,虽各有所出,且人生际遇,各不相同。然皆受蓟王所辟,入门下行走。除邯郸淳,早食高俸外。另有董遇之兄,董平,字季中。共号“门下七史”。“吏”与“史”,一笔之差。含义大不相同。
  两汉分曹治事。掾为正,可称吏。史、属为副贰。
  蓟王不可徵辟天下,然大将军可行。故天下英才,若因故不能北投。则以辅汉大将军幕府辟之。凡敕令所至,无有不从。同僚亦多艳羡。十里相送,依依惜别。只求,蓟王当面,代为美言。
  所谓乡党,便是如此而来。只需确有实才,蓟王亦乐见其成。
  尤其河北五州,凡有良才,自州牧以降,必上疏举荐。蓟王来者不拒,皆收入门下历练。假以时日,择优出仕,牧守一方。
  类比乡党。门下称属吏。又称,门生故吏。
  蓟王门下,非同小可。出仕地方,足可震慑。尤其四方都护,远离腹地。谓之“镇守”是也。
第080章
星火燎原
  从无到有,乃至深入人心。蓟国新政,皆需时日。谓“星火燎原”,“厚积薄发”,是也。
  河北五州,渐与蓟国趋同。四方五部都护府,并海外洲土,亦先入为主。蓟王行事,一贯先易后难。如今只剩,关东、江东、巴蜀,叔侄三人,割据之地。“旧势力”裹挟皇权,苟延残喘,负隅顽抗。奈何,如海内所知,蓟王三兴,已不可逆。叔侄三人,及背后势力,如何结局。为时不远。
  众皆拭目以待。
  窃以为。杀人易,而蓟王不欲。
  先前,蓟王班师。牙门八将,分路扬镳。命张辽、马超,重走昆仑道。与偏将军麴义,并入赐支都护府。稍后领兵重走,羌人东进之路。宣威羌氐牢城。入驻大震关。
  结好,八种西羌,四氏云霞。而后,顺下阴平。入护氐校尉部,与其父马腾相见。彼时,蓟王于阴平设护氐校尉,又修缮西峡道。便有取汉中巴蜀之意。
  护氐校尉,所治阴平。有“左担道”,可通巴蜀。因蜀山自绵谷至葭萌间,路径险峻、狭窄难行。南行之人,左肩挑担,中途无从换肩,“不得度右肩也”,故称左担道。便是后世所谓“阴平道”。
  自马腾就任。沿途架悬索,辟栈道。拓左担道,可通车马。经江油、过涪县,入绵竹。马腾为护氐校尉,十三氐道,除徙牢城氐人,余下各部,悉归其所治。筑路穿渠,连通各处氐人,亦是分内之职。益州牧刘焉无可指摘,唯有听之任之。且只需固守涪县之涪水关,巴蜀自固若金汤。唯恐一关难敌,稍后,刘焉又于绵竹鹿头山,增筑“鹿头关”,取号“绵竹关”。后有诗曰:“江锁双龙台,关雄五马侯。益州如肺腑,此地小咽喉。”足证其险。
  双关夹峙,已备蓟王南下。乱世割据之心,昭然若揭。
  且自左担道,拓为通衢大道。车马不绝,商旅往来。阴平因而兴盛。刘焉双关锁固,进出关税,获利匪浅。
  年初,马腾上表,言益州牧刘焉,背疽卧床,恐命不久矣。
  时船宫侍医长义媮,言:内生曰疽,外生曰疮。心气拂郁于内,积不得解,发而为疽。
  此症,可大可小。史上多有“疽发背而死”之记载。
  蓟王虑及,益州牧刘焉与汉中史侯,面和心离,且多有苟且。唯恐,刘焉暴毙,巴蜀大乱。护氐校尉马腾,孤军深入,力有不逮。故蓟王遂遣张辽、马超,携麾下精锐,赶来相助。
  更加,马腾、马超,父子相见。亦称,不出人伦。
  演武决胜,马超扬名。入列牙门八将。官秩犹在其父马腾之上。异地相见,“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”。马腾亦与有荣焉。
  然毕竟父子,更无外人在场。不必拘泥于品秩。共入校尉府,大位空置,宾主对座。
  马超先问公务。
  马腾答曰:“刘镇西,私造舆服,图窃神器。起不臣之心,欲身应‘宗王代汉’。故蜀中人言,疽发于背,乃受天谴也。”
  “蜀中何人所言。”马超遂问。
  “闻乃蜀中仙人,李八百。”马腾答曰。
  李八百,便是李脱。蜀人计其寿八百岁,呼其李八百。其妹万安夫人李真多,前为甘后媵从,受封发越美人。后得华贵妃,良方调理。并协辰夫人黄景华,东华夫人赵爱儿,含真夫人郑天生,午子夫人张姜子,皆为蓟王诞下麟儿。母凭子贵。由各殿美人,升为王妃。李真多、张姜子,仍相伴甘后,居于发越殿。
  李脱,领食蓟国门俸。心向何人,可想而知。
  张辽,马超,心领神会。
  “益州民情如何?”张辽又问。
  “刘镇西麾下,亦有良才。益州,虽不敢言,‘乱贼不作’,‘外户不闭’。却也,‘洁粢(zī)丰盛’,‘民和年丰’。”
  “善。”张辽欣然言道。
  如蓟王所言,乱世无庸主。
  “主公何意?”马腾亦问出心声。
  “主公,命我二人,假募兵之名,助伯父平巴蜀之乱。”张辽如实作答。
  “哦?”马腾不解:“如某所言。益州无乱,何以平之。”
  张辽答曰:“谓‘有备无患’。已备万一也。”
  马腾这便了然。主公行事,一向如此。未雨绸缪,以备不虞。
  于是,依计行事。四出信使,命各道氐王、渠帅,尽遣族中青壮健勇,入阴平大营。蓟王堆钱募兵,不胫而走。岂止氐人,巴蜀蛮勇,如板楯蛮等,皆闻风来投。三五成群,绵延不绝。
  岂止蜀人热议。便是汉中,亦有耳闻。
  国师张鲁,朝议回府。窃问其妹玉兰:“阿父何意?”
