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5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58/2006

  甄都,司空府。
  内室之中,哭声凄惨。正是嫡母丁夫人。曹孟德始有丁夫人,又纳刘夫人并卞夫人。刘夫人早亡,生一子一女。皆由丁夫人抚养。曹孟德入朝为官,留家小于乡。后朝廷东迁,这才迁来甄都。不料,飞来横祸。母子情深,焉能不悲。虽有卞夫人相劝,亦难止悲。
  曹孟德,瘫坐外堂,双目泪湿,血衣未脱。
  若非长子曹昂,以身挡箭,吾命休矣。
  “明公。”司空司直程昱,拷问百官,一夜未眠。
  “如何?”曹孟德,眼中戾气滋生。
  “无人伏罪。”程昱如实相告。
  “再拷。”曹孟德,怒不可遏。
  “……喏。”程昱咬牙领命。
  未及出府,御史中丞荀彧入府来见。
  “明公,节哀。”
  “文若……”曹孟德未及出口,已泪流不止。
  丧子之痛,锥心刺骨。谓“祸不及家小”。本是普天同庆,端午大礼。岂料变生肘腋,延祸家门。长子虽庶出,然过继嫡母,名正言顺。且曹昂谦恭至孝,若承家业。必可光耀门楣,身入名臣之列。老父将亡,长子又死。曹孟德,人至中年,上下无依。焉能不悲从心起,痛彻心扉。
  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。”
  见曹孟德,痛哭流涕。荀彧亦难开口。
  话说,昨夜入城。荀彧、程昱,二人便暗授机宜。拷问百官,亦有择选。如三公九卿,皆未为难。朝中稗官,亦不刁难。程昱毕竟,掌察京师。心中必有可疑之选。故先行拷问,以求有所交代。为曹孟德雪恨,为百官解祸。
  奈何,便是屈打成招,亦破绽百出。眼看,天光大亮,唯恐迟则生变。故先,入府通禀。
  自公孙二雄出为外镇。甄都内外,皆为前卫将军,营将守备。曹仁、曹洪等,曹氏诸将,早将甄都围成铁桶一般。便是曹司空下令屠城。曹氏诸将,亦唯命是从。
  眼看时局,一片大好。岂料,急转直下。
  时不我待。程昱斟酌言道:“卑下,窃以为。若非朝臣,许为外镇。”
  “吕奉先?”曹孟德摇头:“陈宫、张邈,皆称君子。岂能如此行事。”
  “袁公路,可乎?”程昱试言:“闻太保,泰山遇袭,便出袁术之谋。后又遣死士,刺陈王宠,并陈国相。知,明公与吕镇东休兵。故遣死士。亦未,可知。”
  “袁公路。”曹孟德素多疑。闻程昱之言,心中杀机顿起。
  陈王宠,并陈国相,虽死于袁术之手。然,“自家事自知”。乃是曹操遣使,许以共击江夏,并假旧友情义,才说动袁术,刺陈王,陷陈国。除淮泗诸国联盟,为曹孟德击徐,扫清障碍。
  稍后,袁术多次遣使。索要江夏。曹孟德皆命人,好言劝回。
  见曹吕罢兵,知事不可为。袁公路,恼羞成怒,遣死士刺曹。亦是情理之中。
  “速察。”曹孟德,切齿言道。
  “喏。”程昱又试问:“百官,又当如何?”