  “未可知也。”张鲁贵为国师,分身乏术。多由鬼道圣女张玉兰,代掌教务。与其母卢妃,书信往来。凡蓟王有事,圣女先知。
  “莫非,阿父有取汉中之意。”张鲁自行揣度。
  话说,天下大势已定。自统领五斗米,并保史侯汉中登基。虽未得蓟王之命,却皆是顺势而为。无可指摘。张鲁兄妹,窃以为。假以时日,待蓟王传檄天下,叔侄三人,必诏书退位,北面称臣。那时,兄妹二人,功德圆满。天师道,亦得善终。可谓,尽善尽美。
  换言之。张鲁亦觉,此时发难,为时过早。蓟王,人君南面术,炉火纯青,已臻化境。岂能不知,天时地利人和。不可缺一。
  张玉兰,忽忆起一事:“闻,益州牧刘焉,疽发于背。莫非,阿父乃忧,刘焉暴卒。蜀中生乱。”
  “必是此因。”张鲁这便醒悟,转而又道:“宫中传闻,史夫人已入甄下。”
  “妖妇,必有所谋。”张玉兰,一语中的。
  史道人门下,多鸡鸣狗盗之辈。混迹市井,为豪门大户所佣。且平日多隐匿身份,轻易不外露。任劳任怨,极尽谦卑。突然发难,措手不及。史夫人,此番亲自出马,必事关重大。
  俗谓,“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。史夫人即便行踪隐秘,亦难免被有心人,察觉蛛丝马迹。张鲁,位尊国师。南郑行宫,岂无耳目。
  诸事相连,张鲁不禁皱眉:“闻史夫人,曾进言天子。假天谴,害刘焉之命。天子不许,遂无后事。此去甄都,又欲阴谋何人。”
  “莫非,甄都董侯?”张玉兰,心中一动。
  “未可知也。”张鲁慨叹出声。
  “当书报阿母。”张玉兰,不敢大意。
  “善。”张鲁亦知事大。
第081章
视远惟明
  幽姬夫人卢暒,母凭子贵。前为易迁美人,今为卢妃。易迁馆已扩建为易迁殿。
  一般而言,馆为两重,殿为三重。馆纳庭院,殿藏中庭。大国良匠,匠心独运。假九重错落,移位借景。譬如:远岫屏列、重楼画壁,晴岚塔影、飞阁流丹,长桥卧波、堞雉斜飞,竹木参差、丹枫如醉。
  世人皆知,楼桑八景。临乡蓟王宫,一步一景。玉宇琼楼,瑶台阆苑;仙山楼阁,灿若神居。远眺九重宫,好似蜃楼浮云,空中楼台;又似昆冈美玉,丝锯搜镂,精雕细琢。
  楼楼之间,或十字飞阁高架,或四面空廊相接。除去些许相连,余下皆行“镂空”。日影穿梭,时风过隙。所过皆通透,无处不和煦。居高远眺,四面无遮。
  更加,横九竖十,人烟汇聚。鲜活四季,人生百味。
  无怪,天下仙门,趋之若鹜;二宫太皇,不肯轻离。
  凡有四海船商,绕行日字明渠。远眺蓟王宫,宛如一石镂空雕玉,纵览无余。无不嗟叹。蓟王,和光同尘。正如王居:视远惟“明”。
  “光辉通透夺星耀,蟠潜惊奋鬭(斗)蜃蛟”。
  易迁,右(偏)殿二重。卢妃殿。
  卢妃自东宫哺归。便有女官,送来汉中封函。确认封泥无误,这便拆封一观。正是女玉兰手书。闻史夫人,潜入甄都,欲行不轨。卢妃不由暗自皱眉。
  卢妃先前所生,张鲁、张卫、张愧、张玉兰及张徵。四子一女,为蓟王“假子”。皆得家门善待。蓟王居于大震关时,张鲁、张卫、张愧、张徵,或入四海馆,拜乌角先生为师,习修仙之法。或入陇右府校,拜得名师,习治国之术。今张鲁、张玉兰,同入汉中,共掌五斗米。张卫、张愧,各封县侯,并入蓟学坛。幼子张徵,伴读紫渊王子馆。
  蓟王爱屋及乌,如赵娥独子,庞淯。自洛阳时,便师从中丞贾诩多年,少年忠烈。年十五出仕,为中丞书佐。言传身教,颇多历练。及冠既拜六百石互市丞,掌蓟国境内,百座市邑。年初,又加太中大夫,兼领王宫行人。进出王宫,灵辉大殿,亦有一席之地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4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