  “先释公卿,及内官。”曹孟德,已有定计。公卿尊贵,不可轻辱。内官俸君,不可或缺。且甄都内外,已成绝地。进出皆凭,司空手令。纵先开释,亦插翅难逃。
  “喏。”程昱,涣然冰释。这便领命。
  “文若,以为如何。”待程昱自去,曹孟德又问。
  “卑下,窃以为。非是袁公路,亦非吕奉先。”荀文若答曰。
  “文若,何出此言?”曹操一时,心乱如麻。
第100章
酒囊饭袋
  “袁公路,苦战寿春,败四家连兵,斩长涂二龙。然寿春内外,土木尽毁。数万降卒,尚未归心。再新得江东四郡。‘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’。此时设谋,智者不为。”荀彧一语中的。
  一言蔽之,不合时宜。淮南形势,看似一片大好。然暗潮汹涌,诸事未平。稍有不慎,满盘皆输。袁术此时,自当收拢羽翼,蛰伏山林。万勿轻动。岂会,招惹强敌,延祸上身。
  然曹孟德却,将信将疑。究其原因,先前与袁术暗中往来,皆是程昱打理。曹孟德以为,荀彧并不知情,故才有此论。袁术若知中计,焉能不恼羞成怒。只是,此等苟且之事,又如何告知荀彧。
  见曹孟德不语。荀彧又道:“吕奉先,一介匹夫耳。麾下陈公台,刚直壮烈;张孟卓,东平长者。忠义之士,必不行此谋也。”
  曹孟德,一声悲叹:“文若,所言是也。”
  然心中如何着想,外人亦不得而言。
  便在此时。心腹来报,蓟王遣使吊唁。
  蓟王遣使,非同小可。曹孟德遂命人梳洗更衣,中堂相见。
  长子棺椁,置于前堂。后院家眷,凄凄惨惨,亦多有不便。
  门下主簿孙乾,先入前堂祭拜,再入中堂谒见。
  “拜见司空。”孙乾乃蓟王心腹重臣。常奉王命出使,甄都勋贵,无有不知。
  “主簿免礼,请上座。”曹孟德,难掩哀容。
  “司空,节哀。”孙乾上呈蓟王手书及赗赠。
  所谓“赗(fèng)赠”,乃助办丧事所赠财物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故吉行五十,犇(奔)丧百里,賵赠及事,礼之大也。”
  取蓟王手书一观。曹孟德,不由泪下。遥想当年,菟园击鞠,金水共浴。何等逍遥,何其快意。“人生天地之间;若白驹之过隙;忽然而已。”先贤诚不欺也。
  “蓟王安否?”曹孟德,止泪相问。
  “主公无恙。”孙公祐,如实作答。
  “蓟王之意,某已尽知。主簿且告蓟王。(曹)某,断不会,‘废私而立公,饬君臣之义’。”曹孟德答曰。
  曹孟德所引,典出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寡人闻太子之义,将废私而立公,饬君臣之义,正父子之位。”意为,去私为公。
  “下臣,敢不从命。”孙乾肃容拜退。
  稍后,司空司直程昱,奉命开释百官。
  凡三公九卿,悉数放归。稗官内官,亦免牢狱之灾。公卿勋贵,兹事体大,不可滥施酷刑。稗官小吏,糊口而已,何来余力,豢养死士。内官为天子鹰犬,亦需顾及君臣颜面,不可轻辱。
  其余,不上不下,不辨忠奸。皆受严刑拷打,逼问情由。凡有破绽百出,亦或是答非所问。皆受五刑加身。纵然不死,亦脱层皮。不待此事罢,程昱已被人称,“甄下酷吏”。
  于甄都百官而言。掐头去尾,三日端午。惊喜变惊吓。曹司空,为何人所刺。朝野上下,众说纷纭。然皆无定论。
  便在甄都人心惶惶,人人自危之时。太医令张奉,将将重见天日。便冒险出宫,入安集将军董承府。询问详情。
  董承,虽为外戚。然1嗜酒如命,且又庸碌无为。其上更有从兄董重,乃天子弄臣。高居车骑大将军。故董承素不受天子重用。与其往来之人,皆名不见经传。实不值一提。
  初时,程昱亦曾遣细作,暗中窥探,董承是何居心。岂料细作回报,乏善可陈。这便撤去人手,任其醉生梦死。
  一言蔽之,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为此等货色,又何必兴师动众。
  正因如此,董承比张奉,还早获释。
  步入内室。偏将军王服、奉车都尉吴硕、侍中种辑、并安集将军董承,一众同党,悉数在列。
  “如何?”众人异口同声。
  “无恙。”太医令张奉,如实作答。
  见张奉,却是无恙。众人,这才心安。
  待张奉入座,安集将军董承窃问:“太医令可知,何人所为?”
  张奉,满面狐疑:“非出将军否?”
  “唉!”董承扼腕叹息:“若出我谋,曹贼命休矣。”
  “哦?”张奉眼中疑色,一闪而逝。再看周遭酒友,似皆起心疑。
  同党当面,董承亦毋需隐秘:“诸位毋疑。实非我所为。”
  “如此……”将“甚好”二字,吞之入腹。一众党羽,举杯欢饮如旧。
  谓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”。先前,密室中人,雄心壮志,同仇敌忾。剖肝沥胆,欲匡扶汉室之心,可昭日月。奈何,突如其来,一场横祸。吓得众人,心惊胆战,惶惶不安。
  如此狐朋狗友,焉能委以重任。
  然论寻欢作乐,却皆不落人后。好一群,酒囊饭袋。
  只待,酒足饭饱,重拾意气风发。各自打道回府,一夜酣睡,不提。
  汉中,南郑行宫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5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